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a 型(一型肥胖)
长达60年研究发现,血型或和癌症有关,哪种血型患癌风险比较高?
在献血、输血的时候,都会问到一个问题,什么血型。而比较常见的划分标准就是“ABO血型”。前不久,吴女士的单位组织献血,在献血时和护士闲聊,提及自己是B型血,护士表示,B型血好,不容易患癌。这让她心里有些美滋滋的。但也疑惑,血型和癌症之间真的有关系吗?回家上网一查,大吃一惊,网上说,血型不仅和癌症有关,还和长寿有关,这是不是真的?
上海交通大学曾有研究发表在《PLOS ONE》上,其中涉及了1.8万名男性志愿者,随访了25年,结果发现,在这些志愿者中,A型血的人患癌的风险是相对比较高的,尤其是消化道肿瘤的患病风险增加了20%。并且在这项研究中发现,B型血是相对来说,患癌风险比较低的一种血型。
或许之前提到的那个护士,也对这个研究有所耳闻,这才说出了“B型血好,不容易患癌”的说法。
但是在医学研究中,关于血型和癌症之间的研究不少,给出的结果却有一些不同之处。比如《柳叶刀》杂志中也曾有类似的研究。
在《柳叶刀》杂志中调查了3000多例癌症患者,并且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ABO血型和癌症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在这项研究之后,有非常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个领域,得到了更多的研究结论。
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能够得到的结论中,并没有研究能够证实,血型和癌症之间有明确的关联性,更多的是猜测性或者观察性的结论,并不能作为血型影响患癌风险的明确证据。
其实,这个说法和血型影响长寿、血型影响患病风险之间,都是差不多的概念。通过研究能够发现两者之间或许有一定的关联性。
但是如果你觉得某种血型的患癌风险比较高,并且因此有些过度担忧,那就是给自己增加负担。关于血型和癌症之间的关系,医学界并没有明确的结论。只能猜测和ABO血型的抗原影响人体的炎症反应以及一些癌症的抗原结构可能和ABO血型的抗原有相似性有关。
这并不能作为血型影响癌症发病风险的证据。如果你想要预防自己出现癌症,比起无法更改的血型,不妨从生活中的4个方面提前预防,效果会更好。
第一件事:存在遗传、基因诱因的人,定期筛查癌症
癌症的出现本质上可能和基因突变有关,而且有不少癌症都会随着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如果你的父亲或者母亲,又或者家族中存在癌症基因,那么定期接受癌症筛查,对预防癌症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家族中存在乳腺癌遗传基因的人群,可以进行基因检测。如果携带有BRCA1/2基因突变的问题,也暗示你存在比常人更高的乳腺癌风险,可以选择在必要时切除乳腺,提前预防乳腺癌。
第二件事,控制体重,改善肥胖
肥胖已经被列为一种疾病,并且在肥胖人群身上,可能因为体内的脂肪过多而带来更高的患病风险。除了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代谢性疾病外,大约有1/5的癌症有肥胖有关,比如肝癌、肠癌、甲状腺癌、肾癌等。当你长期存在肥胖的问题时,也会面临比他人更高的患癌风险。
第三件事,饮食不节制
当你喜欢吃红肉、腌制食品、加工肉食品的时候,也会在无形中给身体带来很多的负担。其中的亚硝酸盐、不饱和脂肪酸、苯并芘等物质,也会增加消化道癌症的风险。长期饮食习惯差,饥一顿饱一顿的人们,也可能因为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长时间得不到治愈,而诱发癌变,这也是一个常见的癌症诱因。
第四件事是戒烟戒酒
事实上,非常多的癌症都和香烟和酒精有关。香烟会直接损伤肺部、食管、肠胃等器官,对卵巢、乳腺等器官也会造成损伤。而酒精不仅仅是自身会增加人体的患癌风险,还会提高人体对其他致癌物的敏感度,也会增加诱发癌症的风险。
对人体来说,血型的不同,或许和癌症、长寿有一定的关系。但这种联系并非是决定性的。如果你觉得自己是某种癌症高发的血型,就忧心忡忡,很可能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与其靠血型来预防癌症,不妨在生活中就做好4件事情,预防癌症的效果也会更好。癌症的出现并非某种单一的因素诱发的,想要预防也应该从各个细节处着手,保护健康。
参考资料:
1、“血型决定疾病”?看你的血型预示哪些病·生命时报·2015-04-08
2、血型还能决定寿命长短?想不到最"厉害"的血型竟是…·科普中国·2021-12-22
3、留意!这种血型更易发生血栓!记住几点,简单又管用·健康时报·2021-06-25
胖瘦和血型有关?哪种血型更易发胖?医生告诉你真相
本文专家:王海东,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本来信心满满准备减肥,但是身边有人说“你是B型血,本来就容易发胖”,听到这样的话立马底气不足了,啥时候胖瘦也和血型有关了?
