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 脚踝疼(胖的人脚踝疼)

环球网 0
文章目录:

脚踝肿胀,可不是水喝多了这么简单

肿胀在医学术语里称为水肿,它在脚踝部位较为常见。很多人觉得脚踝肿胀是水喝多了导致的,其实不然。美国《预防杂志》网站近日对此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脚踝肿胀的12个原因。肿胀如果不进行治疗,肿胀的脚踝会变得疼痛,走路困难,关节僵硬,皮肤拉长。更令人糟心的是,肿胀或是血栓、感染,甚至心脏有问题的征兆。

整天坐着或站着:如果你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站(或坐)在一个地方,那么脚踝肿胀是很自然的现象。纽约市西奈山医院的足踝外科主任斯蒂文·温菲尔德医生解释说:当你四处移动时,参与运动的肌肉帮助你把体液和血液输入和排出四肢。然而,如果没有处于运动状态的肌肉的帮助,血液和体液就会聚集在足部和脚踝。

怀孕的副作用: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所经历的诸多变化中,脚踝肿胀可能是最常见的。根据美国妊娠学会的说法,这主要是由于妇女在怀孕期间生成的多余的血液和体液软化了身体,并帮助它随着婴儿的生长而膨胀。激素功能的变化和静脉的额外压力也可能导致怀孕期间脚踝肿胀。

受伤:无论你是撞到了桌子还是跑步扭伤了脚踝,受伤都是造成脚踝肿胀的常见原因。当脚踝受伤时,身体会向这个区域输送额外的血液;这不仅会带来起到愈合功能的细胞,而且会导致肿胀,从而使受伤的关节保持不动。在受伤的情况下,肿胀也可能伴有发红或淤青。

正在酝酿感染:虽然踝关节周围未经治疗的伤口会感染关节的内部,但任何进入血液的细菌都有可能最终进入关节。感染最明显的迹象就是肿胀、压痛、发热和发红。

婴儿和老年人特别容易患上化脓性关节炎,即细菌或真菌感染导致关节炎症,同时伴有红肿、疼痛和发烧。此外,有些皮肤病(如蜂窝织炎,一种迅速传播的细菌感染,它会使皮肤呈现红色、水泡状)也会造成脚踝部位肿胀,因为它经常出现在成年人的小腿部位。

淋巴水肿:淋巴系统将淋巴液(含白细胞和废物)输送到全身。然而,对于淋巴水肿患者来说,他们的淋巴系统受损或堵塞,导致淋巴液淤积在肢体远端。虽然某些癌症(和癌症治疗)会引起淋巴水肿,但感染也会刺激肿胀。淋巴水肿的症状还包括手臂或腿部感觉沉重或紧绷,不能正常活动,反复感染,皮肤硬化或增厚,睡眠困难。

体重增加:超重和肥胖的人脚踝肿胀有两个原因。首先,在关节周围施加的额外重量会引发关节周围的液体潴留。此外,多余脂肪细胞中过多激素的储存也会导致激素功能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液体潴留。

服用了某些药物:由于药物(包括非处方药)与身体的复杂相互作用,它们可能导致脚踝肿胀。某些药物会导致液体潴留。一些治疗血压的药物、抗炎的类固醇,甚至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就有这样的副作用。雌激素和一些抗抑郁药也会造成脚踝肿胀。

关节炎:关节炎的症状包括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和难以移动等。这种病在老年人中非常常见,会影响全身的关节,包括脚踝。与关节炎相关的炎症导致了关节肿胀。

血栓的迹象:脚踝周围肿胀最令人震惊的原因之一就是血栓(通常会蔓延到腿部向上更远的部位)。如果一侧的肿胀持续向上蔓延,就需要及时做检查。在某些情况下,血栓会进入肺部并导致危及生命的肺栓塞。如果你注意到了血栓的其他迹象(如疼痛、呼吸急促、感觉头昏眼花、皮肤发红或变色),要立即看急诊。

静脉工作缺乏效率:静脉功能不全会影响血液循环回心脏,让血液汇集在脚和脚踝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静脉的单向阀门的伸展功能变差,导致液体渗漏。当阀门因老化或久坐而损坏或变弱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它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中更为常见。

也有可能是心脏有问题的一个症状: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或高血压所致)患者至少有一个心室不能正常泵血。如果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液体,液体就会倒流。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足部和脚踝,导致肿胀。在更严重的情况下,它可以向上延伸到腿。心力衰竭的其他症状包括呼吸急促或心跳不规律、持续咳嗽和胸痛等。

有肝脏或肾脏问题:肾脏和肝脏功能不全会影响体液含量,造成液体滞留,导致踝关节肿胀。在肾脏受损或有肾病的情况下,肾脏要么留下过多的液体和钠,要么血液中没有足够的蛋白质,这会导致液体在下肢淤积。当肾功能衰竭时,肿胀和压痛会影响膝盖以下的整个腿。肝病也涉及血液中的蛋白质水平低,造成液体渗漏,导致下肢肿胀。

