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打呼噜怎么治疗(肥胖打呼噜有什么危害)
肥胖+打鼾患者,如何减重?
——战支医学中心“世界睡眠日”系列科普(2)
张薇涵,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内分泌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肥胖和打鼾总是形影相随,肥胖者容易打鼾,打鼾者更容易肥胖,两者相互促进。因而对于肥胖和打鼾者来说,减肥不但能够让自己变得颜值更高,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缓解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提高睡眠质量。那么,肥胖 打鼾者如何减重呢?
首先:生活方式干预
推荐的膳食模式包括:限能量平衡膳食、高蛋白质膳食、低碳水化合物膳食、轻断食膳食、地中海饮食等。运动方面根据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管理专家共识推荐,建议增加有氧运动(如快走)至每周150分钟以上;推荐更高水平的身体活动(每周200~300分钟),以维持减重效果。另外戒烟、酒,戒辛辣刺激的食物可避免气道水肿、通气不畅加剧。侧卧位睡眠和适当抬高床头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AHI。
其次:药物治疗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大多数肥胖患者来说很难维持。在亚洲人群中,减重药物适用于体重指数≥27 kg/m2或体重指数≥25 kg/m2并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联合治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治疗肥胖的药物包括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芬特明-托吡酯缓释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纳曲酮-安非他酮,而在我国仅批准奥利司他作为减重药物。
再次:手术治疗
作为减重的辅助治疗手段,主要通过改变胃肠道的解剖结构,从而限制热量摄入和改变肠道术后的与能量平衡和减重有关的激素来实现。我国《减重手术的营养与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建议:①体重指数≥37 kg/m2,无合并症或无严重相关风险的患者;②体重指数≥32kg/m2,至少合并1个严重的肥胖相关疾病,包括OSA等可考虑减重手术。
总之,对于肥胖 打鼾的患者来说体重管理是基础,治疗的建议以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根据患者体重指数及合并症情况,个体化制定减重计划,以取得减重的最大效果及打鼾最大程度缓解为目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配图来源于网络)
经常打呼噜怎么办
陆军某部班长老谢:我们班有个战士睡觉时总打呼噜,动静很大,不仅影响同寝室的战友,而且他自己起床后也无精打采的。请问怎样才能避免打呼噜?
陆军第80集团军军医张丽霞:打呼噜在医学上称为打鼾,是人在睡眠状态下发出的粗重呼吸声。打鼾通常分为生理性打鼾和病理性打鼾。生理性打鼾声音较轻,一般由睡眠姿势不当、枕头过高或过低、身体过度疲劳引起;病理性打鼾是受慢性咽炎、鼻炎等炎症和其他因素刺激所致,会发出刺耳的呼吸声,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暂停或窒息的情况。如果官兵存在病理性打鼾,应及时就医治疗。如果是生理性打鼾,建议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经常打鼾的战友,鼻腔和咽喉往往比较干燥。战友们睡前可在宿舍放一盆清水,增加空气湿度,从而起到湿润鼻腔、预防打鼾的作用。床垫要软硬适中。如果床垫过软,睡觉时身体中段下陷,颈部肌肉得不到放松,易使呼吸受阻。硬度合适的床垫能让身体大致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以确保呼吸通畅。睡觉时宜采用右侧卧姿势,既能让咽喉部松弛的肌肉倾向一边,防止堵住呼吸道,还能减轻心脏负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肥胖的人咽壁相对肥厚,软腭、舌体等器官比较肥大,鼻咽腔相对狭窄,睡觉时容易发生呼吸道堵塞。建议体型偏胖的战友坚持锻炼,可以减少上气道周围脂肪,增强心肺功能。另外,长期吸烟、喝酒易使呼吸道黏膜受损、咽喉部肌肉松弛,诱发或加重打鼾。建议打鼾的战友戒掉烟酒。
健康饮食。经常打鼾的战友大多湿热内盛,应忌食韭菜、羊肉、八角、胡椒等辛热之物,少食姜、葱、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等,必要时可口服维生素C片。睡前不宜喝浓茶、咖啡等使人兴奋的饮品,可适当饮用蜂蜜水。蜂蜜有抗菌抗炎的功效,能润滑喉咙,减轻咽喉部充血肿胀。
作者:杨正硕 张佳琦
来源: 解放军报
打鼾的联合用药方案(包含中药)
#健康热力计划#
你经历过鼾声如雷的夜晚吗?
