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会引发的疾病(肥胖会引发的疾病不包括)

飞星赶月人 0
文章目录:

DeepSeek分析;肥胖会引起哪些病?

提示:肥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非追求短期效果。如有严重健康问题,建议寻求营养科或内分泌科医生的个性化指导。

肥胖再次成为关注对象!研究揭示:肥胖四大健康危害已无法忽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商场的自动门缓缓打开,人群涌入,扶梯上站着的,大多数是低头玩手机的人。

有个人走到门口,停下脚步,低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像是在调整衣角,又像是在掩饰什么。

他看了一眼玻璃门上倒映出的身影,皱了皱眉,腹部的赘肉显得有些明显。

他站了一会儿,最终还是迈步走进商场,朝着电梯的方向走去,避开了需要爬楼梯的那一条通道。

肥胖的话题这些年从没消停过,很多人都知道,体重超标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但真正理解它危害的,反而不多。

有人觉得,胖一点只是外观的问题,只要没有高血压、高血糖,就不用太在意;也有人觉得,自己只是“壮”而不是胖,不会有健康风险。

可现实是,全球的肥胖率一直在上升,连很多过去没听说过“肥胖危机”的国家,现在也开始把这个问题提上了议程。

研究发现,肥胖并不仅仅是体重上的数字变化,而是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的代谢紊乱,影响远比想象中更深。

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脂肪堆积不仅仅是外表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在体内的分布。

特别是内脏脂肪,它不像皮下脂肪那样只是存储能量,而是一个活跃的“器官”,会分泌大量的炎症因子,导致血管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

研究发现,肥胖人群的低度慢性炎症水平比正常体重的人高出25%以上,而这种炎症会损伤血管内壁,让胆固醇更容易沉积,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更麻烦的是,肥胖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心脏为了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必须加大工作量,长此以往,心脏负担加重,血压升高,增加心梗、脑卒中的风险。

很多人觉得,血脂高才会导致心血管疾病,但研究发现,哪怕血脂正常,单纯的肥胖本身也会增加30%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这和体内脂肪组织对血管的影响直接相关。

除了心血管,肥胖对肝脏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过去,人们总觉得肝病是喝酒喝出来的,但现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研究显示,肥胖人群中,有超过6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肝,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会发展为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纤维化。

脂肪肝的可怕之处在于,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疲劳、食欲下降等问题时,肝功能可能已经受损。

更严重的是,脂肪肝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往往伴随着胰岛素抵抗,这意味着糖尿病的风险也在悄悄增加。

如果肝脏长期处于脂肪浸润状态,肝细胞会逐渐丧失功能,最终可能演变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很多人觉得,自己只是体检时被查出脂肪肝,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所以不用太担心。

但研究发现,体重超标的人,发生严重肝病的风险比正常体重的人高出两倍以上,说明这个问题远比想象中更值得重视。

糖尿病和肥胖的关系,更是被研究了无数次。

过去,2型糖尿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是儿童也开始出现血糖异常,而肥胖是其中的重要推手。

脂肪组织并不是单纯的能量储存器官,它会影响胰岛素的作用,让胰岛素变得“迟钝”,导致血糖调节能力下降。

研究发现,腰围超过标准的人,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比正常体重的人高出三倍,而一旦胰岛素抵抗形成,血糖水平就会逐渐失控,最终发展成糖尿病。

更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危害并不是单一的,它会进一步影响心脏、血管、肾脏等多个器官,让整个身体的代谢系统进入恶性循环。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吃甜食,糖尿病就不会找上门,但研究发现,肥胖本身才是糖尿病最大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不仅仅是饮食结构的问题。

除了这些公认的健康问题,肥胖对人体的影响还包括癌症风险的增加。

过去,人们总觉得癌症和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也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脂肪组织会分泌多种激素和炎症因子,而这些物质会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增加癌变的可能性。

研究发现,肥胖人群中,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率,比正常体重的人高出30%以上。

特别是女性,肥胖会影响雌激素水平,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很多人觉得,癌症的发生是“运气”问题,但实际上,肥胖本身就是一个可控的风险因素,而如果体重长期超标,癌症的风险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上升。

除了这些疾病,肥胖还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增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

很多人以为,打鼾只是睡眠习惯的问题,但实际上,严重的打鼾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的表现,而肥胖是这一问题的重要诱因。

研究发现,肥胖人群的呼吸暂停发生率比正常体重的人高出50%以上,而呼吸暂停会导致夜间缺氧,增加高血压、心律失常的风险。

更麻烦的是,睡眠质量的下降会进一步影响代谢,让体重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肥胖不仅仅是体重上的变化,而是全身多个系统的健康问题。很多人觉得,自己只是“壮”,并没有不舒服,就不用太在意。

但研究表明,哪怕是没有明显疾病的人,如果体重超标,寿命的预期都会受到影响。

特别是腰围的增加,比单纯的体重增长更值得关注,因为内脏脂肪的堆积往往意味着代谢紊乱的开始。

很多人以为,控制体重只是为了外观更好看,但实际上,体重管理是预防慢性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如果一个人的体重已经超标,但暂时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

除了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改善体内的代谢,让肥胖的健康风险降到最低,同时避免身体进入代谢失衡的状态?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汪慧.多种肥胖指标对老年人高血压预测价值的研究,医学研究杂志,2025-02-15

200+种疾病都与它有关,肥胖正在悄悄缩短你的寿命

对于体重超重、肥胖你怎么看?

