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与肥胖 论文(脂肪跟胖瘦有关系嘛)
塑心学堂 | 肥胖与冠心病:从“脂”出发谈健康
【塑心学堂】用心呵护生命,用爱延伸服务,广东省中医院张敏州教授率领团队打造,定期推送心脏和急危重症相关的防治保健科普知识,为您排忧解惑!
本期作者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肥胖率持续攀升,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尤其是中心型肥胖(腹部肥胖),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PART.01
肥胖为何会导致冠心病
肥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核心在于它会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和生理负担,最终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代谢异常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肥胖,尤其是内脏脂肪的过度积累,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和脂质代谢紊乱。这些异常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它使冠状动脉狭窄,限制心脏血供,严重时可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心脏负担加重
肥胖者往往伴有高血压,血压升高迫使心脏更用力地泵血,长期导致心肌肥厚,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此外,肥胖还会使血容量增加,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血脂异常加剧风险
肥胖与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水平密切相关,这些异常脂质会在血管壁沉积,加剧动脉粥样硬化,进而提高冠心病风险。
研究表明,肥胖与冠心病风险呈正相关。在中国人群中,身体质量指数(BMI)每增加1个单位,冠心病风险约增加10%。尤其在年轻人中,这一效应更为显著:20-39岁肥胖男性和女性的冠心病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4.23倍和5.29倍。
PART.02
科学控制体重
为应对肥胖引发的多种慢性疾病,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体重管理政策。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和《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通过多层次干预帮助国民控制体重,降低冠心病风险。以下是一些科学实用的体重管理方法:
01 饮食干预
减少高热量食品摄入:限制油炸食品、动物脂肪、含糖零食和饮料的摄入,降低总能量摄入。
合理搭配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及低脂蛋白质食品;控制食盐和糖的使用量,做到“吃动平衡”。
02 加强体育锻炼
规律有氧运动: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每周保持5天以上的运动频率。
结合力量训练:适当加入抗阻训练,可帮助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长期维持健康体重。
03 行为及生活方式干预
建立健康生活习惯: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熬夜;减少长时间静坐,适当增加日常活动量。
借助智能设备监测:国家鼓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推广体重秤、腰围尺、可穿戴健康设备等,通过数据监测及时掌握体重变化情况,做到早预防、早干预。
04 心理支持和专业指导
重视精神心理干预:针对减重依从性不高、缺乏减重信心的群体,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其克服情绪障碍。
建立专业体重管理门诊:鼓励医疗机构开设体重管理或肥胖防治中心,由营养师、内分泌专家、运动专家等多学科联合制定个性化减重方案。
肥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其通过代谢紊乱、心脏负担加重和血脂异常等机制显著增加冠心病风险。控制体重则是预防和缓解冠心病的有效途径,不仅能改善生理指标,还能减轻心血管负担。
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
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8年,是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及重症医学协作组总牵头单位,国家级胸痛中心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肌梗死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1997年率先在全国中医院中开展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2008年为104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植入支架,用中医药保驾护航,随访至110岁健康良好。牵头制订和发布国内首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被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华医学会首次联合发布为团体标准。
围绕心肌梗死中医药研究共主持国家级课题13项,省部级课题30项,牵头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5篇,总影响因子超240分,获省部级和全国一级学会科学技术成果奖20项。
供稿 | 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
初审 | 陈凌
审核 | 庄映格
审定 | 陈佳佳
脂肪,肥胖的危害性有哪些,你知道么?
脂肪测定和肥胖的危害性是健康管理中的重要议题,以下从脂肪测定方法、肥胖的危害性以及预防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
### **一、脂肪测定的方法**
脂肪测定是评估身体脂肪含量和分布的核心手段,常用方法包括:
1. **体脂秤(生物电阻抗法)**
- 原理:通过电流通过人体时脂肪与肌肉的电阻差异估算体脂率。
- 优点:便捷、家用普及。
- 缺点:易受水分、饮食等因素干扰,精度有限。
2. **皮褶厚度测量**
- 方法:用卡尺测量特定部位(如腹部、大腿)的皮下脂肪厚度。
