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肥胖的原因(突然肥胖的原因是代谢不好吗)
55岁突然发胖,医生却说是水肿?4种常见原因,表现各不相同
你有没有感觉上了岁数之后,身体越来越胖了?
最近有一个55岁的阿姨,感觉自己越来越胖了,因为每次上体重秤的时候,发现自己会比上次胖一两斤,特别是身体的某些部位越来越圆润了,皮肤也越来越光亮了。
看上去这好像不是什么问题,反倒是健康的表现,也可能是中年发福的表现。
不过有人看了之后说,你这可不是胖,你很可能是水肿啊,而且是全身的水肿。
这可把阿姨吓坏了,难道全身都会水肿吗?这是什么病啊?
水肿,其实在临床当中是很常见的,各部位组织间隙中如果出现了液体,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水肿。
当然轻度的水肿可能不太明显,即使按压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可是如果血管之外已经有4升-5升的液体,那么就是非常明显,肉眼可见的水肿了。
话说回来,全身都是肿有可能是哪些疾病呢?其实最常见的是4种原因。
有一种特殊类型的水肿,我们称为心源性水肿,其实在很多人身上是非常容易表现出来的,有没有水肿,看看脚就知道了。
如果是心脏方面的问题,那么会出现双下肢对称性水肿,特别是在脚踝非常明显。
有的时候患者自己也会说,这种水肿一压一个坑,只要用手指压一下就会出现一个坑,这种压陷性水肿是心源性水肿的典型表现。
这说明现在有哪些问题呢?
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心衰,如果心脏的跳动没有以前有力了,很有可能出现这种心源性水肿。
特别是营养不良或者肝脏受损之后所出现的低蛋白血症,水肿可能就更明显了。
如果突然出现水肿,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一下心脏的功能,是不是心衰更严重了?
二、早晨发现脸肿:肾脏问题。有的人在早晨的时候起床就发现眼皮肿了,而且还有颜面部水肿。
这种水肿一般都是轻度可凹陷的同时,可以观察到面色非常苍白。
可是随着病情的进展慢慢就发展为全身性水肿,各个部位哪里都肿。
这很有可能是肾脏的问题,肾病综合征就是以这种重度全身性水肿为表现的疾病。
而像急性肾炎这种水肿,主要是由于水钠排泄障碍出现了,水异常储留才表现为水肿。
总之肾脏的问题都有可能表现为身体的水肿,应该更加小心,特别是颜面部水肿,别忽视肾脏的问题。
三、肚子越来越大:肝脏问题。有的患者平时感觉挺健康的,不过在一段时间内,总感觉肚子越来越大了,肚子里面的水可能变多。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不容易发现的水肿:腹水。
S如果出现了腹水,很多时候都是由肝脏疾病所导致的,所以腹水常常也都是很难治疗的。
一般来说肝脏淋巴循环受阻或者门脉高压以及低白蛋白血症他们共同作用都会导致腹水的生成,所以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而且如果因为肝脏疾病出现了全身的水肿,这并不代表肝脏本身的问题,同时也表现出全身营养不良。
肚子太大真的不是什么好事,万一是腹水就麻烦了。
如果水肿并不典型,但是仍然觉得浑身上下哪里都是水肿,这很有可能是一种罕见的水肿,我们称为营养缺乏性水肿。
很多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更容易见到,因为营养在不断流失,越来越缺少。
比如恶性肿瘤所导致的恶病质,或者长期慢性腹泻,吸收功能出现了问题,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营养缺乏性水肿。
因为血液中的蛋白含量越来越低,血管内的胶体渗透压也会逐渐降低,最终的结局就是液体向组织间隙流动,让身体组织间隙中的水分越来越多。
在临床当中,医生往往需要与肾源性水肿相鉴别,因为两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但是随着能量的不断提高,只要改善了营养状况,水肿一般都会慢慢消退。
在中老年人当中,如果出现水肿一定要查明原因,水肿可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一定代表身体某些器官已经出现了问题。
上面所说的4种情况其实都是比较常见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因为内分泌功能障碍导致的,有可能是因为使用某些药物所出现了肢体的水肿。
但是一定要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发现水肿的原因之后才可以对症治疗,不要单纯排水,也不要只依赖补充白蛋白。
最后再强调一下,水肿可不是小问题,明确是运动的原因是最重要的。
@头条健康#哆咔医生超能团##谣零零计划##水肿#
无意中发现头皮“小疙瘩”,该不该抠下来?医生给您靠谱的答案
脚踝扭伤别再乱揉了,今天教大家扭伤处理四步走
大拇指断了,只能默默忍受?医生辟谣:有种黑科技,把脚趾当手指
当大家都关心拜登当选总统的时候,医生更关心他的「脚踝」
突然变胖是怎么回事?这4个原因请自查
刚过三十岁,体型突然变了,腰肥腿粗的,甚至胖得让大学同学都不认识了,这是发生了什么事?一般来说, 有4种可能:
1、压力太大
压力是变胖的关键,很多人上大学时很瘦,上班工作后突然就变胖了,因为上班比上学压力大多了,不是说心宽体胖吗?为什么压力大反而会变胖?
