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营养与肥胖的关系(营养和胖瘦有关系吗)

甘肃张若楠 0
文章目录:

肥胖并非全因湿气重,多与气虚有关!药膳可温补脾肾,助力减肥

很多人认为,胖是由于湿气重造成的,减肥第一要义是祛湿,于是各种减肥祛湿产品应运而生,比如红豆薏米茶、暴汗服、美人鱼姜蒸等。但其实并非所有的肥胖都与“湿气重”有关。

肥胖多与气虚有关

肥胖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中便将人分为“有肥、有膏、有肉”三类,认为“腘肉坚,皮满者,肥。腘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即肉坚实、皮肤完满健好的,属肥型;肉不坚实,皮肤松弛的,属膏型;皮肉紧连不相分离的,属肉型。而其中膏型的人皮肤宽缓,腹肌松弛,脂肪聚积于腹部,导致腹部肥大下垂,类似现代常见的腹型肥胖。

至于肥胖产生的原因,《丹溪心法》中提出:“凡肥白之人,沉困怠惰,是气虚。”《景岳全书》认为:“肥人者,柔胜于刚,阴胜于阳者也。且肉以血成,总皆阴类,故肥人多有气虚之证。”《石室秘录》记载:“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营运,故痰生之。则治痰焉可仅治痰哉,必须补其气,而后带消其痰为得耳。”可见,肥胖其实为本虚标实之候,虽常有痰湿偏盛的表现,但其本质与气虚有关。若长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气虚衰,则脾胃运化转输无力,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出现体型肥胖、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腹大胀满、头沉胸闷等症状。或素体虚弱,肾气虚衰,则血液鼓动无力,水液失于蒸腾气化,致血行迟缓,水湿内停,导致体型肥胖、腰酸腿软、动则气喘、形寒肢冷、下肢浮肿等症状。

日常减肥有妙招

故而想要减肥,不应一味祛湿,而应重视补益脾肾之气。日常可以通过穴位按摩和药膳食补来温补脾肾,助力减肥。

穴位按摩

穴位推荐

按摩选穴主要以任脉及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

任脉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按压任脉的中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水分穴(在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上)、关元穴(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可促进全身气血流通,尤其是按压腹部的任脉穴位,可健脾益胃,助力减肥。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按压脾经的大横穴(在上腹部,脐中旁开4寸)、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由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形成的凹陷中)及胃经的天枢穴(在上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丰隆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的外缘)能有效促进脾的运化及胃的受纳功能,帮助健运脾胃功能,帮助减肥。

按摩方法

用拇指或食指和中指指腹按揉穴位,力度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

药膳食补

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肥胖的发生发展,改善肥胖患者的体重状况,调整日常膳食结构,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版)》。现摘录部分食谱如下。

黄芪橘皮饮

材料:黄芪10g,橘皮5g。

做法:将黄芪、橘皮洗净,一起放入炖盅中,加入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30分钟,代茶饮用,温热频服。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扁豆山药粥

材料:白扁豆30g,鲜山药100g,粳米30g。

做法:将鲜山药去皮、洗净,切片备用。将白扁豆洗净,清水浸泡2小时。将粳米洗净,加入鲜山药、 白扁豆,一同煮粥,煮至米、豆熟烂即可。

功效:补益脾胃。

山药黄芪炖鸭肉汤

材料:鲜山药100g,黄芪10g,生姜3~4片,鸭肉300g,板栗100g。

做法:鸭肉切成小块,放入沸水中焯水;板栗加适量清水煮熟凉后剥皮壳备用;将鲜山药去皮、洗净,切厚片备用。上述食材一同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大火烧沸后,再用小火煲1小时,放入少许精盐调味后即可。

功效:健脾益肾,补益气血。

人参核桃汤

材料:核桃仁3个,人参3g,生姜5片。

做法:将核桃仁捣碎备用,将人参放入砂锅中,加水煮20分钟后,加入核桃仁、生姜,继续煮20分钟即可。

功效:补脾益肾。

世界肥胖日:专家提醒儿童肥胖也属于营养不良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专家表示,儿童肥胖属于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会直接影响身心健康,需从观念、饮食、运动等方面介入。

“近年来肥胖发病率显著上升并呈现低龄化趋势,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一些人认为小孩肥胖没关系,长大自然会瘦下来,这是误区。”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疝与减重诊疗中心主任李晓峰介绍,儿童长期处于肥胖状态可能导致青春期性发育问题、易患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甚至出现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这些影响可能一直延续到成年。

2025年3月3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疝与减重诊疗中心主任李晓峰为患者做检查。(受访者供图)

