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 肥胖(胆汁过高怎么治疗)
身体易发胖怎么破 中医告诉你这么调
生活中,我们常说胖子没有春天;在本公子认为,胖子还没有未来!作为微胖界的“常驻大使”,每每想到如此,本公子也是无限哀伤,然后在心中默默发誓:吃完这顿,我一定好好减肥。很多人都说:上帝是公平的!但为什么有些人吃再多也不胖?而我只是喝了点水,体重还稳如泰山呢?真相只有一个,就是你脾虚胆虚,消化吸收不好!中医认为,身体易胖多半跟脾虚胆虚相关,要想瘦首先得调理脏腑。具体怎么调呢?且听本公子来分解!
中医认为身体易发胖 多半是脾虚胆虚
“明明我只是喝了杯水,而她吃了那么多的米饭还有那么多的肉,为啥俺是个悲哀的胖纸,而她却是个窈窕的妹纸?”这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朋友都会遇到的问题,瞬间感觉累觉不爱了有木有啊?
其实呢,身体易发胖是有原因的,除了我们熟知的饮食过量、缺乏运动、遗传因素,体质的原因是发胖的根本。如果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并进行有效的调理、建立健康的膳食结构、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微胖界、胖子界顺利毕业,成为瘦纸将不再是梦想!
中医认为,身体易发胖,多半跟脾虚(脾虚包括脾气虚和脾阳虚)、胆虚等密切相关。
“脾气不好”容易发胖
所谓“脾气不好”,在中医中称为脾虚,一个人若脾虚,很容易导致脾运化水谷的能力失健,从而导致消化不好、体内废水无法外排导致肥胖。在中医中,脾胃被称为酒囊饭袋,仓廪之官,其掌管人体的受纳运化之功能,脾喜燥恶湿,若脾被痰湿所困必然会造成脾阳受损,运化水谷的能力就会减弱。《四圣心源》里说到:脾升而善磨,即水谷入胃,全依赖于脾阳来运化,脾有多好运化能力就有多强。
关于脾虚致肥胖,主要有两点论述:
第一, 脾主肉,《素问·五脏生成篇》中曾说打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这里所说的肉主要指肌肉,其营养主要从脾的运化吸收而得,肌肉的丰满与消瘦,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若脾气足,则肌肉丰满,形体健美,如脾虚,则肌肉松弛,形体臃肿。
本公子友情提醒:对于爱健身的朋友来说,上午巳时(9:00-11:00)是最佳锻炼时机,此时脾经最旺,最利于锻炼肌肉!
第二,脾虚会导致水谷运化不利,而水谷运化不利包括水液运化不利和五谷运化不利。前者长期如此必造成体内湿气重,使得体内的废水不能排出,从而出现水肿;后者必然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不能够被分解,从而积聚体内、滋于肉下,造成肥胖。
脾虚怎么破?本公子告诉你这么调!
近些年来,中医临床上脾虚之症越来越高发,这主要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相关。长期吃喝生冷之食是造成脾虚的主要原因。故调节脾虚多从饮食出发,因脾喜阳,所以脾虚者应该多吃温性食物,像冷饮、冷菜、凉茶、生冷瓜果、辣椒、油炸类等该戒的就戒了吧,该少吃的也要少吃。此外,推荐一款食疗粥,红豆薏米粥,常吃当饭吃不仅养脾除湿,还美容养颜,让你瘦到没朋友!
你这个胆小鬼,居然还是个胖子
很受伤有木有,人家胆子已经够小了,为何还是个胖纸,中医认为胆虚也是肥胖的原因之一。胆是六腑之一,所谓肝胆相照,胆与五脏之肝互为表里,与肝相连,有浓缩、储存、排泄胆汁的作用。《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到:“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胆为中正之官,,断所出,胆气升,则脏腑之气皆升,而脾胃的正常受纳运化、消化吸收同样依赖于胆汁的正常分泌。胆气足,则胆汁分泌旺盛,脾胃升降有序,消化能力才强;反之,若胆虚,则胆汁分泌不足,相应就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导致其受纳运化失健,从而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水肿等症。
另一方面,胆虚会致肥胖还与胆汁相关,胆囊分泌的胆汁是分解脂肪的第一战将,当人体进食后,胆囊就会外排胆汁如十二指肠,帮助消化系统进行消化和吸收。若胆虚则胆汁分泌不足,脂肪便得不到充分分解,滋于皮下,就会形成肥胖。还有我们常说肝胆相照,其实胆汁即是由肝的精气所化,且胆汁的排泄必须依赖肝的疏泄功能。当机体胆汁分泌出现障碍时,亦可反致肝气郁结,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届此肝胆皆失衡,肥胖同时亦会出现头面浮油长痘。
胆虚怎么破?本公子告诉你这么调!
