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 肥胖(植物油会胖么)
猪油与植物油“混搭”或能抵抗肥胖
新华社长沙11月9日电(记者 谢樱)让猪油退出厨房来减肥不仅无效,而且可能更肥胖。湖南农业大学的一项最新前瞻性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人以猪油为基础油脂,与植物油搭配食用的传统饮食习惯,具有极显著抗肥胖功能。
英国时间10月31日,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文利新及其团队成员王吉、严思思等人的最新科研成果《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猪油与植物油搭配食用的抗肥胖作用》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Nature)旗下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
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模型,模拟人12年用油习惯,反复研究豆油、猪油、豆油+猪油的调和油等3种油脂对机体肥胖的影响,最终发现以猪油为基础油脂,与植物油搭配食用的中国传统饮食习惯具有极显著的抗肥胖功能。“特别是豆油+猪油的调和油,体脂率降低了49%。从分子层面分析,吃豆油+猪油的调和油,不仅能减少脂肪细胞分化,减少脂质沉积,而且加速脂肪动员,极显著降低体脂率。”文利新说。
其抗肥胖机理,研究人员从分子层面给出了答案:我国居民目前实际烹饪用油量(42克/天),超量了1/3。吃豆油,会加速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质沉积,脂肪细胞体积增大从而引起肥胖;吃猪油,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质的分解能力都加强,体脂率有所增加,但脂肪细胞内的脂质含量相对较低,脂肪细胞体积没有显著变化;而吃豆油和猪油调和油,不仅减少脂肪细胞分化和数量,减少脂质沉积,而且加速脂肪动员,显著降低体脂率。
文利新建议,烹调用油以每天25克-30克为宜。同时,摄入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三者比例以1:1:1为宜。该比例,只需将植物油和猪油各取15克的日用量即可。
都说“猪油有害健康”,老百姓要多吃植物油,这真的靠谱吗?
你对脂肪的了解还局限于“胖”吗?这么多年,你可能真的误会它了。
加拿大医学院进行了一项历时10年、有来自18个国家、超过13.5万名受试者参与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研究发现,适当提高脂肪摄入量,不仅没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反而降低了总死亡率。
研究人员发现,与脂肪摄入比最低脂肪(摄入占总热量的10%)的人群相比,脂肪摄入最高(35.3%)的受试者总死亡风险要低23%。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饱和脂肪酸,上述趋势同样成立。而令人意外的是,过多地摄入碳水化合物,比少吃碳水化合物的人死亡率高28%。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发现很多国家对脂肪摄入的限制太严格,但比起脂肪摄入,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更有必要!
一、脂肪不应该被“赶尽杀绝”脂肪是人体必不可少的成分,它不只是让人“发胖”,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提供能量
脂肪是人体的能量储存库,当人体摄入热量过多时,多余的热量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当身体摄入的热量不足时,脂肪细胞就会把这些热量再释放出来,供身体所用,让我们不至于由于缺乏能量而死亡。
促进营养吸收
我们的身体需要一些不能溶解于水、只能溶解于脂肪的维生素,如维生素E、维生素K。有了脂肪的帮助,这些营养素才能被吸收到身体中去,从而被人体更好利用。
维护女性健康
女性不能过于干瘦,有点“肉感”的女性,更有女人味。脂肪是女性月经和生育的能量来源,不少女性过度减肥,导致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规律,甚至卵巢早衰。
二、多了也不好!怎么把握摄入量?脂肪是我们人体供能的“原材料”,过多的储备也会造成能源过剩,导致身体反噬。摄入过多脂肪,热量堆积,首先就会造成人体肥胖,其次会造成血压、血脂升高,促进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并发症形成。
适量摄入脂肪是必要的,但不能吃得过多,也不能过度限制,要注意量和均衡。
在烹饪油上,控制的摄入量30克/日;吃肉上,每人每日红白肉控制在40~75克即可;坚果也是油脂大户,不宜一次性过多食用,每周不超过50—75克左右,每日抓几颗吃,就是很好的分量。
若是素食主义者,可以适当增加每天1个鸡蛋,一杯牛奶,补充所需的脂肪。
三、吃脂肪要“挑着吃”脂肪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在把握总量的前提下,我们也要“精挑细选”,食用对身体有益的脂肪。
- 少吃饱和脂肪:猪油、黄油、棕榈油中饱和脂肪占比较高,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 适量吃不饱和脂肪:橄榄油、茶籽油的主要成分是单不饱和脂肪酸,这类脂肪利于降血脂、抗血凝、延缓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 拒绝反式脂肪:各种加工品,面包,饼干、薯片等,都含有人造油(奶油,色拉油,起酥油),属于加工而成的化学物质,食用过多会降低记忆力、引发冠心病、容易发胖、形成血栓……给身体带来各种危害。
猪油和植物油哪个好?争议的关键在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大家普遍认为猪油的饱和脂肪酸比例很高,过量摄入会导致血胆固醇升高。这样看来,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反而具有调节血脂,清理血栓的作用。
一项国际最新营养学研究表示,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和心脏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植物油也可能提高食用者的死亡风险。研究人员表示,植物油的健康依赖于结构中的不饱和键,如果不饱和键在高温下被氧化了,那么氧化的脂肪反而对人体会有不利影响。
植物油和猪油并没有哪种更好,只要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和摄入量,都是对人体有益的好油脂。每种油类富含的营养都不同,无论植物油还是猪油,我们生活中都需要适当摄入,经常更换油的种类,并且避免高温烹饪。
#39健康超能团##清风计划#
参考资料:
[1]唐李晗 吴洁.植物油致癌?猪油更好?[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5:85.
