中医健康网

肥胖攻破(攻克肥胖)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最易“攻破”肥胖的5个地点 你知道几个

减肥一直是一项“终身的事业”,减肥也是大多数所一直坚持的事业,但是减肥为什么一直不成功呢?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把握好身体长肉的时间点,如果我们正确的把握住这些时间点的话,就能及时控制住我们的脂肪摄入量,减肥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一起和本菌来看一下!

减肥最佳地点

在车内吃东西的时候

在车内吃东西的时候,很有可能是一边开车一边吃东西。此时,你的注意力既要在开车上又要在手中的美食上。但是开车首先要注意安全,所以你的大部分经历都是在观察路况上,很容易忘记自己吃了多少。一般能在车上吃的东西都是属于快餐一类,而快餐大多数是属于高热量食物。开车时过多的摄入高热量食物,而开车时身体基本属于不运动状态,摄入的热量无法即使消化掉,只能堆积在体内转化为脂肪。

本菌建议:在开车的时候不要吃东西,既有助于行车安全,又有助于保持身材。

站在厨房吃东西的时候

厨房,美食的发源地。当你一旦走入美食的世界时,一定是欲罢不能的。吃货永远抵抗不了美食的诱惑,美食多半含有高热量。厨房里还有一处美食“窝藏点”——冰箱。冰箱可谓是美食聚集的地方,本菌每次路过冰箱的时候都会“顺手牵羊”捎带点美味,久而久之,本菌的体重也直线上升了。所以,现在本菌的母亲已经勒令不让本菌进厨房了。

本菌建议:夏季到了,本菌建议大家不要从冰箱里拿了食物就直接吃,最好是拿出食物后搁置一会儿,待食物恢复常温后再吃。这样可以保护我们的肠胃,不至于因为进食过冷的食物而导致肠胃蠕动变慢。再者,像本菌这种“顺手牵羊”的事还是少做为好,因为顺手拿食物你很难估量你拿了多少量,最好是用小碟子盛着,这样你可以估量好自己吃多少合适,在身体能够消化的范围之内就不会发胖了。

在电视机前吃东西的时候

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有些人甚至还喝着啤酒。本菌告诉大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一来一边看电视一边吃东西,很容易忘记要克制饮食这件事,往往是食物袋子见底了才发现自己已经吃了很多了,这时候再后悔为时已晚。二来电视里的美食广告可以激起人的食欲,原本不想吃东西的人看到那些诱人的广告都会口水直流吧。

本菌建议:看电视的时候,无聊可以吃些小零食,但是家里不要备着大袋的零食,多准备些小包装的零食解馋即可。看电视的时候不一定要坐着看,可以站以来稍微活动一下,做些简单的舒展运动,可以有效加快脂肪燃烧。

在办公桌旁吃东西的时候

很多上班族每天的午餐都是在办公桌上解决的,本菌的一个朋友就很喜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脑屏幕,所以每次都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吃了很多,而且吃饭的速度也变快了很多。1个月之后,体重至少上升10斤。

本菌建议:上班族中午吃饭的时候还是远离电脑为好,专心吃饭,细嚼慢咽。因为我们胃部开始进食20分钟后才会感到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传达到大脑,大脑才会得知“吃饱了”的信号。如果你吃得太快,胃还没有感到满足感,你已经吃完了,会无形中增加自己的“食量”。本菌还建议大家,吃完饭后不要立刻回到座位上,四处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适量运动可以帮助胃部消化,加快身体新陈代谢。

在床上吃东西的时候

如果以上4种情况是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在床上吃东西是一定要杜绝的事情。在床上吃东西一来不利于建立卫生的睡眠环境,二来吃完东西会有一种慵懒感,慵懒感配合床的柔软,是脂肪滋生的最佳环境了。再者,吃完东西就睡觉,口腔卫生得不到保证,易引发口腔疾病。

本菌建议:千万不可在床上吃东西,不仅不利于消化,还很有可能造成腹部肥胖。睡前一定要保持口腔卫生。

结语:看完本菌上述的讲解,大家对最易“攻破”肥胖的5个地点都了解了吗?减肥其实并不需要过多的运动和节食,只需要平时多注意生活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攻破肥胖最健康的方法之一。