因为人面对压力马上要动脑,为了保证大脑的能量供应,身体会启动“胰岛素依赖”这个机制,不让身体的其他部位分流血糖,而是保证大脑的使用。如果频繁有压力,不能及时消耗的血糖就蓄积在血液里,其他部分分流不走,大脑又用不完,这些血糖就转化为了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存储起来,人就是这样被压胖的。所以,这种人的减肥办法不能仅仅是减食量,而重要的是减压,别把自己逼得太狠,目标别定太高,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过分去争也未必是你的,更重要的是,过分争的过程,就是发胖的过程。
2、代谢率降低
很多人是在过了三十岁之后突然变胖的。一个是因为代谢率随增龄下降,三十岁是个代谢率降低的门槛,如果之前他还有节食减肥的经历,代谢率在过度节食时降低了,到了代谢率自然降低的年龄,二者合一,他们的代谢率就会比同龄人更要低。这个时候,稍微多吃一点,或者压力大一点,他们就会比别人更容易发胖,甚至可以说,他们的胖是之前减肥的后患,他们如果想瘦,只能一直饿下去,要和已经降低了的代谢率达到平衡。
这种肥胖如果要通过提高代谢率来改善,最好的办法就是运动,运动于他们,价值不只是在运动时消耗脂肪,更在于提升身体代谢率,就算在不运动时,高的代谢率也能使脂肪没立足之地。
3、甲减
如果在突然变胖的同时,人还变懒了,又是三四十岁的女性,这个时候要去排除一点“甲减”问题。统计显示,中国四十岁以上的女性中,甲减的发病率达到了10%!而且现在已经年轻化,很多人三十多岁就发胖的,也有甲减的可能,或者是甲减的“预备役”。
因为甲状腺素是人体的“活力素”,人的精力,脂肪的代谢也是它要参与的,“甲减”就是因为这种激素分泌不足而致的代谢率低,它的典型表现就是“喝凉水都长肉”,如果是甲减,只有补充足够的甲状腺素,才能把肥控制住。
4、隐形吃喝
还有一种胖其实是自己吃了但没意识。我有个咨询者,已经肥胖到了脂肪肝的程度,原因就是管不住嘴。因为她家是开大超市的,每天在超市里巡查,随手就可以拿到新鲜的好吃的,虽然每种也没吃多少, 但问题是品种多呀,加在一起热量就超标了。
现在的食物品种太多了,每个一口也足以发胖,而且很多零食的热量比主食还要高,比如女孩子最喜欢的各种肉干,干果,果脯,还有觉得很健康的果汁,它们比你为了减肥而戒的主食可要热量高多了,100克牛肉干也就小小的一包,你会觉得没吃什么,但它的热量就是500千卡,是100克米饭的四五倍!就算不吃饭,吃零食照样把你吃胖。
七个体重突然增加的常见原因
如果你是在一段时间内体重增加或减少,这不需要担心,体重的波动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在几周甚至几天内就增加了5斤或更多体重,这个时候就需要注意了。
体重波动5斤左右在女性中会比较常见,但是在男性中却补偿金,如果你的体重已经稳定了几个月或者几年,那么突然的体重增加是值得注意的
1.你是不是吃太多的盐钠的消耗会导致你身体储存更多的水,水也是有重量和体积的,所以如果你连续几天吃了很多咸的食物,你可能会很快的增加体重
尤其是快餐,往往含有很多钠,如果你突然工作繁忙,或者懒得做饭,那么填补了你这些日子的外卖,很可能是你快速增加体重的元凶
2.你正在服用新的药物有许多药物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目前研究到可能超过15%的肥胖病例是由于药物导致的
抑郁症药物和心脏病药物是两个常见的罪魁祸首,但是一些睡眠腹直肌和止痛药,甚至一些过敏阻断药物都可能导致体重上升
3.你喝了很多酒酒精和食物一样含有热量,并且每克酒精能提供7大卡的热量,这远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接近脂肪提供的热量,如果你最近因为某些需求喝酒,那么你的体重也会增长
但更重要的是,这需要你正确的意识到酒精正在增加你的脂肪,如果你每次饮酒都 是在欢乐的时光,那么你可能会无法意识到你正在摄入大量热量,随着时间推移你的体重会飙升
4.你活动变少了可能你意识不到即使是身体活动减少,也会刺激体重增加,或者你过去经常走路或者骑自行车上班,现在改为开车了
也可能是你之前经常进行体育活动,但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停止了,这都会导致你的体重增加,力量训练会倾向于保持你较高的新陈代谢
如果你突然放弃了健身,那么就会导致你肌肉流失,并且新陈代谢下降会导致你体重增加
5.你改成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如果你之前在进行低碳水饮食计划,比如生酮饮食,在你突然切换到高碳水饮食的时候
你会注意到饮食导致身体的变化
这是因为碳水化合物存储在你的肌肉和肝脏中最为糖原,每克糖都会存储3克水分,如果你摄入了较多碳水,会导致你体内水量增加
6.你最近减肥了减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事实是不当的减肥不仅不会让你瘦下来,而且还会让你越来越胖
这是因为我们的体重和脂肪都受到身体的严格控制,当你短时间内流失大量体重,我们的身体系统会采取行动让体重和脂肪保持平衡
换句话说,你所减掉的所有体重,你的身体都会想方设法的长回来,所以如果你最近减肥了,那么可能会导致你不管吃多少,你都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在变胖
7.你有内分泌障碍根据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研究,大约有五分之一的成年人甲状腺活动不足,,也称之为甲状腺功能减退
虽然这种情况在女性中更为常见,但是许多男性都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这可能会导致体重突然的增加
包括其他一些激素疾病虽然不明显但也会导致体重增加,如果你患有这些内分泌疾病,减肥可能不是最好的方式,你需要听从医嘱,让体内激素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