在临床上,很多人会切除胆囊,认为胆并非人体生存之根本,其实不然,这绝对是对自己生命的折减,因为五脏六腑这十二官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胆腑的健康与否,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思维谋断。不仅如此,其还是人体的消化吸收、体表形象(如发质、肥胖)等密切相关。关于养胆腑,本公子给出三点建议,第一,子时入眠,因为子时胆经当令,胆经最旺,此时入睡有助于养胆经,可使晨起后头脑清醒、气色红润;第二,杜绝宵夜,因为吃宵夜会阻碍胆汁的分泌,不仅容易长胖,还不利于养胆;第三,敲打胆经,通过敲打胆经上的重点穴位,可舒筋活血,防止少白头的产生。
结语:市面上的减肥方法有很多,无论是健康的少食多运动,还是不健康的节食吃减肥药,都拍死了很多减肥者。前者难以坚持,后者于身体不利,所以从机体体质进行调理才是根本,只有将身体的内环境塑造成为易瘦体质才能真正享“瘦”。
胆囊炎和肥胖有关?医生提醒:上了年纪,肥胖或引发这4种病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肥胖,尤其是年纪一大,体重上去了,身上的负担也跟着上去了。
大家都知道,超重可能会导致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但有些疾病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肥胖也是它们的幕后推手。
这些病,可能不仅仅是从身上长肉那么简单,背后可能藏着一大堆让人不敢忽视的健康隐患。
而这其中,一种与肥胖关系密切的病——胆囊炎,可能就躲在体重的背后,悄悄等待着时机。
不仅仅是胆囊炎,肥胖更可能引发四种让人不敢小觑的健康问题。
特别是上了年纪,体重的增加不仅是“皮肉”上的堆积,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内脏负担,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危及生命。
那么,肥胖和这些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些潜在的疾病又是如何悄然来袭的呢?
1. 胆囊炎——胖人更容易得胆结石说到胆囊炎,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儿跟肥胖有什么关系?”
其实,胆囊炎背后往往隐藏着胆结石,而胆结石的形成,与肥胖的关系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肥胖会导致体内脂肪过多,特别是腹部脂肪的堆积,直接影响到胆汁的分泌和胆固醇的代谢。
这种不正常的代谢,会促使胆汁中的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形成胆结石。
体内脂肪过多,不仅使得胆囊内的胆固醇浓度增高,而且在身体消化脂肪时,胆囊的工作负担会加重。
如果长期处于超重或肥胖的状态,胆囊分泌的胆汁就可能会变得粘稠,更容易在胆囊中形成结石。
这些结石一旦堵塞胆道,就可能引发胆囊炎,甚至是胆囊穿孔等严重问题。
数据显示,肥胖人群患胆囊结石的概率要比正常体重的人高出约50%。
而且,胆结石不止影响消化功能,长期的炎症反应,还可能导致胰腺炎等问题。
因此,不想遭遇胆囊炎的困扰,减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选择。
2. 关节炎——超重压垮骨关节超重对关节的压力,比很多人想象中的要大得多。特别是膝盖、髋关节这些承重部位。
每增加1公斤体重,膝关节就得承受3倍的压力。
如果长期体重过重,关节的磨损就会加剧,慢慢地就会发展成关节炎,严重的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肥胖导致的关节炎,不仅仅是在运动时感到不适,走路、上下楼梯甚至蹲下时,都会觉得膝盖酸痛、发僵。
膝关节一旦受到压力,容易引发软骨退化,最终可能导致关节炎。
尤其是年纪一大,骨密度下降,骨骼的强度不足,肥胖的负担就显得更加沉重,最终导致的骨关节炎几乎成了必然的结果。
关节炎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会让活动能力大打折扣,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要知道,关节炎不仅让人难受,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愈加明显,骨骼和关节的退化速度也会加快。
减少体重,减轻关节的负担,或许能让老年人更好地活动自如,享受晚年时光。
3. 心血管疾病——肥胖的隐形杀手不容忽视的另一大健康隐患就是心血管疾病,肥胖与它之间的联系其实是非常紧密的。
肥胖会增加体内的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容易引起血脂异常,增加低密度脂蛋白(俗称坏胆固醇)水平,这就是导致动脉硬化、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而且,肥胖还与高血压、高血糖密切相关。脂肪过多容易导致血压升高,糖尿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终可能导致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问题。
数据表明,肥胖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达50%以上,而心脏病的死亡率与肥胖的关系也非常显著。
不管是动脉硬化,还是心肌梗死,肥胖都是这些问题的高风险因素。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控制体重是保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一步。
维持健康的体重,不仅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能延长寿命。
