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激素 向心性肥胖(激素向心性肥胖的原因)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短短一周,胸部大成“馒头”!70多岁的李大伯:“可我是男的啊”

前不久,70多岁的李大伯(化名)遇到了一件怪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自己的胸部好像变得越来越大。特别是右胸,短短一周就长成了“馒头”大小。

“可我是男的啊......”起初,大伯内心很疑惑,但穿上衣服后也不太明显,索性就不去管了。

直到有一天,胸部开始胀痛难受,大伯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来到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寻求帮助。

胸部莫名变大

竟然问题出在脑子

男性乳房发育?这引起了甲状腺乳腺血管外科副主任孟柠主任医师的警觉。

“这可能和激素分泌异常有关,还需要排查颅内是否存在脑垂体瘤。”

垂体是位于人脑底部中央位置的垂体窝内的椭圆形腺体,大小像一颗黄豆,能分泌多种激素,包括生长激素、泌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促性腺激素等。

经垂体类激素检查发现,李大伯血清中的泌乳素指标已经超出正常范围十倍不止。

经验丰富的孟柠推断,可能是垂体瘤引发的泌乳素分泌过量,建议大伯做一下垂体磁共振。

检查结果显示,在垂体部位发现了一个核桃大小的肿瘤,证实了孟柠的猜想。

图片由稿源提供

泌乳素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垂体瘤,女性患者可表现为月经紊乱、闭经、溢乳、不孕等,而男性患者可表现为乳房发育、乳头泌乳、性欲减退、性功能障碍等。

为了防止异常发育的乳腺恶变,同时兼顾美观,孟柠主刀为李大伯做了手术切除。随后,病人转到耳鼻咽喉科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不用开颅

也能切除垂体瘤

一般来说,泌乳素垂体瘤优先推荐药物治疗,但考虑到李大伯的激素分泌远远超过正常值,为防止垂体瘤进一步增大,压迫颅底视神经交叉及双侧颈内动脉等,耳鼻咽喉科副主任丁吉女主任医师还是建议手术切除,以绝后患。

又要开刀?还是在脑子里?李大伯听得心里直发怵。

丁吉女看出了大伯的担忧,耐心地安抚道:“垂体瘤大多是良性肿瘤,现在的药物和手术治疗都可以较好地控制垂体瘤的进展,而且现在的手术是可以不用开颅的,不必太担心。”

资料图,图片由稿源提供

经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路径行垂体瘤切除术是一种治疗垂体瘤的微创手术技术,目前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已经成熟运用。

这种术式没有可见的切口,借助鼻内镜经过鼻腔的自然通道抵达颅底的垂体窝,可以直接观察垂体瘤并进行切除,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的主流手术方式。

经过手术,李大伯正常的垂体得以完整保留,目前情况良好,术后复查垂体类激素-泌乳素指标已恢复正常。

出现这些情况

要注意垂体瘤的可能

丁吉女介绍,垂体瘤是一种非常容易忽视的疾病,日常如果有以下表现,需要引起重视,避免漏诊或误诊:

1

视力减退、视野变窄

当垂体瘤体积较大时,肿瘤可能向上压迫视交叉,继而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失明。这种视野缺损更多表现为可视角度的降低,患者可能看不到视野两侧的事物。

一些老年患者也许会认为这是年龄增大的“自然现象”,一直在眼科就诊或干脆不去医院治疗。这是垂体瘤患者最容易忽视的症状。

2

其他类型的垂体瘤引起的症状

生长激素瘤会导致肢端肥大症。患者可能出现前额突出、下巴前凸、鼻子变大、嘴唇变厚、手脚增大、出汗过多、体毛增加等症状。在儿童和青少年期可表现为身高增长过快或巨人症。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会导致向心性肥胖,即脂肪大量堆积在面部、胸腹部及腰部,而四肢包括臀部不胖,呈现满月脸、水牛背、悬垂腹,并伴有痤疮、紫纹和骨质疏松等。

促甲状腺激素瘤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表现为体重减轻、心慌、紧张或烦躁、排便频繁、出汗过多、失眠等。

