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影响身高吗(175身高160斤算胖吗)
长沙儿童肥胖门诊刘晓珊医生科普:孩子肥胖会影响生长发育吗?
近日,卫健委呼吁重视肥胖问题,儿童肥胖尤其值得关注。孩子肥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家庭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健康挑战。很多家长都有疑惑:孩子胖会影响生长发育吗?答案是肯定的。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小时候胖一点没关系,长大自然会瘦下来,但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当下的健康,还可能对未来的生长发育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一、肥胖对孩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1、身体健康受损
从身体发育来看,肥胖儿童易出现性早熟,女孩月经初潮提前,男孩第二性征过早出现。这并非好事,性早熟可能导致骨骼过早闭合,孩子成年后的最终身高往往不理想。
同时,肥胖还会给心脏、骨骼等带来额外负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代谢问题,如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甚至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以及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此外,肥胖还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降低耐力、爆发力和柔韧性。
2、心理健康受挫
在学校里,肥胖孩子可能因为体型被同学歧视、嘲笑、孤立,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发展。
二、如何科学减肥?
面对孩子肥胖问题,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孩子科学减肥。
1、饮食调整
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摄入,像油炸食品、甜品、饮料等。多给孩子准备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热量。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2、积极运动
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让孩子参与跳绳、游泳、跑步、羽毛球等运动,每天保证至少 1 小时的运动时间,不仅可以消耗多余的热量,还能促进骨骼生长发育,提高身体免疫力。但切记,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带来的伤害。
3、规律作息
规律作息同样重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新陈代谢,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缺乏睡眠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家长要督促孩子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减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科学的方法。
家长们,重视孩子肥胖问题,从现在开始!切忌让孩子进行极端节食或服用减肥药物,这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骨骼发育受损和智力发育受限。减肥之路,从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战斗。家长们的陪伴与支持,是孩子减肥成功的关键。让我们一起,用耐心和科学的方法,陪伴孩子走过这段旅程吧!
中西医专家谈肥胖的三把标尺和三道防线
如今,肥胖问题愈发普遍,它不仅影响外观,更与多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周俊芳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肥胖对健康的多方面影响及应对措施。
医学视角下的肥胖:远不止“体重超标”
“许多人将肥胖等同于体重秤上的数字增加,这是极大的认知误区。”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周俊芳强调,“医学定义的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核心在于脂肪组织的异常堆积和分布紊乱,直接导致多系统功能损伤。”
科学判断肥胖的三把“标尺”:
BMI(体质指数):
成人BMI≥25为超重,≥30为肥胖;儿童需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年龄别BMI曲线,例如10岁男孩BMI超过18.5即提示肥胖风险。
体脂分布:
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表明内脏脂肪超标,代谢疾病风险显著增加。
器官功能评估:
结合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可精准识别“隐性肥胖”(BMI正常但代谢异常)。
“《柳叶刀》最新研究指出,BMI≥40kg/m²者几乎必然伴随严重脂肪堆积,但部分BMI正常人群也可能因体脂率超标(女性>32%、男性>25%)面临健康风险。”周俊芳补充道。
全身警报:肥胖引发的健康“多米诺效应”
周俊芳用“系统性危机”形容肥胖的危害:“脂肪细胞不仅是能量储存库,更是活跃的内分泌器官,会释放炎性因子和游离脂肪酸,引发连锁反应。”
1. 代谢系统:失控的“糖脂战场”
2型糖尿病:肥胖人群患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10倍,核心机制是脂肪堆积导致的胰岛素抵抗。
