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体质性肥胖(什么是体质性肥胖的特点)
这一体质,或易致肥胖!速来自查
秋末冬初,天气干燥,人体容易被燥邪侵扰,出现舌红少津、眼干鼻燥等症状;同时由于饮食不节等原因,一些人体内湿气较重,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摄入的水分难以被很好地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干燥的情况更加严重。因此,这一时期养生既要注意润燥,也不能忽视祛痰湿。
身体里的四种“水”
中医认为,津、液、痰、湿可以简单代表人体内水液的四种状态。津、液是我们体内正常的水,可称为“好水”,湿、痰是身体受到外邪侵袭或体内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可称为“坏水”。
津: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起滋润作用,例如口水、汗液。
液:质地稍浓稠,灌注于关节、脏腑等,起濡养作用,例如关节腔里的组织液。
湿:湿性黏滞,容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痰:具有黏腻、重浊的特点,可阻滞气机,影响经脉气血运行,如果在人体蓄积到一定程度而不能消除,会导致多种复杂疾病。
水液失常可导致多种病症
身体的津液太少,可导致湿疹、荨麻疹、呼吸道疾病、干燥综合征、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痰湿体质容易导致肥胖,可引发“三高”、心梗、脑卒中、肿瘤等疾病。“好水”太少、“坏水”过多,都容易引发健康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养治疗。
【津液少】
津液来源于饮食,通过脾、胃、小肠和大肠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脾主运化,可将津液转输至心肺;肺主通调水道,可将津液输布至全身。如果脾的运送功能出问题,会导致津液不能到达肺;同时如果肺气虚,则会影响津液输布全身。
●症状:发色枯黄、口腔溃疡、干咳、舌红少津、牙龈肿痛、眼干鼻燥、面色萎黄、容易感冒、健忘。
●调养方法
银耳百合雪梨羹:主要材料有银耳、百合、雪梨、马蹄,有养阴生津的作用。
日常锻炼:练习八段锦中“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动作,有宽胸理肺的作用。
【湿气重】
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可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导致脾胃虚弱,水湿代谢失常,从而形成湿气重的情况。另外久居潮湿阴冷环境,也会使湿邪侵入体内,导致脾虚湿气重。
●症状:口干不欲饮、口唇干裂、皮肤干燥瘙痒、大便黏腻、关节僵直。
●调养方法
山药百合胡萝卜小米粥:有健脾养胃、清心润肺的作用。
日常需注意:饮食有节、保暖腹部、调节情绪、保证良好睡眠。
【痰湿多】
湿邪困于人体内,如不能及时排出,时间久了会化成“痰”,其致病种类繁多复杂,有“痰生百病”的说法。
●症状:口苦口臭、舌苔厚腻、唇红口疮、咽喉肿痛、困倦乏力、畏寒怕冷、夜尿增多、痛经宫寒、大便黏滞不爽。
●调养方法
陈皮薏米煮水代茶饮: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作用。
萝卜山药老鸭汤:有健脾、生津、化痰的作用。
按揉液门穴:有调节人体津液、润燥祛湿的作用。
秋冬祛湿润燥小方法
●桂花、生甘草泡水代茶饮:有祛痰湿、温脾阳、疏肝解郁的作用。
●石斛、麦冬煮水代茶饮: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日常锻炼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练习“金鸡独立”的动作,有疏通三焦、引火下行的作用。
小贴士
使用以上调养方法需注意:由于个人体质不同,还需辨证施治。
来源: 央视财经
这一体质,或易致肥胖!速来自查
来源:央视财经
秋末冬初,天气干燥,人体容易被燥邪侵扰,出现舌红少津、眼干鼻燥等症状;同时由于饮食不节等原因,一些人体内湿气较重,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摄入的水分难以被很好地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干燥的情况更加严重。因此,这一时期养生既要注意润燥,也不能忽视祛痰湿。
身体里的四种“水”
