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中医怎么调理(肥胖中医怎么看)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身体易发胖怎么破 中医告诉你这么调

生活中,我们常说胖子没有春天;在本公子认为,胖子还没有未来!作为微胖界的“常驻大使”,每每想到如此,本公子也是无限哀伤,然后在心中默默发誓:吃完这顿,我一定好好减肥。很多人都说:上帝是公平的!但为什么有些人吃再多也不胖?而我只是喝了点水,体重还稳如泰山呢?真相只有一个,就是你脾虚胆虚,消化吸收不好!中医认为,身体易胖多半跟脾虚胆虚相关,要想瘦首先得调理脏腑。具体怎么调呢?且听本公子来分解!

中医认为身体易发胖 多半是脾虚胆虚

“明明我只是喝了杯水,而她吃了那么多的米饭还有那么多的肉,为啥俺是个悲哀的胖纸,而她却是个窈窕的妹纸?”这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朋友都会遇到的问题,瞬间感觉累觉不爱了有木有啊?

其实呢,身体易发胖是有原因的,除了我们熟知的饮食过量、缺乏运动、遗传因素,体质的原因是发胖的根本。如果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并进行有效的调理、建立健康的膳食结构、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微胖界、胖子界顺利毕业,成为瘦纸将不再是梦想!

中医认为,身体易发胖,多半跟脾虚(脾虚包括脾气虚和脾阳虚)、胆虚等密切相关。

“脾气不好”容易发胖

所谓“脾气不好”,在中医中称为脾虚,一个人若脾虚,很容易导致脾运化水谷的能力失健,从而导致消化不好、体内废水无法外排导致肥胖。在中医中,脾胃被称为酒囊饭袋,仓廪之官,其掌管人体的受纳运化之功能,脾喜燥恶湿,若脾被痰湿所困必然会造成脾阳受损,运化水谷的能力就会减弱。《四圣心源》里说到:脾升而善磨,即水谷入胃,全依赖于脾阳来运化,脾有多好运化能力就有多强。

关于脾虚致肥胖,主要有两点论述:

第一, 脾主肉,《素问·五脏生成篇》中曾说打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这里所说的肉主要指肌肉,其营养主要从脾的运化吸收而得,肌肉的丰满与消瘦,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若脾气足,则肌肉丰满,形体健美,如脾虚,则肌肉松弛,形体臃肿。

本公子友情提醒:对于爱健身的朋友来说,上午巳时(9:00-11:00)是最佳锻炼时机,此时脾经最旺,最利于锻炼肌肉!

第二,脾虚会导致水谷运化不利,而水谷运化不利包括水液运化不利和五谷运化不利。前者长期如此必造成体内湿气重,使得体内的废水不能排出,从而出现水肿;后者必然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不能够被分解,从而积聚体内、滋于肉下,造成肥胖。

脾虚怎么破?本公子告诉你这么调!

近些年来,中医临床上脾虚之症越来越高发,这主要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相关。长期吃喝生冷之食是造成脾虚的主要原因。故调节脾虚多从饮食出发,因脾喜阳,所以脾虚者应该多吃温性食物,像冷饮、冷菜、凉茶、生冷瓜果、辣椒、油炸类等该戒的就戒了吧,该少吃的也要少吃。此外,推荐一款食疗粥,红豆薏米粥,常吃当饭吃不仅养脾除湿,还美容养颜,让你瘦到没朋友!

你这个胆小鬼,居然还是个胖子

很受伤有木有,人家胆子已经够小了,为何还是个胖纸,中医认为胆虚也是肥胖的原因之一。胆是六腑之一,所谓肝胆相照,胆与五脏之肝互为表里,与肝相连,有浓缩、储存、排泄胆汁的作用。《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到:“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胆为中正之官,,断所出,胆气升,则脏腑之气皆升,而脾胃的正常受纳运化、消化吸收同样依赖于胆汁的正常分泌。胆气足,则胆汁分泌旺盛,脾胃升降有序,消化能力才强;反之,若胆虚,则胆汁分泌不足,相应就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导致其受纳运化失健,从而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水肿等症。

另一方面,胆虚会致肥胖还与胆汁相关,胆囊分泌的胆汁是分解脂肪的第一战将,当人体进食后,胆囊就会外排胆汁如十二指肠,帮助消化系统进行消化和吸收。若胆虚则胆汁分泌不足,脂肪便得不到充分分解,滋于皮下,就会形成肥胖。还有我们常说肝胆相照,其实胆汁即是由肝的精气所化,且胆汁的排泄必须依赖肝的疏泄功能。当机体胆汁分泌出现障碍时,亦可反致肝气郁结,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届此肝胆皆失衡,肥胖同时亦会出现头面浮油长痘。

胆虚怎么破?本公子告诉你这么调!