这并不是一个关于审美的命题,而是一个事关健康的大问题。

据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按中国肥胖症诊断标准,我国50.7%的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分别为34.3%和16.4%),肥胖人数高达1.8亿 [ 1 ]。在如此庞大的群体当中了解自己存在肥胖问题的人数占比不足50%,将肥胖当做疾病去治疗的人数则更少,仅有约4.8%的肥胖人群选择就医治疗 [ 1 ]

肥胖让200 种疾病找上你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肥胖是200多种疾病发生的“助推器”,它会以各种方式给疾病开后门。

▶ 血糖异常:

由于肥胖会引发身体的胰岛素抵抗,导致细胞对胰岛素没有反应,让进入血液中的葡萄糖超标。在肥胖症人群中,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43.1%和23.0%[2]

▶ 血压升高:

肥胖会诱导血管舒张和收缩、微血管网络和血管壁结构变化,以及相关组织或器官灌注模式的改变[3],中国超重和肥胖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0.7%和36.9%,即使只是体重超重的人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也会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4]。

▶ 血脂超标:

肥胖人群最常合并血脂紊乱,其中甘油三酯水平增高尤为突出,数据显示我国的肥胖患者中约42.4%的人合并有血脂异常[4]。

▶ 激活癌细胞:

肥胖患者似乎更受癌细胞的青睐,也应运而生了一个新词“胖癌”,一项超260万参与者的研究证实,超重或肥胖真的会增加患癌风险!脂肪会导致炎症,特别是与癌症有关的慢性炎症,可以促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肿瘤基质中脂肪细胞提供的游离脂肪酸还可以作为癌细胞线粒体β氧化的原料,肥胖还会导致胰岛素控糖效果减弱导致高血糖,也会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对于肥胖癌症患者来说,癌症的转移更容易发生。[5]

在肥胖人群中,合并≥1种并发症的比例高达89.3%,合并≥2种并发症的比例占63.5%,而脂肪肝、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前期、高尿酸血症为最常见的5种发并发症[4]:

肥胖者发生脂肪肝的风险增加779%;

冠心病风险增加98%;

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663%;

高血压风险增加113%;

慢性心衰风险增加270%;

慢性肾病风险增加156%;

各类消化道癌症发病率有不同程度增加。

肥胖悄悄偷走你的寿命?

超重和肥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疾病,与体重健康的人群相比,肥胖者患上一种或多种已证实与细胞衰老相关疾病的可能性高1.4~2.4倍。研究发现,根据超重的程度和时间以及并发症的不同,可使寿命缩短5~20年寿命缩[6]。

减重,每个器官都会感谢你这个勇敢的决定!

肥胖对健康的影响日益凸显,减重治疗势在必行,你可能意识不到:

当减重幅度为0~5%时,血糖和血压就会首到其冲得到改善;

当减重幅度为5%~10%时,就能实现预防2型糖尿病,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血脂异常和多囊卵巢综合征;

当减重幅度达到10%~15%时,已经可以看到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压力性尿失禁和膝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改善;

当减重幅度>15%时,已能实现 2型糖尿病的缓解,降低心血管死亡率[7-10]

2024年6月,“国家队”出手,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6个部门联合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将2025年定为该方案在各地的落地年、实施年。

如何科学减重?

乐和蔬食减食疗法,是清华大学张明徽教授团队通过对“辟谷”过程中人体生理、生化、免疫和肠道菌群变化的系统分析,发现了人体能量转换的秘密,结合德国Buchinger医院百年饮食疗法经验,创立了适合中国慢病人群的一种饮食干预方法

乐和蔬食减食疗法不仅集现代医学科学之法,还将中国传统医学与养生方式融为一体,在严谨医学监测和评价下,通过个体化饮食调理、特色中医干预、积极心理转念训练,迅速清除体内残留的代谢和信息杂质,实现人体能量系统快速切换,让机体各器官机能重启,让肥胖带来的各类慢病异常指标得以迅速改善。

参考文献:

[1]Pan, Xiong-Fei et al. “Epidemiology and determinants of obesity in China.”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vol. 9,6 (2021): 373-392. doi:10.1016/S2213-8587(21)00045-0

[2]Li Y, Teng D, Shi X,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recorded in China using 2018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national cross sectional study[J]. BMJ, 2020, 369: m997.

[3]Phoebe A Stapleton, et al. Pathophysiology.2008 August;15(2)79-89.

[4]Chen K, Shen Z, Gu W, et al.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real-world study in 15.8 million adults. Diabetes Obes Metab. 2023;25(11)3390-3399.

[5]Recalde Martina,Pistillo Andrea,Davila-Batista Veronica et al. Longitudinal body mass index and cancer risk: a cohort study of 2.6 million Catalan adults.[J] .Nat Commun, 2023, 14: 3816.

[6]Fontaine KR, Redden DT, Wang C, Westfall AO, Allison DB. Years of life lost due to obesity. JAMA. 2003;289(2)187-193.

[7]Look AHEAD Research Group. Association of the magnitude of weight loss and changes in physical fitness with long-ter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utcomes in overweight or obese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a post-hoc analysis of the Look AHEAD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J].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6, 4:913-21.

[8]Lean ME et al. Primary care-led weight management for remission of type 2 diabetes (DiRECT): an open-label, cluster-randomised trial[J]. Lancet, 2018, 391:541-51.

[9]Benraoune F and Litwin SE. Reductions in cardiovascular risk after bariatric surgery[J]. Curr Opin Cardiol, 2011, 26:555-61.

[10]Sundström J et al. Weight Loss and Heart Failure: A Nationwide Study of Gastric Bypass Surgery Versus Intensive Lifestyle Treatment[J]. Circulation 2017, 135:157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