虽然身边的人被吵得睡不着觉,但打鼾的人却不自知。很多人认为打鼾虽然扰人清梦,却不是什么大问题,打鼾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呼噜。如果是轻微的单纯性打鼾,不必太过担心。但如果鼾声很大且伴有呼吸不畅,夜间打鼾暂停次数达到30次左右,且每次暂停的时间超过10秒以上,医学上则称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一般情况下,患者熟睡后鼾声响度增大超过60dB以上,妨碍正常呼吸时的气体交换,称鼾症,5%的鼾症患者兼有睡眠期间不同程度憋气现象,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引起医学界关注的鼾症是睡眠中伴有呼吸暂停的鼾症,可导致不同程度缺氧,时间久了,会引起人体内激素分泌功能紊乱,从而造成多种系统、组织器官的损害;引起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对心血管系统损害甚大,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中风、性功能障碍等,严重者可致夜间猝死。儿童鼾症则会影响身体与智力发育,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影响还是比较的大的。
[鼾症的表现症状]
1、严重的打鼾声
鼻鼾时而终止。患者睡眠时由于气道松弛、塌陷、舌根后坠等因素,导致上呼吸道狭窄,呼吸时气流经过狭小的咽部,使咽腔软组织产生颤动,发出鼾声。
2、白天爱打瞌睡
患者日间常感困倦、头昏,每每在开会、听课、读书、看电视、坐车、甚而开车时,接连哈欠,悄然入睡,而且鼾声如雷。复醒复睡,但睡眠质量不佳,患者往往是睡了很久,仍迷迷糊糊,睡意未尽。
3、呼吸暂停是主要症状
多为同室或同床睡眠者发现患者有呼吸间歇停顿现象。一般气流中断的时间为数十秒,个别长达2分钟以上,多伴随大喘气、憋醒或响亮的鼾声而终止。患者多有胸腹呼吸的矛盾运动,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4、憋醒
多数患者只出现脑电图觉醒波,少数会突然憋醒而坐起,感觉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深快呼吸后胸闷可迅速缓解,有时伴胸痛,症状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极其相似。有食管反流者可伴剧烈呛咳。
5、夜尿增多
以老年人和重症者表现最为突出。
6、疲倦乏力
患者常感睡觉不解乏,醒后没有清醒感。白天疲倦乏力,工作效率下降。
7、认知行为功能障碍
注意力不集中,精细操作能力下降,记忆力、判断力和反应能力下降,症状严重时不能胜任工作,可加重老年痴呆症状。
8、头痛头晕
常在清晨或夜间出现,隐痛多见,不剧烈,可持续1 -2小时。与血压升高、高CO2致脑血管扩张有关。
9、性功能减退
约有10%的男性患者可出现性欲减退甚至阳痞。
10、睡眠行为异常
表现为磨牙,惊恐,呓语,幻听和做噩梦等。
[专业联合用药]
一般治疗
减肥,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或手术。睡眠体位改变,侧位睡眠,抬高床头。戒烟酒,慎用镇静促眠药物。
一般药物治疗
1、麻黄素类喷雾
减轻鼻腔咽部充血,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呼吸兴奋剂可增加通气,减少呼吸暂停次数;但应避免使用抗组胺药,以免引起嗜睡、增加呼吸暂停的危险性,且禁止使用抑制呼吸的镇静剂和安眠药。
2、激素类喷雾
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剂等。
中药治疗
1、痰湿内阻症(二陈丸 四君子颗粒)
燥湿化痰,益气健脾。若形盛体胖者,可加莱菔子、山楂消食化痰;若清阳不升见头晕头痛、睡不解乏者,可加黄芪、升麻、柴胡益气升清。