- 适用场景: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成本低但依赖操作者经验。
3. **双能X线吸收法(DEXA)**
- 精度:可区分脂肪、肌肉和骨密度,被视为“金标准”。
- 缺点:费用高且需专业设备,多用于科研或临床。
4. **水下称重法(密度法)**
- 原理:利用脂肪与瘦体重的密度差异计算体脂率。
- 局限:操作复杂,需特殊设备,现已少用。
5. **腰围与腰臀比(WHR)**
- 意义:反映内脏脂肪堆积,腰围≥85cm(女)/90cm(男)为腹型肥胖。
- 关联疾病:内脏脂肪过多直接增加代谢综合征风险。
---
### **二、肥胖的危害性**
肥胖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危害涉及全身多系统:
1. **代谢紊乱**
- **糖尿病**:肥胖者胰岛素抵抗风险增加5-10倍,80%的2型糖尿病与肥胖相关。
- **血脂异常**:甘油三酯升高、HDL(好胆固醇)降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2. **心血管疾病**
- 高血压:每增加1kg/m² BMI,收缩压上升1-2mmHg。
- 冠心病:肥胖者心梗风险为正常体重者的2-3倍。
3. **骨骼与关节损伤**
- 骨关节炎:体重每增加4.5kg,膝关节负荷增加13.6kg,加速软骨磨损。
- 椎间盘病变:腰椎长期承重导致退行性变。
4. **呼吸系统问题**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颈部脂肪压迫气道,严重者可致夜间猝死。
- 哮喘:肥胖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气道反应性增强。
5. **癌症风险**
- 乳腺癌(绝经后)、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与肥胖显著相关,可能与脂肪因子(如瘦素)促进细胞增殖有关。
6. **心理与社会影响**
- 自卑、抑郁:社会对体型的偏见导致心理压力,青少年尤为敏感。
- 经济负担:肥胖相关医疗支出比正常体重者高30%-40%。
---
### **三、肥胖的预防与干预**
1. **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采用地中海饮食或DASH饮食,控制精制糖、饱和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
- **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抗阻训练。
- **睡眠**:保证7-9小时睡眠,睡眠不足扰乱瘦素和胃饥饿素分泌。
2. **医学干预**
- 药物治疗: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适用于BMI≥30或≥27合并并发症者。
- 代谢手术:袖状胃切除术或胃旁路术针对重度肥胖(BMI≥40或≥35合并严重疾病)。
3. **长期监测**
- 定期检测血压、血糖、肝功能(非酒精性脂肪肝风险),儿童需关注生长曲线。
---
**总结**
脂肪测定帮助识别肥胖风险,而肥胖的危害远超“体型问题”,是多种慢性病的共同土壤。早期通过科学手段干预可显著降低健康风险,需结合个体化策略和社会支持系统共同应对。
肥胖合辑 | “从认识到应对”肥胖
1990-2021年,全球在应对日益严重的肥胖危机方面严重失败,全球成人以及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人数急剧增加,超26亿人受到超重或肥胖的影响。如何定义肥胖,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如何,其带来的影响如何,又该如何应对?我们梳理了《柳叶刀》系列期刊发表的一些肥胖相关文章,分享给读者
。点击文中图片,查看论文及更多内容。重新定义肥胖
重大报告 | 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
报告指出,当前医学上诊断肥胖的方法主要依赖于BMI,而BMI并不是衡量个人健康或疾病的可靠指标。报告建议将体脂测量指标(如腰围、腰臀比、腰高比或直接测量体脂量)与BMI结合使用来诊断肥胖,还提出了“临床肥胖”和“亚临床肥胖”两种新的肥胖诊断类别。临床肥胖症是指因体脂过多直接导致器官功能减退的客观体征和/或症状,或进行标准日常活动(如洗澡、穿衣、进食和自主排便)的能力显著下降的一种肥胖状态。亚临床肥胖是指一种在器官功能正常情况下的肥胖状态。报告呼吁,所有肥胖患者都能在需要时获得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循证照护,针对临床肥胖和亚临床肥胖采取不同的策略,同时杜绝污名化和指责。
https://doi.org/10.1016/S2213-8587(24)00316-4
肥胖的现状与流行病学
GBD | 2021年,全球超26亿人面临超重或肥胖
从1990年到2021年,全球在应对日益严重的肥胖危机方面严重失败,导致全球成人(25岁及以上)以及儿童和青少年(5-24岁)的超重和肥胖人数急剧增加。1990年,全球有7.31亿成人和1.98亿儿童和青少年受到超重或肥胖的影响;而2021年,全球有21.1亿成人和4.93亿儿童和青少年受到超重或肥胖的影响。如果不采取紧急政策改革和行动,预计到2050年,约38亿成人(60%)和7.46亿儿童和青少年(31%)将面临超重或肥胖问题;其中,在受肥胖影响的成年人群中,预计约1/4为65岁及以上人口,这将加剧医疗卫生系统的压力,并对低资源配置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造成严重冲击。作者指出,研究结果凸显了立即采取行动的必要性,从而防止前所未有的超重和肥胖的全球流行。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5)00397-6
柳叶刀-公共卫生|面向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现状及挑战,深入分析多层次影响因素
在过去三十年间,中国经历了快速的营养转型,儿童青少年中过度营养负担不断加重,中国已成为全球儿童青少年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预计到2030年,肥胖率将飙升至15.1%,将对中国的医疗系统带来巨大挑战。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复杂多变,呈现显著的年龄、性别及地区差异,对个体、经济和社会造成深远影响。其驱动因素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宏观因素的影响,社区、学校和家庭等中观因素影响,以及个体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的复杂背景。
https://doi.org/10.1016/S2468-2667(24)00246-9
超重和肥胖带来的影响
柳叶刀 | 随着BMI和腰高比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上升