生酮饮食再掀热潮!揭示酮体代谢新机制,华人科学家团队攻克肥胖难题

生酮饮食这两年可太火热了。必须得承认,如果能够合理使用,生酮饮食确实好处多多,减肥、提升免疫、对抗癌症等疾病都很有潜力。

近日,《细胞》杂志又发表了来自贝勒医学院徐勇和斯坦福大学Jonathan Long团队的联合研究,研究者们发现了生酮饮食产生的酮体β-羟基丁酸(BHB)的一条全新的旁路途径,其代谢产生的BHB-氨基酸能够有效抑制食物摄入、控制体重

论文题图

研究者在小鼠中进行了实验,三组小鼠分别生酮饮食1周、禁食24小时和口服酮脂(3g/kg),三组都观察到了显著的BHB-氨基酸水平升高。

有趣的是,生酮饮食小鼠BHB-氨基酸水平变化幅度更大,研究者认为,相较后两组的急性刺激,生酮饮食能够带来更缓慢但持久的影响

同时,以研究者也测试了BHB-氨基酸是否也有抑制食欲的效果。这里研究者选择了最为丰富的BHB-Phe。

在饮食诱导肥胖(DIO)的小鼠中,直接给小鼠腹膜内注射BHB-Phe(50mg/kg)能够显著减少小鼠食物摄入量,同时不影响喝水、运动、耗氧量和二氧化碳生成,其他摄食调节激素的水平也没有改变。

长此以往,DIO小鼠即使面对高脂饮食的诱惑,也能逐渐瘦身。

最后,研究者们验证了BHB-氨基酸与CNDP2酶活性在人体内的保守性。研究者招募了一组志愿者,在过夜禁食后给他们服用酮脂,可观测到血浆BHB-氨基酸水平的显著升高,说明以上通路在人类体内很可能是保守的。

研究者在论文中提醒,本文仅讨论了BHB-氨基酸在能量代谢中的部分影响,但它应当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癌症、年龄相关疾病等生理状况也存在特定的作用,这些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探索。

什么是生酮饮食

生酮饮食指低碳水、高脂肪、中量蛋白质,同时控制总热量摄入的饮食方式,需要医生指导操作。而网上流传的所谓“生酮饮食”则往往被简化成了“不吃主食”,隐患很多。

生酮饮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饮食结构中碳水化合物膳食的比重极低。传统的生酮饮食三大宏量营养素的比例是:高脂肪(占到总热量的70%-80%)、适量蛋白质、极低碳水化合物(每日的碳水化合物摄入要小于50克甚至有时会小于20克)。蛋白质摄入会促进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从而阻止酮体的形成,因此生酮饮食也会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当我们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达到上述量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很快会被用完,之后会开始动用储备的能量——肝脏中的糖原为全身供能,两到三天后,糖原也会耗竭,胰岛素分泌会明显下降。这时身体会从“主要利用葡萄糖供能”的状态转换成“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的模式,脂肪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就是酮体,酮体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为大脑提供能量——这就是生酮饮食的原理。

九类人群不适宜采用生酮饮食

由于生酮饮食的饮食结构具有特殊性,如果你属于以下几类人群,不建议尝试生酮饮食:

1.脂类代谢异常的人群

2.肝肾功能下降的人群

3.老年人

4.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人群

5.胆结石和胆囊炎人群

6.泌尿系统结石人群

7.骨质疏松患者

8.抑郁症和精神疾病患者

9.孕妇和乳母

资料来源:光明网、科学辟谣、奇点网

(大众新闻记者 黄鑫 整合)

皮肤免疫低下?元凶竟是“长膘”堆积的成熟脂肪

◎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升,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及缺乏足够的运动,导致中国肥胖现状日益严重。肥胖是皮肤感染细菌的重要风险因素,但肥胖是如何导致皮肤抵御微生物能力受损的机制尚不清楚。1月21日,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一项成果,或许为这一疑问找到答案。

