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沙龙(肥胖事件)

21世纪经济报道 0
文章目录:

引领“体重管理年”,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方位构筑健康生态新格局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记者韩利明、宋鹏 上海、广州报道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中超重肥胖呈现上升趋势,且与超重和肥胖症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重大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肥胖症已成为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超重肥胖问题,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从2024年起,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的目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再次强调,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体重、管好体重、健康饮食、积极参与运动锻炼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雷海潮表示,未来将继续从三个方面来推进慢性病的防控和体重管理工作,“其一,慢性病的防控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为体重管理来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单位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二,持续做好有关慢性病防控和体重管理方面的知识宣传。动员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传播,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其三,注重防治结合,提供个性化服务。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

事实上,随着肥胖问题日趋严峻,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作为媒体领域的先锋力量,凭借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经视等全媒体渠道,依托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充分发挥媒体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率先且积极地在全社会掀起“科学减重 健康生活”的热潮,以实际行动为推动“健康中国2030”贡献力量。

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体重管理环境

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难题之一。相关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能为4180亿元,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未来中国城乡居民超重肥胖率及其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将持续走高,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缓。

但健康体重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跨学科、多行业联合且持续行动,切实落实“体重管理年”工作,还需要紧抓动员社会参与、营造社会支持性环境,才能有效缓解甚至控制体重增加的趋势,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充分发挥社会动员优势积极参与其中。

依托自2021年来发起的两届中国肥胖大会的成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宇清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姜长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房中则教授等多学科顶尖专家共同发起设立中国肥胖联盟。2024年3月1日,由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承办的“中国肥胖大会沟通会暨中国肥胖联盟成立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中国肥胖联盟自此正式成立。

助力中国肥胖联盟凝聚社会力量开展体重管理工作

作为中国肥胖防治工作的重要平台,中国肥胖联盟以“提升全人群的体重健康水平”为使命,率先展示出了积极的前瞻性与行动力。成立一年来,中国肥胖联盟通过举办中国肥胖大会、开展“科学减重·蓝蜻蜓行动”等系列活动,整合各方资源,全方位促进健康教育、专业培训、转化研究与医学诊疗的协同发展,推动科学减重的良好社会氛围。

早在2023年12月,在“2023第十届广州塔登高公开赛”举办之际,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携手体重管理专家及奥运冠军等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发起“体重向下 健康向上”的体重管理倡议,进一步助推公众科学减重,开启中国体重管理新时代。

第十届广州塔登高公开赛共同发起“体重向下 健康向上”体重管理倡议

2024年12月,“第十一届广州塔国际登高赛”活动中,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携手中国肥胖联盟举办“健康向上”嘉年华活动。除了发起“健康体重管理周”、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全社会范围传递科学减重、慢病防治等健康理念,邀请奥运冠军带领肥胖患者科学锻炼,还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教授团队设计的肥胖症患者关爱IP形象“轻盈云朵”,鼓励公众正视肥胖、科学减重,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一届广州塔国际登高赛“健康向上”嘉年华活动

打造体重管理友好型的社会氛围,除了凝聚社会力量,还要结合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和经验。2025年1月17日上午,由中国肥胖联盟和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关于《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重大报告“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中国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新的肥胖症诊断模型,创新性地提出了“临床肥胖症”、“临床肥胖前期”两种肥胖症的分类及诊断标准,以更准确地诊断肥胖症并降低误分类的风险。

此次研讨会对“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给临床和政策完善等方面带来的深刻影响进行研判,对中国肥胖症防治开展深度讨论和思考。这一成果解决了肥胖症防治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国际上也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医疗机构为阵地:提升专业技能,走近公众开展科普

当前,网络上充斥着多种多样的减重方法,而肥胖症患者往往伴随慢性疾病,在不良减重方式的影响下,很多人都经历过减重的挫败或体重的反弹,急需科学的指导来引领他们通过减重走向健康。南方全媒体集团充分发挥从社会动员到学术教育的全方位能力,在促进专业技能提升的基础上,携手医务人员和媒体伙伴,走近百姓身边开展健康教育和体重管理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肥胖症诊疗规范化水平,中国肥胖联盟响应国家号召,倡导多学科专家、学者凝聚智慧的权威学术成果,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下称“《诊疗指南》”)的编制和发布工作。

