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健康宣教(肥胖健康宣教题目)
专家:如何让肥胖患者健康改善之路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消息网3月28日报道美国医景网3月13日发表一篇报道,题为《如何指导肥胖患者,让他们更健康》,内容编译如下:
医疗从业者是如何帮助肥胖患者踏上健康生活之旅的?以下是他们的说法。
制定个性化策略
美国慧俪轻体公司首席营养官、注册营养师米歇尔·卡德尔说:“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提供个性化方案,让患者的体重管理和健康改善之路取得最佳效果。”
卡德尔说,包括饮食和运动在内的行为因素是核心。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药物治疗或减肥手术结合使用。
米希尔·帕特尔医生也为他的患者制定了个性化方案,这些患者大多患有Ⅱ级和Ⅲ级肥胖症(身体质量指数在35以上)。帕特尔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肥胖症专家,他会与患者谈论他们的体重变化史,比如肥胖是从童年就开始的,还是在某些特定阶段体重显著增加。
他会详细了解患者一天中吃的所有东西,然后推荐某种特定的饮食方案,如地中海饮食、以素食为主的饮食、生酮饮食或“得舒饮食法”(即防治高血压饮食法)。
帕特尔还会帮助患者规划一天的“用餐时间,或者选择不同的食物来帮助他们减肥,帮助他们平衡饥饿感和饱腹感”。
例如,他的一位患者以前在晚上锻炼前吃得很少,但体重还是在增加,于是帕特尔建议他早餐吃得更丰盛一些,午餐时摄入更多蛋白质。
帕特尔还会为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类药物。
要注意循序渐进
罗伯特·库什纳是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教授,他会了解肥胖患者的营养状况,然后鼓励他们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变得更健康。如果某位患者早餐通常是吃百吉饼配奶酪,再喝一杯加奶油的咖啡,库什纳就会建议用一些蛋白质含量更高、糖分更低的食物来替代,如水果酸奶、蛋白棒,或英式松饼配花生酱。
他还说,不要指望一次就诊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患者一个月之内无法来复诊,可以考虑通过远程医疗的方式联系医生,让医生了解他们的进展。他还提到,患者可以通过一些手机应用程序记录自己每天的食物摄入量,这有助于让他们清楚自己摄入了多少卡路里。
卡德尔表示,人们还应该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体育锻炼,或者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并加入力量训练。
但帕特尔在接诊肥胖患者时,会尽量避免在第一次就诊时就“强调运动”。“一些数据表明,如果你在患者的减肥过程中逐渐引导他们配合运动,并逐步增加运动量,效果会更好,他们更容易坚持下去,从长远来看也能更好地保持体重。”
帕特尔提到了2019年发表在美国《肥胖》杂志上的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该试验得出的结论是,“开始运动的时机可以根据患者的喜好进行个性化设定”。
如果有人愿意进行高强度锻炼,他会支持,但对于大多数人,他通常建议从一些小事开始,比如把车停得离目的地远一些,在洗衣服或做饭时戴上脚踝沙袋。然后,他会建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运动量。当他告诉患者不必一开始就进行大量运动时,他们都松了一口气。挤出时间去锻炼可能是一个挑战,解决它需要时间。
帕特尔说,此外,“很多人确实存在身体上的限制。而且当我们通过其他一些方法减肥后,他们可以逐渐增加一些运动量,比如在背部感觉更舒服、膝盖也感觉更好了之后”。
库什纳在接诊患者时会首先了解他们目前的运动量,然后在此基础上制订计划。如果他们已经在散步,那么他可能会建议他们再多走10分钟。库什纳还说,要设定可行的目标,不要只是说“多散步”,而要说“每周三天以固定的速度散步”,这才是可行的。
找到喜欢的运动
卡德尔表示,研究表明,每减掉10磅(约合4.5公斤)体重,其中大约8磅是饮食改变带来的结果,还有2磅可能是运动的结果。但她说,在减肥过程中,运动仍然很重要,因为它对身心健康,包括精神健康和心脏健康都有很多好处。
库什纳补充说,运动还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力量。
他提到,运动对于保持减肥成果确实很有效,但要想保持体重不反弹,每天大约需要锻炼1小时。
卡德尔认为,关键是要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这样你才更有可能坚持下去。虽然很多人认为必须进行非常高强度的锻炼,但实际上你只需要动起来就行。她说:“比如散散步这么简单就可以。”
塔玛拉·霍尔刚开始服用减肥药物替尔泊肽时,没有配合任何运动。一开始服药后,她感到恶心,很难开展运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10年前霍尔减肥时,每周有6天泡在健身房,但这次她想以一种更可持续的方式减肥。
她开始在工作间歇每天散步大约1英里(约合1.6公里)。她说:“每天运动15分钟是可以做到的。”
霍尔每天还在家进行至少15分钟的举重训练。由于药物在一开始让她的体重迅速下降,力量训练对于保持肌肉量尤为重要。
如今,她的体重是187磅(肌肉量122磅)。她为自己感到骄傲。她现在可以跑步,也能跟得上孩子们的步伐了。
“外表看上去好看是一回事,自我感觉良好、身体健康又是另一回事。后者才是最重要的。”霍尔说。(编译/王栋栋)
世界肥胖日|关于肥胖,这些知识你需要知道→
每年的3月4日是
世界肥胖日
今年的主题是
“改变系统,更健康的生活”
旨在引起全社会对肥胖问题的关注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预防和控制肥胖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肥胖率持续攀升,肥胖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有近20亿成年人超重或肥胖,其中肥胖人数超过6.5亿。
我国肥胖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这意味着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超重,每6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肥胖。
肥胖
不仅仅是“胖”那么简单
肥胖不仅影响体型美观,更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肥胖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脂肪肝、骨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风险,甚至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是体质指数(BMI)。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²(m²)。
对于中国成年人来说,BMI在18.5~23.9为正常范围,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
预防和控制肥胖
从健康生活方式开始
肥胖的发生与遗传、环境、行为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预防和控制肥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合理膳食
控制总能量摄入,做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鱼、禽、蛋、瘦肉,限制油、盐、糖的摄入。
图片由AI生成
2
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图片由AI生成
3
保持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增加食欲,导致肥胖。
4
保持良好心态
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也会导致暴饮暴食,增加肥胖风险。
5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你已经超重或肥胖,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减重方案。
6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减重需要循序渐进,不可盲目追求快速减重,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肥胖。
世界肥胖日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关注肥胖,关注健康
从自身做起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远离肥胖,拥抱健康!
