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区分肥胖类型(如何区分肥胖类型)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6种肥胖类型,你是哪种?

6种肥胖,减肥重点也不同,看你属于哪一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刘殿刚介绍,肥胖也分为多种类型,特点不同,减肥方法也不同。 (健康时报)

来源: 河南日报

你属于哪种类型的肥胖?进来了解一下

//

关于肥胖,很多青年男女只关注肥胖带来身材走样的问题,而更多的中老年人已经开始承受肥胖相关的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困扰。但是努力减肥谈何容易,减重真的只是“管住嘴,迈开腿”这么简单的事情吗?有些人哭诉自己喝凉水都胖,有些年轻人看起来明明不胖却还在拼命节食,也有些人把自己的肥胖归咎于父母的遗传……肥胖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你又是属于哪种肥胖类型?了解这些,你才不会在减重的路上越走越艰难。

由于导致肥胖发生的原因、部位、程度不同,临床上对肥胖的分类也不尽相同。

以肥胖原因分类

根据肥胖发生的原因,可将肥胖分为原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医源性肥胖等。

原发性肥胖又叫单纯性肥胖,一般与遗传和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有关。而继发性肥胖(也叫获得性肥胖),则是由于某些诊断明确的疾病导致的,这些疾病包括下丘脑—垂体炎症、肿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继发性肥胖一般占总肥胖人群的1%。医源性肥胖是治疗其他疾病过程中,因为药物和治疗方式等医疗手段而导致的肥胖。

以脂肪分布分类

根据脂肪分布的不同,肥胖还可以分为外周性肥胖(也叫均匀性肥胖、全身性肥胖等)和中心性肥胖(也叫内脏性肥胖、腹型肥胖等),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肥胖分类。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是利用人体成分检测仪器来判断是哪一种肥胖。如果脂肪均匀分布于四肢及皮下,或者下半身(臀部及大腿)脂肪较多(常见于“梨形身材”),我们称为外周性肥胖。而脂肪主要集中在躯干部、腹内,或仪器检测出内脏脂肪超标而四肢较细的“苹果型”身材,则被称为中心性肥胖。

苹果型身材常见于男性,因而也被称为男性型肥胖,但近期的研究也发现,在我国老年人群中,女性的中心性肥胖率超过男性。

由于脂肪分布的差异,脂肪集中于腹部和内脏的中心性肥胖的危害,远大于脂肪分布于四肢或下半身的外周性肥胖。研究发现,中心性肥胖的人群患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代谢性疾病和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同时内脏脂肪的聚积还可能导致脂肪肝、脂肪心、脂肪肾、脂肪胰等,最终使得这些内脏器官的功能出现异常。

另外,中心性肥胖也与一些妇科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有研究指出,腰臀比(更能代表中心性肥胖的特征)的升高会使绝经前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79%,使绝经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50%。也有研究指出,由于中心性肥胖者体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浓度下降,游离雌激素水平升高,且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全身炎症反应,因而较外周性肥胖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相较于中心性肥胖,外周性肥胖者由于脂肪主要集中在大腿及臀部的皮下,因而患以上疾病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了。

其他分类方式

近几年,有科学家依据人体是否存在肥胖伴发的相关疾病,将肥胖分为代谢正常性肥胖和代谢异常性肥胖。也有专家根据个人的BMI数值大小,将肥胖分为轻、中和重度肥胖。

由于肥胖发生的原因复杂,目前临床上的干预和治疗手段也不尽相同。不分原因的盲目减重很有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无论怎样,正确认识肥胖,保持身体健康最重要。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微信公众号

文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营养科 秦桐

来源: 健康报

胖还分虚实?怎么分辨虚实肥胖?专家给出3项特征,看完你就懂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相关疾病防治指南》
[3] 世界卫生组织(WHO),《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健康危害》

胖是一件让人纠结的事。有人吃得不多,还是胖;有人稍微一放纵,立马长肉。可奇怪的是,有些人胖得结实,力气大,精神好。

有些人胖得虚,老喊累,动不动就生病。为什么同样是胖,差别这么大?其实,胖也分“虚胖”和“实胖”,这事儿还真得分清楚,不然,减肥的方法用错了,可能越减越糟糕。

有个朋友,身材圆润,脸色红润,走路带风,吃嘛嘛香。另一个朋友也是胖,可整天没精神,稍微动一下就喘,早上起来手脚浮肿,皮肤一按一个坑。

两个人的体重看着差不多,但状态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典型的“实胖”和“虚胖”。那怎么分辨呢?

