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肥胖症(肥胖症视频)
运动不足、爱吃零食……英国人成“西欧第一胖”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7日电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近日的统计数据显示,英国人的肥胖比例已经在西欧国家中排名第一。报道同时还对英国成为“西欧第一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运动不足、爱吃零食以及果蔬摄入不足等是主要原因。
资料图:肥胖者。
英国成“西欧第一胖”
64%成年人体重超标
据报道,目前,英国的成年人中,有64%体重超标,即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5,这其中28%的人BMI指数高于30,属于肥胖。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英国在该组织的体重排名为第10位,在西欧则排名第一。
报道指出,英国人近年来越来越胖。20世纪90年代,英国肥胖症的比例为14%,但今天,这一比例正好增长了两倍,其中超级肥胖(BMI在35以上)的比例已超10%。
报道称,肥胖无疑会给医疗体系、经济乃至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以英国为例,据估计,英国国民保健系统(NHS)2014年至2015年期间,花在与肥胖相关疾病上的开支就高达61亿英镑,这比警察、消防与司法系统加在一起的支出还要多。
资料图:英国名小吃炸鱼薯条。
英国肥胖率为何更高?
运动不足,爱吃零食
同处欧洲的意大利(46%)、瑞士(42%)以及荷兰(47%)的肥胖率要远低于英国,这是为何?报道称,OECD的资深健康经济学家切奇尼表示,这与英国人的饮食有很大关系。
切奇尼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吃健康饮食的英国人还不到三分之一,同时,英国人喜欢含糖饮料显然是问题之一。
报道援引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称,2020年英国人均消耗的含糖碳酸饮料为78升,相比之下,荷兰为61升、瑞士58升,而意大利仅34升。
同时,全球肥胖联合会的统计数字显示,英国人更爱吃零食。例如,2016年英国人每月平均吃掉700克零食,虽然比爱尔兰少(770克),但却比荷兰(625克)以及意大利(192克)多得多。
与此同时,英国人的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也相对较少。据调查,2020年,英国人均果蔬摄入量是101公斤。而意大利则为160公斤,瑞士108公斤、荷兰113公斤。
此外,英国人的活动量也不够,据全球肥胖联合会的统计,36%的英国人运动量不足。
切奇尼指出,这一情况还不仅限于英国成年人,与西欧国家儿童比较,英国儿童的活动量也比较低。他在报告中说,英国5至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有31%体重超重或是肥胖,高于其它OECD国家和G20国家的平均水平。
资料图:英国一年一度的端煎饼赛跑比赛。
当局将推行一系列政策促减肥
专家:多吃果蔬,少喝含糖饮料
由于肥胖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如何减重已成为一个涉及政府政策与民众生活的重要问题。
英国卫生部门此前表示,政府议程中包含解决儿童肥胖问题,例如将禁止晚上9点之前播放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品的广告,并已就这些食品的在线广告全面限制问题进行了咨询。
从2022年4月起,英国还将限制零售商对非健康食品和饮料的促销;英格兰学校将在2020-2021学年获得3.2亿英镑的体育、运动补贴经费。
此外,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运动与肥胖学教授盖特利表示,英国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以及具有长远目光来减少肥胖率,包括解决与用餐时间有关的“深层”文化问题、以及多吃果蔬和减少对含糖饮料的需求等。
BBC记录200斤死者解剖全过程,解剖者直呼过度肥胖的内脏太吓人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了一部BBC的纪录片(Obesity: the post mortem),这部纪录片是16年9月发布的,一发布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观看,并且有很多肥胖者都表示被吓到,开始重视减肥这件事。相信还是有很多人没有看过,就整理了一下给大家看,过度肥胖的内脏究竟都变成什么样了?
纪录片主要是由两个比较有名的解剖病理学家,对一个200斤女尸进行尸体解剖。一直以来我们对于肥胖都是外在的去了解,加上现在肥胖人群越来越多,导致我们对于一个200斤的人的概念其实是很模糊的。这次BBC就是很直观的把内部展示出来,警示所有过度肥胖的人群,一定要减肥,为了自己的健康,行动起来。
这个尸体捐赠者导致肥胖的原因并没有透漏,我们能知道的就是60岁,1米67,体重107,不喝酒,死于心脏病。由此可能死者的肚子非常大,这可能也是导致多变病变的原因。
对比黄油是不是很像
通过解剖可以看到,这层脂肪有多厚,解剖者说看着就像一层厚厚的黄油,很油腻。因为肥胖导致腹部脂肪非常的厚,也会给身体带来很多危害。
包括骨头也是,瘦子的骨头和器官都很明显,而胖子的器官和骨头都在脂肪里面,很难找到,该死者就是,以及发现已有脂肪肝。一般脂肪肝是因为嗜酒过多,该死者生前并不饮酒,所以完全是因为过度肥胖引起的肝硬化,解剖者表示,原本以为死者死于心脏衰竭,解剖之后才发现,以及有很严重的脂肪肝,就算不是因为心脏衰竭死亡,也可能会因为肝死亡。
死者的肺部比普通人的肺部要软的多,且有很多水,解剖者说这是肺水肿,很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和咳嗽。除了肺部,心脏也是要软很多,正常人的则是紧实饱满的。过度肥胖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随便走动两步都会大喘气,心脏也会越来越弱,导致后来心脏突然无法工作。
我们不难得出死者捐赠尸体的用意是什么?一般尸检需要保密,这次作为特例公开,更多的是希望能通过这个纪录片认识到肥胖的危害,肥胖会导致寿命缩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希望大家都可以引以为鉴!
