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痔(肥胖痔疮)

张垒医生 0
文章目录:

为什么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别害羞,建议收藏起来慢慢看

“痔疮,长在我们的隐私部位,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很多人会觉得难以启齿,甚至讳于就医”

为什么今天来和大家聊聊痔疮的话题呢,因为今天去肛肠科会诊,发现他们科室里来了唯一的一位女医生。在大家的印象中,外科是个体力活,一般除妇产科、乳腺科外,其余科室多为男医生。之前听肛肠科主任聊起过想招一个女医生的想法,其实我觉得还是考虑得非常周到的。

因为痔疮长在我们的肛门处,而且社会上往往女同胞受到妊娠腹压增加等影响,患病率大大提升。大家也都知道,与西方的欧美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女性普遍还是保守、内敛不少,所以这种病本就不好意思去看,再加上肛肠外科多为男医生,在不少基层医院那就诊起来就很尴尬,虽说医生眼中没有性别之分,但患者多多少少还是不太好意思,所以我觉得招一位女性肛肠科医生,恰恰是非常人性化的做法。

为什么会患痔疮?

从解剖学角度来讲,痔位于肛管的血管组织,在正常情形下可协助控制排便,但是注意了,当痔肿胀或发炎时,痔疮就出现了。与Thomson在1975年提出的观点是一致,直肠下端的肛垫出现了病理性肥大。痔其实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属直肠下端和肛管内丰富的静脉丛的肛垫组织,具有防止大便和废气漏出的功能,对我们还是有帮助的。但是这个部分如果出现病变而出现得“疮”,那是我们不想要的。

至于我们为什么会长痔疮,大家别看这么一个常见病,其实目前医学上也没完全弄明白具体是怎么造成的,但是关于一些会增加腹腔压力的因素可能提高痔疮发生风险的说法是目前业内认可度比较高的,如经常便秘、腹泻、缺乏锻炼、低纤维饮食、痔静脉中午瓣膜、年龄增加、女性妊娠、蹲厕所时间长、久坐、久站、等等。其实临床上也有“静脉曲张学说、肛垫下移学说”,但都是有争议的,所以未被医学上完全认可。

那么得痔疮是怎样一种体验?

相信得了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因为根据类型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便血、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何为内痔呢?内痔的痔核主要集中在齿线上面,综合参考临床症状,又包含四个类型:Ⅰ度,痔核相对较小,患者在大便过程中血量较多,但没有肿物外脱现象;Ⅱ度,痔核相对较大,患者在大便过程中的血量较少,存在肿物外脱现象,能够自行纳入;Ⅲ度, 痔核大,便血相较于Ⅱ度进一步减少,存在肿物外脱现象,无法自行纳入;Ⅳ度,痔核大,便血较少或者没有便血,存在肿物外脱现象,无法自行纳入。

何为外痔呢?外痔的痔核主要集中在齿线外面,其也包含四个类型:静脉曲张性外痔,症状集中表现为肛门皮下小静脉丛扩张、瘀血症状;血栓性外痔,肛门四周皮下位置的小静脉当中存在血栓形成的情况,一般为红色血栓;结蹄组织性外痔,主要是肛周位置继发感染症状,痔疮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现象;炎性外痔,即外痔继发感染逐渐发生炎症性问题。何为混合痔呢?主要指的是患者同时患有外痔与内痔,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局部血流速度明显变慢,同时血量增长,引发瘀血问题。同时因为血管壁存在渗透性改变,导致出血、水肿问题,表现为坠、胀、痛、出血现象。

有人可能会想,这么痛苦,直接切了不就完事了,其实做手术也并非一了百了,不少人恰恰又有便秘,再加上手术后怕疼不敢大便,但活人不可能被屎憋死吧?终究有忍不住的时候,伤口崩开,鲜血直滴,染红了整个马桶,不少女同胞看到了要直接晕过去了。其实按道理来说,我们解完大便,用冲洗方式把屁股整干净其实是最健康的,大便完用纸擦,是很不卫生的一件事,无论再昂贵的纸上面都有很大的摩擦力,那股摩擦力很容易伤害人类脆弱的小肛门,尤其,是痔疮患者的。相信大家也看得到,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现在有很多的智能马桶就是用水冲洗的,完事了你用纸擦擦干就行了。

怎么科学地对付“痔疮”?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56.7%的人患有混合痔,这个数据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高。其中,50岁以上人群中患有混合痔的比例高达95%。我们常说“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是不客观的,很多人由于羞于就医,就喜欢网上搜索一下,自己给自己下诊断,认为肛门凸起、疼痛或者瘙痒都是痔疮,临床上并没有这样的说法,但值得提醒的是,痔疮患病率的的确确是很高,所以即使现在没有患,那么了解相关预防知识,并没有坏处。