青海红十字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支永发说,儿童肥胖也是营养不良,孩子超重、肥胖是总能量摄入过多、饮食结构失衡导致的,影响儿童肥胖的因素还包括遗传、运动不足、压力与应激等多方面,“肥胖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身材问题感到自卑,继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专家表示,儿童肥胖的治疗主要有生活方式干预、心理行为干预、药物治疗等,饮食行为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点,儿童肥胖防控要把好“入口”关,选择相对低脂、低糖、适量纤维素的饮食策略;尽量减少加餐,参照“间隙性饮食”,保证夜间空腹时间;减少快餐食品,进食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屏幕时间”进食 。

“要构建科学的饮食观念,如果已经出现超重、肥胖并通过饮食运动仍难控制体重的儿童,应选择医疗手段介入,进行专业的医疗检测早诊早治。”李晓峰说。(记者张子琪、央秀达珍)

营养过剩=肥胖?不止!你的肝、胃、胰腺也可能在受罪!

➡️ 高油高糖饮食对消化器官的连锁伤害,肥胖只是冰山一角

“吃得好”,真的等于“过得好”吗?

每天三餐高油、高糖、高热量;

奶茶、烧烤、火锅轮番上阵;

夜宵是生活必需,蔬菜是“边角配角”……

表面上,你吃得越来越“滋润”;

实际上,你正在被“营养过剩”慢慢拖入健康黑洞。

肥胖只是最明显的“报警灯”,但在它亮之前,

你的肝脏、胃、胰腺早就“累瘫在岗位”,悄悄“默默受伤”。

01|“营养过剩”,不是补得多,而是吃错了

“吃得多≠营养好,营养多≠身体棒”

现代人常见的“隐性营养病”是这样的:

• 热量摄入远超身体所需

• 油脂、蛋白质爆表,膳食纤维、维生素长期缺乏

• 每顿吃得热闹,消化系统背后累到冒烟

02|肝脏:最沉默的“营养搬砖人”

高油高糖=最伤肝组合

• 肝脏负责合成、分解脂肪和糖类,吃得太多,肝脏“超负荷运行”

• 多余的糖转化成脂肪,囤积在肝脏里,形成脂肪肝

你以为脂肪肝没感觉?其实是慢性自毁

• 早期没有任何症状

• 一旦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可能悔之晚矣

• 有研究显示,重度脂肪肝患者未来患肝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所以,别等到转氨酶升高才来体检,

别把“肝不好”归咎于熬夜,饮食结构才是关键。

03|胃:是吃出来的,也是“撑坏”的

吃得太油太快、暴饮暴食,会让胃长期处于“压力山大”的状态:

• 胃酸分泌紊乱 → 引发胃食管反流、胃溃疡

• 胃黏膜反复刺激 → 慢性胃炎、糜烂、甚至癌前病变

• 吃得太撑太急 → 胃排空延迟、胃胀、反酸、嗳气、嗓子不舒服

你吃得越“重口”,胃就越“玻璃心”。

别等到“老胃病”复发才想到清淡饮食,平时才是养胃的关键!

04|胰腺:最怕你“甜过头”

高糖饮食的代价,可能直接砸在胰腺头上:

你吃糖,胰腺就得拼命“打胰岛素”

• 长期过量摄糖 → 胰腺疲劳 → 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

• 逐渐演变成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糖尿病

• 更严重时,诱发胰腺炎或胰腺癌

你以为喝的是奶茶?

胰腺以为你要“作妖”了。

05|不是胖才有事,瘦人也可能“内脏过劳”

• 有些人外表正常,其实脂肪堆在肚腩、肝脏、胰腺——“瘦胖子”

• 查体时发现肝脂肪变性、转氨酶升高、血糖异常

• 营养过剩不挑体型,关键是你吃得对不对!

06|那我们该怎么吃?护住消化器官的“营养指南”来了

✅ 饮食结构“四控一加”:

1. 控油:每日不超25克(约2勺)

2. 控糖:尤其是含糖饮料、糕点、甜奶茶

3. 控红肉:一周2-3次即可,优先选择鱼禽类

4. 控总热量:以适宜体重为基准调整

5. 加蔬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豆类、鱼、蛋)

✅ 拒绝以下“慢性伤胃套餐”:

• 炸鸡 可乐:高脂 高糖,三管器官齐受难

• 火锅 啤酒:过量油脂 酒精,肝胰胃全警报

• 夜宵 宵夜 再宵夜:肠胃都没时间“打卡下班”

结语:营养不是越多越好,是越“对”越健康!

你吃下的每一口,肝脏都要代谢,胃都要接收,胰腺都要配合。

不是胖了才叫出问题,当你总是胃胀、饭后困、转氨酶升高、血糖波动,其实就是器官在报警!

别让“吃得好”,变成“病得早”。

管住嘴、迈开腿,吃对营养才是对身体最温柔的善待。

‍⚕️ 我是胃肠外科胡医生,关注我,一起吃得科学,护住你的消化“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