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结石有关吗(肥胖引起结石)
肥胖与尿石形成有什么关系?
来源:人民健康网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中又以上尿路结石为主。近年来,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那么,泌尿系结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它与肥胖有什么关系?
目前已知的与尿路结石形成有关的因素,主要包括肾脏的局部病变、尿液的过饱和状态、尿中抑制剂缺乏、尿中的结石基质物质、尿中的结石促进剂等。因此,关于尿路结石的形成机制,有这几种学说:肾钙斑学说、过饱和结晶学说、抑制剂学说、基质学说、促进剂学说、取向附生学说等。
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西方国家中肥胖及体重超重的人中尿石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并导致尿石症患者明显增加。美国的资料显示尿石症患者中肥胖和超重者是其他人的1.8倍。肥胖者往往有高尿酸尿、痛风素质、高钙尿、尿酸结石,且肥胖的女性比男性更易患尿石症。
肥胖的患者还常常合并有高血压,倾向于形成草酸钙结石。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形成结石的危险比正常人高4倍多。高血压患者中高钙尿、高草酸尿和高尿酸尿都比血压正常的人多。这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这些患者都有类似的生活习惯,如通过红色肉类而增加嘌呤的摄入。
尿石症病人的平均24h尿pH随体重而降低。女性群体中,尿草酸排泄与BMI(体重指数)呈正相关。在肥胖女性中,草酸的排泄比正常女性高39%。在特发性草酸钙结石病人中,主要是增加了内源性草酸的产生及肠道草酸的吸收。在超重女性中,尿草酸的增加多与摄入巧克力(富含草酸)有关。肥胖结石病人的尿渗透压高而pH低,尿中尿酸的浓度也高。
肥胖与尿石症是否具有直接关联?从尿石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来看,两者的关系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可能引起钙尿含量升高;肥胖病人相对容易增加嘌呤的摄入;胰岛素抵抗,会对肾铵代谢和尿pH产生影响;肥胖可能导致痛风、高尿酸尿的发病率增加,造成肾电解质转运方面的异常。
现代化的生活规律、不良的饮食习惯促进了结石的形成。限制食物中动物蛋白和盐的摄入,对降低男性特发性高钙尿中草酸钙结石的复发危险具有重要的作用。低脂肪或减肥饮食可以减少尿石症的危险,减肥及大量饮水是超重及肥胖尿石患者的第一线治疗手段。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伟
“达医晓护”供稿
喝茶会导致肾结石,是真的吗?
谣言
近日,有报道称“一位六旬台湾男子长期以茶代水,竟然在输尿管中发现一颗0.7至0.8厘米的结石。据说,他年轻三十多岁时就发生过结石,三十年后再次复发”。随之而来的是“喝茶易得肾结石”“长期饮茶恐增肾结石风险”等一系列传言。
辟谣
已有大规模人群调查证明,喝茶并不会增加肾结石的发病率,还有降低结石风险的可能。
“喝茶易得肾结石”的逻辑是:茶叶中富含草酸,草酸和人体内的钙能形成草酸钙,而大部分的肾结石都是草酸钙结石,因此喝茶易得肾结石。然而,这中间存在诸多漏洞。
肾结石的形成非常复杂,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从生物化学角度来看,认为结石形成的主要机理有3个方面:1.尿液中形成结石的物质的过饱和;2.结石抑制物质减少,促进物质增多;3.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尿路上皮细胞的损伤以肾小管细胞为主,并在整个形成结石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饮食作为第一种因素,也被认为是肾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包括食用菠菜等使体内大量草酸堆积;食用动物肝脏及海鲜等引起嘌呤代谢失常,脂肪摄取过多,糖分过高,蛋白质过量等。导致后两者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基因异常等。有研究表明,细胞膜磷脂异常分布容易诱发草酸钙结石,而此类人群主要就是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的肥胖人群,与肾结石多发人群一致。
由于喝茶到达肾脏的草酸量真的高吗?肾结石形成虽然与草酸大量摄入及异常堆积有关,但不同种类、不同制作工艺的茶叶中的草酸含量不尽相同,绿茶、乌龙茶等的草酸含量要低于红茶,直接说“茶叶中富含草酸”有以偏概全之嫌。
事实上,许多食物中的草酸量都远高于茶叶。《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诊疗指南》中明确提出,对已出现肾结石的患者而言,要限制饮食中草酸的摄入最应忌食的是菠菜,除此之外还要避开甘蓝、巧克力、花生、甜菜等草酸较高的食物。然而,绝大部分草酸在被吸收到达肾脏前,就已经与食物中的其他成分(比如钙)结合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了。茶叶作为人体众多草酸摄入中的因素之一,只是少量茶叶经过水的浸泡后喝入人体的,这个量不足以引起肾结石的形成。
