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检查多少钱(肥胖症去医院检查需要查什么?)

生活记录 0
文章目录:

你真的胖吗?3个简单方法在家就能测

总有人说“你该减肥了”,但体重秤上的数字真的能定义胖瘦吗?今天教你用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方法,不花钱、不买仪器,科学判断自己是不是“真胖”。

裤纽扣勉强扣上、勒出腹部赘肉

一、解开衣服找答案

1. 裤腰报警法:找到三年前常穿的裤子,如果现在勉强能扣上但勒出“游泳圈”,说明内脏脂肪可能超标。

2. 内衣带检测:女性穿上日常文胸,若后背扣带处挤出明显的“肉条”,即使体重不过百,也属于局部肥胖。

3. 手腕对照法:用右手拇指中指环扣左手手腕,若两指无法触碰,提示上肢脂肪堆积较多。

二、家里就能做的3个小测试

1. 楼梯挑战:连续爬5层楼(约80级台阶),如果中途需要停下大喘气,可能意味着脂肪过多影响心肺功能。

爬楼梯气喘吁吁

2. 仰卧摸膝:平躺时双腿伸直,尝试用手触碰膝盖,若腹部脂肪阻碍动作完成,说明核心脂肪超标。

3. 背手实验:右手从背后绕过去摸左肩胛骨下角(内衣扣位置),能轻松摸到说明体态正常,若差5厘米以上,可能是背部脂肪过厚。

三、肉眼可见的4个危险信号

·脖子变短:自拍时发现下巴和脖子连成一线,可能预示代谢问题

·手指发胀:婚戒突然摘戴困难,可能是水肿型肥胖前兆

·睡觉打鼾:平躺睡觉打呼噜,可能与颈部脂肪压迫呼吸道有关

·饭后犯困:吃完午饭必须睡觉,提示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

四、体重之外的4把健康标尺

1. 腰围尺:男性≥90cm(约2尺7)、女性≥80cm(约2尺4)就该警惕

卷尺测量腰围

2. 卷尺公式:腰围÷身高>0.5,属于中心性肥胖(如身高160cm,腰围>80cm)

3. 体重规律:成年后体重波动超过10公斤,可能造成代谢记忆损伤

4. 喝水都胖:连续三天记录饮食,若每日摄入<1500大卡却仍在增重,建议检查甲状腺功能

特别提醒:

·肌肉比脂肪重,长期健身的人别被体重数字吓到

·女性生理期前体重上涨2-3斤属于正常水肿

·早晨比晚上轻1-2斤是人体昼夜代谢差异

不同体型的女性,我们都是最美的

其实判断“真胖”最直观的方法,是观察身体发出的信号:走快点就喘、睡觉打呼噜、体检报告出现血脂异常……这些都比体重数字更诚实。记住,健康的美不是瘦成纸片人,而是让身体保持轻盈的活力状态。不妨现在就放下体重焦虑,用文中方法给自己做个全面体检吧!

肥胖导致医疗负担超4000亿!国家卫健委连夜出手:开“体重门诊”

中国人正在变得越来越胖。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能高达 4180 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 21.5%。

“腰围太大,体重超重,有人甚至患上了慢性病……这就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记者会上专门用7分钟谈体重管理。

他表示,今年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号召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

最近,全国多地三甲医院积极响应,开设体重管理、减重多学科联合等门诊。相较过往常见的急性疾病诊断治疗专科门诊,体重门诊更向前一步,走向健康管理视野。

体重管理相关门诊“遍地开花”

BMI(体质指数)是评估一个人肥胖与否的初步指标。在我国成年人群中,BMI达到 18.5kg/m2 且低于 24kg/m2 为正常体重,达到 24kg/m2 且低于 28kg/m2 属于超重,达到或超过 28kg/m2则已是肥胖症。

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超重和肥胖症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并引发一系列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严重残疾和过早死亡。

相较于经济落后的农村小镇,大城市显然是超重/肥胖症流行的重灾区。

在“体重管理年”提出之前,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已经率先开设“体重门诊”。在不同医院,“体重门诊”的称呼并不统一。从“减重门诊”、“体重管理门诊”到“肥胖代谢病外科门诊”,从“医学营养减重门诊”、“肥胖病针灸专科门诊”到“肥胖症专病门诊”、“代谢疾病减重治疗MDT门诊”……这些门诊无一例外都为患者提供减重诊疗服务。

◎ 体姿体态评估包括体重指标。/ 图:作者摄

39深呼吸在官方挂号平台、各医院官网等相关渠道检索信息发现,广州目前已有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省生殖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十几家医院均已开设相关门诊。

梳理这些体重管理相关门诊,不难发现,“多学科”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词。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存川教授,自2000年起开始体重管理相关工作,坐镇减重代谢外科门诊,通过手术方式帮助肥胖患者进行减重,截至2024年底带领团队完成近6000例减重手术。做了大量的减重手术之后,他却说,手术治疗并非万能,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差异化需求。鉴于肥胖患者的成因、健康状况及治疗目标各不相同,必须依靠多学科协作的综合诊疗模式来应对。

