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肥胖(拉肚子反而变胖了)
“糖胖病”你听过吗?肥胖+糖尿病,危害加倍
糖尿病听多了,但糖胖病是个什么 ?没错,糖尿病大家相对熟悉,而“糖胖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比较陌生。
“糖胖病”实际上就是肥胖2型糖尿病,也就是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是糖尿病与肥胖并存的表现。
简单的理解公式:“糖胖病”=2型糖尿病 肥胖=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由外国人Sims和他的同事提出的,它的英文名称为“diabesity”,是由糖尿病(diabetes)和肥胖(obesity)两个单词所组成。
“糖胖病”主要是用以强调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代表了肥胖2型糖尿病这一特殊人群。
“糖胖病”可怕么?随着现代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糖胖病”成为了一种现代流行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9,糖尿病已进入前10名死因,自2000年以来显着增加了70%。糖尿病也是导致前10名男性死亡人数增幅最大的原因,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80%。
临床上肥胖患者易合并代谢异常性疾病,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尿酸血症等,而这些代谢异常问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肾病等,而其中很多疾病也恰恰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合并症或并发症。
当肥胖 糖尿病,糖尿病病情易加重,使血糖更难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往往血压不正常且难以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升高。
所以肥胖 糖尿病的危害,不是1 1=2,而是1 1>2!您说可怕不可怕呢?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糖胖病”?第一步:判断是否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第二步:计算体重指数BMI及测量腰围。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 ≥ 90 厘米或女性腰围 ≥ 85 厘米。(腹型肥胖不容忽视;特别注意“将军肚”的人士。)
符合以上两步者,就可以断定为:糖胖病。
中医怎么看“糖胖病”?按照中医相关文献报道及临床经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01脾胃湿热型:表现为食欲强,形体壮实,面红,口臭口渴,便秘尿黄,有痤疮。
02脾虚痰湿型:表现为胃口时好时坏,舌苔白厚,大便稀溏,乏力,懒言少动。
03脾肾阳虚型:表现为腹臀部胖,浮肿,畏寒肢冷,小便多,腹泻腰酸,耳鸣。
04肝郁气滞型:表现为情绪易怒,面暗身痛,睡眠差,月经不调。
以上四种类型,唐咸玉主任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更多的是脾虚痰湿兼有肝郁气滞的类型。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
脾胃寒湿重,腹痛、腹泻还肥胖,中医只用四味药,排出腹部寒湿
大家好,我是刘医生。有的人浑身上下哪里都不胖,但就是肚子比较大,而且肚子上的肉还比较松软,不管怎么去运动、减肥,效果始终不如意,其实这不是因为你太胖了,有可能是因为寒湿积聚在脾胃了,今天我教你四味药排出腹部寒湿的绝招。
现在很少有人能做到不吃凉的,尤其是夏天,为了缓解身体燥热,避免不了吃寒凉、生冷的食物,脾胃喜温恶寒,这些寒凉的食物吃的多了,就会损伤脾胃的运化环境,而且现在大部分人都缺乏运动,不管是上班族还是学生,经常是已做一整天,寒湿积聚在脾胃里,平常又不运动,时间长了,寒湿就会越聚越多,平常非常容易肚子疼,排出的大便也不成型,而且肚子这附近的皮肤摸起来都是凉的,包括腰背处的这些皮肤、关节,尤其是天气温度低的时候,就是又冷又疼,中医上认为,湿性重浊,水是有重量的,又冷,说明这和寒湿离不开关系,所以要想缓解这些情况和症状,就要把体内的寒湿给驱散,我建议大家考虑一下肾着汤。
它由白术、炙甘草、干姜、茯苓这四味药配伍而成,首先是干姜,和干姜相比,生姜味道更辣,所以它散寒的效果就更好,而且可以很稳重的把药性释放在脾胃中,配合上炙甘草,可以把药性发挥的更温和更持久,寒邪驱散以后,白术和茯苓这两味药就开始祛湿,白术可以燥湿,茯苓利湿,从不同的角度把身体里多余的湿气排出去,除了祛湿以外,这两味药都有健脾的作用,恢复脾胃的运化环境,和干姜、炙甘草互相配合,既把寒湿给驱散了,又补足了这其中的阳气,还能改善脾胃的运化环境,腹部冷痛。腹部肥胖的症状就能改善。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内容,涉及到具体用药的问题,建议大家先咨询医生,不要盲目用药,最后给身体带来其他的影响。
高中女老师胆结石拖了5年,连吃青菜都腹泻!这下还能保住胆吗?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何丽娜 见习记者 陈馨懿 通讯员 鲍航行
“切了吧!不能再拖下去了!”家人朋友劝说了5年,张园萍还是很犹豫:胆可是一个器官,全切掉,不好吧?