编译/郭少山

脚踝整夜剧痛竟是痛风发作

昨天是全民关注痛风日。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此前面向痛风患者举办了征文大赛。24岁的王先生以自己患病、治疗经历写作了《我和痛风的那点事儿》。专家们表示,根据《2019年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中国痛风发病率已经达到1.1%,与痛风密切相关的高尿酸血症已经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并称影响人体代谢的“四高”。痛风不仅影响关节功能,其对心脏、肾脏等大器官功能也会造成损害,但痛风的知晓率、就诊率、控制率都很不理想,居民对该病还有很多认知误区。王先生在文中所表达的对痛风的认知变化、治疗心理和经历都很有代表性,专家们针对他的情况进行了点评。

半个月脚踝剧痛间断发作

关节疼痛是痛风主要症状

以前我对痛风有所耳闻,但认为这事离我太遥远,压根就不想多了解。然而三个月前痛风突袭,令我不得不熟悉它,面对它。记得那一天,我外出回来感到脚踝很疼,因为之前经常打球崴脚,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是这种突然的、钻在骨子里针扎似的痛让我意识到情况不妙。于是第二天我去医院拍了X光片,医生说肌肉拉伤让我静养几天。我长舒了一口气,没想到半月后的一个夜晚,这种蚀骨之痛再次来袭并且更加剧烈。那一夜太难熬,脚踝的疼痛像引信一样飞快蔓延,整个小腿都是麻痹似的疼痛,整夜都攥紧拳头砸床,直至第二天清晨都没有缓解。女朋友带我去了她工作的社区医院。她的老师见我面色惨白说道:“难以想象你昨天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夜晚,看你的精神状态应该不仅仅是肌肉拉伤那么简单,我怀疑十有八九是痛风。”这是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听“痛风”两个字。

专家点评:医大二院感染免疫科副主任王磊说,痛风古时被称为“ 帝王病”,是皇亲国戚们的常见病多发病,它因“来如风,痛发疯”而得名。关节疼痛、红肿、发热是痛风主要症状,足部第一跖趾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是最常见的痛风疼痛关节。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疼痛具有“ 急、快、重、单一、非对称”的特点。关节疼痛在24至48小时之内达到最高峰,一般经过数小时或数日即可缓解,症状严重者可持续7至14 天或更久后“不治自愈”,容易被误诊为“ 扭挫伤”。肥胖和高嘌呤、高热量饮食以及过度劳累、穿过紧的鞋、创伤、湿冷环境及精神紧张等都会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医大朱宪彝纪念医院糖尿病痛风科教育专员张蕾提醒痛风患者,急性期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热敷、按摩等。一般在疼痛缓解72小时后开始活动,不可久站、久坐、久蹲。很多朋友在自觉疼痛缓解后因急于上班或者锻炼,而再次复发。此时要多饮水,饮水量为2500至3000ml为宜,尿量2000ml以上。急性期发作时还应重视患肢保暖。需要强调的是未服用药物者,痛风急性发作时,不要服用降尿酸药物。已服用降尿酸药物的,出现急性发作,不需停药,需及时就医。

患病后每天吃白菜土豆

痛风饮食策略含盖全食物组

医生让我化验了血尿酸和尿尿酸,我被确诊为痛风……当医生和我细数饮食禁忌时,我内心越发狂躁起来:“我才24岁呀,为什么这种本应该大多发生在中年人身上的事情却发生在我的身上。”我一向爱吃爱运动,作为一个享誉朋友圈的资深吃货,这种打击不言而喻。于是我变得颓废起来,心里不断地抱怨、拒绝,终日只能与白菜、土豆“打交道”的我非常苦恼。但就在短短的二十多天里,痛风居然又犯了两次。整日卧床、吃药、饮食控制的生活还是抵挡不住疼痛来袭,这使我整个人都崩溃了,心情沉重加上饭菜不合胃口,我的体重在一个月内减少了25斤……

专家点评:王磊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提高,痛风发病率越来越高,年轻化趋势明显,十几岁的少年都有发病的。需要指出的是高尿酸血症并不等于痛风。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 420μmol/L, 女性高于360μmol/L即为高尿酸血症。当患者出现因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关节痛时,才能诊断为痛风。临床上只有5%至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转为痛风出现痛风性关节炎。