这里我再着重强调一遍,这九大类人群要高度重视其阿里,久坐人群;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长期便秘的人群;饮食口味较重的人群,如辛辣、油腻等;长期酗酒的人群;长期熬夜和精神压力大的人群;脾气暴躁和长期焦虑的人群;生育后的妇女更容易患痔疮;由于痔疮是一种随着身体机能衰减而逐渐加重的退化性疾病,所以肥胖、年龄增长容易发病。

由于饮食本身是痔疮的重要诱因,所以要想有效预防痔疮,日常饮食应当尽量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尤其是增加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饮食,目的是提升胃肠蠕动效率,避免便秘症状的发生。与此同时, 对于痔疮高发群体来说,需要在生活中高度重视饮食的控制, 尽可能减少刺激、辛辣的食物,并且尽可能减少饮酒,以此来 避免痔疮的发生。其二是保持肛周的清洁卫生,尽可能使用温水进行肛周的清洗,避免因为细菌感染诱发痔疮的问题。其三,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切记不要久蹲和过分用力,解不出的话不妨用一支开塞露。以上种种不仅能够有效避免痔疮症状的发生,同时对于已经发生轻度痔疮的患者,亦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寄语:本文是笔者综合数小时时间综合总结而成,不加入专栏收费,无偿、免费地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没有健康保健观念的群体有所帮助。头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如有不同观点可在评论区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觉得学到了有帮助,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人,感谢大家的支持。

俗话十人九痔,“痔”在,人不自在,教你8个办法,痔清人自在

俗话说“十人九痔”,尽管这话有些夸张,但却道出了痔疮患者之多,发病率之高。

提及痔疮,可能让人略显尴尬,因而这“难言之隐”也极易被患者拖延治疗。大部分早期患者对于痔疮都采用“忍、躲、藏”的对策,认为只是有一点点便秘,有一点点便血罢了,想着过几天总会好的。如此不仅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而且痔疮久拖不治甚至还可诱发败血症等多种疾病。

今年58岁的胡女士,多年来,就被这种“难言之隐”所困扰。除了痔疮,胡女士还有高血压、心脏病、脑梗塞等病史,因此,多年来,胡女士想做手术解决痔疮问题,都以风险高为由被拒之门外。机缘巧合,经朋友介绍,胡女士来到武汉亚心总医院,医院普外科胡良胜主任副主任医师接诊后,与心脏中心、麻醉科等科室进行联合会诊后,认为可以通过手术解决胡女士的“难言之隐”。

近日,胡良胜副主任医师为胡女士施行了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术后患者安返病房,困扰胡女士多年的“难言之隐”终于得到解决。

胡良胜副主任医师说道,由于很多肛肠疾病大都没有非常典型性的症状,以直肠癌、肛瘘、肛裂及痔疮等疾病来说,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便血。因而,在产生痔疮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久拖很容易耽误治疗,使病情恶化。

当然,日常的生活中,大家也要注重个人生活习惯,比如,有些人经常喜欢边蹲马桶看报纸、手机之类的,不知不觉时间就长了,长期如此,也会增加痔疮的发病率。因此,大家也要尽量杜绝这种情况,不要蹲马桶太长时间。生活中也不要长时间久坐不动,如果坐的时间长了,可以适量起身站一站或者走动走动,这对预防痔疮都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胡良胜副主任医师提醒,痔疮在肛肠疾病中是非常常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增高。虽然早期的症状对大多数患者而言并不影响生活,如果一旦轻视,任其发展,则后果也会很严重。

小tips:

出现什么症状要警惕“痔疮”?

1.排便时出血:便后手纸上染血,或者是鲜血滴下、喷射状出血导致便池都红了;

2.排便时肛门疼痛、坠胀:包括刀割样疼痛、针刺样疼痛,和闷闷的痛;

3.排便后肛门内有肿物脱出:有时可自行回去,有时则需要通过热水泡洗或用手推回;

4.排便时间延长但排便量少:有排便不净的感觉,有时稀便会污染内衣;肛门周围潮湿、瘙痒、分泌物多。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痔疮”?

1.长期坐着工作的人群:由于身体重心往臀部压迫,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回流不畅,静脉曲张而形成痔疮;

2.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尤其是重体力劳动的人群:由于用力而导致盆腔充血、会阴下降,容易造成黏膜的松弛和“肛垫”的脱垂而形成痔疮;

3.长期便秘、大便干燥、排便时间长的人群;

4.饮食习惯偏嗜油腻、辛辣、腌渍、口味较重食物的人群;

5.爱喝酒甚至长期酗酒的人群;

6.每天喝水较少,摄入水分不足的人群;

7.不爱吃蔬菜、水果,摄入膳食纤维较少的人群;

8.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导致生活习惯不佳的人群;

9.急躁易怒,脾气暴躁,爱发火的人群;

10.妇女生育后,大部分人都会继发痔疮;

11.由于痔疮是一种随着身体机能衰减而逐渐加重的“退化性疾病”,所以肥胖、年龄增长容易发病。

生活中如何预防“痔疮”?