中医认为,津、液、痰、湿可以简单代表人体内水液的四种状态。津、液是我们体内正常的水,可称为“好水”,湿、痰是身体受到外邪侵袭或体内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可称为“坏水”。
津: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起滋润作用,例如口水、汗液。
液:质地稍浓稠,灌注于关节、脏腑等,起濡养作用,例如关节腔里的组织液。
湿:湿性黏滞,容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痰:具有黏腻、重浊的特点,可阻滞气机,影响经脉气血运行,如果在人体蓄积到一定程度而不能消除,会导致多种复杂疾病。
水液失常可导致多种病症
身体的津液太少,可导致湿疹、荨麻疹、呼吸道疾病、干燥综合征、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痰湿体质容易导致肥胖,可引发“三高”、心梗、脑卒中、肿瘤等疾病。“好水”太少、“坏水”过多,都容易引发健康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养治疗。
【津液少】
津液来源于饮食,通过脾、胃、小肠和大肠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脾主运化,可将津液转输至心肺;肺主通调水道,可将津液输布至全身。如果脾的运送功能出问题,会导致津液不能到达肺;同时如果肺气虚,则会影响津液输布全身。
●症状:发色枯黄、口腔溃疡、干咳、舌红少津、牙龈肿痛、眼干鼻燥、面色萎黄、容易感冒、健忘。
●调养方法
银耳百合雪梨羹:主要材料有银耳、百合、雪梨、马蹄,有养阴生津的作用。
日常锻炼:练习八段锦中“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动作,有宽胸理肺的作用。
【湿气重】
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可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导致脾胃虚弱,水湿代谢失常,从而形成湿气重的情况。另外久居潮湿阴冷环境,也会使湿邪侵入体内,导致脾虚湿气重。
●症状:口干不欲饮、口唇干裂、皮肤干燥瘙痒、大便黏腻、关节僵直。
●调养方法
山药百合胡萝卜小米粥:有健脾养胃、清心润肺的作用。
日常需注意:饮食有节、保暖腹部、调节情绪、保证良好睡眠。
【痰湿多】
湿邪困于人体内,如不能及时排出,时间久了会化成“痰”,其致病种类繁多复杂,有“痰生百病”的说法。
●症状:口苦口臭、舌苔厚腻、唇红口疮、咽喉肿痛、困倦乏力、畏寒怕冷、夜尿增多、痛经宫寒、大便黏滞不爽。
●调养方法
陈皮薏米煮水代茶饮: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作用。
萝卜山药老鸭汤:有健脾、生津、化痰的作用。
按揉液门穴:有调节人体津液、润燥祛湿的作用。
秋冬祛湿润燥小方法
●桂花、生甘草泡水代茶饮:有祛痰湿、温脾阳、疏肝解郁的作用。
●石斛、麦冬煮水代茶饮: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日常锻炼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练习“金鸡独立”的动作,有疏通三焦、引火下行的作用。
小贴士
使用以上调养方法需注意:由于个人体质不同,还需辨证施治。
8种体质的特征及调理方法,对号入座,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
所谓体质,是指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和性格心理方面,综合、固有的一些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
1.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是一种身体和谐、自稳能力强的体质。通常表现为情绪稳定,生活规律、体重波动小。对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适应能力强;患病后,对治疗反应敏感,自我康复能力强。
★调理方法:
通过饮食调理来达到养生的目的,杜绝药补,这种体质的人阴阳平和,不需要用药物调理。此外,太极拳是其最佳运动方式。
2.阳虚体质:火力不足,畏寒怕冷
阳虚体质多因肾阳相对不足所致。阳虚体质者常年手冰凉,尤其是冬天“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则为典型阳虚表现。阳虚者易出现关节疼痛、僵硬,痛经、月经延后、不育不孕、水肿、畏寒怕冷等。新陈代谢不通畅,出现肥胖、多囊卵巢、糖脂代谢紊乱等。