一旦出现了上述症状或体征,建议前往医院进行全面评估,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影响健康。

综合:健康杭州、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来源: 小强热线浙江教科

滥用激素治鼻炎后肥胖,男子节食减肥休克入院

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

通讯员 郭悦

20年前滥用激素治疗鼻炎,结果导致体重快速增加,且出现骨质增生等症状。近日,孝感的艾先生连续2个月节食减肥,营养不良导致休克入院。经过孝感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多日的治疗与护理,艾先生这才有所好转。

几天前,艾先生因为休克,被送到孝感市中心医院,直接住进了急诊ICU。医护人员详细了解艾先生的病情后才发现,他竟然是因20年前滥用激素导致肥胖,现在连续2个月节食减肥导致的休克。

原来,20年前,患者艾先生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因患有鼻炎,在使用激素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艾先生瞬间觉得这是个神药,之后只要鼻炎复发,就自行使用激素,持续了多年。

因为滥用激素,艾先生出现过骨质疏松、腰椎粉碎性骨折等情况,但都没有引起重视。激素还造成他体重快速增加,身体肥胖,皮肤出现紫纹。

为了减肥以改善自己的形象,近期,艾先生连续2个月通过只吃苹果、黄瓜、番茄等食物节食减肥,营养不良不断加重,最后导致出现低血压、乏力、头晕直至休克入院。

为更好地护理患者,促进患者康复,孝感市中心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雪菲主持了全院护理大会诊,医院药学部、内分泌风湿免疫科、普外科、骨科等多个科室的护理专家、专科护士、专业骨干参与会诊指导。经过多天的治疗与护理,艾先生的病情逐渐好转。

艾先生在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下病情好转 (通讯员供图)

孝感市中心医院相关专家介绍,糖皮质激素本身是维持机体正常运作的重要激素,与应激反应、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均密切相关,具有抗炎、抗内毒素、抗休克和免疫抑制作用,临床广泛用于各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但糖皮质激素使用不当或滥用会造成多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依据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如果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应该注意坚持遵医嘱用药,切忌随意停药或减药;合理饮食并且摄入营养,激素治疗期间,患者应进食含钙、含钾较高的食物,如牛奶、鱼、虾皮、橘子汁等,以防止低钙低钾血症等;长期服用激素可能造成骨质疏松,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以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家属也需要提供安全的环境,保持光线良好、地板防滑,减少房间障碍物,如果出现异常,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链接:

滥用激素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1、库欣综合征:长期超生理剂量应用激素可引起水、盐、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紊乱,表现为向心性肥胖(俗称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无力、低血钾、浮肿、高血压等。

2、诱发感染加重: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往往求效心切,把激素当成“退热药”,结果患者表面上解除了发热,但感染却扩散,病情进一步发展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

3、 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

4、 由于水、钠潴留和血脂升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

5、 由于促进蛋白质分解和抑制其合成,增加钙、磷的排泄等,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难愈合等。

6、 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和负氮平衡,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7、 可诱发或加重神经精神病。

8、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长期使用激素引起脂肪肝及高脂血症,来源于中性脂肪的栓子易黏附于血管壁上,阻塞软骨下的终末动脉,使血管栓塞造成股骨头无菌性缺血坏死。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专家谈肥胖:是病需就医、治疗没有“一招鲜”

肥胖问题困扰不少民众,但很多人对其认知有误解。许多人低估其对健康的严重威胁。有不少人认为,只有极度肥胖才会产生健康危害,轻度或中度肥胖无伤大雅。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曲伸教授10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肥胖是一种病,必须进行医学干预。其次,肥胖的轻重,要根据是否代谢异常来判断。第三,肥胖的治疗没有绝招,没有一招鲜,必须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

据悉,近期,世界肥胖联盟发布了《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该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有近33亿成年人受到超重和肥胖的威胁,高BMI(超重 肥胖)的成年人比例将从2020年的42%增加到2035年的超过54%,5岁至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患病率达到39%。中国的超重或肥胖情况也不容乐观。

