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饮食营养与肥胖(论述营养与肥胖的关系论文)

甘肃张若楠 0
文章目录:

肥胖并非全因湿气重,多与气虚有关!药膳可温补脾肾,助力减肥

很多人认为,胖是由于湿气重造成的,减肥第一要义是祛湿,于是各种减肥祛湿产品应运而生,比如红豆薏米茶、暴汗服、美人鱼姜蒸等。但其实并非所有的肥胖都与“湿气重”有关。

肥胖多与气虚有关

肥胖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中便将人分为“有肥、有膏、有肉”三类,认为“腘肉坚,皮满者,肥。腘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即肉坚实、皮肤完满健好的,属肥型;肉不坚实,皮肤松弛的,属膏型;皮肉紧连不相分离的,属肉型。而其中膏型的人皮肤宽缓,腹肌松弛,脂肪聚积于腹部,导致腹部肥大下垂,类似现代常见的腹型肥胖。

至于肥胖产生的原因,《丹溪心法》中提出:“凡肥白之人,沉困怠惰,是气虚。”《景岳全书》认为:“肥人者,柔胜于刚,阴胜于阳者也。且肉以血成,总皆阴类,故肥人多有气虚之证。”《石室秘录》记载:“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营运,故痰生之。则治痰焉可仅治痰哉,必须补其气,而后带消其痰为得耳。”可见,肥胖其实为本虚标实之候,虽常有痰湿偏盛的表现,但其本质与气虚有关。若长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气虚衰,则脾胃运化转输无力,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出现体型肥胖、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腹大胀满、头沉胸闷等症状。或素体虚弱,肾气虚衰,则血液鼓动无力,水液失于蒸腾气化,致血行迟缓,水湿内停,导致体型肥胖、腰酸腿软、动则气喘、形寒肢冷、下肢浮肿等症状。

日常减肥有妙招

故而想要减肥,不应一味祛湿,而应重视补益脾肾之气。日常可以通过穴位按摩和药膳食补来温补脾肾,助力减肥。

穴位按摩

穴位推荐

按摩选穴主要以任脉及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

任脉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按压任脉的中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水分穴(在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上)、关元穴(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可促进全身气血流通,尤其是按压腹部的任脉穴位,可健脾益胃,助力减肥。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按压脾经的大横穴(在上腹部,脐中旁开4寸)、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由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形成的凹陷中)及胃经的天枢穴(在上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丰隆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的外缘)能有效促进脾的运化及胃的受纳功能,帮助健运脾胃功能,帮助减肥。

按摩方法

用拇指或食指和中指指腹按揉穴位,力度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

药膳食补

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肥胖的发生发展,改善肥胖患者的体重状况,调整日常膳食结构,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版)》。现摘录部分食谱如下。

黄芪橘皮饮

材料:黄芪10g,橘皮5g。

做法:将黄芪、橘皮洗净,一起放入炖盅中,加入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30分钟,代茶饮用,温热频服。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扁豆山药粥

材料:白扁豆30g,鲜山药100g,粳米30g。

做法:将鲜山药去皮、洗净,切片备用。将白扁豆洗净,清水浸泡2小时。将粳米洗净,加入鲜山药、 白扁豆,一同煮粥,煮至米、豆熟烂即可。

功效:补益脾胃。

山药黄芪炖鸭肉汤

材料:鲜山药100g,黄芪10g,生姜3~4片,鸭肉300g,板栗100g。

做法:鸭肉切成小块,放入沸水中焯水;板栗加适量清水煮熟凉后剥皮壳备用;将鲜山药去皮、洗净,切厚片备用。上述食材一同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大火烧沸后,再用小火煲1小时,放入少许精盐调味后即可。

功效:健脾益肾,补益气血。

人参核桃汤

材料:核桃仁3个,人参3g,生姜5片。

做法:将核桃仁捣碎备用,将人参放入砂锅中,加水煮20分钟后,加入核桃仁、生姜,继续煮20分钟即可。

功效:补脾益肾。

科学饮食+规律运动 轻松管理体重

3月20日,春分节气。“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主任医师宋秀玲提醒,春分正是调整身心状态、科学控制体重的关键时机。