★调理方法:
方法一:多食性温的食物:肉类如羊肉、狗肉、鹿肉;谷物蔬菜类如红薯、红豆、豌豆、黑豆、大蒜、葱、莲藕、山药、南瓜、韭菜等。阳虚者不宜吃空心菜、大白菜、菠菜、茼蒿、白萝卜、百合、冬瓜、苦瓜、茄子、绿豆等。
方法二: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动”包括体育锻炼和按摩二锻炼时注意不要受凉,按摩时多注意腰阳关穴(腰部、背部正中线,第四节腰椎下凹陷处);“素”是指植物蛋白、植物油、蔬菜瓜果等,应经常吃;“酒少量”是指少量饮酒能畅通血脉、除风驱寒、消除疲劳;“莫愁肠”是指愁思会伤及脾胃,所以要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
3.气虚体质:气力不足、容易外感
气虚体质是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相对不足,尤其是肺、脾不足造成。气虚者多表现为气力不足,气息清浅,语声低怯,排便无力,内脏下垂,血压偏低,头晕,白带偏多,月经淋漓不畅,经血色淡等。此外,气虚体质者还表现为多汗、易感冒、皮肤易过敏、经常打喷嚏等。
★调理方法:
经常吃些甘温补气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小米、山药、莲子、大枣、黄豆、胡萝卜、香菇、鸡肉、牛肉等;也可经常吃用人参、党参、白扁豆、淮山药、紫河车、茯苓、白术等中药做成的药膳,如“四君子汤”(南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做成的汤)。
坐卧休息时要避开门缝、窗缝,风最容易伤到放松时的人体,同时避免过度运动和劳作。最适合气虚体质的女性的活动有慢跑、散步、优雅舒展的舞蹈、瑜伽、登山等。此外,还可采用利用“大口咽津补气法”:平时不要随便把口水吐掉,要经常咽口水。
4.痰湿体质:懒怠沉重,易肥胖
主要是脾脏功能相对不足。脾主运化,一旦脾脏长期相对不足,就会呈现出痰湿体质。痰湿随气到处流窜,流窜到关键部位,则可出现腰痛、脂肪瘤、眩晕、颈椎病、单纯性肥胖、带下病、不孕症等。痰湿者,下肢沉重,下肢经常肿胀,白带多,易出现肥胖。
★调理方法:
饮食要清淡,不要吃得过饱,吃得要慢:少吃酸性的、寒凉的、腻滞的和生涩的食物:多吃水果并不适合痰湿体质:较适合的食物有紫菜、海蜇、枇杷、白果、大枣、扁豆、红小豆、蚕豆、姜等。
5.湿热体质:又湿又热,排泄不畅
湿热体质是由各种先后天因素导致肝胆、脾胃功能相对不畅通,肝胆郁结化热,脾胃积滞化湿,湿热熏蒸而成。通常表现为口臭、汗臭味大、汗液发黄、皮肤油腻,容易感染化脓,小便黄、味道大,大便臭,阴道异味重,白带色黄,口苦,烦躁易怒等。
★调理方法:
宜吃绿豆、苦瓜、丝瓜、芹菜、芥蓝、竹笋、紫菜、海带、四季豆、赤小豆、西瓜、兔肉、鸭肉、田螺等。不宜吃的食物有燕窝、银耳、阿胶、蜂蜜、麦芽糖等。
尽量避免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和居住:最好穿天然纤维、棉麻、丝绸等质地的衣服。特别是内衣,一定要符合健康要求,不要穿紧身内衣。
6.阴虚体质:五心烦热、口干咽燥
阴虚者多因体内缺水少水所致。
阴虚者多形体消瘦、皮肤干燥,伴内热者,可表现为皮肤油腻、耳鸣、眼睛干涩、咽喉干燥、阴道干涩等。阴虚者还可出现五心烦热、兴奋烦躁、尿少尿黄或大便干结等。
★调理方法:
多吃水果,远离辛辣。少吃温燥的食物,如花椒、茴香、辣椒、葱、姜、蒜、韭菜、荔枝、桂圆、核桃、樱桃、羊肉、狗肉等:多吃一点酸甘的食物,如石榴、葡萄、枸杞子、柠檬、苹果、香蕉、罗汉果、甘蔗、丝瓜、苦瓜、黄瓜、菠菜、银耳、燕窝、黑芝麻等。
7.瘀血体质:面色晦暗、易生肿瘤
瘀血体质就是血脉相对不通畅。瘀血体质多出现以疼痛为主的疾病,且疼痛持久,位置固定,如偏头痛、痛经、胃痛、胸痹等。疼痛聚集、瘀滞时间较长,还会出现肿瘤包块,如全身各种良性及恶性肿瘤。
★调理方法:
多食用具有行气、活血功能的食物,如:白萝卜、大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山楂、桃仁、韭菜、黄酒、红葡萄酒、洋葱、银杏、柠檬、柚子、玫瑰花茶、茉莉花茶、螃蟹、海参等:冬天要多吃山楂、韭菜、洋葱、大蒜、桂皮、生姜等;夏天则多吃生藕、黑木耳、竹笋、紫皮茄子、魔芋等。
药膳调理:取一个鸡大腿、三颗大枣,加一点儿三七一起炖,每周吃一次。根据不同症状要有不同的药膳安排。
8.气郁体质:气机不畅、情绪郁闷
气郁体质是肝脏的疏泄条达功能相对不足造成的。通常表现为郁闷、胃脘、胸腹、乳房等部位胀满疼痛。
★调理方法:
补肝血,戒烟酒,多吃行气、活气的食物,如:萝卜、佛手、橙子、荞麦、韭菜、大蒜、高粱米、豌豆、桃仁、油菜、黑大豆、醋、山楂粥、花生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