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重 肥胖率(中国超重肥胖率)
- 1、最新调查:6亿中国人超重和肥胖,成人中该群体比例首次过半
- 2、我国肥胖和超重率高达50.7%,提醒:体重控制是长期任务,快不得
- 3、国家喊你减肥了 我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 超重和肥胖关联多种慢性病
最新调查:6亿中国人超重和肥胖,成人中该群体比例首次过半
【最新调查:6亿中国人超重和肥胖,成人中该群体比例首次过半】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最新数据,目前中国的成人中已经有超过1/2的人超重或肥胖,成年居民(≥18岁)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这是全国性调查报告中首次出现超过1/2这样一个数字。同时,1/5(19%)的6-17岁儿童和青少年、1/10(10.4%)的6岁以下儿童存在超重或肥胖。按照绝对的人口数来计算,全国已经有6亿人超重和肥胖,这个数字在全球是第一位。近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发表了中国肥胖专辑( Obesity in China Series)。目前该专辑上线了两篇文章《中国肥胖流行病学和决定因素》以及《中国肥胖临床管理和治疗》。专辑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潘安教授在对《柳叶刀》解读时作出上述表示。(澎湃新闻;CK)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我国肥胖和超重率高达50.7%,提醒:体重控制是长期任务,快不得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我国超重和肥胖问题也日益严峻。从今年3月份的调查数据来看,我国超重和肥胖率已达到50.7%,这意味着10个人当中,至少有5个人为超重和肥胖。不仅如此,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还会提升到70.5%。
从医学界对肥胖的定义,在我国把BMI大于等于28 kg/㎡定义为肥胖症。并且,肥胖症是一种容易发生,有进展性的慢性疾病。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已知有200余种疾病都与肥胖症有关,这里包括高血压、二型糖尿病、冠心病、心脏病、高血脂等等。
与全身性肥胖的人不同,我国更多的人是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该肥胖类型不仅指的是BMI超出正常范围,还有需要大家注意的腰围。
当男性腰围大于等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5cm,则为腹部肥胖,而我国有3成的成年人都为腹部肥胖。腹部,有较多的脂肪堆积,将会呈现出“啤酒肚”、“将军肚”、“游泳圈”,这种形象不仅会影响一人的外在,还会对“内在”造成诸多影响。
如当腹部脂肪堆积过多,“脂肪”代谢过于活跃,大量的游离脂肪酸进入到血液中,就会干扰到肝脏代谢功能,进而增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会增加二型糖尿病的发生概率;
心血管疾病风险也不容忽视,腹部肥胖意味着体内代谢紊乱,血脂异常后,血液黏稠度增多,血管壁上形成较多的动脉粥样斑块,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与此同时,当血管壁的斑块越来越大,堵塞心脏或大脑后,还会导致心梗、脑梗的发生危险。研究表明,腹部肥胖的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3倍;
腹部肥胖的人发生多种癌症风险也会与之增加,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等等。腹部肥胖会促使炎症分子,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对于有以上情况的人,很多人采用不吃饭的方式减肥,其目的是为了涂“快”,然而掉下去的也只是水分,正确方式是要想解决腹部肥胖,是一项长期任务。
既要健康饮食,还要合理运动,保证良好的作息习惯,综合因素下,让身体慢慢好起来。
#春日生活打卡季#
国家喊你减肥了 我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 超重和肥胖关联多种慢性病
在小区里锻炼的老人
“在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很多人也出现了摄入的能量更高、运动相对缺乏等问题,导致体重异常,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关联。”
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会上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超重和肥胖有哪些危害?如何进行干预?体重管理有哪些要点?记者进行了采访。
全民携手 共筑健康体重防线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启动实施了“体重管理年”行动,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实现一系列“小目标”——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雷海潮表示,当前,危害中国百姓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来自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很多致病因素与每个人的生活行为方式、饮食和体育锻炼密切相关。比如,体重异常问题。
他指出,体重管理不是一两年就能马上见到成效的,需要持续推进。下一步要继续推动政府、行业、单位和个人落实好四方责任,持续做好有关慢性病防控和体重管理方面的知识宣传,并注重防治结合,提供个性化服务。还将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专业咨询的环境和平台。在自己的努力和专业机构人员的帮助下,能够更好管理体重,健康生活。
超重和肥胖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