脂肪肝:30%肥胖患者存在肝脏脂肪浸润,若不干预,15%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2. 心血管系统:超负荷的“生命引擎”
每增加5kg/m² BMI,冠心病风险升高30%,高血压患病率翻倍。
内脏脂肪分泌的炎症因子加速动脉硬化,心肌梗死风险显著增加。
3. 骨骼肌肉系统:坍塌的“承重结构”
膝关节承受体重3倍压力,肥胖者骨关节炎发病率提升4倍。
儿童骨骺线可能因肥胖提前闭合,导致成年身高低于遗传潜力5-10cm。
4. 呼吸与生殖系统:被挤压的“生存空间”
颈部脂肪堆积压迫气道,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率增加12倍。
女性肥胖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病率高达34%,男性精子质量下降40%。
特殊人群:儿童肥胖的“双重打击”
“儿童肥胖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周俊芳指出三大特征:
生理损伤:
性早熟发生率提升3倍,脂肪肝检出率超50%。
骨骼发育异常可能导致永久性体态问题。
心理创伤:
校园欺凌遭遇率增加60%,抑郁风险升高3倍。
远期威胁:
80%肥胖儿童成年后持续肥胖,慢性病发病年龄提前20年。
性别差异:肥胖攻击的“靶向性”
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周俊芳对比分析:
男性:
腹部脂肪堆积更显著,代谢综合征风险较女性高1.5倍。
每增加10cm腰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16%。
女性:
肥胖导致雌激素代谢紊乱,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50%。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超重者占比达70%。
心理危机:肥胖的“精神枷锁”
“临床约45%的肥胖患者伴随焦虑或抑郁。”周俊芳揭示恶性循环:
心理→生理:压力激素皮质醇刺激食欲,促进腹部脂肪堆积。
生理→心理:运动能力下降加剧自卑,社交回避行为增加70%。
“一位患者曾因肥胖恐惧乘坐公交,这种心理创伤往往比生理疾病更难治愈。”周俊芳举例说。
早防早治:破解肥胖困局的“三重防线”
第一道防线:自查预警信号
体脂信号:腰带长度每年增加2个孔洞,颈部出现黑棘皮症。
机能衰退:爬3层楼气喘明显,夜间打鼾伴呼吸暂停。
体检指标:空腹血糖>6.1mmol/L、甘油三酯>1.7mmol/L。
第二道防线:生活方式干预
建议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建议运动: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增加日常活动量,如步行、爬楼梯等。
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保证起身活动
第三道防线:医疗介入时机
药物治疗:BMI≥27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BMI≥30者可考虑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型药物。
代谢手术:BMI≥35且保守治疗无效者,胃转流术后2型糖尿病缓解率超80%。
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的科学路径
“肥胖治疗需兼顾‘减脂’与‘调代谢’。”周俊芳解析中西医协同策略:
西医:通过药物精准调节血糖、血脂,必要时采用微创减重手术。
中医:痰湿体质者用荷叶、山楂代茶饮,配合艾灸足三里健脾化湿。针灸刺激天枢、丰隆等穴位,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肥胖防治是一场需要医学支持、家庭配合和社会理解的持久战。正如周俊芳所言:“与其焦虑体重数字,不如建立与身体的良性对话。从今天开始关注腰围、定期体检、保持适度运动,就是对健康最好的投资。”
云南网记者 习元喜 见习记者 申太琴
来源: 云南网
世界肥胖日丨肥胖是一种疾病,而非简单的体型问题
【来源:湖南日报】
视频加载中...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唐贵红 秦璐
2025年世界肥胖日来临之际,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于2月27日上午在医院门诊大厅举办科普讲座及义诊活动。该院内分泌科主任邵挥戈教授称,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肥胖定义为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紧密相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可引发心血管、脑血管等严重并发症。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成年人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分别约为34.3%和16.4%。这意味着大约有超过一半的成年人面临超重或肥胖问题。肥胖不仅是体型问题,更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例如,超重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2—3倍,而肥胖者高血压风险增加5倍。内脏脂肪超标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诱发代谢综合征。
“如何科学判断是否肥胖?”该院内分泌科王边博士介绍,两个指标要关注:
一是体重指数(BMI):≥24kg/m²,为超重,≥28kg/m²,为肥胖。例如,身高1.7m的人,体重超过81kg即为肥胖。
二是腰围指标: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提示内脏脂肪超标。
“正确治疗肥胖,首先要改变认知。”王边表示,科学减重不是快速消瘦,而是设立小目标——3—6个月之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5%,且遵循营养干预、运动处方、医疗支持的三大原则,才能事半功倍。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