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检查什么(肥胖检查什么东西)
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委员会发布临床肥胖定义和诊断标准
临床肥胖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2025年1月,柳叶刀杂志发表了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委员会发布的《临床肥胖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共识。委员会由58名来自多国、多医学领域的专家组成,其中包含具有肥胖生活经历的代表,以确保纳入患者视角。本共识所有建议均获专家最高级别认可(同意率90%~100%),并已获得全球75个以上组织(包括学术团体与患者权益机构)的认可。今天起对该共识进行分享,大家共同学习。
目前基于体重指数(BMI)的肥胖评估方法既可能低估也可能高估脂肪含量,且无法在个体层面提供充分的健康信息,这削弱了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政策的科学性。本委员会旨在将临床肥胖定义为一种疾病状态——类似于其他医学专科中的慢性疾病概念——其直接源于过量脂肪堆积对器官和组织功能的损害。委员会的核心目标是为疾病诊断建立客观标准,以辅助临床决策、优化治疗干预及公共卫生策略的优先级。
定义
·肥胖定义为以脂肪过量堆积为特征的状态,可能伴随脂肪组织分布或功能异常,其病因具有多因素性且尚未完全明确。
·临床肥胖定义为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是过量脂肪堆积导致组织、器官、个体整体功能或上述组合发生异常。临床肥胖可能导致严重的终末器官损伤,引发改变生活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卒中、肾衰竭)。
·临床前肥胖定义为脂肪过量堆积但其他组织器官功能尚未受损的状态,其进展为临床肥胖及多种非传染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特定癌症、精神障碍)的风险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显著增加。
诊断标准
尽管死亡风险及肥胖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可能随脂肪量增加呈连续性上升,但出于临床与政策需求,需区分临床前肥胖与临床肥胖(即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
1. BMI的应用范围:建议仅将BMI作为群体健康风险的替代指标,用于流行病学研究或筛查目的,而非个体健康评估。
2. 脂肪过量确认:除BMI外,应通过以下任一方法确认脂肪过量:
o 直接体脂测量(如双能X线吸收法、生物电阻抗分析);
o 至少一项人体测量指标(如腰围、腰臀比、腰高比),需使用经过验证且符合年龄、性别、种族的截断值。
o 例外情况:BMI极高者(>40 kg/m²)可直接推定脂肪过量,无需额外确认。
临床肥胖诊断:对确认肥胖者(即存在脂肪过量,无论是否伴器官功能异常)需评估是否符合以下至少一项核心标准:
o 器官或组织功能损害证据:通过体征、症状或诊断性检查证实肥胖导致一个及以上器官系统功能异常;
o 年龄校正的日常活动显著受限:反映肥胖对行动能力、基础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漱、穿衣、如厕、进食)或两者的特异性影响。
管理建议
临床肥胖患者:应及时接受循证治疗,目标是改善(或尽可能实现缓解)肥胖临床表现并预防终末器官损伤。
临床前肥胖人群:需进行循证健康咨询、长期健康状态监测,并根据个体风险水平采取适当干预以降低疾病进展风险。
政策建议
决策者与卫生部门应确保临床肥胖患者公平获得现有循证治疗资源,其优先级应与慢性、潜在致命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权益一致。
针对群体肥胖发生率的公共卫生策略须基于当前科学证据,而非归咎于个人责任的未经验证假设。
体重偏见与污名化是有效防治肥胖的主要障碍,医护人员与政策制定者需接受专项培训以应对此问题。
文献来源: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25,13(3):221-262.
doi: 10.1016/S2213-8587(24)00316-4.
体重管理年丨肥胖您了解多少?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肥胖率逐步提高,数据显示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超重或肥胖,肥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流行病”。
(图片来源网络)
一、那么该怎么定义肥胖呢?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的体积和(或)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导致体重增加,肌肉比例增加不是肥胖。
(图片来源网络)
二、怎么判定你是否属于肥胖?
肥胖有3个判断标准↓↓↓
①体质指数(BMI)
②腰围、臀围及腰臀比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目前参考WHO标准,以下情况诊断为腹型肥胖:
成年男性腰围>85cm;成年女性腰围>80cm;或男性、女性腰臀比>1.0
大家可以测量下自己的腰围,确定是否达到肥胖标准!