2、痰瘀互结症(蛇胆陈皮口服液 血府逐瘀胶囊)
化痰顺气,祛瘀开窍。表现为夜寐不宁,时时鼾醒,鼾声响亮,寐时可见张口呼吸,甚或呼吸暂停,夜间或有胸闷不适,形体肥胖,头重身困,面色晦黯,口唇青紫,或伴有头晕头痛,半身不遂,肢体疼痛或麻,或有鼻塞不适,或有咽中堵塞感,舌淡胖、有齿痕,或有舌色紫黯或见瘀点,脉弦滑或涩。
3、痰热内蕴症(鲜竹沥(或复方鲜竹沥液) 牛黄清心丸(或安脑丸))
清热化痰,醒脑开窍。表现为寐时打鼾或喘,鼾声响亮,呼吸急促,鼻息灼热,喉间气粗痰鸣,咳黄黏痰,甚者面红、憋气,胸部满闷或痛,日间口干喜饮,身热烦躁,口臭,多汗,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气虚痰瘀症(四君子颗粒 血府逐瘀胶囊)
健脾燥湿,化痰祛瘀。表现为睡时鼾声,时有暂停,进行性体质量增加或肥胖,晨起昏沉嗜睡,平日精神不振,健忘,甚至出现烦躁或有行为、智能的改变,或自觉胸闷或胸痛,或有口干、口苦,舌体胖大,舌质黯,苔白厚腻,或伴有舌底络脉青紫,脉沉涩或弦滑。
5、肺脾气虚症(补中益气丸)
补脾益肺,益气升清。表现为眠时打鼾,甚或呼吸反复暂停,鼾声低弱,胸闷气短,动则气促,神疲乏力,嗜睡,或动则气促,头晕健忘,形体虚胖,食少便溏,记忆力衰退,小儿可见发育不良,注意力不集中,舌淡,苔白,脉细弱。
6、脾肾两虚症(四君子丸 金匮肾气丸)
益气健脾,固肾培元。表现为鼾声轻微,呼吸浅促,甚至呼吸暂停,白天昏昏欲睡,呼之能醒,旋即复寐,神衰色悴,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头晕健忘,喘息气促,腰膝酸软。偏阴虚者,伴颧红,口干咽燥,耳鸣耳聋,舌红少苔,脉沉细;偏阳虚者,伴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多或遗尿,性欲减退,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联合用药方案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 鼻渊舒口服液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属于激素类药物,抑制炎症反应途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鼾症;鼻渊舒口服液能抑制机体炎性介质产生,并能收缩血管,减轻膜的通透性,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同时减轻白细胞黏附、聚集和游出,充分发挥治疗效果。两药合用,对鼾症疗效确切。
[注意事项]
1、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2、避免烟酒嗜好
因为吸烟能引起呼吸道症状加重,饮酒加重打鼾、夜间呼吸紊乱及低氧血症。尤其是睡前饮酒。
3、积极减肥
对于肥胖者,要积极减轻体重,加强运动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我们的经验是减轻体重的5%—10%以上。
4、重视血压
鼾症病人多有血氧含量下降,故常伴有高血压、心律紊乱、血液粘稠度增高,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要重视血压的监测。
5、睡前禁止服用镇静、安眠药物
特别是老年朋友,以免加重对呼吸中枢调节的抑制。
6、采取侧卧位睡眠姿势
尤以右侧卧位为宜,避免在睡眠时舌、软腭、悬雍垂松弛后坠,加重上气道堵塞。可在睡眠时背部褙一个小皮球,有助于强制性保持侧卧位睡眠。
7、运动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快步走、慢跑、散步、骑自行车等。运动时心率不超过每分钟120次为宜。持之以恒,减轻体重后,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