经过10个月的不懈努力,2024年10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正式印发《诊疗指南》,对于我国肥胖防治工作具有划时代意义。同年次月,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与中国肥胖联盟联合主办《诊疗指南》发布会,现场汇聚了指南编委在内的200余位多学科专家、学者,共同见证指南发布的重要时刻。

为推动《诊疗指南》的全面落地,发布会期间还启动了指南的全国巡讲计划,旨在通过基于《诊疗指南》的教育和临床实践,提升医护及公众对肥胖防治的认知,让更多专业人士向社会传递科学和规范的肥胖防治理念,助力推动肥胖防控的关口前移。

随着肥胖防治工作的推进,在指南编制期间,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倡议并承办的“科学减重·蓝蜻蜓行动”首都名医面对面大型健康咨询活动圆满落地。鼓励来自北京15家大型医院的多学科减重专家走出医院,齐聚北京市丰台区方庄体育公园,近距离为广大首都市民提供科学减重健康咨询和专业指导。活动现场还精心组织了趣味科普和健康讲座。专家们巧妙地将医学知识转化为公众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到的健康准则,深受市民朋友的喜爱和好评。

鼓励医务人员走进社区为市民筛查和义诊

有效的健康科普,离不开多元化的媒体组合和创新的内容呈现。广东经济科教频道《岭南大医生》继2023年成功开创全国性超级直播后再次发力,2024年进一步升级打造跨越地域界限的“健康体重理想血压”12小时高血压防治科普全国专家超级直播,集结近30位国家级、省市级、基层的知名专家及学科带头人,聚焦体重管理与高血压的相关医学知识,围绕12大防控血压主题,在12小时直播间“马拉松接力”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传递体重管理重要性及方法、高血压及并发症的防治知识,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健康热点。

2025年1月16日,《岭南大医生》官方视频号《南财岭南大医生》全网推出专题视频《和TA一起活到120岁》,视频紧扣国家战略与全民健康,聚焦“三高”慢性病管理,精准对接“健康中国2030”战略,通过6位患者的真实故事,记录他们通过科学体重管理等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及系统治疗,重获健康,再创幸福,传递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疾病管理理念。以此提升公众对“三高”的认知,激发个人健康意识,引导采取积极措施与慢性病和平相处,享受美好生活。视频全网浏览量已突破百万,显示出强大的传播潜力和观众吸引力。

2025年3月4日,“减重赢健康”2025世界肥胖日专题活动暨全国健康减重营启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创新提出沉浸式减重营模式,并发布由专家共创的减重营主题曲,为减重科普再添创新色彩。日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医院,在3月7日—9日启动全国首个深度减重营,招收30位肥胖患者,通过三天两晚的沉浸式减重训练营,帮助他们掌握体重管理的正确知识与理念,启发减重生活的意识,实现长期的体重管理目标。

“减重赢健康”全国健康减重营主题曲发布

而在持续做好有关体重管理方面的知识宣传上,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携手众多媒体伙伴积极投身科普教育领域。在广州开展肥胖症科普沙龙活动,邀请多学科医务人员与患者共同向媒体同仁进行疾病科普;积极组织专家在央视、人民日报等平台开展科普教育……借助高公信力平台,将科学的肥胖防治知识传递至千家万户,进一步扩大科普覆盖面,提升全民对肥胖症的认知水平。

这一系列科普行动,为提升我国肥胖诊疗水平、营造科学减重氛围贡献力量,全方位助力 “健康中国 2030” 建设。

探索体重管理门诊:个性化与一站式服务

随着药物疗法、手术干预等多种治疗手段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肥胖症患者选择回归医疗机构,寻求专业、系统的治疗方式。在这一背景下,构建标准化、一体化的肥胖诊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24年8月,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就积极携手中国肥胖联盟探索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和多学科减重门诊的建设工作。通过学术交流、体重管理中心参访等项目,探索多学科协作的肥胖诊疗体系,赋能医疗机构专科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形成以患者为中心,标准化、一站式的体重管理服务模式,推动全人群健康体重水平持续提升。

多学科专家交流,探索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建设路径

在体重管理中心的标准化诊疗服务中,患者的有效随访尤为重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也在积极倡导运用数字化平台和工具,通过AI等科技,以及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实现管理过程的便捷化、高效化与个性化,同时推动肥胖症治疗手段的研究与创新,提升国民健康管理体重的意识、知识和行为。