1.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作息规律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胃肠蠕动,预防痔疮的发生。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预防便秘

便秘是诱发痔疮的原因之一,日常饮食中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顽固性便秘应尽早到医院诊治,治疗原发病,切不可长期服用泻药或长期灌肠,以免直肠粘膜感觉迟钝,排便反射迟钝,加重便秘,反使痔疮发生。

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最好是晨起排一次大便,不要长时间忍便,防止蹲厕时间过长(5分钟为宜,不能超过10分钟),排便时不要读书、看报、玩手机。

4.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注意卫生,平时应经常进行肛门的冲洗清洁,勤换内裤。尤其是痔疮发作时,每天至少进行两次肛门热水坐浴,可促进肛门部血液循环,减轻肛门局部炎症。

5.避免久坐久立

6.注意孕产期保健

妇女妊娠后,子宫膨大影响痔静脉回流,易诱发痔疮,且孕期一般活动较少,引起大便干燥而诱发痔疮产后大量血液流失,引起便干、便秘,加重或诱发痔疮。

因此孕期应适当增加活动,避免久坐久立,每次便后用温水熏洗肛门局部,改善血液循环,产后宜多食一些富含津汁食物,如蜂蜜等,防止大便干燥、便秘,引起痔疮。

7.常做提肛运动

具体做法是:全身放松,或坐或立或卧均可,摒弃一切杂念,有意收缩肛门,缓慢上提,就象强忍大便一样,然后放松。

如此反复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一般每次做30次,每天做两次。这项运动可随时随地进行,办公时、乘车时、看电视时、走路时、休息时都可做,效果很好。

8.自我按摩

痔疮是局部血脉瘀结的结果,按摩为我国传统健身祛病的方法之一,长强穴(尾骨尖前面)为治疗痔疮首选穴位,取长强穴按摩可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在预防和治疗上都是很有效的。

十人九痔!痔疮是怎么引起的?长了痔疮怎么办?

国外统计,每4人有3人有痔疮,通常原因不明,幸好,多数患者只要多吃高纤维食物、多喝水等日常生活调整与保守治疗,通常可以改善。

然而,若发现有大便出血,或者痔疮经过1周保守治疗没改善,应求助大肠直肠外科医师。

痔疮分外痔和内痔原因多元

痔疮是由于肛门和下直肠的静脉肿胀产生,类似静脉曲张,可能发生在直肠内部(内痔)或肛门周围的皮肤下(外痔)。

根据痔疮位置和类型有不同症状,外痔常见如肛门区域瘙痒或发炎、疼痛或不适、肛门周围肿胀或流血;内痔位于直肠内部,通常看不见或没感觉,也很少引起不适,往往排便刺激会无痛流血,可注意卫生纸或马桶内有少量鲜红色的血液,甚至内痔脱垂,出现疼痛或刺激感;若血液聚集在外痔内并形成血块,恐变成血栓痔,可感觉肛门附近出现硬块,可能剧痛、肿胀或发炎。

痔疮可能是下直肠压力升高产生,包含用力解便、长时间坐在马桶上、有慢性腹泻或便秘、肥胖、怀孕、低纤维饮食、举重和年龄。

预防痔疮这样做多吃纤维、喝水

如何预防痔疮并纾解不舒服症状,应多吃高纤维食物,如蔬果、粗粮,有助软化粪便并增加其体积,避免用力解便伤及痔疮,但应渐进增加纤维,以免胀气;其他如多喝水、排便时别憋气、有强烈便意时快上厕所、多运动,避免久坐或久站。

如厕有血要注意痔疮手术有这些

哈佛医学院指出,通常只要保守或居家治疗即可改善痔疮,然而少数患者需要手术积极处理。所幸目前有侵入性较小的手术,疼痛较少、恢复较快。

例如皮圈结扎法,是将橡皮圈套住痔疮根部,使其紧缩并愈合,约需6-8周,手术并发症风险低,包括轻度疼痛或紧绷(坐温水浴可缓解)、出血和感染。其他门诊手术还包含硬化治疗、红外线热凝术等,原理类似皮圈结扎法,但复发程度不同。

如果是较大的外痔、症状持续的外痔,或皮圈结扎法仍会复发的内痔,则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传统痔疮手术是在内外痔组织周围切开一狭小开口,清除问题血管,治愈率可达95%以上,且并发症机率低,但却以疼痛著名,必须麻醉。

通常患者当天可回家,需7-10天复原,虽有缺点,却可解决痔疮问题;环狀切除术则为较新术式,用于治疗脱垂或流血的内痔,有助减少传统手术的疼痛感。

医疗中心建议,若发现有大便出血,或者痔疮经过1周保守治疗没改善,应求助大肠直肠外科医师,因血便也可能是大肠癌等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