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节日肥胖
- 1、每逢春节胖三斤?针对\u0026#34;节日肥\u0026#34;,专家的科学减重建议来了
- 2、春节后狂瘦10斤!揭秘科学减脂四步法,不节食也能甩掉“节日肥”
- 3、今天是一个扎心的节日——世界防治肥胖日
每逢春节胖三斤?针对\u0026#34;节日肥\u0026#34;,专家的科学减重建议来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滕一韬 通讯员 孙金铭
“每逢佳节胖三斤,仔细一瞧三公斤。”最近,这句顺口溜成为了节后不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过节这几天比较放纵,吃得比较多,没想到一下子胖了八斤。”台州姑娘小姜说,老家的一日三餐丰富,自己又很爱“糯叽叽”的美食,“返杭开工的第一天,牛仔裤都快拉不上了。”
“节后减肥咨询明显增长。”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国家注册营养师陈秋霞表示,“节日肥”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春节,与其他节假日相比,更容易发胖。
“减重的事情急不来,节食减肥并不可取。”陈秋霞说,减肥其实在于减脂,需要以科学的方式循序渐进。
春节发胖三重奏:美食、作息、运动量
在陈秋霞看来,春节期间高热量饮食更加集中摄入、天气寒冷造成活动量大幅减少、假期时间长作息紊乱等影响代谢是极速发胖的三大关键因素。
据《中国居民春节膳食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春节期间人均每日热量摄入可达3000-4000大卡,比平日增加30%-50%,且家庭食用油、肉类消费量较平日增长40%-60%(国家统计局数据),远超其它假期。
“这期间大家不仅聚餐多,菜肴也是高油、高糖、高盐(如油炸食品、甜点、腊肉等)比较多,另外再加上作为零食的坚果、糖果、薯片、含糖饮料、酒类和果汁等都会导致人体摄入过量。”
陈秋霞表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在过节期间进食时间不规律,夜宵频率增加,久坐打牌、追剧,熬夜守岁等打乱了生物钟,导致控制食欲的瘦素分泌减少,饥饿素水平上升,吃得也就比平时多一些。与此同时,代谢率下降、皮质醇(压力激素)升高,也会促进脂肪堆积。
“春节期间,许多年轻人以宅家为主,活动量骤减,摄入多了,消耗却少了,一进一出,体重自然会上涨。”
“熬夜增加进食欲望,过量饮食加重消化负担,久坐不动又减缓代谢,这些因素形成恶性循环下的节日性肥胖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慢性代谢紊乱。"陈秋霞说。
如何对抗“节日肥”?听听专家的科学建议
“对于‘节日肥’,一些年轻小姑娘可能会采取比较极端的方法去节食减肥,但实际上,不仅会降低代谢,更容易复胖,还会伤害身体。”陈秋霞表示,每周2斤左右为宜,否则丢失的更多的是肌肉和水分,“但实际上减肥的关键在于生活化的减脂。”
对此,陈秋霞表示,科学减脂,可以分为四步走,首先是要控制每日热量摄入,可以找专业营养师,制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减肥饮食模式。“其次是要重建饮食规律,固定三餐时间,有些选择晚饭不吃,有可能反而会导致深夜挨饿后大量进食。”
陈秋霞表示,管住嘴的同时还要迈开腿,每周适当性地进行“有氧 抗阻”训练,也能同步提升基础代谢和肌肉量。“年轻人尽量不要去熬夜,早点睡。睡觉其实也可以帮助你减肥。深度睡眠期间生长激素分泌达峰值,也有助于脂肪分解。”
据悉,针对节后减重需求,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今年还首推“降脂膏”,依托传统中医药进一步帮助科学减重。
受访者供图
“‘降脂膏’主要是针对脾虚湿阻型肥胖人群而设计的协定膏方。”陈秋霞介绍,此款膏方由绞股蓝、山楂、荷叶等天然药材配制而成,有着健脾化痰、祛浊降脂的功效,主治脾虚湿阻证,尤其适用于形体肥胖,神疲乏力,动则气短,舌淡胖苔薄浊,脉细弱的人群。
陈秋霞表示,对于节后想要恢复肠胃功能、减轻脂质负担、改善血脂状况的人群来说,还有“新华降脂饮”也是不错的选(禁忌:儿童半量或酌减,孕妇慎服)。
“它是根据古方研发的方剂,由山楂、红曲、荷叶等组成,每日两包,一天两次泡水喝,简便易行,能燥湿、化痰、降脂。”
目前,“降脂膏”售价为63.3元/帖,一帖相当于7到10天用量,可在线上购买直接配送到家,具体方法:搜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公众号,在菜单栏中选择“互联网医院”,在跳转页面中选择“便捷购药”,购买前需仔细阅读《便捷购药须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节后狂瘦10斤!揭秘科学减脂四步法,不节食也能甩掉“节日肥”
——专家支招:健康饮食 高效运动,轻松告别“圆滚滚”
春节假期结束,面对体重秤上飙升的数字,你是否也陷入了“每逢佳节胖三斤”的魔咒?别慌!科学减脂无需极端节食,只需掌握以下四步法,轻松甩掉“节日肥”,一个月内狂瘦10斤!