在广东地区,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的系列活动还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落地开展。来自各地的肥胖症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深入研讨交流,进一步探索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路径,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科学减重服务。

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的系列活动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落地

通过此次参访和培训会议,明确了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的目标和路径,横向联动了多学科专家,纵向构建专科医联体等创新模式,共同打破学科边界和医院边界,构建规范诊疗与长期体重管理的创新模式。

未来,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将走向全国更多医疗机构,为患者带去规范化、多学科体重管理服务,营造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健康体重管理氛围。在这一征程中,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将持续凭借强大的媒体传播力与社会动员力,通过整合全媒体资源,对项目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宣传报道,不仅让规范化、多学科的体重管理服务广为人知,还将积极引导公众关注肥胖防治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将在内容上继续定义中国财经媒体的专业与高度,不断推陈出新,致力于为合作伙伴提供多元、创新、实效的全案传播解决方案,携手产学研医融合,共同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引领“体重管理年”,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方位构筑健康生态新格局

作 者丨韩利明

编 辑丨季媛媛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中超重肥胖呈现上升趋势,且与超重和肥胖症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重大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肥胖症已成为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超重肥胖问题,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从2024年起,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的目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再次强调,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体重、管好体重、健康饮食、积极参与运动锻炼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雷海潮表示,未来将继续从三个方面来推进慢性病的防控和体重管理工作,“其一,慢性病的防控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为体重管理来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单位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二,持续做好有关慢性病防控和体重管理方面的知识宣传。动员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传播,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其三,注重防治结合,提供个性化服务。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

事实上,随着肥胖问题日趋严峻,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作为媒体领域的先锋力量,凭借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经视等全媒体渠道,依托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充分发挥媒体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率先且积极地在全社会掀起“科学减重 健康生活”的热潮,以实际行动为推动“健康中国2030”贡献力量。

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体重管理环境

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难题之一。相关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能为4180亿元,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未来中国城乡居民超重肥胖率及其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将持续走高,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缓。

但健康体重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跨学科、多行业联合且持续行动,切实落实“体重管理年”工作,还需要紧抓动员社会参与、营造社会支持性环境,才能有效缓解甚至控制体重增加的趋势,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充分发挥社会动员优势积极参与其中。

依托自2021年来发起的两届中国肥胖大会的成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宇清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姜长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房中则教授等多学科顶尖专家共同发起设立中国肥胖联盟。2024年3月1日,由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承办的“中国肥胖大会沟通会暨中国肥胖联盟成立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中国肥胖联盟自此正式成立。

助力中国肥胖联盟凝聚社会力量开展体重管理工作

作为中国肥胖防治工作的重要平台,中国肥胖联盟以“提升全人群的体重健康水平”为使命,率先展示出了积极的前瞻性与行动力。成立一年来,中国肥胖联盟通过举办中国肥胖大会、开展“科学减重·蓝蜻蜓行动”等系列活动,整合各方资源,全方位促进健康教育、专业培训、转化研究与医学诊疗的协同发展,推动形成科学减重的良好社会氛围。

早在2023年12月,在“2023第十届广州塔登高公开赛”举办之际,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携手体重管理专家及奥运冠军等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发起“体重向下 健康向上”的体重管理倡议,进一步助推公众科学减重,开启中国体重管理新时代。

第十届广州塔登高公开赛共同发起“体重向下 健康向上”体重管理倡议

2024年12月,“第十一届广州塔国际登高赛”活动中,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携手中国肥胖联盟举办“健康向上”嘉年华活动。除了发起“健康体重管理周”、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全社会范围传递科学减重、慢病防治等健康理念,邀请奥运冠军带领肥胖患者科学锻炼,还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教授团队设计的肥胖症患者关爱IP形象“轻盈云朵”,鼓励公众正视肥胖、科学减重,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一届广州塔国际登高赛“健康向上”嘉年华活动

打造体重管理友好型的社会氛围,除了凝聚社会力量,还要结合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和经验。2025年1月17日上午,由中国肥胖联盟和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关于《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重大报告“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中国专家研讨会上,专家们提出了新的肥胖症诊断模型,创新性地提出了“临床肥胖症”“临床肥胖前期”两种肥胖症的分类及诊断标准,以更准确地诊断肥胖症并降低误分类的风险。