“当下的肥胖诊疗大多属于1.0模式,以减重外科或营养科等单一科室完全主导;部分医院的肥胖诊疗进入2.0模式,由单一科室带领,再根据实际转诊或组织多学科协作。”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杨景哥介绍,在这些传统肥胖诊疗模式中,患者常常面临诊疗流程繁琐的困境,不得不奔走于多个科室之间。“针对上述问题,医院开设了‘一站式’多学科综合减重门诊,探索肥胖诊疗3.0模式。患者只需挂一次号,即可满足所有诊疗需求。”

该肥胖代谢病综合诊疗中心,整合了减重代谢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中医科、儿科等多个紧密科室,并联合心内科、运动医学科、精神医学科、康复科、睡眠医学中心、内镜中心等多个相关学科,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诊疗服务。从去年底设立以来,就诊量逐月递增,目前月就诊人数超过300人。

杨景哥表示,减重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问题,同时它的治疗是需要对肥胖人群进行个性化分层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面对国内生育率持续下降、不孕不育高发的严峻形势, 专家们认为,保持合理体重对生殖健康相当重要。男性肥胖会影响到雄性激素的脂肪分泌,造成性欲功能减退,易出现雄激素下降、精子DNA碎片率升高等问题。女性肥胖则可能导致受孕困难。

今年3月8日,广东省生殖医院正式开设了“体重管理门诊”,由生殖免疫科、中医科联合开展。除了为普通人群提供体重管理服务,门诊还专门针对备孕夫妇、不孕症患者及辅助生殖人群的个性化需求,例如体重超标的备孕夫妇、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反复试管失败怀疑脂肪因素干扰患者、代谢异常男性、一胎产后难“瘦”宝妈等,提供贯穿孕前-孕期-产后全周期的科学体重管理方案。

◎ 广东省生殖医院体重管理门诊。/ 图:医院供图

随着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年”行动持续推进,将有更多医院推出体重管理相关多学科门诊,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就诊需求。

对于医院而言,设立体重门诊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也为学科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基于肥胖诊疗的各科室还可以加强科研合作,而且建设成本又不高,一般不需要医院额外提供场地和人员,相关检查仪器的费用也较低。

从网红减肥陷阱,到终身健康管理

对于减肥这件事,有的人能靠“管住嘴、迈开腿”成功瘦身,有的人则不行,甚至越减越胖,这就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体重门诊,是一个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人群,提供良好的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以及量身定制行之有效的减重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食谱制定、开具药物处方、外科手术等。

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称广州市一院)体重管理门诊的电子病历系统里,27岁程序员小李的诊疗记录格外醒目:BMI值36.2(肥胖三级)、进食障碍确诊记录、伴随轻度焦虑抑郁状态。这个每天用电子秤精确计量食材、将沙拉酱换算成卡路里的年轻人,最终陷入暴食-催吐的恶性循环。

◎ 减肥患者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 图:全景视觉

“大部分减肥的人都需要重建对食物的认知。食物不仅仅是热量,还代表着你每天需要摄入的营养,它们是维持你健康生活的好伙伴,不是洪水猛兽般的敌人。” 广州市一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沈峰说。

在体重管理门诊,因减肥引发的心理问题,或是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肥胖屡见不鲜。许多患者因外貌焦虑、职场歧视等问题,陷入了 “病态减肥循环”。心理压力已成为减肥患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这里的体重管理门诊营养师,不仅是营养专家,还兼任心理咨询师。据沈峰介绍:“目前体重管理门诊每天都会安排一对一的随访,患者会在APP上记录自己的数据,包括体重和饮食记录,并与营养师分享。由于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较高,依从性也相对较好,这有助于他们更坚定地坚持减肥。部分营养师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还考取了心理咨询相关证书,我们也会定期对营养师进行心理知识培训。”

经过几个月的专业治疗和心理疏导,小李逐渐恢复了正常的饮食习惯,体重也在稳定地下降。

不少医生发现,超重和肥胖人群日益增多,不规范的减重方式导致健康问题频发。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许多健身博主提供的减肥教程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减肥的思路,但同时也容易误导公众。

在沈峰门诊就诊的患者中,不少患者都有过盲目跟随各种网红减肥法的经历,其中极端节食是一个高发问题。

“患者照搬某些网红减肥法后,出现了低血糖、内分泌失调等问题。在门诊接诊的案例中,超过 60% 的患者曾因模仿网络教程导致健康恶化而来就诊。”沈峰指出,快速减肥虽然能带来短期的成就感,但往往难以持久,且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建议渐进式减重,每月减少体重的 5% 左右为宜。在制定减重方案时,应始终注重平衡减重速度与生活质量。

减肥过程中,患者依从性问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许多患者在初期热情高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逐渐松懈。为此,门诊推出了定期随访、建立患者社群以及 “线上随访系统” 等措施,通过打卡奖励机制提升患者的参与度,帮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进展,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此外,医保政策对肥胖相关诊疗的覆盖情况也在逐步改善。沈峰表示,部分肥胖相关的检查和治疗项目已纳入广州医保报销范围。一般来说,门诊的费用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基础门诊费用大约在300-1000 元/月之间,具体费用会根据方案的复杂程度进行调整。

对于医院竞相开设“体重门诊”,网友普遍点赞支持。如小李所言,有了体重门诊,就像有了“健康管家”,从饮食到运动,给出个性化方案,期待能看到更多人成功改善体重问题。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姓名除专家外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国内首创!肥胖诊疗在广州有了3.0模式. 39健康网.2024-12-18.