第一步:调整饮食模式——轻断食重启代谢
核心技巧:16 8轻断食法
将每天的进食时间控制在8小时内(如10:00-18:00),其余16小时仅喝水、黑咖啡或无糖茶饮。这种模式能有效延长空腹期,促进脂肪燃烧,并激发细胞自噬功能,清除体内废物。
科学依据:研究显示,16小时空腹可提升代谢效率,减少脂肪囤积,同时改善肠道菌群平衡,降低心血管风险。
饮食搭配原则:
高纤维 优质蛋白:每餐以蔬菜、低糖水果(如西柚、苹果)、瘦肉(鸡胸肉、鱼虾)为主,搭配少量粗粮(糙米、红薯)。
热量控制:每日总热量控制在1400-1600大卡,三餐分配参考400大卡(早)、500大卡(午)、450大卡(晚)。
进食顺序:先喝汤→再吃蔬菜→接着蛋白质→最后少量主食,增强饱腹感。
第二步:优化饮食结构——低脂高营养
避开“三高”陷阱:春节期间的高油、高糖、高盐饮食是发胖主因。节后需重点清理肠胃,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
推荐食物:芹菜、黄瓜、燕麦、冬瓜(利尿消肿);木耳、海带(吸附油脂);低脂酸奶、豆浆(调节肠道)。
烹饪方式:清蒸、水煮替代油炸,减少隐形热量摄入。
三餐食谱示例:
早餐:无糖豆浆 水煮蛋 半个苹果;
午餐:香煎鸡胸肉 西兰花胡萝卜 糙米饭;
晚餐:清蒸鱼 凉拌菠菜 半根玉米。
第三步:科学运动计划——燃脂塑形双管齐下
有氧运动 力量训练:
每日30分钟有氧:快走、慢跑、跳绳等,加速脂肪分解。
局部塑形训练:针对腰腹、大腿内侧等易囤脂部位,推荐胯下击掌、交替提膝、开合收腹(每组20次,每日5组)。
代谢提升技巧:
多喝水:每日饮水量=体重(kg)×45ml,促进排毒并抑制食欲。
间歇性高强度训练:如快慢跑交替,短时间提升心率,燃脂效率翻倍。
第四步:生活习惯微调——细节决定成败
1. 站立办公 多走动:减少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增加日常消耗。
2. 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导致代谢紊乱。
3. 心理激励:记录体重变化,加入减肥社群互相监督,避免情绪性进食。
避开误区!这些“坑”千万别踩
1. 突击节食:过度饥饿易反弹,甚至损伤代谢。
2. 全素食减肥:长期缺乏蛋白质和脂肪,易引发营养不良。
3. 依赖减肥药:可能造成肝肾负担,治标不治本。
专家提醒:同济大学肥胖症研究所所长曲伸教授指出,肥胖是复杂疾病,需从代谢调节入手,而非单纯“少吃多动”。科学减脂应循序渐进,每周减重0.5-1公斤更健康!
行动起来吧! 这个春天,用四步法告别臃肿,健康迎接轻盈的自己!
(*本文综合医学研究及营养师建议,科学减脂不迷路!*)
今天是一个扎心的节日——世界防治肥胖日
四川在线记者 李寰
5月11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防治肥胖日,这是一个多么扎心的节日。
记者我,写了无数篇关于减肥的报道,印象最深刻的是说,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胖子。揪心的是,我写了这么多减肥的话题,但依然没有找到立竿见影的减肥方法。反正用医生的话来说,减肥是一辈子的事情,要持之以恒。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教授刘雁军说,少吃是要一直少吃,一直用维持理想状态的吃法来吃。每一天,每一刻都不能懈怠,否则就是前功尽弃。
刘雁军说,运动不是为了甩掉多少脂肪,而是让身体保持一定的新陈代谢水平,也就是不会出现“吃一顿,涨三斤”的囧相。少吃多动,是一辈子的事情。
话说,肥胖到底对身体有多大的伤害?影响颜值,这个是显而易见的,但最重要的原因,肥胖是要死人的。
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目前中国人体重超重人群达2亿,肥胖者超过9000万。因超重和肥胖引发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等疾病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而国家每年因为肥胖对医药费的投入更是以数百亿人民币计。国家也是苦不堪言啊。肥胖除了引起常见的三高之外,还可能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影响怀孕)、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已成为当今社会仅次于吸烟的致死原因。
肥胖在与人类长期的斗争中已经变得很狡猾了。有一种胖叫隐形肥胖,有些肉眼看起来很匀称的人,很有可能内脏脂肪超标。一到体检的时候,一大堆指标超标。
所以说这样算下来,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胖子。这个数据绝对是有科学依据的——来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
根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养科主任胡雯的介绍,腰围是评价腹部肥胖和与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关键。男性腰围>85;女性腰围>80,这就要注意了,相当于是身体已经向你发出了警告,应该减肥了。
减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少吃多动。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减肥,是一辈子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