此次研讨会对“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给临床和政策完善等方面带来的深刻影响进行研判,对中国肥胖症防治开展深度讨论和思考。这一成果解决了肥胖症防治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国际上也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医疗机构为阵地:提升专业技能,走近公众开展科普

当前,网络上充斥着多种多样的减重方法,而肥胖症患者往往伴随慢性疾病,在不良减重方式的影响下,很多人都经历过减重的挫败或体重的反弹,急需科学的指导来引领他们通过减重走向健康。南方全媒体集团充分发挥从社会动员到学术教育的全方位能力,在促进专业技能提升的基础上,携手医务人员和媒体伙伴,走近百姓身边开展健康教育和体重管理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肥胖症诊疗规范化水平,中国肥胖联盟响应国家号召,倡导多学科专家、学者凝聚智慧的权威学术成果,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下称“《诊疗指南》”)的编制和发布工作。

经过10个月的不懈努力,2024年10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正式印发《诊疗指南》,对于我国肥胖防治工作具有划时代意义。同年次月,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与中国肥胖联盟联合主办《诊疗指南》发布会,现场汇聚了指南编委在内的200余位多学科专家、学者,共同见证指南发布的重要时刻。

为推动《诊疗指南》的全面落地,发布会期间还启动了指南的全国巡讲计划,旨在通过基于《诊疗指南》的教育和临床实践,提升医护及公众对肥胖防治的认知,让更多专业人士向社会传递科学和规范的肥胖防治理念,助力推动肥胖防控的关口前移。

随着肥胖防治工作的推进,在指南编制期间,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倡议并承办的“科学减重·蓝蜻蜓行动”首都名医面对面大型健康咨询活动圆满落地。鼓励来自北京15家大型医院的多学科减重专家走出医院,齐聚北京市丰台区方庄体育公园,近距离为广大首都市民提供科学减重健康咨询和专业指导。活动现场还精心组织了趣味科普和健康讲座。专家们巧妙地将医学知识转化为公众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到的健康准则,深受市民朋友的喜爱和好评。

鼓励医务人员走进社区为市民筛查和义诊

有效的健康科普,离不开多元化的媒体组合和创新的内容呈现。广东经济科教频道《岭南大医生》继2023年成功开创全国性超级直播后再次发力,2024年进一步升级打造跨越地域界限的“健康体重理想血压”12小时高血压防治科普全国专家超级直播,集结近30位国家级、省市级、基层的知名专家及学科带头人,聚焦体重管理与高血压的相关医学知识,围绕12大防控血压主题,在12小时直播间“马拉松接力”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传递体重管理重要性及方法、高血压及并发症的防治知识,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健康热点。

2025年1月16日,《岭南大医生》官方视频号《南财岭南大医生》全网推出专题视频《和TA一起活到120岁》,视频紧扣国家战略与全民健康,聚焦“三高”慢性病管理,精准对接“健康中国2030”战略,通过6位患者的真实故事,记录他们通过科学体重管理等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及系统治疗,重获健康,再创幸福,传递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疾病管理理念。以此提升公众对“三高”的认知,激发个人健康意识,引导采取积极措施与慢性病和平相处,享受美好生活。视频全网浏览量已突破百万,显示出强大的传播潜力和观众吸引力。

2025年3月4日,“减重赢健康”2025世界肥胖日专题活动暨全国健康减重营启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创新提出沉浸式减重营模式,并发布由专家共创的减重营主题曲,为减重科普再添创新色彩。日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医院,在3月7日—9日启动全国首个深度减重营,招收30位肥胖患者,通过三天两晚的沉浸式减重训练营,帮助他们掌握体重管理的正确知识与理念,启发减重生活的意识,实现长期的体重管理目标。

“减重赢健康”全国健康减重营主题曲发布

而在持续做好有关体重管理方面的知识宣传上,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携手众多媒体伙伴积极投身科普教育领域。在广州开展肥胖症科普沙龙活动,邀请多学科医务人员与患者共同向媒体同仁进行疾病科普;积极组织专家在央视、《人民日报》等平台开展科普教育……借助高公信力平台,将科学的肥胖防治知识传递至千家万户,进一步扩大科普覆盖面,提升全民对肥胖症的认知水平。

