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发病原因(肥胖发病的原因)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揭秘肥胖根源!

我们都知道,摄入过多的食物会导致体重增加,但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是:能量的摄入大于能量的消耗!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所产生的能量比我们每天活动和代谢所消耗的能量要多,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储存起来,让我们的体重逐渐增加。

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三种主要的产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每1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在身体里会产生大约4千卡的能量,然而,每1克脂肪产生的能量竟然高达9千卡!这个数字是不是很惊人?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摄入了相同重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脂肪提供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2.2倍,所以脂肪更容易导致我们摄入过多的能量。

另外,富含脂肪的食物通常更美味,更能吸引我们的味蕾。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吃得更多,摄入更多的能量。因此,我们在选择食物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哦!

但是,仅仅通过减少主食的摄入量来控制能量摄入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虽然这样可以减少能量的摄入,但是也可能会让我们缺少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这对我们的健康和长期的体重控制都不利。

所以,控制体重的关键是让能量的摄入和消耗保持平衡哦!我们可以选择以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这样既能保证身体得到充足的营养素,也有助于维持我们的体重。因此,大家要聪明地选择食物哦!

健康谷物

在我国,居民们的主食大多以谷类食物为主。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占比高达40%~70%,它们不仅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而且价格合理,非常适合日常饮食。

除了提供能量,谷类食物还含有其他重要的营养元素。蛋白质含量约为8%~10%,脂肪含量约为2%左右,同时富含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对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以谷类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有很多好处。首先,它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保障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需的能量供给。其次,这种膳食模式还可以避免过多摄入动物性食物和脂肪,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因此,很多人认为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会引起肥胖,不吃主食就会减肥。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一日三餐都应摄入充足的谷类食物。这样既能满足我们的饮食需求,又能保证身体健康。

来源: 宣武普外

肥胖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内分泌调节异常,下丘脑是咱们机体能量平衡调节的关键部位,它里面的弓状核有各种能调节食欲的神经元。像外周循环里,瘦素、胰岛素、胃生长素这些激素,都参与能量代谢调节。要是神经 - 内分泌调节里哪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导致肥胖。比如说,瘦素本来是抑制食欲的,要是身体对它不敏感,那食欲就控制不住,自然容易胖。

炎症因素。肥胖其实是一种低度炎症反应。肥胖症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会升高,像 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 - α 这些。脂肪组织里的炎症因子也会升高,这些炎症因子会促进炎症细胞在脂肪里浸润,最后就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又和肥胖形成恶性循环,让体重更难控制。

人体肠道里寄生着 10 万亿个细菌,分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有益菌能抑制有害菌生长,分解有害物质;有害菌要是大量繁殖,就容易引发疾病。肥胖症患者常常肠道菌群失调,有益菌和有害菌比例不正常。而且肠道菌群还会影响肠 - 脑轴,肠道菌群改变会让肠道通透性增加,细菌的脂多糖吸收入血,引起内毒素血症,促进炎症反应。不过目前肠道菌群在肥胖发病机制里的作用,还在深入研究。

#分享我的头条荣誉##春日领花束##每日幸运签##记录真实生活##集卡领现金##人到老年最值得炫耀的是什么?##发优质内容享分成##减肥##肥胖症##肥胖#

导致肥胖的原因到底为何?《科学》指出五大关键问题

北京时间9月1日晚10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能量代谢与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深圳理工大学(筹)药学院讲席教授John Roger Speakman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的 Thorkild Sorensen,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疾病研究所的Kevin Hall,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David Allison的联名观点文章发表于《科学》。Speakman院士为该文章第一作者,深圳先进院为该文章第一单位。

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对本国的肥胖疾病出台了相应政策,如鼓励居民增加户外活动或禁食垃圾食品。然而,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的数据表明,过去30年来,绝大多数国家的肥胖发病率均在持续增长。

作者认为,究其原因,或许是人们对肥胖的认识从本质上就存在误区:肥胖看似是简单的能量平衡问题,可以通过运动来增加能量消耗,或是通过节食来减少能量摄入以达到减肥的目的。然而,这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个体生理相互作用,并不能简单地通过政府几项政策就可以一蹴而就。

论文截图

过去40年来,国际社会对肥胖的研究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就。其中,最被关注的当属瘦素(由脂肪组织分泌并调节摄食行为的激素)的发现,这一发现直接推动了许多关于大脑对饮食调节的研究,以及大脑如何通过整合来自胃肠道和脂肪等组织的信号,以调控短期或长期摄食行为的理论模型的发展。

然而,尽管取得如此成就,人们依然无法有效控制日益增长的腰围。

John Roger Speakman院士在2022年10月举办的英国皇家学术会议上。(图片来源:英国皇家学会)

为深入探讨肥胖的发病机制,2022年10月17日至19日,John Speakman、Thorkild Sorensen、Kevin Hall、David Allison四位肥胖研究领域的权威科学家,在英国皇家学会组织并召开了一场学术会议,邀请到领域内一流的专家学者对肥胖发病的潜在机制进行报告,并撰写相应的论文。

基于此次学术会议,John Speakman等四位会议组织者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观点文章中,针对关于肥胖的研究工作仍存在的众多悬而未解的问题中,总结并阐明了当前急需被解答的五大关键问题。

第一,需要更加深入研究体重和脂肪组织调节系统的作用机制。人们普遍认为体内存在着一套非常强大的体重和脂肪组织调节系统,但这套系统却难以对体重进行精准调节。

第二,深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对摄食行为的调控。摄食是为了满足身体对营养元素和能量的需要。但是,这些需求究竟如何被感知?相应的信号又是如何整合到大脑中,进而影响能量消耗、食欲和行为的呢?需要科学家们做更多的研究工作。

第三,加深食物环境改变对体重和体脂影响的认识。食物环境的改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例如,社会因素和建筑环境的改变影响了人们的运动习惯,而饮食环境、营养配比、饮食习惯等因素的改变是如何影响体重和体脂的?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第四,需要深入研究与肥胖相关的基因如何通过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诱发肥胖。肥胖的发生存在个体差异,这其中有许多基因的参与,但这些基因如何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并发挥作用尚未可知,这也是未来的研究重点之一。

第五,理应对肥胖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分类。明确肥胖疾病的发生是源于一个表型,还是多种不同类型组成的综合征,有助于人们对肥胖的流行和治疗做出选择。

文章的最后,作者指出,在肥胖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的基础之上,研究肥胖发生的原因有望产出更多丰富的发现,可能会改变数百万人的生活。提高人们对环境驱动因素的理解,并了解这些因素如何与基因相互作用,对未来肥胖这种严重疾病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次学术会议结束时,我震惊地发现,有些事情我们原本应该知道答案,但很遗憾我们并不知道。肥胖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健康问题,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投入相对较少的研究资金便能进一步改善人们对肥胖的基本认知。当然,‘基本认知’这一表述并非贬低在肥胖研究领域迄今为止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是要评估我们当下所处的位置,并以此来确定未来需要完成的目标。通过归纳当前肥胖领域亟需解答的关键问题,有助于我们对未来工作的轻重缓急做出合理安排。”Speakman说。

南方 记者 马芳

通讯员 金增光

【作者】 马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