据悉,从科学角度来看,肥胖症其实是一种以大脑为中心,由生物、遗传、社会、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正常情况下,大脑中的“饥饿中枢”和“饱中枢”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一旦平衡出现异常,“饥饿中枢”的作用将明显增强,人体就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从而食欲大增,而非简单的仅靠意志力就能控制住进食的渴望。

曲伸教授表示,根据临床经验及病因,他把胖子分为红(高代谢型肥胖)、白(代谢正常型肥胖)、黑(炎症代谢型肥胖)、黄(低代谢型肥胖)四种。能吃、能喝、有高血压,一喝酒脸红红的,能喊、能叫的是“红胖子”,他们代谢旺盛,吸收非常好。“红胖子”将来最容易得高血压。“我们和美国有关机构合作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类肥胖患者的存在。”他说。

黑胖子一般很有劲,像鲁智深一样,能吃能干。很多美国橄榄球运动员都是黑胖子。现在年轻的黑胖子比较多,表现为脖子发黑、女孩子月经不正常、毛发增多、肌肉多,脂肪也多。

黄胖子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一胖就胖肚子,有气无力、甲减、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代谢率降低,喝西北风也胖,一胖就出病。

代谢健康性肥胖者被称为白胖子,他们体重指数超标,但白白胖胖的,皮肤弹性好。医学名词就叫正常代谢性肥胖,就是代谢没有问题。

这四种类型肥胖患者治疗方法完全不一样。对黄胖子,医生会帮其提升激素水平,代谢率高了,自然而然会瘦下来了。黑胖子,减重比较难,必须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水平。红胖子时常出现大便干燥,肠道通畅以后才能减重。而对于白胖子,一般不能轻易减重,否则会导致月经不正常、没力气,需要预防持续性发胖。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容易发胖,有的人怎么吃也不胖?“不同的基因构成决定了身体的代谢类型,从而影响体重。心理因素和部分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体重的增加。”曲伸教授告诉记者,有的人胰岛素水平很高,就特别爱吃。有的人感觉永远吃不饱,这和中枢调控有关。这位专家透露,其现在正在研究肥胖的中枢调控机制,并发现:每个人从出生开始,脑子就有一个“调定点”,设定该长多少体重。有的人可能注定会胖到100公斤,大脑才认为“够了”。

曲伸教授说,虽然人一辈子会长成什么体形大概率由先天决定,但是,如果有人很自律,对疾病的认识超前,或许能控制不增加到原定体重;但是如果任之为之,在原定基础上发胖,那会很严重。这位专家表示,因此,大家所说的“超级肥胖”,就是源于此。

对于更年期女性发福现象,曲伸教授直言,更年期女性最大的问题是向心性肥胖,更年期的替代治疗(常指:激素替代疗法)或是一个减重好办法。“我们说的‘替代治疗’其实很复杂,并不是单纯的雌激素替代治疗,缺钙、缺维生素D,都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他指出,“对于更年期女性,调整内分泌紊乱,获能避免体形就发生剧烈改变;开展针对性治疗,应减少其腹内脂肪和脂肪肝,肠通了、肝通了,腰围就不会增加了。”曲伸教授说。

“减重一定要从全方位出发。”曲伸教授表示,“我一直认为肥胖不能‘一招鲜’。”对于社会上流行的生酮饮食、低卡路里饮食、16 8饮食等“减肥方法”,这位专家认为,都是“赶时髦”。他直言,营养治疗是第一步。曲伸教授表示,因为肥胖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糖尿病发病率、肿瘤发病率变高令人担心。但是瘦了以后,骨质疏松引起的死亡更多,所以千万不要减重过度:该减的减,不该减的不能乱减。大规模研究发现了“U形曲线”:体重指数小于18.5的人全因死亡率,远远高于体重指数在25-30者。全因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人口数之比。

许多肥胖症患者为了减重可能采取快速却不健康的方法,如极端节食或过度运动,其实这些方法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他指出,应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对症治疗,尤其肥胖症合并相关心血管等疾病的患者,通常伴随慢性生理或心理障碍,需要接受多学科综合护理或多种药物治疗,不单以减重为目标,还应涉及肥胖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记者陈静)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