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 菌群(胖瘦菌群)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不同菌群影响肥胖逆转水平 你的肠道菌群还好吗?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不同个体对同样的食物会有非常不同的反应,体现在餐后血糖、疾病干预和治疗效果等方面。产生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个体间的肠道菌群不同。

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陈雁研究组和林旭研究组,揭示了肠道菌群在指导精准营养干预改善代谢综合征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分子营养与食品研究》。

代谢综合征,是指人体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以腹型肥胖为核心特征,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等也是其重要的病理表现。代谢综合征是发生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高危风险因素,由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不当的生活方式引发的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

在前期研究中,林旭研究组针对代谢综合征及其高风险人群进行了连续12周的饮食干预研究,利用花生替代等能量的精制谷物制品,可以在不增加体重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代谢综合征的逆转率。“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我们通过对花生干预前后的肠道菌群样本分析,发现肠道菌群个体化差异很大。”论文第一作者王烁告诉记者。

鉴于人群对花生干预响应程度的差异,研究人员根据每个代谢相关指标的前后改善情况,以及代谢综合征风险的逆转情况,将花生干预组人群分为应答者与非应答者。研究人员应用机器学习的算法,利用干预前样本的菌群测序数据特征,建立了针对每个指标和代谢综合征整体风险逆转情况的响应预测模型。

“在我们检测的9项临床指标中,有6项指标的预测模型取得了一定的预测效果,特别是在舒张压和体重的干预效果预测上达到了较高的准确度;另外,代谢综合征整体风险逆转情况也可通过预测模型达到较好的预测效果。”王烁说,不同的肠道菌群,影响了代谢综合征整体风险的逆转水平。

此次研究表明了肠道菌群在精准营养干预改善代谢和治疗疾病策略中的关键地位,为后续以肠道菌群为功能性食物或药物的靶点研究,或为开展更大规模精准营养干预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记者 黄海华)

来源: 解放日报

肠道菌群紊乱了,喝水都胖

国际微生物生态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刊登我国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喝水都胖”的奥秘。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明肠道菌群紊乱与肥胖之间存在直接关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证实,一种名为“阴沟肠杆菌”的肠道细菌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研究人员从病态肥胖者的肠道中分离出一种产生内毒素的细菌阴沟肠杆菌B29,并将其注射至无菌小鼠体内,观察小鼠身体反应及变化。结果显示,该菌可诱导小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这种情况只出现在高脂饮食组小鼠中,在正常饮食的对照组小鼠中,未发现相同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阴沟肠杆菌可导致肥胖小鼠血清内毒素复合增加,炎症加重。研究人员还发现,当产生内毒素的肠杆菌相对丰度从35%下降到检测不到时,体重下降很快。经过饮食控制,23周后血糖血压恢复正常。

对于已经做到“管住嘴,迈开腿”却依然肥胖的人群来说,应对肠道菌群紊乱才是防治肥胖的关键。(徐澄)

来源:生命时报

肥胖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

图说: 上海浦南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连勇在会上做详细介绍 来源/主办方供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高蛋白饮食的摄入使得肥胖人群的比例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肥胖是导致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根源。 8月30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上海浦南医院发起承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上海第四届浦南内分泌代谢病论坛暨基层医生培训班”在浦东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国内30余名专家分别对内分泌领域热点话题“食物成瘾症”、“肠道微生态营养治疗”及“糖尿病治疗新方法与新进展”、“高尿酸血症专家共识”、“脂肪肝病门诊建立”、“低钠血症诊断思路”等话题作了精彩的演讲与深入的讨论。

如何控制肥胖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次论坛,上海浦南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连勇教授指出,近年来代谢性疾病(“四高”)患病率越来越高,不少专家认为肥胖与代谢性疾病有直接关系。但目前对肥胖的病因及如何来控制肥胖,还没有明确认识和更好的治疗手段。研究发现,食物成瘾症是导致肥胖的一个假说,这次学习班邀请到国内相关领域专家邹大进教授,阐述食物成瘾症的理论,有效控制食物成瘾也是预防治疗肥胖措施之一。当然,平常说“管住嘴、迈开腿”,就是要求控制饮食量,增加运动、消耗脂肪,但是有很多患者效果也不理想,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研究也发现,人体肠道菌群的紊乱也与肥胖有关系,而且还和很多疾病如肿瘤、炎症、免疫功能异常、便秘等疾病有关。肠道菌群研究领域专家李宁教授也分享了目前对肠道菌群的认知和实践,“肠道微生物变化可以导致人体患众多疾病,目前可通过一些手段改变肠道微生态,治疗肥胖、便秘、肿瘤,提高免疫力。”

通讯员 蒲欣 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