这一系列科普行动,为提升我国肥胖诊疗水平、营造科学减重氛围贡献力量,全方位助力 “健康中国 2030” 建设。

探索体重管理门诊:个性化与一站式服务

随着药物疗法、手术干预等多种治疗手段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肥胖症患者选择回归医疗机构,寻求专业、系统的治疗方式。在这一背景下,构建标准化、一体化的肥胖诊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24年8月,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就积极携手中国肥胖联盟探索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和多学科减重门诊的建设工作。通过学术交流、体重管理中心参访等项目,探索多学科协作的肥胖诊疗体系,赋能医疗机构专科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形成以患者为中心,标准化、一站式的体重管理服务模式,推动全人群健康体重水平持续提升。

多学科专家交流,探索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建设路径

在体重管理中心的标准化诊疗服务中,患者的有效随访尤为重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也在积极倡导运用数字化平台和工具,通过AI等科技,以及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实现管理过程的便捷化、高效化与个性化,同时推动肥胖症治疗手段的研究与创新,提升国民健康管理体重的意识、知识和行为。

在广东地区,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的系列活动还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落地开展。来自各地的肥胖症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深入研讨交流,进一步探索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路径,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科学减重服务。

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的系列活动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落地

通过此次参访和培训会议,明确了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的目标和路径,横向联动了多学科专家,纵向构建专科医联体等创新模式,共同打破学科边界和医院边界,构建规范诊疗与长期体重管理的创新模式。

未来,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将走向全国更多医疗机构,为患者带去规范化、多学科体重管理服务,营造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健康体重管理氛围。在这一征程中,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将持续凭借强大的媒体传播力与社会动员力,通过整合全媒体资源,对项目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宣传报道,不仅让规范化、多学科的体重管理服务广为人知,还将积极引导公众关注肥胖防治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将在内容上继续定义中国财经媒体的专业与高度,不断推陈出新,致力于为合作伙伴提供多元、创新、实效的全案传播解决方案,携手产学研医融合,共同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SFC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实习生蒋颖之

全球首例前空翻机器人,狂奔12km/h!深圳速度,又一次惊艳全球

突发!商务部等部门约谈沃尔玛

一线调查 | 老年病低龄化 良药在何方

来源:【宁夏日报】

开学在即,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少年儿童高血压、Ⅱ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发病率不断攀升,“三高”等慢性疾病甚至痛风渐呈低龄化趋势,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常见老年病成为少年儿童的高发病种,这是一个不可忽视、令人警觉的信号。什么原因造成儿童患上老年病?患病儿童在医保报销方面能否享受相关政策?应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此,记者进行调查走访。

现象:5岁儿童患上“老年病”

近日,雯雯(化名)来到宁夏人民医院就诊,体重秤上的数字显示,她已超过140斤。接诊她的宁夏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王文静不禁轻轻皱起眉头:雯雯今年才满14岁,身高不超过160厘米,按身高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应该在100斤左右,而她已经超过标准体重的40%,符合中度肥胖的特征。

“先做个血检吧。”王文静当即说道。拿到血检结果后,雯雯母亲愕然发现,女儿竟已患上多种疾病:重度脂肪肝、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这些不都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吗,她才14岁,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些疾病确实在老年群体中更为常见,但并不代表其他群体没有患病风险。即使是儿童,如果长期饮食不当、缺乏运动,同样会患上一系列‘老年病’。”王文静解释。

雯雯的情况并非孤例。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主任梁丽俊告诉记者,儿童糖尿病每年都有新发,去年一年,该院儿科一共接诊了50多例儿童糖尿病患者。以5至7岁和10至13岁两组年龄多见,男女无性别差异。最小的患者甚至仅出生3个月。该病的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简称“三多一少”。不少患儿常以急性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呼气中带有酮味(和烂苹果味道相似)、神志萎靡、嗜睡,严重者可出现昏迷。95%以上患病的儿童为Ⅰ型糖尿病,是因为基因缺失而导致胰岛素不足。这种糖尿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而Ⅱ型糖尿病则是因为肥胖、胰岛素抵抗形成的。

因为家长对糖尿病认识比较少,很多等到发现孩子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后才来就医。不久前,有位家长因孩子呕吐意识不清前来就诊,经诊断,孩子患上了Ⅰ型糖尿病。家长自诉孩子最近3个月吃得多、喝得多,经常喊饿,家中便不断满足孩子的各种饮食要求。

随着儿童肥胖发生率增多,儿童患Ⅱ型糖尿病也逐年增多,梁丽俊回忆:“我接诊过一个10岁男孩儿,体重在180斤左右,超出正常体重的3倍。血检后发现存在高血脂、重度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同时他的尿酸值特别高,已经患上了高尿酸血症。”

除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这“三高”外,尿酸高作为影响身体健康的“第四高”,也同样出现在了儿童病例中。

儿童尿酸过高,会导致什么后果?