有试验通过大规模人群调查证明,茶叶中的草酸含量能形成肾结石的风险很低,这些有饮茶习惯的人群肾结石的发病率不仅没有增加,其发病率还可以轻微降低。很多研究证实了茶叶对肾脏的好处,譬如: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草酸及草酸钙晶体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茶多酚可以有效增加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从而降低结石发病率;茶叶中的茶多糖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发病过程中的生化指标;茶叶中的儿茶素EGCG能够抑制肾脏内草酸钙肾结石的形成,并对肾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EGCG可以减轻机体的过氧化损伤,降低形成结石的危险等等。
不过,这也不代表所有人都能自由喝茶。不正确的饮茶,还是会增加罹患结石的几率的。如果长期大量饮用没有经过洗茶的茶水,或者长期饮用浓茶,浓茶里的鞣酸、可可碱等成分会促进结石形成。那么怎样饮茶才正确呢?适量、清淡饮茶,并且喝茶之前要洗茶,冲掉茶叶80%左右的草酸。建议每日饮用茶叶量5~12g左右,3~4泡为宜。
总而言之,偶尔喝茶的人群不必担心会因此出现肾结石,而习惯每日饮茶的人群,若身体健康代谢无异常,产生肾结石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的,“喝茶导致肾结石”的理论并不科学。
辟谣专家:吴一波,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硕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组长
复核专家:董晓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三级教授
出品人:科普中国-科学辟谣
还吃?这些食物会加速结石形成→
不少人都有过腰疼的经历,但有一种腰疼会让人直不起腰,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背后的“捣蛋鬼”可能是肾结石。
肾结石是怎么造成的?患者饮食和生活需要注意什么?一起了解↓↓↓
01
肾结石是怎么出现的?
肾结石是存在于肾脏中的矿物质沉积物,由晶体和有机基质组成,当尿液中的某种矿物质过饱时,就形成了结石。
其中,以草酸钙结石最为常见,其次是磷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磷酸铵镁结石和胱氨酸结石等。
预防肾结石复发需要对日常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并且要及时使用针对结石类型的药物进行治疗。
02
肾结石患者要怎么吃?
■ 这些食物要少吃
高草酸食物:草酸是促进形成草酸钙结石的重要因素。草酸高的食物吃起来通常比较涩口,常见含草酸较高的食物有:菠菜、马齿苋、苋菜、甜菜、鲜笋、杨桃、芝麻、可可粉。
研究显示,焯水或煮沸处理可去除大量草酸。
180g菠菜置于1000ml沸水中焯1分钟,草酸去除率为43%。
若煮沸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草酸去除率分别为43%、50.1%、54.7%、58.9%,煮后记得倒掉汤水以减少草酸摄入。
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嘌呤代谢会产生尿酸,易促进形成尿酸结石。
高盐食物: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钠摄入过多会增加尿钙排出,促进肾结石形成。一般建议成年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 多喝水
对于大部分的肾结石患者,建议每日摄入2.5—3.0L的液体,保持每天至少有2.0—2.5L尿量。
水是首选的液体,其次也可以适量饮用茶与咖啡。茶和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具有利尿的效果,但需注意每日咖啡因摄入上限,建议不超过400mg≈2杯355ml左右的美式咖啡,不建议摄入可乐、苏打水等含糖饮料和啤酒等酒精饮料。
■ 均衡的钙摄入量
摄入足够的膳食钙有助于降低肾结石风险,因为钙能与草酸在消化道结合形成不溶性草酸钙并排出,从而减少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我国推荐成年人每天钙摄入量为800毫克。
然而,补钙≠盲目使用钙补充剂。如需额外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个体化制定方案,避免过量补充。
■ 多吃蔬菜,适量水果
蔬菜和水果有助于碱化尿液和提供柠檬酸盐,但需注意含草酸高的水果和蔬菜。
03
肾结石患者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 保持健康的体重
体重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常用标准,超重或肥胖会增加肾结石风险,建议将体重指数维持在正常范围内(18.5—23.9kg/m²)。
BMI=体重(kg)/身高²(m²)
■ 适度运动,避免久坐
适度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预防肾结石的形成。运动出汗时,需及时充分地补充水分。
■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如尿常规、B超等,早发现早治疗。若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转自:央视新闻
来源: 蝌蚪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