[2]医院肥胖(减重)门诊经济效益观察.医院运营咨询新知.2025-03-14

官宣!3月医院体重门诊开张,肥胖者的春天到了?

我国医院设立体重门诊:开启体重管理温暖新篇

卫健委主任带来的健康福音

家人们,全国卫生健康领域重要会议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宣布:今年3月起,我国医院设立体重门诊!消息一出,现场瞬间沸腾,记者赶忙记录,业内人士与媒体热烈讨论。

素材来源于网络

雷主任提到,生活变好,生活方式改变,体重相关健康问题却增多。设立体重门诊是解决难题、应对挑战的关键一步。消息经电视、报纸、网络迅速传遍全国,从一线城市写字楼到偏远乡村诊所,大家都在热议,期待门诊为自己和家人健康带来改变。

医院积极筹备,为健康护航

阳春三月,各地医院迅速行动筹备体重门诊。我家附近大型三甲医院领导重视,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开会,讨论门诊位置、人员安排等细节。

素材来源于网络

后勤部门在门诊大厅附近找采光好的房间,打扫干净,搬来崭新的体重秤、体脂分析仪。人事部门从内分泌科、营养科、康复科挑选骨干医生,组成专业团队。这些医生在各自领域经验丰富,有的熟知内分泌疾病与肥胖关系,有的擅长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有的在康复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筹备期间,医院组织医生培训,学习最新体重管理知识与技术,力求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为体重管理需求者量身定制方案

门诊开张,上班族小李前来就诊。小李长期久坐办公室,饮食不规律,体重超标,身体疲惫,爬楼梯气喘吁吁。

医生热情接待,带小李进行身高、体重、体脂率、血压、血糖等全面检查,随后像拉家常般询问他的生活、饮食习惯、工作强度和运动量。

根据小李情况,医生们讨论后制定个性化体重管理方案。营养科医生安排一日三餐食谱,早餐一杯牛奶、一个水煮蛋、两片全麦面包;午餐瘦肉、蔬菜、粗粮搭配;晚餐清淡易消化。康复科医生设计办公室和家中可做的运动,如伸展、瑜伽,每周三次、每次30分钟慢跑。内分泌科医生关注身体指标,必要时给予药物辅助治疗建议。后续医生定期与小李沟通,根据体重变化和身体反应调整方案。

素材来源于网络

肥胖问题敲响健康警钟

走在大街、学校、公司,不难发现肥胖人群增多。数据显示,我国肥胖人口和肥胖率持续上升。

肥胖不仅影响外貌,更严重威胁健康。肥胖者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大增,体内脂肪过多致血脂异常,血液黏稠,血管壁形成斑块堵塞血管,引发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肥胖还与糖尿病紧密相关,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失控。同时,肥胖给关节带来重压,易引发关节炎。

很多肥胖者抱怨,稍动就大汗淋漓,受呼吸暂停综合征困扰,睡眠差,白天精神萎靡,工作学习效率低下,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专业评估,个性化解决体重难题

体重门诊重视专业评估,患者进门,医生仔细询问家族遗传病史、既往疾病史、用药情况,进行全面身体检查,根据患者情况安排特殊检查,如B超查内脏脂肪含量、基因检测分析肥胖相关基因。

医生整合信息,针对不同体重问题原因采取不同策略。因饮食习惯不良肥胖的,医生制定食谱,开展饮食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因缺乏运动肥胖的,制定运动计划,配备教练指导运动防受伤;因内分泌失调肥胖的,同时进行体重管理和内分泌疾病治疗。

为民众健康带来希望

体重门诊给众多体重问题困扰者带来希望。小李按方案坚持一段时间后,体重下降,血压、血糖恢复正常,用药减少,精神饱满,工作效率提高。关节疼痛患者体重减轻后,关节压力减小,恢复正常活动,生活重获乐趣。

素材来源于网络

从社会层面看,体重门诊普及对整体社会健康有益。肥胖引发的慢性病减少,可节省医疗资源用于其他领域。民众健康状况改善,工作更有精力,生活更幸福,推动社会发展。

医院设立体重门诊提供专业体重管理服务,助力解决肥胖问题、提升健康水平。部分人认为体重管理靠个人自律,通过健身机构、营养咨询机构也能实现,且医院诊疗费用可能成为负担。同时体重门诊刚起步,专业医生数量、看病流程规范程度等有待完善。未来体重门诊发展如何,我们拭目以待,但这...

素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