本研究通过探究全球八个地区的全身和腹部肥胖与高血压的数据,分析了全球不同地区人群内部和人群之间的BMI与腰高比的关系,并量化了这两个指标在高血压患者和非高血压患者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在每个地区,高血压的患病率都随着BMI和腰高比的升高而增加,BMI和腰高比均可用来区分高血压患者和非高血压患者。同时,通过BMI可区分腹部脂肪含量较高和较低的中青年,准确率达中高水平。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4)01405-3
柳叶刀-神经病学 | 2021年,84%的脑卒中可归因于23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超重、高血压、空气污染、吸烟和缺乏体力活动
由于全球人口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一些可预防的环境、代谢和行为危险因素的影响不断增加,脑卒中负担不断加重。与高体重指数(BMI,增长88%)、高温(增长72%)、高血糖(增长32%)、含糖饮料高摄入(增长23%)、缺乏体力活动(增长11%)等相关的全球脑卒中负担在1990年至2021年期间大幅增加。事实上,脑卒中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预防的,2021年的脑卒中负担84%可归因于23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空气污染、体重超重、高血压、吸烟和缺乏体力活动,这既是一项公共卫生挑战,也提示了采取行动的机会。随着高血糖和含糖饮料膳食等危险因素暴露的增加,亟需采取以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为重要干预的措施。
https://doi.org/10.1016/S1474-4422(24)00369-7
柳叶刀 | 减重手术有望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生育前景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失调症,其以高雄激素和慢性排卵减少为特征,在女性不孕病因中占比高达30%。BAMBNI研究显示,对于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症和月经稀少或闭经的女性,减重手术比药物治疗更能有效地诱导自然排卵。相关评论指出,减重手术最近已经纳入多囊卵巢综合征国际循证指南的最新建议,BAMBINI试验的积极结果有望鼓励生殖医学专家更积极地推荐患者接受减重手术治疗。然而,还需进行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才能进一步明确减重手术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生殖疾病中的地位。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4)00538-5
柳叶刀 | 为肥胖孕妇确定最佳孕期增重
孕期增重反映了胎儿、胎盘和子宫的生理成长,以及孕妇脂肪、循环血量和细胞外液的增加。据估计,50%以上的中度(2级)肥胖孕妇和60%以上的严重(3级)肥胖孕妇会发生妊娠并发症,妊娠初期的肥胖对母亲和子代而言均是全生命周期心血管疾病的重大风险因素。为发展从孕前阶段开始改善母亲体重的策略,迫切需要采用基于个体和群体的生活方式干预策略,针对肥胖严重程度,开展新的干预研究。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4)00470-7
如何应对超重和肥胖
柳叶刀-公共卫生|加强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政策实施,促进儿童健康综合战略应用与推广
中国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着手制定了一系列全面政策,覆盖营养、体育、健康教育等多个关键领域,涉及学校、家庭、社区,力求多元化、多层次的干预策略,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公众对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促进了儿童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养成。目前,中国构建了从社区医疗和学校卫生延伸至三级预防的儿童肥胖综合防控体系,多维度地融合了健康教育、营养咨询、体育锻炼以及心理干预等核心要素。
https://doi.org/10.1016/S2468-2667(24)00263-9
柳叶刀-公共卫生|优化干预策略,应对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
现有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策略和措施涵盖社会政策至个体生活方式的多维度层面,对个人、社会和经济带来广泛影响。社会层面,通过政策、立法和环境优化改善儿童青少年肥胖,如糖税、健康食品补贴、城市体育设施建设;学校和社区层面,通过教育、健康膳食和体育活动等措施促进健康;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核心环境,家长在膳食选择管理和体育活动安排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个体干预则聚焦生活方式调整和临床治疗两方面。
https://doi.org/10.1016/S2468-2667(24)00245-7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 | 抗肥胖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会带来什么问题?
原本用于治疗糖尿病的GLP-1受体激动剂因其对肥胖症患者的减肥效果而备受关注,在日本等国家,GLP-1受体激动剂已被批准用于治疗肥胖症。然而,为健康人群减重开出不合理处方的事件在全球各国(包括日本)不断发生,并引起胃肠道失调和低血糖等不良事件。迫于文化和社会压力,日本年轻女性对苗条身材的强烈渴望,以及为了美丽和减肥而采取的侵入性方法导致GLP-1受体激动剂的不当使用,这正逐渐成为一个公共健康问题。
https://doi.org/10.1016/S2213-8587(23)00383-2
柳叶刀 | 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仅靠药物是不够的!
能有效治疗肥胖症或糖尿病的药物有望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益。社论指出,随着一系列旨在治疗肥胖症、减轻体重药物的上市,目前对于减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认识仍处于起步阶段,要高度谨慎对待与这些减重药物相关的不确定性和注意事项,针对不同患者群体开展药物治疗风险和获益的长期监测研究至关重要。简单的吃药或打针无疑会对一些患者有所帮助,但这不能成为解决复杂肥胖问题的唯一途径。预防工作必须成为一切工作的基础。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4)00003-5
中文翻译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