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肥胖(糖尿病人肥胖能活多久)
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能手术吗?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疾病治疗一直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结合药物治疗”,但最近,不少患者来问医生:“听说糖尿病合并肥胖可以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后糖尿病可以像感冒一样被治愈吗?下面,内分泌代谢病科带您了解。
代谢减重手术 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超重及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病因,这些患者在治疗时也需要积极减重治疗,但是有一些明显肥胖的患者,严格饮食运动控制后仍然无法让体重达标,这时候就需要考虑手术了。
代谢减重手术,是以外科手术的方式帮助部分严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以控制血糖。一般包括以下三种:
01
限制摄入:胃袖状切除术。将胃沿胃大弯侧作纵行切除,切除80%的胃,留下䄂管样的长管状胃通道。
02
减少吸收:胆胰转流术。从水平方向切割胃,保留100至150mL的胃容量,横断空肠后,近端空肠与末端回肠在距回盲瓣50cm处吻合。
03
既限制摄入又减少吸收:胃旁路术。将患者的胃切分成两部分,较小的上部与空肠远端吻合,把大部分胃与小肠旷置起来。
目前首选的手术方式是胃袖状切除术,操作较简单,并发症少,术后2年2型糖尿病平均缓解逆转率为70%。后两种手术虽然糖尿病缓解率更高,但手术较复杂、手术风险及远期风险均较大。
这些手术,确实能对部分患者起到很好的控糖与减重效果,甚至可以让糖尿病达到临床缓解。但是,这种手术治疗有严格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绝对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需要专业医生指导下才可以对症治疗。
做了手术 就一劳永逸了吗
手术后也并非一劳永逸,仍然需要规范的饮食运动控制,并需要定期随访,监测营养、代谢等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并纠正包括微量元素缺乏、营养不良、内分泌代谢异常等问题。
当然,代谢减重手术并不能取代内科治疗,治疗糖尿病没有捷径,必须综合运用行为干预、内科药物、外科手术等多学科协作模式,综合评估治疗手段的风险与获益,及时适当地干预肥胖、控制血糖,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转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来源: 吉林12320
糖尿病肥胖和哪些因素有关?中医是如何辨证治疗?
糖尿病肥胖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因素:
1. 饮食不当: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引发肥胖。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合理安排营养配比,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2.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导致能量消耗不足,体内脂肪堆积增多,引起肥胖。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提高代谢水平,预防肥胖。
3.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血糖调节异常,引发肥胖。中医认为这与脾虚痰湿有关,治疗需健脾化痰、行气活血。
4.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肥胖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
5. 心理因素: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肥胖。
中医认为糖尿病肥胖的病理机制主要与脾虚痰湿、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脾虚导致水谷运化失常,痰湿内生,引起肥胖。气滞血瘀则影响气血运行,引起代谢障碍,导致肥胖。治疗原则以健脾化痰、行气活血为主,具体方法如下:
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热量、低脂肪、低糖分的饮食原则,多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煎炸食品。同时,中医认为不同食物的性质和作用不同,应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的食物。
2. 中药治疗: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针对脾虚痰湿和气滞血瘀等不同证候,选用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例如,针对脾虚痰湿症,可选用健脾化湿的中药如陈皮、半夏、茯苓等;针对气滞血瘀症,可选用行气活血的中药如桃仁、红花、川芎等。
3.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减肥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常用的穴位有中脘、天枢、足三里等。
4. 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和热量,提高新陈代谢水平,预防肥胖。糖尿病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5. 心理调适:保持心情愉悦、舒畅,避免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也有助于预防肥胖的发生。
总之,糖尿病肥胖与多种因素相关,中医认为其病理机制主要与脾虚痰湿、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治疗原则以健脾化痰、行气活血为主,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饮食调理、运动调理和心理调适等多种方法综合施治。同时,糖尿病患者还需注意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等生活习惯的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我是中医博士王树鹏,大家有糖尿病等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
肥胖与糖尿病,如何管理体重?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全国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显示肥胖患病率在我国持续升高,如果得不到有效管理,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仅是审美观念的问题,肥胖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已经凸显出来,包括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心脑血管疾病、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代谢性脂肪性肝病、肥胖性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心理健康、肿瘤疾病风险等等。
一、什么是肥胖症?
肥胖症(obesity)是一种以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和(或) 分布异常,往往伴有体重增加,由遗传、内分泌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诊断基于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 和伴发疾病,将腰围和 BMI 共同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目前临床上常用 BMI 和腰围作为判断肥胖的指标。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建议:成人超重与肥胖的 BMI标准:BMI≥24.0kg/m²为超重,BMI≥28.0kg/m²为肥胖。我国«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版»中对肥胖症的程度作了进一步分级, 根据国际分级标准及亚洲人群特征,指南建议BMI ≥28.0kg/m² 且
腹部内脏脂肪分布容易形成中心性肥胖,也称为腹型肥胖。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内脏脂肪过多与代谢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升高明显相关。故腰围是临床上判断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基于我国成年人群特点和健康风险评估,正常腰围定义为
二、什么是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突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多数为人体胰岛素分泌缺乏或和胰岛素抵抗的出现。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根据静脉血浆葡萄糖标准糖尿病前期包括:IFG 为空腹血糖受损,IGT为糖耐量减低;IFG 和 IGT 统称为糖调节受损。
三、β细胞胰岛功能及胰岛抵抗如何评估?
糖尿病与人体胰腺的β细胞功能密切相关。胰岛功能是指β细胞合成、储存以及脉冲式分泌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正常的能力。胰岛素脉冲式分泌是胰岛β细胞功能正常的标志。2型糖尿病起病多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所以如何评价胰岛功能对于肥胖或糖尿病治疗至关重要。
四、如何预防及治疗胰岛素抵抗,肥胖症?
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预防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及肥胖症的基础措施包括:(1)通过强化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积极干预管理体重。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至少减少基础体重5%以上,每2-3月减重达到10-15%,可以实现血糖、血压、血脂等全面获益,初发糖尿病或者糖尿病病程小于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达到糖尿病缓解。(2)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减重药物,目前我国共有5种药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需要注意的是,应用药物治疗肥胖症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规范使用,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及有无禁忌症后方可使用,定期在内分泌、营养科等科室医师专业指导下应用,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减重安全。(3)如BMI≧32.5kg/m²以上的中重度肥胖症患者可以通过代谢减重手术、中医药治疗等有效方式协助减轻体重,管理健康。
结语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民政部、教育部等15个部门,实施为期3年“体重管理年”活动在今年春天得到进一步推进,旨在推动全社会对超重或肥胖的重视,重视体重管理,养成健康饮食,积极运动的良好生活习惯,超重或肥胖患者需要进行慢性疾病的早期筛查评估,综合管理,才能健康达标,全面获益。
参考文献:
1.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张忠涛、纪立农.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南编写委员会, 2024, 3.
2.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5(17),1.
3. 马建华,朱大龙.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与保护临床专家共识,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6.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流程编辑: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