在临床上,很多人会切除胆囊,认为胆并非人体生存之根本,其实不然,这绝对是对自己生命的折减,因为五脏六腑这十二官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胆腑的健康与否,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思维谋断。不仅如此,其还是人体的消化吸收、体表形象(如发质、肥胖)等密切相关。关于养胆腑,本公子给出三点建议,第一,子时入眠,因为子时胆经当令,胆经最旺,此时入睡有助于养胆经,可使晨起后头脑清醒、气色红润;第二,杜绝宵夜,因为吃宵夜会阻碍胆汁的分泌,不仅容易长胖,还不利于养胆;第三,敲打胆经,通过敲打胆经上的重点穴位,可舒筋活血,防止少白头的产生。

结语:市面上的减肥方法有很多,无论是健康的少食多运动,还是不健康的节食吃减肥药,都拍死了很多减肥者。前者难以坚持,后者于身体不利,所以从机体体质进行调理才是根本,只有将身体的内环境塑造成为易瘦体质才能真正享“瘦”。

“体重管理年” 来查收这些调理肥胖的中医方法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1日讯 今天上午,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济南市是医宗扁鹊的故里。近年来,济南市立足群众需求导向和事业发展导向,扎实推进“扁鹊故里”中医药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氛围日渐浓厚。发布会对有关情况进行介绍。

近日,国家提出的“体重管理年”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春三月正是体重管理的好时节。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韩英介绍,中医认为,肥胖不仅仅是体重超标,更是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尤其是脾胃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是肥胖的核心病机。中医方法调理肥胖,并不是简单地降脂、减重,而是调节肥胖者自身阴阳的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饮食调养。要规律饮食,每餐保持“七分饱”,避免过饥或过饱,吃饭要细嚼慢咽,给脾胃足够的时间消化食物。注意少吃生冷、油腻和高糖食品,避免痰湿内生。中医强调“药食同源”,像薏米、红豆、冬瓜、山药等,具有健脾化湿之功效,可以把它们做成薏米红豆粥、薏米冬瓜汤、山药排骨汤等。

起居调摄。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保持心情舒畅;每晚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久坐,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避免气血运行不畅;每天饮用适量温水,帮助排除代谢废物,避免痰湿内生;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晚上11点前入睡,避免熬夜。

运动调理。呼吸、运动,都能潜移默化调节经脉气血的运行,调节脏腑功能。每天坚持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可以帮助消耗体内多余脂肪。像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导引术,调节气血,增强体质,对中老年人也比较友好。

韩英推荐几个便于操作的方法。第一,每天早晚顺时针按摩腹部100次,能够帮助促进肠胃蠕动,减少腹部脂肪。第二,选择一些穴位,如足三里(位于膝盖下方四横指处),中脘穴(位于肚脐上四寸),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2寸),这些穴位每天按摩3-5分钟,调理脾胃,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腹部脂肪。

除了自我保健,大家确有需求也可以来医疗机构进行中医药专业干预。中医师可根据个人体质,辨证虚实阴阳,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也可通过穴位埋线、耳穴压豆、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进行干预。

闪电新闻记者 董洁 报道

肥胖问题,分享中医的这几个调理方法,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肥胖这事儿从古时候就有啦,《礼记》里说:“肤革充盈,人之肥也。”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肥,多肉也。”不过,最近国家好像对肥胖问题特别重视。

在全国两会上,相关负责人讲:现在危害咱中国老百姓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来自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很多致病因素都跟每个人的生活行为方式、饮食还有体育锻炼有密切关系。就像体重不正常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有一部分癌症也和体重不正常有点关系。这么一看,肥胖问题已经变成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大麻烦啦。咱们祖国的医学对肥胖问题早就有了解。《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里讲,土型的人“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而水型的人“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小头,广胸,小肩,大腹,大手足”。

《灵枢·卫气失常》里讲:“黄帝问:怎么判断人是胖是瘦呢?伯高说:人有脂、膏、肉的区别。黄帝又问:那怎么区分呢?伯高说:肉腘结实、皮肤紧绷的,是肥。肉腘不结实、皮肤松弛的,是膏。皮肉不分离的,是肉。黄帝接着问:那身体的寒热情况又怎样呢?伯高说:膏型的人,肉柔软,纹理粗的身体寒,纹理细的身体热。脂型的人,肉结实,纹理细的热,纹理粗的寒。黄帝又问:那胖瘦大小又怎么说呢?伯高说:膏型的人,气多,皮肤松弛,所以肚子大还下垂。肉型的人,身体宽大。脂型的人,身体瘦小。”

