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和肉肉的区别(胖和肉感有区别吗)

北京科协 0
文章目录:

“肥”和“胖”,有啥不一样

前不久,“国家喊你减肥”话题出圈,吸引了大家的关注。说起“肥胖”,大伙儿肯定觉得“肥”和“胖”是一个意思,其实追溯一下它们的起源,就会发现它们以前还真不是一回事儿。

先来看看“肥”字。它是个会意字。咱们往前追溯到它的小篆字形,左边是个“月”,难道和月亮有关?非也,其实它是“肉”。“肉”字的篆文和“月”字的篆文简直是“双胞胎”,在后来字形流变的过程中,作为偏旁,都写成“月”了。所以现在看到一个月字旁的字,我们就要仔细分析了,它到底是月亮,还是肉。像“朗”“朦胧”等字,我们一看就知道和月亮有关;“脖”“肚”“腿”等字,明显和肉有关。

“肥”的右半边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有分歧了。有人说它是个跪坐的人形,和左边的“肉”结合起来,表示人身上的肉多。你问为什么跪坐?倒不是在进行什么特殊的仪式,而是古人本来就经常跪坐。跪坐的人就可以代表人。

古代文字学家、文学家徐铉认为,“肥”的右半边是“卪”,读作jié,表示节制。和“肉”组合起来,表示人身上的肉不能太多,得节制。看来那时候的人已经有减肥的理念了。

尽管大家对于“肥”的字形来历有分歧,但对它的本义都比较确定,就是人身上脂肪多的意思。

《左传》里面有一段记载,说的是鲁哀公从越国返回鲁国,大夫季康子和孟武伯赶到鲁国南部边境去迎接他。当时,大夫郭重为哀公驾车,提醒哀公说:“这两人嘴里的坏话多着呢,请主公详察。”君臣见面之后,哀公设宴款待。孟武伯很讨厌郭重,于是故意说:“郭重,你为什么长得这么肥?”季康子假意相劝,说:“郭重跟着主公辛苦奔波,可是你却说他长得肥,该罚酒!”哀公想起季康子和孟武伯这俩人说话总是出尔反尔,心中有气,就替郭重回答:“食言太多了,能不肥吗?”季康子和孟武伯听出哀公是在指桑骂槐,无言以对。

这段故事贡献了一个成语——食言而肥。“食”就是吃的意思,我们吃东西,吃下去就没有了;如果总是说空话,不去实行和兑现,就好像把话给吃了一样,这就是“食言”。“食言而肥”比喻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肥”后来也指禽兽的身上脂肪多,比如“肥猪”“肥羊”。再后来又引申为土地质量好,比如“肥沃”。转化为名词,“肥”还指能增加田地养分的东西,比如“农家肥”“化肥”。从人的脂肪多,还可以引申为收入多,比如“肥差”就是能从中多得好处的差事。人肥胖对应着衣服宽大,因此“肥”还引申为衣服鞋袜宽大,比如“裤子太肥了”。

从“肥”的字源分析,显然古人的“肥”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胖”。它和“瘦”相对,比如“挑肥拣瘦”“环肥燕瘦”。宋代词人李清照用“绿肥红瘦”比喻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是不是把“肥”和“瘦”用活了?

说完了“肥”,我们再看看“胖”。“胖”的小篆左边仍然是“肉”,后来写成了“月”。右边是“半”,那“半”又是什么意思呢?它的上面像是个“八”,但指的并不是数字八,而是用一撇一捺表示左右分开。你给“八”加个“刀”,就会变成“分开”的“分”。“半”的下面其实是个“牛”。在古代,人们把牛从中间分成两半,用来祭祀。因此,“胖”的本义就是祭祀用的半体牲畜,这时候它读作pàn,是不是和“半”的读音很相似?没错,“半”在“胖”这个字里也代表读音。

半个牛也挺大块了,所以“胖”有了宽大、安泰舒适的意思,这时候读pán。《礼记·大学》里有:“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这里的“心广体胖”意思是,心胸宽广的人身体也会安泰舒适,并不是说心宽就会导致体重超标。

“胖”是用来祭祀的半体牛,那人们祭祀会挑选什么样的牛呢?肯定是肥美的呀,“胖”由此引申为肥、脂肪多。所以,“胖”也逐渐引申为脂肪多,此时读pànɡ。现在我们口语里用“胖”的时候更多,在成语里面还是“肥”字多。

可能在古人看来,吃饱饭不容易,肥胖不是大问题,“瘦”才是病态。但是在现代社会,肥胖的危害日益严峻,体重管理必须提上日程了。咱们赶紧管住嘴、迈开腿,向着健康迈进!

