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肥胖的症状(痰湿肥胖症状吃什么药)
天天晨起没精神,头晕脑胀……你可能是“痰湿体质”
发现自己天天晨起没精神,头晕脑胀、四肢酸胀,活动一下才缓解,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没有休息好,其实很可能是“痰湿体质”导致的。
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脾把吃进的饮食转变成可吸收营养物质并输部到全身,暴饮暴食、过吃寒凉都会使脾功能受损,清浊不分造成痰湿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长此以往身体变成痰湿体质。痰湿造成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也是体内发生肿瘤的重要因素。
怎么才能改变痰湿体质对身体的影响?首先注意不要伤脾,并通过健脾理气化湿的方法来解决“脾主运化”的问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委、北京中医药学会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李泉旺教授教您改变“痰湿体质”的日常方法!
痰湿体质有什么表现
常表现为体型肥胖、腹部肥满、满面油光,头晕脑胀、四肢酸懒、腹胀便溏,舌体胖大、齿痕明显。
管住嘴是关键
当今社会,脾胃功能功能受损主要跟“吃”相关,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辛辣刺激、过食生冷寒凉食物常常损伤脾胃运化功能,过量的营养物质蓄积体内形成痰湿体质。因此管住嘴就成了预防痰湿体质的关键,因此要做到:
1、饮食节制:不要暴饮暴食 ,特别对肥甘厚腻不要过量。长期饮食不节,超过脾运化饮食的能力,损伤脾胃造成痰湿内生。
2、切忌贪凉:过食生冷水果、冰凉的啤酒、冷藏在冰箱中的冷饮等,都容易损伤脾的阳气,进而损伤脾的运化功能。
3、少吃辛辣:在享用烧烤、火锅之类刺激食物时,在损伤脾胃功能同时往往还有湿热产生。
迈开腿才能去痰湿
中医学认为“气行则湿化”:痰湿体质常常变现为身体疲乏、四肢酸软不想活动,这是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通过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将痰湿排出体外,有助于脾功能的恢复,起到理气健脾的作用。
1、体育活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比如羽毛球、乒乓球、慢跑散步等。
2、健身运动:太极拳、五禽戏、保健操等都可以有助于气血运行。
不要小瞧调情志
中医学认为“忧思伤脾”:郁郁寡欢、情绪低落、思虑过度等情绪因素,都会导致肝郁气滞,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调畅情志心情愉悦有助于脾的正常的运化功能。
要做到少熬夜,睡眠不足特别容易造成情绪低落,保持充足的睡眠能避免损伤脾的功能。多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缓解压力、愉悦身心,有助于脾功能的恢复。
日常保健 常食药膳
日常药膳是中医特色,选择药食同源的食物能够有助于理气健脾,帮助恢复脾的运化功能,避免形成痰湿体质。
1、陈皮 薏苡仁 山药 大枣(理气健脾化湿)
陈皮功能理气健脾,配合薏米、山药、大枣的健脾化湿功能是很好的药膳,特别适合痰湿体质伴有腹胀、腹泻的症状的人群。
2、陈皮 白扁豆 茯苓 莲子(去芯)(理气健脾助眠)
陈皮功能理气健脾,配合白扁豆 茯苓 莲子(去芯)的健脾化湿安神功能是很好的药膳,特别适合痰湿体质伴有腹胀、失眠多梦的症状的人群。
日常保健常按穴位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功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可以采用穴位按摩和艾灸两种方法:
方法: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双侧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方法:有条件可用艾条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以上两法只要使用其一,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
日常保健调体质防肿瘤
痰湿体质是当今最常见的体质,它是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受损形成的,痰湿作为病理产物留存于体内能够产生多种疾病,肿瘤也是由于痰湿长期留存体内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形成的,在体检是常常发现的甲状腺结节、肺结节、乳腺结节、胆囊息肉、胃肠息肉、脂肪瘤、肌瘤等都跟痰湿体质的代谢异常相关,也是肺癌、胃肠癌、胰腺癌、乳腺癌等常见肿瘤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日常体质调理对预防肿瘤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今年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肿瘤防治早早行动”,让我们一起关注体质,预防肿瘤。
工人日报记者 姬薇
来源: 工人日报
痰湿重的 7 大典型症状你占了几个?
对于湿我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痰湿重的表现,那么痰湿重的人具有有哪些症状呢?