《黄帝内经》里说的膏人的脂肪主要在腹部,身子小但肚子大,脂肪集中在腹部,肚子的样子,比脂人大得多,和现在医学说的腹型肥胖差不多。中医觉得肥胖症的原因主要和天生的体质不一样、吃东西没节制、太懒不活动还有心情不好有关。

《素问·通评虚实论》里指出:“有钱有地位的人,容易得因为吃太好得的病。”《素问·奇病论》说:“肯定是经常吃甜的好的还吃得多。”《临证指南医案》把肥胖的形成说得更具体、详细,认为:“湿气从身体里产生,肯定是这人酒肉吃得太多,或者爱喝茶汤太多,或者吃生冷瓜果还有甜腻的东西。这人长得白还胖,肌肉软软的……”还有人说“好吃的东西吃多了,能助阳气生长、产生阴气。产生的阴气,变成脂肪液体,浸到血管里,血管膜就变了”。

《脾胃论》说:“脾胃都好,就能吃还胖。”这就说明主要原因是吃的太好,老爱摄取。所以,可以认为肥胖是因为饮食结构和习惯不合理,导致脾脏虚弱运行不好,让身体对吃进去的东西新陈代谢乱了,然后就产生痰、瘀、水湿,通过经络、血管积累在皮肤、内脏甚至全身,甚至影响到胃肠、心、肝、肾等其他脏腑功能不正常,表现为身体胖得超过常人,或者伴有气短没力气、便秘或者拉肚子等相关症状的一种综合情况。所以肥胖在中医里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积聚”。

对于肥胖这种情况,中医通过分辨症状来治疗,吃中药汤或者结合外面的治疗方法,往往能很快消除。不过要跟大家说一下,肥胖的原因不一样,每个人天生的体质也有差别,所以得根据具体的病情来调理。给大家推荐几个调理肥胖的中医办法,可以吃中成药或者喝中药汤来对症调理。

化湿法呢,是用在因为脾脏运化不好,湿气聚积造成的肥胖上,症状就是肚子胀满。像泽泻汤、二术茯苓汤、防己黄芪汤这些都是代表的方子。

祛痰法,是针对痰浊型的肥胖。症状有气虚导致的胸闷、老想睡觉不爱动、舌苔又白又腻、舌头胖、脉搏滑。症状轻的可以用二陈汤、平陈汤、三子养亲汤,严重的就用控涎丹、导痰汤这些。

利水法,有轻微排水和强力排水的区别。症状是肥胖还浮肿、尿不正常、肚子胀、脉搏又细又沉。轻微排水用五皮饮、小分清饮,强力排水就用舟车丸、十枣汤这类的。

通腑法,主要是以轻度拉肚子为主。大多用在特别爱吃肥腻香甜东西造成的肥胖上。症状是肚子特别大、一动就喘、舌苔又黄又厚、脉搏有力。可以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或者单味大黄片。

消导法,用在没食欲的肥胖类型上。症状是胖还不爱动、肚子里积食胀满、舌苔白。一般来说,消肉积用山楂,消面积用神曲,消食积用麦芽。

疏肝利胆法,用在肥胖同时还有肝郁气滞或者血瘀的人身上。症状是胖还带着胁部疼、脾气急、头晕、没精神、肚子胀、舌苔黄、脉搏弦。通常会选温胆汤、疏肝饮、消胀散、逍遥散这些。

健脾法,对于肥胖来说,用健脾补胃的方法是对的。症状是脾虚气弱、胃口不好、身体没劲儿、舌苔白颜色淡、脉搏又细又弱没力气。常用的方子像参苓白术散、异功散、枳木丸、五苓散这些。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调理办法,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改变也特别重要。肥胖的人吃东西要清淡,别吃太肥太甜、酒也别喝太浓,多吃蔬菜、水果这些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适当补充点蛋白质,要低糖、低脂、低盐;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别吃太多、别暴饮暴食,别吃零食;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配合吃药膳。适当去锻炼锻炼或者干点体力活,比如根据自己情况选散步、快走、慢跑、骑车、爬楼、拳击这些,也可以做点适当的家务劳动。运动别太猛,怕身体受不了,关键是能坚持,一般别中途停下。减肥得慢慢减,让体重慢慢降下来,接近正常体重,别一下子减太快,不然会伤了身体的正气,让体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