一、调整饮食结构,把握"黄金三角"与"211法则"

随着气温回暖,冬季囤积的脂肪逐渐显现。宋秀玲指出,广东省每3名成人中就有1人超重,每6人中有1人肥胖,科学饮食对体重管理至关重要。

核心原则在于控制总热量摄入,同时保证营养均衡。

  • 早餐"黄金三角":优质蛋白(如水煮蛋、无糖牛奶) 复合碳水(全麦面包、燕麦) 膳食纤维(水煮青菜)。
  • 中晚餐"211餐食法":2拳蔬菜(如菜心、油麦菜) 1掌厚蛋白质(鲈鱼、鸡胸肉) 1拳主食(米饭、馒头)。
  • 蛋白质优选顺序:鱼虾>禽类>畜类,即"无腿>两条腿>四条腿"。
  • 避免极端节食:主食不可完全断绝,否则易致代谢下降、体重反弹,建议改选低升糖指数主食。
  • 广式汤品改良:老火汤去浮油增菌菇,或改煲祛湿汤(如薏米陈皮大骨汤)。
  • 进餐顺序技巧:按"蔬菜→肉类→主食"顺序进食,增强饱腹感。
  • "三不原则":拒绝含糖饮料、深加工零食及深夜进食

热量控制需个性化:女性每日摄入1200-1500千卡,男性1500-1800千卡,可逐步递减(如每日减少100千卡)达成目标。

春日运动祛湿解乏,碎片化锻炼同样有效

宋秀玲强调,体重管理需"开源节流",增加热量消耗与饮食控制同等重要。春季湿气重易困倦,运动可激发阳气、加速代谢。

有氧运动为主,力量训练为辅

推荐项目:快走、慢跑、游泳、瑜伽等,每周3-5天,每次30分钟以上,总计≥150分钟。

力量训练:利用公园器械或居家进行平板支撑、哑铃训练,每周2次,每次10-20分钟,助力塑形增肌。

上班族运动攻略

  1. 碎片化时间管理:晨起拉伸、刷牙时垫脚尖;午饭后散步15分钟或瑜伽;晚饭后快走或深蹲15分钟。
  2. 办公室微运动:每工作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如颈椎操、耸肩);减少乘电梯,改走楼梯。
  3. 通勤锻炼:提前2站下公交快步走;等车间隙做深蹲或垫脚尖。
  4. 周末休闲运动:登山、骑行或球类运动,结合社交与健身。

“春日不减肥,夏日徒伤悲。”宋秀玲呼吁,把握季节转换契机,从一顿健康早餐、一次短程快走开始,让科学饮食与规律运动成为生活习惯,轻松迎接夏日好身材。

监制|肖振生

编辑|周羽 林丽丽

记者|戴威 冯雪

通讯员|粤卫信

责任编辑:周羽

体重管理年来了!饮食这样搭配,轻松帮孩子健康成长!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儿童肥胖防控指南》,中华预防医学会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儿童健康与体重管理的报告

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孩子的体重问题越来越普遍?原本蹦蹦跳跳的小朋友,现在更多时间坐在沙发上玩手机、看电视,连户外活动也越来越少。

尤其是去医院体检时,医生不止一次提醒,孩子的体重超标了,甚至可能已经影响到健康。这样的提醒让很多家长开始慌了——孩子还小,怎么就有了“健康问题”?