不少人表示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到底是真是假?减肥一定要节食吗?有没有比节食还管用的方法?
胖瘦和血型有关?
血型出现有先后顺序,受周围环境和人文的影响,对这类群体的饮食习惯、性格也是有影响的,所以会影响一部分人的身材胖瘦。
比如说O型血,可以说是其他血型的“老大哥”,这种血型出现的时候人们的饮食很简单,有啥吃啥,通常是树上结出的果实,地上的菌菇和苔藓。所以这类人前期不会太胖,但是后期学会了狩猎,尝试了动物肉的滋味后,就有发胖的风险了。
而当A型血出现的时候,人们的饮食更丰富了,能够自己饲养动物,同时也能寻找到更多的果子、野菜、谷物,此时饮食结构相对均衡,不容易有肥胖的人。
而B型和AB型出现得比较迟,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为了抵御寒冷,大量进食肉类、海鱼、奶制品,身体慢慢囤积脂肪,当最后一种血型出现的时候,人类的饮食习惯初步形成,因为这类群体人数比较少,所以对总体饮食习惯没有太大影响。
哪种血型更易发胖?
根据上文的描述,应该是B型血更容易胖,一方面是为了耐寒身体容易往横向发展,另一方面也和肉食摄入量较多有关。而不容易胖的人就是O型,因为当时的生存环境没办法获取太多的肉。
但是,这个结论如果放在现代就有点站不住脚了,血型还是那些血型,但是生存环境和人们的饮食变得复杂了,没有什么是我们吃不到的,胖瘦就在一念之间,如果平时注重饮食管理,就不容易胖,不管是什么血型。
不过,少部分群体也会受肥胖基因影响,一生下来就是个小胖墩,再加上家人亲戚都是这样的饮食习惯,在容易肥胖。这类人若想瘦下来,就要调整饮食结构,还有可能需要做所谓手术。
不吃主食比节食还管用?
让人肥胖的元凶是米面之类的碳水,因为身体大部分能量都是它提供的,肉提供的只占了一小部分。于是很多人在尝试节食失败后都会改变策略,变成不吃米和面。
米面容易升高血糖,这一点应该没什么疑问,当摄入的米面过量时,胰岛素就变多了,它会积极地把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囤积起来,留着供机体使用,这就是为啥米面吃多了会胖的原因。所以反过来,当我们控制米面的摄入量后,体重很快就会减轻。
因为胰岛素没法转化脂肪了,也没有多余的脂肪堆积下来,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甚至还要消耗平时肝脏存储的糖原。所以,在改成低碳水饮食后,很快就能瘦下来。
但是,用这个方法减肥的人迟早有一天会失败,医生也不建议你这么做,为什么?
试过的人应该深有体会,前几个月是会变瘦,但是自己每天也很煎熬,总是感觉没吃饱,心情很差,有时忍不住还会偷吃零食,吃完了又充满负罪感。
令人难过的是,因为碳水长期缺乏,代谢效率减慢了,很快体重就没有下降了。而且身体还出现了月经失调、胆结石等情况。
科学减脂,到底应该怎么减呢?