(作者李英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专业委员会委员、文学博士)

来源:科普时报

“肥”和“胖”,有啥不一样

前不久,“国家喊你减肥”话题出圈,吸引了大家的关注。说起“肥胖”,大伙儿肯定觉得“肥”和“胖”是一个意思,其实追溯一下它们的起源,就会发现它们以前还真不是一回事儿。

先来看看“肥”字。它是个会意字。咱们往前追溯到它的小篆字形,左边是个“月”,难道和月亮有关?非也,其实它是“肉”。“肉”字的篆文和“月”字的篆文简直是“双胞胎”,在后来字形流变的过程中,作为偏旁,都写成“月”了。所以现在看到一个月字旁的字,我们就要仔细分析了,它到底是月亮,还是肉。像“朗”“朦胧”等字,我们一看就知道和月亮有关;“脖”“肚”“腿”等字,明显和肉有关。

“肥”的右半边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有分歧了。有人说它是个跪坐的人形,和左边的“肉”结合起来,表示人身上的肉多。你问为什么跪坐?倒不是在进行什么特殊的仪式,而是古人本来就经常跪坐。跪坐的人就可以代表人。

古代文字学家、文学家徐铉认为,“肥”的右半边是“卪”,读作jié,表示节制。和“肉”组合起来,表示人身上的肉不能太多,得节制。看来那时候的人已经有减肥的理念了。

尽管大家对于“肥”的字形来历有分歧,但对它的本义都比较确定,就是人身上脂肪多的意思。

《左传》里面有一段记载,说的是鲁哀公从越国返回鲁国,大夫季康子和孟武伯赶到鲁国南部边境去迎接他。当时,大夫郭重为哀公驾车,提醒哀公说:“这两人嘴里的坏话多着呢,请主公详察。”君臣见面之后,哀公设宴款待。孟武伯很讨厌郭重,于是故意说:“郭重,你为什么长得这么肥?”季康子假意相劝,说:“郭重跟着主公辛苦奔波,可是你却说他长得肥,该罚酒!”哀公想起季康子和孟武伯这俩人说话总是出尔反尔,心中有气,就替郭重回答:“食言太多了,能不肥吗?”季康子和孟武伯听出哀公是在指桑骂槐,无言以对。

这段故事贡献了一个成语——食言而肥。“食”就是吃的意思,我们吃东西,吃下去就没有了;如果总是说空话,不去实行和兑现,就好像把话给吃了一样,这就是“食言”。“食言而肥”比喻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肥”后来也指禽兽的身上脂肪多,比如“肥猪”“肥羊”。再后来又引申为土地质量好,比如“肥沃”。转化为名词,“肥”还指能增加田地养分的东西,比如“农家肥”“化肥”。从人的脂肪多,还可以引申为收入多,比如“肥差”就是能从中多得好处的差事。人肥胖对应着衣服宽大,因此“肥”还引申为衣服鞋袜宽大,比如“裤子太肥了”。

从“肥”的字源分析,显然古人的“肥”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胖”。它和“瘦”相对,比如“挑肥拣瘦”“环肥燕瘦”。宋代词人李清照用“绿肥红瘦”比喻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是不是把“肥”和“瘦”用活了?

说完了“肥”,我们再看看“胖”。“胖”的小篆左边仍然是“肉”,后来写成了“月”。右边是“半”,那“半”又是什么意思呢?它的上面像是个“八”,但指的并不是数字八,而是用一撇一捺表示左右分开。你给“八”加个“刀”,就会变成“分开”的“分”。“半”的下面其实是个“牛”。在古代,人们把牛从中间分成两半,用来祭祀。因此,“胖”的本义就是祭祀用的半体牲畜,这时候它读作pàn,是不是和“半”的读音很相似?没错,“半”在“胖”这个字里也代表读音。

半个牛也挺大块了,所以“胖”有了宽大、安泰舒适的意思,这时候读pán。《礼记·大学》里有:“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这里的“心广体胖”意思是,心胸宽广的人身体也会安泰舒适,并不是说心宽就会导致体重超标。

“胖”是用来祭祀的半体牛,那人们祭祀会挑选什么样的牛呢?肯定是肥美的呀,“胖”由此引申为肥、脂肪多。所以,“胖”也逐渐引申为脂肪多,此时读pànɡ。现在我们口语里用“胖”的时候更多,在成语里面还是“肥”字多。

可能在古人看来,吃饱饭不容易,肥胖不是大问题,“瘦”才是病态。但是在现代社会,肥胖的危害日益严峻,体重管理必须提上日程了。咱们赶紧管住嘴、迈开腿,向着健康迈进!