更重要的是,体重超标可不仅仅是“胖”的问题,它可能带来的后果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复杂和持久。

其实,很多家庭并没有意识到孩子健康和体重管理之间的关系。超重或肥胖不仅会带来心血管、代谢方面的隐患,还可能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比如,一个因为体重问题被同学嘲笑的孩子,很可能变得自卑、内向,甚至拒绝与人交往。类似的例子在学校里并不少见,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和幸福。

孩子体重过重的表现其实很容易观察。衣服越来越紧、活动时容易气喘吁吁、坐下来时肚子明显突出,这些都可能是警告信号。

有些家长可能觉得,“长大了自然就瘦了”“孩子胖点可爱”,但这样的想法其实并不科学。

相比于成年人的体重管理,孩子的体重问题更复杂,因为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既不能盲目减肥,也不能不管不顾。

那么,为什么孩子的体重会超标?说到底,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很多家庭的饮食习惯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外卖频率高、零食种类多、甜饮料成了日常饮品,甚至连正餐也经常高油高糖。再加上孩子课业压力大,活动时间少,久而久之,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平衡就被打破了。

还有一些家长,虽然对孩子的健康很关心,但却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认为“孩子多吃点才有营养”“吃得胖点长得快”,这样的误区也可能是问题的根源。

除了饮食和活动,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如果父母或家族中有肥胖史,孩子超重的风险往往会更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体重超标是“命中注定”,更多时候,环境和习惯才是决定因素。

比如,一个喜欢吃零食、缺乏运动的孩子,即使基因没有问题,也可能面临体重问题。

而一个家庭氛围健康、注重饮食搭配的孩子,即使遗传上有一定风险,也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降低超重的可能性。

过度的体重会给孩子带来哪些隐患?除了大家熟知的身体问题,还可能影响到心理。

比如,有些孩子因为体重问题在学校被排挤,甚至自我封闭,不敢参加集体活动。

还有的孩子,虽然表面阳光,但内心已经对自己的外貌和体重深感不安,甚至讨厌照镜子。这些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释放,很可能会影响到学习、社交,甚至成年后的性格发展。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在不影响发育的前提下,健康地管理体重呢?

首先是饮食调整。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需要“忌口”,但其实,关键不是不吃,而是“怎么吃”。饮食中要尽量减少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增加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

比如,把炸鸡换成烤鸡,把碳酸饮料换成白开水或低糖饮品,早餐多吃鸡蛋、牛奶,而不是甜点和油炸食品。这些小小的改变,看似简单,但对体重管理却非常重要。

运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这里的运动,不是让孩子每天去跑步、做高强度训练,而是增加日常活动量。

比如,周末一家人一起去公园散步,或者在家玩一些简单的亲子游戏,都可以帮助孩子增加能量消耗。

有些家长说,孩子不喜欢运动怎么办?其实,关键在于找到孩子感兴趣的活动,而不是强迫他们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比如,有些孩子可能不喜欢跑步,但却对游泳、跳绳或者骑自行车很有兴趣,这些都可以成为很好的选择。

除了饮食和运动,建立健康的家庭氛围也很重要。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如果父母自己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很难要求孩子做到健康生活。

比如,一个喜欢吃零食的家长,很可能无意中让孩子也养成了类似的习惯。而一个注重健康的家庭,会让孩子自然地接受这些观念,而不是通过说教来强迫他们改变。

说到这里,有些家长可能会问,如何判断孩子的体重是否正常?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孩子的活动能力和日常习惯。

如果孩子平时活动自如,吃饭有节制,精神状态良好,大多数情况下体重是正常的。但如果发现孩子经常懒得动,饭量过大或过小,情绪低落,那么很可能需要进一步关注。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个小男孩,因为父母工作忙,经常吃外卖和零食,体重逐渐超标。

后来,妈妈开始调整家庭饮食结构,减少外卖频率,增加亲子活动,比如晚饭后一起散步。经过一段时间,孩子的体重逐渐恢复正常,整个人也变得更加自信和阳光。

这种改变,不仅是体重上的,更是生活方式的全面改进。

总的来说,孩子的体重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难题,但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坚持。

一个健康的孩子,不仅需要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更需要来自家庭的支持和关爱。

只要家长愿意花时间了解和改变,孩子的健康成长就不会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