200斤就达到了这种程度,世界上还有很多300、400斤的肥胖者,甚至还有重达一千多斤的,为了健康他们都纷纷减重,他们都可以做到,为什么你不行呢?减肥一定要从控制饮食和运动下手,也可以借助一些外部的力量(手术)。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毕竟一口不能吃成一个大胖子,但很可能这一口,慢慢的你就成为了一个肥胖者,过度肥胖真的会危及生命,这个纪录片正是为肥胖症敲起了警钟!
肥胖问题不能只看体重!加拿大新临床指南对医生发出警告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减肥就是“少吃多运动”,但是加拿大新发布的临床指南指出,治疗肥胖更应该关注肥胖的根源,尤其要杜绝对肥胖者的歧视。
图片来源:Unsplash
加拿大的一份新临床指南称,肥胖与否应该视健康状况而定,而不只是体重。
Obesity should be defined by a person's health - not just their weight, says a new Canadian clinical guideline.
该指南还建议医生不要只是就膳食和锻炼给出医嘱,而应该关注肥胖的根源,从整体的视角来看待健康问题。
It also advises doctors to go beyond simply recommending diet and exercise. Instead, they should focus on the root causes of weight gain and take a holistic approach to health.
8月4日发表在《加拿大医学协会期刊》上的这一指南特别对医疗系统中针对肥胖症患者的歧视发出了警告。
The guideline, which was published in the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on Tuesday, specifically admonished weight-related stigma against patients in the health system.
该指南的作者之一、加拿大肥胖组织的研究和政策主任西米娜·拉莫斯-萨拉斯称,研究显示许多医生都歧视肥胖症患者,而这种歧视会令健康恶化,无论患者体重多少。
Ximena Ramos-Salas, the director of research and policy at Obesity Canada and one of the guideline's authors, said research shows many doctors discriminate against obese patients, and that can lead to worse health outcomes irrespective of their weight.
她告诉BBC说:“体重歧视不仅是对肥胖有误解,实际上还会对保健医师的行为产生影响。”
"Weight bias is not just about believing the wrong thing about obesity," she told the BBC. "Weight bias actually has an effect on the behaviour of healthcare practitioners."
过去三十年间,加拿大的肥胖率上升了两倍,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现在约有四分之一的加拿大人是肥胖者。
The rate of obesity has tripled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in Canada, and now about one in four Canadians is obese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Canada.
尽管最新指南仍建议人们采用身体质量指数和腰围来作为诊断标准,但指南承认了临床治疗的局限性,并表示医生应该更多地关注体重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健康的。
Although the latest advice still recommends using diagnostic criteria like the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it acknowledges their clinical limitations and says doctors should focus more on how weight impacts a person's health.
指南指出,体重微降(大约3%到5%)可以改善健康,而且一个肥胖者的“最佳体重”可能不是他们根据身体质量指数算出的“理想体重”。
Small reductions in weight, of about 3-5%, can lead to health improvements and an obese person's "best weight" might not be their "ideal weight" according to BMI, the guideline says.
指南强调,肥胖是一个需要终生管理的复杂的慢性病。
It emphasises that obesity is a complex, chronic condition that needs lifelong management.
拉莫斯-萨拉斯女士称:“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将肥胖与生活方式关联在一起……肥胖在过去伴随着许多耻辱和责备。”
"For a long time we've associated obesity as a lifestyle behaviour... It's been a lot of shame and blame before," Ms Ramos-Salas says.
“患有肥胖症的人需要和患有其他慢性病的人一样的支持。”
"People living with obesity need support like people living with any other chronic disease."
这一指南没有简单地建议肥胖患者“少吃多动”,而是鼓励医生提供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胃分流术等减肥手术这样的支持。
But instead of simply advising patients to "eat less, move more", the guideline encourages doctors to provide supports along the lines of psychological therapy, medication and bariatric surgery like gastric-bypass surgery.
不过该指南也没有完全舍弃标准的减肥建议。
The guideline doesn't completely do away with standard weight-loss advice.
指南称:“所有个体,无论是什么体型或体质,都会从健康平衡的饮食习惯和定期运动中获益。”
"All individuals, regardless of body size or composition, would benefit from adopting a healthy, well-balanced eating pattern and engaging in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it says.
但是,它指出,减肥通常很困难,因为大脑会通过饥饿感来补偿,从而鼓励人们吃更多东西。
However, it notes that keeping the weight off is often difficult because the brain will compensate by feeling more hungry, thus encouraging people to eat more.
许多研究都显示,大多数通过节食来减肥的人后来体重又反弹了。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ost people who lose weight on a diet gain it back.
拉莫斯-萨拉斯女士称:“节食没有用。”
"Diets don't work," Ms Ramos-Salas says.
医生应该先征得允许才能讨论患者的体重,并和患者一起关注对其有意义的健康目标,而不只是让他们少吃。
Physicians should also ask permission before discussing a patient's weight, and work with them to focus on health goals that matter to them, instead of just telling them to cut calories.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