梁丽俊介绍,高尿酸是痛风的最直接诱因。“尿酸是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尿酸会经过肾脏后随尿液排出。如果嘌呤代谢发生障碍,人体内的尿酸排不出去,就会在关节、肾脏等处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炎症反应,继而引起痛风性关节炎,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残疾。”

痛风的儿童化趋势,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在大多数人看来,痛风是老年人才会出现的症状,儿童痛风的表现比起成人更不典型,因此,在最初发病时,容易被误判为其他病症。

11岁的小雨(化名)确诊高尿酸血症后,家长懊恼地表示:“前段时间,孩子说手脚关节的位置时不时会觉得疼,但是过一会儿就好了。我还以为是正常的生长痛,放着没管。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才带她来医院检查。这一查就发现,她的尿酸值已经特别高了。”

梁丽俊提醒家长,儿童痛风的危害较大,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关节疼痛症状,应及时来医院检查,进行病因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高尿酸不仅会导致痛风,还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疾病息息相关。另外,高尿酸还会严重危害肾脏健康,引起肾结石、尿酸性肾病、急性肾损伤甚至肾功能衰竭。”梁丽俊说。

探究:“老年病”为何盯上了儿童?

是什么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过早患上“老年病”?医生们普遍认为,生活方式是主要原因。不科学的饮食结构、被忽视的运动习惯、越来越晚的睡眠时间,正在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

“说到底,现在的儿童吃得太杂、太精、太油腻。”梁丽俊直言,“10后”生长在物质丰富的环境中,零食、甜饮、炸串等高热量食品已成为唾手可得的日常,而他们的自控能力远不如成人,很容易养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些孩子用奶茶、可乐这种含糖量高的饮料来代替白开水,用炸鸡、薯条来代替一日三餐,每天的碳水和糖量摄入严重超标,喜食重油重盐的食物,从而增加了代谢综合征风险,非常容易引发肥胖、血糖代谢异常、血脂紊乱等种种情况。”

以含糖饮料为例,其甜蜜丰富的味道,对于儿童来说极具吸引力,但饮料中通常添加了大量果糖。作为一种“甜蜜的陷阱”,果糖在人体内分解时,会直接产生尿酸,增加了内源性尿酸的来源;同时,果糖又会减少肾尿酸的排泄,“双管齐下”进一步造成体内尿酸升高,可谓儿童痛风的一大推手。

此外,果糖还会干扰胰岛素的代谢。儿童不加节制地摄入含糖饮料,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发生胰岛素抵抗,长此以往,很有可能患上Ⅱ型糖尿病。

“很多年轻人已经开始关注含糖饮料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消费市场也紧跟‘养生’潮,推出了各种类型的无糖饮料作为平替。然而,儿童的认知和自控能力都没有成人那么强,他们的饮食习惯养成,还是依靠家长的指导规训。这就要求家长先拥有健康、科学的饮食观念。”

宁夏人民医院一位儿科医生告诉记者,他在接诊时发现,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似乎更容易出现肥胖问题,继而引起一系列老年病的发生。“老一辈人常说‘能吃是福’,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胖不算什么,孩子吃不饱才是大事。再加上朝夕相处的亲人往往对孩子的体重变化不敏感,今天多吃一点,明天再多吃一点,日积月累,发现不对劲时,孩子的健康已经出了大问题。”

王文静回忆,她曾接诊过一位体重达到120斤的男孩小明(化名)。小明由爷爷奶奶日常照顾,在吃喝上一向随心所欲,甜点、零食不离手。上小学后,小明的体重逐渐增加,父母想给他安排减肥,但制定的计划总是很难达成。“爷爷奶奶心疼孩子,一喊饿就给准备吃的,等来我们医院检查时,已经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