③体脂含量
对人体成分分析,能更准确地了解人体内水分、肌肉、体脂肪、内脏脂肪等
三、肥胖有什么危害呢?
肥胖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或是引发下列相关疾病: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肥胖“百害无一利”,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要警惕肥胖,如您已经有肥胖问题,需要赶紧重视起来。
四、我们应如何解决肥胖问题?
第一步:管住嘴
1.控制总能量,每日减少热量500-1000kcal;
2.定时定量规律进餐,重视早餐,晚餐勿进食过晚,建议晚餐在17:00-19:00,晚餐后尽可能不吃东西;
3.改变饮食结构,少吃零食、少喝饮料,少吃油炸食物,做到餐餐荤素搭配;
4.适当改变就餐习惯,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
5.进食要细嚼慢咽,每一口嚼15~20下,细嚼慢咽不但能帮助肠胃消化,还能让人有饱腹感。
第二步:迈开腿
1.每周至少5天,进行中等强度的大有氧运动(健身操、跳舞、跑步等),每次30分钟;
2.减少久坐,对于长期静坐或伏案工作者每小时要起来活动3-5分钟。
第三步: 保证充足睡眠
保证每日7小时左右睡眠时间
1、减重要循序渐进,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应该是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0%,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kg;
(图片来源网络)
2、减重期间还要关注体脂率和肌肉量的变化,做到减少肌肉的流失,维持肌体的肌肉量和基础代谢率。
(图片来源网络)
想要了解你自己身体的脂肪、肌肉等体成分的占比吗?欢迎前来永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可为您制定个性化减重减脂计划!
参考资料:[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
文/周文娟
体重管理年丨肥胖您了解多少?
【来源:红网】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肥胖率逐步提高,数据显示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超重或肥胖,肥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流行病”。
(图片来源网络)
一、那么该怎么定义肥胖呢?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的体积和(或)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导致体重增加,肌肉比例增加不是肥胖。
(图片来源网络)
二、怎么判定你是否属于肥胖?
肥胖有3个判断标准↓↓↓
①体质指数(BMI)
②腰围、臀围及腰臀比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目前参考WHO标准,以下情况诊断为腹型肥胖:
成年男性腰围>85cm;成年女性腰围>80cm;或男性、女性腰臀比>1.0
大家可以测量下自己的腰围,确定是否达到肥胖标准!
③体脂含量
对人体成分分析,能更准确地了解人体内水分、肌肉、体脂肪、内脏脂肪等
三、肥胖有什么危害呢?
肥胖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或是引发下列相关疾病: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肥胖“百害无一利”,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要警惕肥胖,如您已经有肥胖问题,需要赶紧重视起来。
四、我们应如何解决肥胖问题?
第一步:管住嘴
1.控制总能量,每日减少热量500-1000kcal;
2.定时定量规律进餐,重视早餐,晚餐勿进食过晚,建议晚餐在17:00-19:00,晚餐后尽可能不吃东西;
3.改变饮食结构,少吃零食、少喝饮料,少吃油炸食物,做到餐餐荤素搭配;
4.适当改变就餐习惯,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
5.进食要细嚼慢咽,每一口嚼15~20下,细嚼慢咽不但能帮助肠胃消化,还能让人有饱腹感。
第二步:迈开腿
1.每周至少5天,进行中等强度的大有氧运动(健身操、跳舞、跑步等),每次30分钟;
2.减少久坐,对于长期静坐或伏案工作者每小时要起来活动3-5分钟。
第三步: 保证充足睡眠
保证每日7小时左右睡眠时间
1、减重要循序渐进,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应该是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0%,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kg;
(图片来源网络)
2、减重期间还要关注体脂率和肌肉量的变化,做到减少肌肉的流失,维持肌体的肌肉量和基础代谢率。
(图片来源网络)
想要了解你自己身体的脂肪、肌肉等体成分的占比吗?欢迎前来永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可为您制定个性化减重减脂计划!
参考资料:[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
文/周文娟
来源:红网
作者:周文娟
编辑:王杨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