医大朱宪彝纪念医院糖尿病痛风科主任赵伟说,很多痛风患者在饮食方面都有误区,像王先生患病初期这样只吃“土豆、白菜”是极端错误的。痛风患者的饮食策略应包括蔬菜、全谷物、坚果和豆类等植物蛋白和低脂肪乳品的全食物组,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加工食品应保持在最低限度。维生素C补充剂(每日500毫克至1000毫克)、咖啡和一些金属色外表的鱼类如带鱼、马鲛鱼不会升高血尿酸。适当增加饮水量,应选用淡茶水、白开水、矿泉水,不宜饮用浓茶、浓咖啡和汽水。饮水量为2500至3000ml为宜,尿量2000ml以上。红色肉类和动物内脏及虾、龙虾等贝类、含糖饮料、过量饮酒、一些水果(苹果、无花果、橙子、柚子、荔枝、柿子、桂圆、香蕉、杨梅、石榴)中嘌呤含量高,或可引发痛风发作。

从偏方食疗走向正规治疗

痛风规范化治疗避免反复

家人多方为我询问所谓的偏方,大到传统中药、东南亚的西药,小到诸如“黑樱桃”等保健品,玉米须汤等食疗方子每天都在我的耳边回荡。当时依旧抱有侥幸心理的我认为等到发病期过去我还是可以涉猎美食,但是通过网上查询有关此病的危害以及看了很多患者触目惊心的照片后,我从颓废抱怨中清醒过来,开始规划我的生活,接受正规的治疗,采取健康科学的方法来面对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饮食上,我坚持避免摄入动物内脏、各种酒类,限制摄入红肉、海鲜以及含糖饮料果汁,正常摄入奶制品、鸡蛋和各种蔬菜,控制每日进食总量,每日多饮水,从源头上和痛风抗争。我每日会坚持适量锻炼,控制体重、减少内脏脂肪、增强抵抗力。定期复诊,让专业医生为我不断调整药方和用量,不忘监控尿酸指标,尝试放下心理负担,不把某处的不适无限放大,真正做到防微杜渐。医生说要有信心坚持下去,只要方法科学,十年不痛都有可能。

专家点评:赵伟说,痛风的治疗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患者一定要在正规医院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否则会导致痛风进展,出现后期并发症。除饮食和运动治疗外,正规用药,勿偏听偏信各类保健品及偏方对痛风的控制极为重要。

对于降尿酸药物的使用,要在无关节炎发作,饮食控制不能达到血尿酸正常水平,才考虑服用,否则血尿酸很快会再次升高,急性期加用还会加重病情。对于选择何种降尿酸药物,要听从医生医嘱,而不是使用对别人有效的药物。另外,不要认为急性期的药物治疗就是治疗痛风的全部。痛风的治疗分急性期和间歇期治疗,所用药物也不同。经常有患者仅仅是在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口服药物,关节痛缓解了,就不再去医院,不再吃药。疼痛缓解也需遵医嘱用药,预防发作,小量持续1至6个月。有些患者把两个时期的药物混在一起,一会儿吃这种,一会儿吃那种,治疗非常混乱,导致痛风反复发作。

大学生踝关节肿痛误以为扭伤,其实血尿酸值“爆表”!痛风低龄化,健康饮食极重要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由体检发现的高尿酸血症逐步增多,目前已成为第二大代谢性疾病。由不良生活方式、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导致儿童及青少年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明显增加。

近日,长沙大一学生小刘(化名),右踝关节肿痛2个多月,以为是扭伤了,便至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

检查发现,小刘右踝关节软组织广泛水肿,踝关节骨头也有问题。此外,血尿酸值很高,远远超过正常值范围。详细询问病史得知,小刘肥胖,爱吃肉、海鲜,经常喝饮料,缺少运动。结合临床病史和血尿酸值,考虑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经过积极治疗,症状得到了明显好转。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陈丹丹介绍,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 微摩尔/升,就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尿酸产生和排泄保持平衡状态,如果有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者排泄减少的因素,就容易导致高尿酸血症,血尿酸过高,会产生单钠尿酸盐晶体,就可直接附着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从而引起痛风的发作。

痛风,即痛风性关节炎,青年男性更多见,第一跖趾关节是好发部位,踝、足背、膝等关节也可发生。发作关节处常出现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起病比较急。

那么,我们如何能够检查出痛风?放射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张伟介绍,除了查血尿酸值以外,X线、双能CT和MRI检查都可以有异常的发现。比如部分痛风患者在X线片上可以看到关节处的痛风结节和骨质破坏。双能CT可以用不同颜色标识发现关节周围的尿酸盐结晶,也可同时看到骨质破坏。MRI检查既能发现软组织异常改变,也能发现骨质的异常。

陈丹丹介绍,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发生与我们的饮食息息相关,因此,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极为重要。多吃蔬菜、牛奶,多喝水,都可促进尿酸的排泄,少吃动物内脏、生冷海鲜,少喝酒,做菜需要少盐少油。

专家进一步提醒,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可导致多个靶器官的损伤,可能影响预期寿命。因此,如果发现有高尿酸血症,需要定期监测血尿酸值,调整饮食习惯,必要时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做好靶器官损害监测,及时处理相关合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