超重和肥胖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柳叶刀》(The Lancet)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过去30年,全球在应对日益严重的肥胖危机方面严重失败,导致全球成人(25岁及以上)以及儿童和青少年(5~24岁)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急剧增加,分别从1990年的7.31亿和1.98亿增长至2021年的21.1亿和4.93亿。研究指出,如果不采取紧急政策改革和行动,预计到2050年,全球一半以上的成人(38亿人)和三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7.46亿人)将面临超重或肥胖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2018 年我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 34.3%和 16.4%,6~17 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 11.1%和 7.9%,并呈逐年递增趋势。有研究预测,若该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 2030 年我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 70.5%和 31.8%。
2024年9月,在河南省“体重管理年”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发布的河南省居民超重肥胖状况报告显示,河南省各年龄段居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重和肥胖问题。其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为30.1%,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肥胖率为58.5%,60岁以上老年人超重肥胖率为64.3%。
关联多种慢性病 超重和肥胖成健康大敌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丁丽敏告诉记者,她曾遇到许多受肥胖困扰的患者。
例如,40岁的李先生,久坐、高热量饮食导致体重进行性增长,BMI为32kg/m2,因为肥胖出现了高血压(160/100 mmHg)和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9.8 mmol/L),并最终因冠心病住院。
再如,15岁的中学生小赵,身高183cm的他体重达137kg,BMI高达40.9kg/m2,不仅体测不达标,到医院体检后,发现他还存在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重度脂肪肝、关节炎等情况。
“超重和肥胖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身材走样,更对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丁丽敏表示,一系列慢性疾病及健康问题都与超重和肥胖紧密相关。
代谢与心血管疾病 肥胖是多种代谢紊乱疾病的重要诱因。约60%的肥胖者受脂肪肝困扰,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同时,肥胖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的风险显著增加。
癌症风险 肥胖与至少13种癌症的发病呈正相关,如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关节与呼吸系统疾病 额外的体重给关节带来沉重负担,大大增加了骨关节炎的发病概率。在呼吸系统方面,肥胖人群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率高达40%,睡眠过程中呼吸反复暂停,不仅影响睡眠质量,长此以往也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因此,体重管理有诸多益处,包括改善血脂、血糖、血压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生风险,改善机体代谢,提高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等。”丁丽敏表示。
减重门诊排长队 公众意识大幅提升
3月12日上午,记者实地探访了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减重门诊,只见这里一大早便排起了长队。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王丽敏告诉记者,自从国家呼吁管理体重后,门诊前来咨询的患者人数增长两倍多,极大地提升了公众对体重管理的重视程度。
早在2016年,河南省人民医院便设立了减重门诊,九年间,这里已接待了无数饱受体重问题困扰的患者。
王女士便是体重管理的受益者。多年间,她始终怀揣着做母亲的梦想,超重20kg的体重不仅严重损害了她的健康,也使她的求子之路布满了荆棘。在减重门诊,经过专业团队的全面评估,王女士获得了一套个性化的减重方案。她严格遵循医嘱,坚持规律饮食、积极锻炼,在减重计划的第二个月,她便自然受孕了。
相比之下,李先生的体重问题则更为严峻。身高180cm的他,体重竟超过200kg,属于重度肥胖患者。肥胖给他带来了沉重的身体负担,心衰、呼吸衰竭等症状频发,生命安全岌岌可危。疾病的阴影笼罩着他的生活,使他不得不常年请假。经过多学科专家的联合会诊,李先生获得了一套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融合了切胃手术、药物治疗、科学的饮食规划以及个性化的运动减重指导,旨在确保营养均衡的同时,逐步增强肌肉力量、提升身体机能。经过长达两年的治疗,李先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成功减重100kg。
记者了解到,河南已有多家医院开设减重门诊。早在2018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开设了减重门诊,帮助超重、肥胖的患者进行科学、健康的体重管理,几年来已经有数千名“胖友”恢复到健康标准的体重,预防了很多因肥胖引起的疾病。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10年完成河南省第一例减重代谢病手术,术后患者成功减重近35kg。该院携手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存川教授减重团队建设暨南大学国际减重中心郑州分中心,为更多肥胖和超重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与帮助。
郑州颐和医院一体化减重中心也于日前开诊。该中心由营养科、消化内科、心理科等多个学科组成,各学科专家每日定期坐诊,可为肥胖患者及超重人群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减重方案,帮助改善由肥胖导致的各类健康问题。
丨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魏颖
丨审核:王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