第一,摸一摸身体的肉感。 实胖的人肌肉结实,摸上去紧实有弹性;虚胖的人肉松松垮垮,像没力气一样,甚至一按就能看到皮肤下陷。

第二,看一看平时的体力和精神状态。 实胖的人虽然胖,但精力充沛,走路有力,不容易累;虚胖的人总是觉得疲惫,稍微动一下就喘,甚至还容易头晕、心悸。

第三,观察一下水肿情况。 早上起来眼睛肿,腿按下去半天弹不回来,或者晚上鞋子突然变紧了,这些都是虚胖的典型表现。

为什么有人是实胖,有人是虚胖?

这背后其实跟身体的代谢、饮食习惯、作息规律有很大关系。实胖往往是吃得多、动得少,长期能量过剩导致的。

而虚胖可能跟脾胃虚弱、体内湿气重、久坐不动、熬夜等因素有关。尤其是长期喝冷饮、爱吃甜食、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变成虚胖。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30多岁的白领,天天坐办公室,爱喝奶茶,晚上12点以后才睡觉,早上起床脸肿得像个包子。她体重不算特别夸张,但总觉得自己“胖得不对劲”。

后来去医院一查,发现是脾胃虚弱、代谢变慢,身体的水分排不出去,导致水肿型肥胖。

医生建议她调整饮食,少吃甜食和生冷,多运动,并且早睡,结果几个月后,整个人轻松了不少,脸也不肿了。

那么,怎么改善虚胖和实胖呢?

如果是实胖,控制饮食是关键。少吃高热量食物,增加运动量,让身体把多余的能量消耗掉

特别是减少精致碳水的摄入,比如米饭、面包、蛋糕,改成粗粮,增加蛋白质和蔬菜的比例。同时,保证适量运动,比如快走、游泳、力量训练,这些都能帮助燃烧脂肪

如果是虚胖,重点在于调理身体,让代谢变好。

首先,要养好脾胃,少吃甜食、冷饮、油腻食物。可以适当喝点温热的茶,比如红枣茶、生姜水,帮助身体排湿气。其次,要养成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最后,运动也不能少,但虚胖的人不适合太剧烈的运动,可以选择瑜伽、普拉提、散步等温和的运动方式,让身体慢慢恢复。

有个朋友,以前总是觉得自己胖得很“虚”,怎么减肥都没用。后来改掉熬夜的习惯,每天坚持走路一小时,一段时间后,整个人精神好了,体重也慢慢下降。

她说,原来不是减肥没用,而是身体本来就不在正常状态,调整好了,胖自然就能减下去

虚胖并不是单一的,它可以由气虚、湿气重、血虚、脾虚等不同体质导致。

因此,不同类型的虚胖,适合的运动方式也不同。如果选错了运动方式,不仅效果不佳,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下面针对不同体质的虚胖,推荐合适的运动方式,让你更有效地改善体质,减掉“虚胖”。

1. 气虚型虚胖:容易疲劳,稍微运动就气喘吁吁

特征:

  • 体力差,稍微活动就感觉累
  • 说话声音小,气短
  • 经常感到乏力,不爱运动

适合的运动:

  • 太极拳、八段锦:缓慢的动作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气短的情况。
  • 快走:比慢走稍快,但不会让人气喘吁吁,每次30-40分钟,提高基础体能。
  • 游泳:水的浮力减少对关节的压力,不容易疲劳,同时增强心肺功能。
  • 瑜伽:特别是呼吸类瑜伽,如腹式呼吸,能改善气短的问题。

注意事项:

  • 运动时间不宜太长,每次30-40分钟,避免过度疲劳。
  • 运动时注意控制呼吸,不要憋气,适量补充水分。

2. 湿气重型虚胖:水肿明显,四肢沉重

特征:

  • 早上起床脸肿,腿部按下去有凹陷
  • 身体沉重,容易犯困
  • 舌苔厚腻,容易出油

适合的运动:

  • 跳绳:帮助排汗,加快体内水分代谢。
  • 慢跑:比快走更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排除湿气,每次30-50分钟。
  • 高温瑜伽/桑拿后拉伸:利用高温促进排汗,加速湿气排出。
  • 爬楼梯:比平地走路更能刺激下肢的循环,改善下半身水肿。

注意事项:

  • 运动前后可以用生姜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湿气排出。
  • 少喝冰饮,运动后避免直接吹风或冲冷水澡,以免湿气更重。

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健康的胖。实胖要控制饮食,增加运动;虚胖要调理身体,提高代谢。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真正让身体变得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