1. 碳水减少三分之一即可,不可一点不吃
能量不足对免疫力、肠胃功能都有损伤,女性朋友还有可能出现闭经、脱发、失眠的情况。七分饱是刚好的状态,碳水能满足机体运转,又不会转化成多余的脂肪,肥胖风险小。
2. 不吃米面的朋友,可以换成红薯、山药等
要学会寻找替代品,能提供碳水的食物太多了,每种营养都不一样,有的食物碳水适中,而且还有较多的膳食纤维,经常吃这种食物对减肥是有利的。
3. 果蔬和水分要摄入足够,不能减少
有人担心喝水也发胖,所以不到口渴是不会喝的,同时还担心水果糖多,平时也很少吃。这种错误的观念都要改一改,很多蔬菜粗纤维都比较丰富,比较扛饿,水果里也有不少是低糖的,记住,甜≠糖多,没有哪一种食物一定会让人发胖,关键看你会不会吃。
综上所述,通过血型看胖瘦不太靠谱,胖瘦不是一个因素就能决定的,所以,就算你是B型血,也可以通过后期管理获得苗条的身材,但是要注意减肥方法,饮食均衡和科学运动是两大基石,哪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 健康时报
“无缘无故”迅速长胖?警惕A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小王(化名)最近很烦恼,她在两周内“无缘无故”长胖了20斤。令小王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她近期的饮食、生活并没有特殊,也没有妊娠。不断上涨的体重让小王几近崩溃,为了弄清体重快速增长的原因,小王住进了济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小王住院后,医生首先给她做了一般检查,结果显示小王血压正常,肝功、肾功、血常规、血脂、血糖、尿酸、甲状腺功能均正常,高雄激素,余性激素水平、皮质醇水平及节律正常,全身CT未见明显异常;妇科彩超提示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血清空腹胰岛素提示高出正常上限6倍!进一步检查OGTT试验,提示服糖后胰岛素高分泌,符合高胰岛素血症表现,无糖耐量异常情况存在。小王的初步检查结果提示高胰岛素、高雄激素、多囊卵巢,不存在高血脂、高糖、高尿酸等代谢异常,这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代谢综合征,为了弄清诊断,进一步为小王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INSR)基因突变,最终小王被确诊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A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明确诊断后,我们为小王制定了综合的治疗方案,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小王体重减轻了3kg,胰岛素抵抗指标较前下降,小王恢复了自信,生活也逐渐走上了正轨。
据了解,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 receptor,IR)是一类代谢性疾病的总称,经典IR主要表现为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以上症状多同时存在,女性常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上除经典IR外,还有特殊类型IR包括:
1.A型IR:其为单基因遗传胰岛素受体病,因INSR基因突变影响胰岛素与INSR结合,主要表现为严重IR、高雄激素血症、黑棘皮病,可伴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青少年女性多见。
2.B型IR:其是由于体内存在胰岛素受体抗体而引起,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疾病,常表现为高血糖、严重的IR和黑棘皮病,多见于中年女性,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差。
3.C型IR:其是一种新的极度IR,以持续性高血糖、低免疫反应性胰岛素、极度IR、高胰岛素自身抗体、高总胰岛素为特征,临床常表现为极度IR伴酮症酸中毒。
4.脑IR:由于外周IR的代谢紊乱会诱导神经元氧化应激及脑组织中神经酰胺的积累,使大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可表现为神经突起生长的改变、神经可塑性受损以及神经递质释放和摄取的紊乱,导致大脑或外周新陈代谢的调节能力受损、认知和情绪功能障碍。四种特殊类型IR与经典IR症状多有重叠,临床极易误诊及漏诊。
A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一种罕见且起病隐匿的疾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定期随访对于患者预后尤为重要。首先,建议患者进行充分的生活方式干预,即采取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以达到控制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目的。其次,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适当加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双胍类药物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同时,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血糖和相关指标的检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济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逄曙光提醒大家,如果身体出现体重增长过快,腹部或大腿皮肤出现紫纹,颈后、腋下等部位皮肤粗糙、皱褶颜色深等改变时,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