学习压力大、静坐时间长,导致儿童的运动空间被压缩,是“老年病”乘虚而入的另一大诱因。王文静指出:“现在的孩子上学、写作业时一直坐着,空闲时间又喜欢玩手机、打游戏,运动量严重不足。”按照健康标准,儿童每周至少应该进行4到5次户外活动,但实际上,很多孩子的运动时间远远不够,久坐不动使得脂肪堆积,增加了慢性病的风险。

15岁的小丽(化名)学习成绩很好,每天回家都会雷打不动地在书桌前坐上两到三个小时。最初,父母对她的学习习惯感到欣慰:“每天都不出去玩儿,在家里学习,根本不用人监督。”然而,今年小丽开始感觉到频繁腰痛,到医院进行针灸推拿也没有明显改善,来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此外,熬夜、睡眠时间不足会影响儿童生长激素分泌,同时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增加肥胖和慢性病的风险。“有的孩子每天睡不到7小时,晚上抱着手机刷视频,第二天精神萎靡,长此以往,健康状况肯定会出问题。”梁丽俊表示,“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旦形成,孩子们很难主动改变,很多肥胖儿童在学校里被嘲笑,心理压力增加,甚至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这让他们没有精力来主动调整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支招:如何抵御“老年病”入侵?

面对“老年病”的低龄化趋势,医生们纷纷给出建议,帮助家长守护孩子的健康。

“饮食是第一道防线。”梁丽俊强调,家长要尽量减少孩子摄入高糖、高脂、高嘌呤的食物,尤其要控制零食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量。“重油、重盐、重糖的食物吃多了,孩子的味觉会被‘训练’成重口味,越吃越难以控制。家里做饭要尽量保持‘原汁原味’,避免过度加工。”

王文静建议,家长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进行体育锻炼,“跑步、跳绳、骑自行车,甚至爬楼梯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动起来,既能增加亲子互动,又能培养运动习惯。”同时,她提醒家长,如果孩子长期睡眠不足,体内的代谢调节机制会受到影响,“晚上9点以后尽量不要玩手机,10点之前入睡,这对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

“对于检查出高尿酸血症的孩子来说,更要在饮食上注意。”梁丽俊说,首先要进行体重管理,合理控制体重有利于尿酸代谢,存在超重或者肥胖的患者需减重。在饮食上,要限制嘌呤饮食,避免高嘌呤动物性食品例如动物内脏、甲壳类、浓肉汤和肉汁等。鼓励摄入新鲜蔬菜、奶制品、蛋类和低升糖指数食物。每天要大量饮水,但要避免含糖饮料和果汁。

在医疗保障方面,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政策也为患上“老年病”的儿童提供了经济支撑。按照相关规定,子女在门诊治疗时,可以使用家长医保账户中的余额进行诊费支付,而子女一旦患上需要住院或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也能享受较高比例的医保报销,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梁丽俊告诉记者,有些父母得知孩子患了糖尿病后很崩溃,这意味着孩子需要终生打胰岛素。由于这种孩子需要一天多次监测血糖,而且每餐前都要注射胰岛素,对于儿童来说很不现实,所以很多家庭选择给孩子配戴胰岛素泵,但胰岛素泵价格比较高,对普通家庭来说,难以承受。今年自治区两会上,九三学社宁夏医科大学裴秀英主委提出,要特别关注慢性病患儿医保报销。

梁丽俊建议,当家长发现孩子患上慢性疾病后,要与孩子一起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王文静的接诊经历中,14岁的雯雯就曾通过重塑生活习惯恢复了健康。“对于儿童肥胖症来说,药物治疗并不是最优解,首选是调整饮食结构,执行运动计划,逐渐减轻体重。”王文静为雯雯规划了科学的饮食运动表格,雯雯踏踏实实地照做,经过半年努力,体重从140斤降到106斤,接近正常水平,重度脂肪肝、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等并发症症状逐渐消失,血检显示的血糖、血脂等数据也恢复正常。

“儿童患上‘老年病’的问题,值得全社会关注。医生、家长、学校应共同努力,加强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远离疾病困扰。”梁丽俊说,该院儿科通过定期举办“儿童青少年肥胖趣味沙龙”,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教家长帮助孩子重树信心的方法,教给孩子应对疾病、积极融入正常生活的办法。

“孩子的健康从来不是一件小事,别等到病了才后悔。”王文静提醒,每个家长都应该从现在开始,真正把健康放在首位,帮助孩子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为未来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宁夏日报记者 王雨婷 张涛 实习生 卢锐桓)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