(作者李英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专业委员会委员、文学博士)

来源:科普时报

来源:北京科协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胖还分虚实?两者该如何分辨?专家列出这3项特征,看完涨知识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健康之道。你是否曾经疑惑,为什么有些人吃得不多却体重飙升,而有些人却能轻松保持身材?其实,这并不是命运的捉弄,而是我们体内的“虚胖”和“实胖”在作祟。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两种肥胖类型的神秘面纱,了解它们的特点,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减肥方法。

**虚胖:一碰就“水肿”的胖子**想象一下,你站在镜子前,发现自己体重突然增加了几斤,但这并不是因为脂肪的增加,而是因为体内水分的滞留。这种“虚胖”现象,就像是身体里的水分过多,形成了一个“水床”。虚胖的人通常会有以下几个特征:• **体重波动大**:就像天气预报一样,虚胖者的体重也会随着日常饮食和水分摄入的变化而波动。比如,昨天吃了一顿火锅,喝了点酒,第二天醒来,体重可能就会增加一两斤。这并不是真正的脂肪增长,而是水分的暂时滞留。

• **容易疲劳,缺乏精神**:虚胖者常常感到疲惫不堪,即使睡足了觉,也像是被抽走了力气。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像是被掏空了一样,没有精力去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怕冷,容易出汗**:虚胖者在夏天可能会因为体温调节不佳而出汗过多,而在冬天则可能因为血液循环不畅而手脚冰凉。他们似乎总是带着一个“自带天气系统”的身体。

为了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虚胖体质,你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早上起床后,观察自己的眼皮是否肿胀,就像泡发的红豆一样。如果你的皮肤感觉像是能“嘭嘭”吸水,那么你很可能就是虚胖体质。**实胖:脂肪堆得结结实实**与虚胖不同,实胖是实实在在的脂肪堆积。实胖者的体重相对稳定,减肥难度较大。他们的脂肪主要集中在特定的部位,如腹部、大腿和臀部,这些部位的脂肪就像是“游泳圈”一样难以摆脱。

• **体重稳定,减肥难**:实胖者的体重变化不大,即使少吃几顿饭,体重也不会有明显下降。一旦稍微放纵一下,体重就会迅速反弹,让人感到沮丧。• **力气大,但耐力差**:实胖者可能在体力劳动中表现出色,但在长时间的运动中,他们的耐力会显得不足。比如,他们在搬运重物时可能毫不费力,但让他们跑几分钟,膝盖就会开始抗议。

• **脂肪集中在特定部位**:实胖者的脂肪主要集中在腹部、大腿和臀部,这些部位的脂肪就像是他们天生的“护腰”,让他们看起来更加丰满。为了判断自己是否属于实胖体质,你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站直身体,用手捏一捏自己肚子上的肉。如果能轻松捏起一大坨肉,且手感紧实,那么你很可能就是实胖体质。


**虚胖和实胖,哪个更难瘦?**很多人认为虚胖更容易减掉,因为“水肿”听起来只是暂时的。但实际上,虚胖更难处理。它通常与代谢紊乱、气血不足和作息不规律等问题有关,不仅仅是“水分过多”那么简单。相比之下,实胖虽然看起来肉多,但只要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脂肪是可以被燃烧掉的。**对症下药,别再“乱减肥”!**无论是虚胖还是实胖,调整生活方式都是关键。对于虚胖者来说,减肥的重点在于排湿和促进代谢。

• **少吃重口味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因为高盐食物会让身体锁住更多水分,导致体重增加。尽量少吃火锅、炸鸡、烧烤和咸菜等高盐食物。• **多吃利水食物**:红豆、薏米、冬瓜和玉米须茶等食物都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坚持食用这些食物,你会发现自己脸上的浮肿逐渐消失。• **保证充足的睡眠**:熬夜会破坏身体的代谢功能,导致体重增加。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 **增加运动量**: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比如跳绳或快走30分钟,可以帮助加快新陈代谢,促进水分排出。对于实胖者来说,减肥的重点在于控制热量和增加运动。• **控制热量摄入**:避免高热量和高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均衡的饮食。• **增加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新陈代谢率。多吃鸡胸肉、鱼、鸡蛋和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 **结合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单纯的有氧运动不足以消耗脂肪,适当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帮助燃烧更多的脂肪。•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肥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周减重0.5-1公斤是最理想的目标,这样可以避免快速减肥带来的副作用。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健康之道。无论是虚胖还是实胖,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减肥方法,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记住,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不要盲目追求快速减肥,而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让自己变得更加健康和自信。

#虚胖 #实胖 #健康减肥 #生活方式调整 #科学减肥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又是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来改善体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