[2]脂肪没那么可怕!世界权威期刊《柳叶刀》纠偏:适当吃脂肪能降低死亡率!.健康时报.2018-12-1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注意点!别太“油”了
油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烹调用品,但烹调油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过量摄入会增加患胖、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如何正确使用油呢?今天,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研究所的陈宇星,跟大家聊一聊如何养成减油的良好饮食习惯。
湖北省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研究所主治医师
陈宇星
1
市面上的油有哪些分类?各自有什么功效?
陈宇星:我们现在常用的烹调油主要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两种。常见的动物油,有羊油、牛油等。植物油有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等。动物油是以饱和脂肪酸为主,植物油是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不同系列的植物油含有不同系列的脂肪酸,它们的营养价值也是不相同的。
我们建议是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油,以便获得更多更丰富以及范围更广的脂肪酸。
2
摄入油过多,会对人的身体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陈宇星:如果我们在日常饮食中烹调油跟脂肪摄入过多,就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高脂血症以及肥胖等问题。一旦我们患有高脂血症,就会引发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脑出血、脑卒中等一些疾病。烹饪油是我们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以及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但是根据调查,目前湖北省的高血脂症人群已经达到了32.7%,血脂异常成为了现在很多人的一个痛。
3
这么多品类的油,不同的人群应该怎么去吃?
陈宇星:依据中国营养与慢性病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约近一半的成人人口处于超重和肥胖的状态。我们建议健康的人群,还是尽可能多的使用植物油。特别推荐大家使用橄榄油,因为它的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好。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我们不建议食用动物油。
4
食用油每天的摄入标准
陈宇星:《中国成人膳食指南》指出,健康成人每天的食油摄入量最好不超过25克,两人份的食用油量是每天不超过50克,三人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家三口,每天的食用油量是不超过75克。
5
哪些食物含油量比较高?
陈宇星:武汉人过早喜欢吃的热干面,里面的芝麻酱油脂含量就非常丰富。我们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的一些坚果类的零食,比如瓜子、碧根果、核桃,还有一些加工类食物,例如巧克力、咸蛋黄、腊肠,这些都是含油量比较高的食物。我们在摄入时,一定要注意摄入总量的控制。另外,咱们年轻人现在喜欢点外卖,大多数外卖的油含量肯定是超标的。油摄入超标,就带来了脂肪的摄入超标。脂肪不易消化,摄入超标就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说我们所说的高血脂症、肥胖,而且还可能引发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6
蒸、煮等烹饪方式是否比较健康?
陈宇星:推荐大家使用使用蒸、煮、闷等做菜方法。相较于煎炸来说,它的用油量是比较小的。
7
烹饪薯条、炸鸡翅等食物,使用空气炸锅是不是更好?
陈宇星:这个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方法,建议大家使用。比传统的那种油炸方式,健康方便很多。
8
如何控制油的摄入量?
陈宇星:对于控油,首先还是要大家尽可能使用这种控油壶,我也教大家一个小妙招。比如说我们今天有两个人吃饭,我们就把两个人吃的油,倒50克到控油壶里。那我们今天一天的炒菜量就从这里50克里出,这样就可以做到控制油的摄入。在烹饪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避免选择用油量比较多的煎、炸等方式。还有我们在烹饪的时候,少选择反式脂肪酸,比如说黄油、植物末,咱们中国人喜欢用猪油炒菜,这也不是很健康的一种炒菜方式。我们建议炒菜的时候,少使用动物油。
另外,大家在购买食品的时候,要注意查看营养标签,选择反式脂肪酸和脂肪含量低的食品。
9
有很多朋友喜欢用菜汤泡饭吃,这种吃法健不健康?
陈宇星:这种吃法是不健康的。首先汤泡饭,还有我们所谓的那个菜汁儿泡饭,它们这一盘菜的油脂比较多,然后你泡饭之后,摄入的油可能也会超标。
10
出去吃一顿火锅,接下来几天,保持健康的饮食方式,这样行不行?
陈宇星:大家偶尔出去吃顿大餐,不要惊慌,也不要心里有负罪感。如果今天吃的很油很荤,那么在后面几天,大家就可以选择清淡的饮食。只要不经常吃这种大荤大油的食物就可以了。
特别支持:
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问健康》栏目
转自:湖北发布、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来源: 湖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