来源:广西疾控、泉州疾控
声明丨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
什么样的胖才是真的超重肥胖?不同地区怎么吃?国家版减肥指南来了!
“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
“有些人腰围太大,体重超重,甚至患上了慢性病……这就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昨天(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 什么样的胖才是真的超重肥胖?
超重和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了遗传、饮食、身体活动水平、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等。
体质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
BMI=体重(kg)/身高(m)²
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5至24之间。
BMI在24至28之间被定义为超重。
达到或超过28就是肥胖。其中,又根据BMI分为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以及极重度肥胖。
■ 健康减肥该怎么吃?
此前,国家卫健委发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手把手教你科学减肥!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食谱细化到了全国不同地区的食谱示例,并备注了食谱的“总能量”。
例如,东北地区的春季食谱有“铁锅炖鱼”“菜包饭”,西北地区的食谱里有“臊子面”“油泼面”。
这些食物优先选
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
保障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
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
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
这些食物要少吃
减重期间应少吃油炸食品、含糖烘焙糕点、糖果、肥肉等高能量食物(高能量食物通常是指提供400kcal/100g以上能量的食物)。
减重期间饮食要清淡,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烹调油不超过20~25g,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减重期间应严格限制饮酒。每克酒精可产生约7kcal能量,远高于同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值。
每天具体吃多少?
控制总能量摄入和保持合理膳食是体重管理的关键。控制总能量摄入,可基于不同人群每天的能量需要量(如下表),推荐每日能量摄入平均降低30%~50%或降低500~1000kcal,或推荐每日能量摄入男性1200~1500kcal、女性1000~1200kcal的限能量平衡膳食。
可根据不同个体基础代谢率和身体活动相应的实际能量需要量,分别给予超重和肥胖个体85%和80%的摄入标准,以达到能量负平衡,同时能满足能量摄入高于人体基础代谢率的基本需求,帮助减重、减少体脂。
可根据身高(cm)减去105计算出理想体重(kg),再乘以能量系数15~35kcal/kg(一般卧床者15kcal/kg、轻身体活动者20~25kcal/kg、中身体活动者30kcal/kg、重身体活动者35kcal/kg),计算成人个体化的一日能量。
■ 科学减肥,这4件事要记牢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建议,三大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分别为:脂肪20%~30%、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50%~60%,推荐早中晚三餐供能比为3:4:3。
定时定量规律进餐
要做到重视早餐,不漏餐,晚餐勿过晚进食,建议在17:00~19:00进食晚餐,晚餐后不宜再进食任何食物,但可以饮水。
少吃零食,少喝饮料
不论在家还是在外就餐,都应力求做到饮食有节制、科学搭配,不暴饮暴食,控制随意进食零食、喝饮料,避免夜宵。
进餐宜细嚼慢咽
摄入同样的食物,细嚼慢咽有利于减少总食量,减缓进餐速度,可以增加饱腹感,降低饥饿感。
适当改变进餐顺序
按照“蔬菜一肉类一主食”的顺序进餐,有助于减少高能量食物的进食量。
■ 除了吃,减肥还有这些小窍门
睡觉
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作息无规律,可引起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过劳肥”,肥胖患者应按昼夜生物节律,保证每日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运动
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以及久坐的静态生活方式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肥胖患者减重的运动原则是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5~7天,至少隔天运动1次,抗阻运动每周2~3天,隔天1次,每次10~20分钟,每周通过运动消耗能量2000kcal或以上。
少坐
每天静坐和被动视屏时间要控制在2到4个小时以内,长期静坐或伏案工作者,每小时要起来活动3到5分钟。
转自:央视新闻
来源: 浙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