首先,就是舌苔厚腻,要么黄腻,要么黄白腻同时存在,舌中间有沟。舌中间候的脾胃,所以时间久了脾虚生湿,慢慢的血不养筋。
其次,身体困重,没有精神。这就是湿性粘滞重浊的典型表现。阳气升发不起来,人就跟穿着雨衣一样。
第三,大便粘滞不成型,用的手纸多,甚至粘滞越马桶。
第四,身体发福发胖,减肥很困难,容易反弹。
第五,有脚气有痔疮,总是反反复复好不了。
第六,油性皮肤,脸上头上尤甚,还会经常起痘痘。
第七,经常会有痰,动不动就咳嗽。
湿变成痰,痰在一个地方久了就会变成瘀,瘀重了就会产生一些所谓的结节和瘤体。所以我们平时务必需要注意坚持饮食清淡,油腻甜食甜食大鱼大肉少吃,每天坚持适当运动,做到微微出汗即可。保护好我们的脾胃,唯有脾胃好了才会更好的受纳运化水湿。
气虚、阳虚、痰湿、湿热型肥胖,4种胖人,有何症状?如何改善?
现代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衍生出了很多富贵病。肥胖就属于其中一种,它是对体重过重或体形过于宽硕的人的俗称。
中医认为,胖人气虚,气虚的原因有四种:一是气虚,二是阳虚,三是痰湿,四是湿热。所以胖有时不仅仅是一个体型,更是一种疾病。
肥胖分为4种:
一、气虚型肥胖
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肥胖。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
表现为:胆子小,泛指身体虚弱、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动则汗出、动力不足等。此类肥胖者舌体胖大、舌淡红、边有齿痕。最后,气虚型肥胖者一般都语声低微,容易疲惫。
改善方法:
1、气虚型肥胖主要是要培养正常饮食习惯,吃饭要定食定量、不吃零食,饭前不要吃高糖、高脂或高盐食物、饮料。
2、保持正常的作息,适当进行运动,可避免气虚病况加重。
3、饮食上可多吃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食物。如:小米、猪肚、胡萝卜和香菇等。
二、阳虚型肥胖
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而引起的肥胖为阳虚型肥胖。
表现为:怕冷,四肢凉,小便清长,夜尿多,小便多,脉沉无力,萎靡懒惰。此类型肥胖者的大便中一般夹杂有未消化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改善方法:
1、可吃乌鸡汤、牛骨髓汤、骨头汤,加生姜、肉桂、黄芪、红参、各适量配合熬汤喝。
2、注意防寒保暖配合治疗。
3、经常按摩后背的长强、命门和百会三个穴位,能使阳气生发。
三、痰湿型肥胖
痰湿型肥胖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气血津液运化失调。
表现为:肿眼泡、眼睑经常浮肿、容易疲惫、额头爱出油、爱吃肉喝酒。痰湿型肥胖者往往胸闷、痰多。此类型肥胖者大都舌体胖大,舌苔白腻。他们的脂肪一般都堆积在了腹部,像"游泳圈"。
改善方法: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尽量不要吃油腻、味重、生冷的食物,戒烟酒。
2、平时可多吃点生姜、冬瓜、赤小豆、荷叶和山楂。这些食物有化湿、益肺、利尿的功效,利于体内痰液的化开,有助于气血通畅。
3、居住环境避免潮湿,注意保暖。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锻炼后出汗有助气血顺畅。
四、湿热型肥胖
湿热,在中医里是一种致病因素,湿热蕴结在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便会引起肥胖,这便是湿热型肥胖。
表现为:面部油腻,脾气暴躁,爱长痤疮、粉刺,湿热型肥胖者大都食欲旺盛,特别能吃。湿热型肥胖者一般舌质偏红,舌苔黄腻(颜色越重,表明体内湿热越严重)。大便通常是或许干燥过过于黏滞,小便短赤。不同于虚胖,这类型的胖子往往比较结实。
改善方法:
1、可以吃绿豆、冬瓜、苦瓜、莲子、薏米等食物来清热祛湿。辣椒、羊肉等要少吃。
2、忌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食,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
3、经常按摩手肘部的曲池穴也可以达到清热利湿的功效: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来按揉,每次1~3分钟,每日1~2次。
正常肥胖者: 从医学上讲,有些肥胖并不是一种病,而是营养过剩时能量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在皮下堆积而成。吃的多了,动的少了,自然就胖了。这类型的肥胖者气血平衡,精神抖擞,所以他们是健康的"胖子"。
但是肥胖仍就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所以,"管住嘴,迈开腿",动起来吧!
来源:小喵不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