该项研究由厦门大学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药学院张凌娟教授课题组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皮肤医学系院长瑞查德·伽罗教授课题组合作开展。专家们发现,肥胖后过度堆积的成熟脂肪细胞也许是肥胖后皮肤免疫力低下的罪魁祸首。

记者了解到,这项最新研究为肥胖是如何导致皮肤抵御微生物能力受损提供了一个新的机制,也为今后研究肥胖及肥胖导致的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他疾病的病理、药理研究,及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肥胖“攻破”皮肤脂肪防线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一旦皮肤因为外力因素受损,将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尤其是有害微生物在伤口处的感染,如若不能被免疫系统及时清除,将有可能诱发全身性的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皮肤上最常见的致病菌。尤其是近年来肆虐全球的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经是皮肤上最致命的病原体之一,美国每年因MRSA感染的死亡人数超过两万,超过了死于艾滋病的人数,我国MRSA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也不断攀升。

该项研究的一个创新点是聚焦于非传统免疫细胞的天然免疫调节功能。说到免疫,大家会想到传统的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而该研究聚焦于非传统免疫细胞——脂肪细胞。

“前期研究发现,皮下脂肪细胞作为皮肤的最后一道防线,有很重要的免疫抗菌功能,分化中脂肪细胞释放大量抗菌肽,这是一种人自源抗生素,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张凌娟举例说,如婴儿皮下有很厚的一层不成熟脂肪,不但让婴儿皮肤看起来丰满有弹性,这层脂肪还有很重要的免疫防护功能,尤其是在婴儿的骨髓和淋巴免疫系统等还没有发育完全时,这个脂肪层能够保护婴儿皮肤不被某些病原体感染。

然而,这层重要的防线不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并在老化后消失殆尽,还可能被肥胖攻破,增加被细菌感染的风险。

例如,因肥胖诱发的糖尿病病人足部因皮肤愈合能力差,创伤后伤口难愈合,容易引发细菌感染和化脓,并发展为糖尿病足,目前缺少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药物疗法,很多患者只能通过截肢手术来避免全身感染和死亡。因此,迫切需要更好地了解皮肤天然免疫抗菌机制。

脂肪细胞趋于成熟将丢失屏障能力

目前,我国有25%的超重及肥胖人口,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总数第一的国家,并且肥胖呈现年轻化趋势。更为重要的是,肥胖能诱发多种疾病,包括二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银屑病和癌症等,肥胖还增加了患皮肤感染和多种炎症性皮肤病的风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而肥胖是如何导致皮肤抵御微生物能力受损?

“实验发现,高脂饮食喂养的小鼠皮肤有大量成熟脂肪细胞增生,脂肪细胞通过释放生长因子TGFβ,进一步抑制脂肪干细胞分化和表达抗菌肽的能力,使肥胖小鼠容易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张凌娟说,肥胖导致皮肤成熟脂肪过度堆积,并增加TGFβ降低脂肪干细胞及抗菌肽的表达,这一现象在肥胖人群的皮肤里也存在。

研究人员还发现,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或TGFβ受体抑制剂可恢复肥胖小鼠的皮肤防御金葡菌感染的能力,因此,这些化合物可能具有用于治疗和肥胖相关的皮肤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潜力。

“通俗来说,我们不能太瘦,因为人体需要新生的脂肪细胞来提供防护功能,但也不能过度肥胖,因为肥胖会消耗脂肪干细胞及健康的新生脂肪细胞,并过度堆积病理性的成熟脂肪细胞。”张凌娟说,所以在保持健康生活饮食习惯的同时,还要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时刻消耗堆积的成熟脂肪细胞,刺激体内健康的干细胞再生循环系统。

张凌娟表示,未来团队将继续就小分子靶向药物并结合脂肪干细胞疗法,以及如何能通过小分子药物诱发成熟脂肪细胞去分化新生为脂肪干细胞开展研究,这些研究将为肥胖人群重新获得功能性脂肪干细胞并恢复免疫抵抗力找到突破口及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