4. 糖尿病——肥胖让胰岛素更难发挥作用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是与肥胖关系最为紧密的慢性疾病之一。
肥胖导致的腹部脂肪堆积,会让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这样就使得胰岛素的作用变得不那么有效。
胰岛素本来是帮助身体利用血糖的关键物质,而当胰岛素失去效能时,血糖就会在体内积聚,从而发展成糖尿病。
2型糖尿病在肥胖人群中的发病率要高出很多。根据研究显示,肥胖患者患糖尿病的概率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以上。
而糖尿病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血糖问题,长期不受控制的糖尿病,还会对心脏、肾脏、眼睛等多个器官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致残和死亡。
对老年人来说,减肥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之一。
通过控制体重,减少体内脂肪,能够显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如何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预防肥胖相关的健康问题?要控制肥胖,不仅仅是“少吃多动”那么简单。
对于老年人来说,如何科学地安排饮食和运动,才能有效预防肥胖及其引发的各类疾病呢?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徐小妮.故事理论导向护理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睡眠及心理情绪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25-02-10
科普|肥胖也会导致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腹痛(常位于中左上腹)、腹胀、恶心、呕吐,常伴寒战、高热,严重的还会继发腹膜炎、皮下出血等。每10万人中约有110-140人发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高于男性。
目前,全球肥胖趋势明显,超10亿成人超重,6.5亿成年人肥胖,还有1.24亿儿童和青少年肥胖。随着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体重(超重、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日益增加、严重,超重和肥胖也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腹部肥胖和内脏脂肪/肌肉比值,被认为与心血管疾病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成正相关,肥胖可致患代谢相关疾病的风险增加,可致AP发病率增加和病情加重。
肥胖是如何影响AP发生的呢?
01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及混合型结石。胆固醇不溶于水,胆汁中胆固醇在磷脂酸胆碱的作用下运输,当胆汁内胆固醇过多时,可以析出胆固醇结晶,进而形成结石。而肥胖患者体内常出现脂质代谢异常,胆汁中脂类的浓度发生改变,胆固醇含量增多,易导致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肥胖患者还易伴有脂肪肝出现,进而增加胆管结石的发生率,而胆石症正是造成急性胰腺炎发生的首要病因。
02高脂血症
血脂异常主要是指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伴或不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肥胖患者多伴有血脂异常。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肥胖人群比重越来越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明显增加,在中国,已成为继胆石症之后的第二大病因,肥胖可能会通过增加高脂血症的概率而影响AP的发生。
03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糖代谢异常的疾病,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研究表示,肥胖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且2型糖尿病是AP的高危因素之一,肥胖可能通过增加2型糖尿病的概率而促进AP的发生。
摆脱肥胖,保持健康体重,能减少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那么,该如何避免肥胖发生,实现健康体重自我管理呢?
1.合理饮食:均衡饮食,确保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少油少盐,清淡饮食,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三餐规律,不暴饮暴食,不挑食,不偏食。
3.控制体重,加强体育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高等强度身体活动,如跑步、游泳等,通过合理运动,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率,有效增加肌肉量,避免肥胖的发生。
来源:消化内科
作者:刘祎凡
荐稿:黎晓琴
图片:北京世纪坛医院版权
流程编辑:U072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世纪坛医院官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