34岁时,张园萍早前查出的直径1.5厘米的胆结石,已经长到直径超过了2厘米。期间,每去到一个医院,医生都给出了同样的答案:切掉胆囊。
她是高中老师,每天早上不到七点就要上班,晚上接近十点才下班。有时一熬夜,睡眠时间就不充足了。这些都跟她得胆结石有关系。而她觉得更糟糕的是,上大学期间,自己胡吃海喝了4年,对身体也是个不小的损伤。
张园萍在讲述
记得最开始,张园萍只是对油腻的东西有反应。羊排、红烧肉……特别是富含猪油的东西,“很‘管用’,吃完了10分钟之内必上厕所。”
别看是小小的胆,它能影响的地方挺多。像张园萍这样,因为胆囊结石伴有胆囊炎症出现,就可能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甚至可能会导致腹泻等症状。
此外,胆结石还可能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者休息不好的时候感到上腹部或者右上腹隐痛,有的人会出现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情况,因此,比较容易被误诊为“胃病”。
这倒是让她“戒”掉了胡吃海喝的“恶习”,可毛病依然在加重,后来,她连吃青菜也拉肚子了。也是这时,她的手术到了“不得不做”的地步。
她身边有不少同事也有胆结石,都做了胆囊切除。但她还是下不了决心:“都说要切掉胆,但我有顾虑嘛,毕竟是个器官,就怕切了以后免疫力下降……”
直到2018年,她了解到浙江省中医院可以做微创保胆术,技术也比较成熟,这才下了决心。
浙江省中医院的保胆取石手术首创了内镜、胆道镜、腹腔镜三镜联合的新颖方式。主刀医生李宁主任医师当时只在张园萍身上切开了一个指甲盖大小的缝。术后第二天,张园萍就能下床走路了。再过两天,她便出院了。
如今,她坚持着清淡饮食和药物调理,尤其是术后坚持了半年的中药调理。三年过去,张园萍身上早已没有手术的疤痕,她倒是常常会从嵊州来到杭州参加病友联谊,和病友们一块聊聊近况。
浙江省中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李宁——也就是张园萍的主刀医生——也很欣慰。他介绍:“到目前,浙江省中医院的微创保胆术已经开展了十年,治疗了超过三百例胆囊结石或息肉患者,大多是30~40岁的患者。因为有了省中中医药治疗的加持,他们在术后复发的概率,和正常人群胆囊结石或息肉发作的概率差不多。”
十年来,省中医院的微创保胆术已发展成了系列工程,包括术后健康指导、药物指导,尤其是通过中医药调理帮助术后患者防止病情复发,让更多像张园萍这样的胆囊疾病患者获益。
李宁主任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适合做保胆手术?
胆囊结石:
1、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收缩率>30%。
2、胆囊壁厚
3、年龄
胆囊息肉:超声造影检测直径>=5mm的胆固醇性息肉(>=10mm应尽早手术)。
另外,李宁主任也提醒,虽然遗传、性别等因素不可变,但我们仍然可以防范胆石症:
1、饮食要有节制和规律,平时以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主,宜多食高纤维的清淡易消化食物以及新鲜蔬菜水果。但也不主张吃全素食物,应强调荤素搭配,均衡饮食。
2、经常做一些运动,维持理想体重,防止便秘,有利于促进内脏运动;
3、肥胖是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使体重保持在健康的范围内;
4、多喝水,改善情绪,充足睡眠。成人每天需要引用1500~2000毫升水分才能满足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同时可以降低胆汁稠厚度。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