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肝气郁结肥胖(肝气郁结肥胖吃柴胡舒肝丸、逍遥丸)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身体易发胖怎么破 中医告诉你这么调

生活中,我们常说胖子没有春天;在本公子认为,胖子还没有未来!作为微胖界的“常驻大使”,每每想到如此,本公子也是无限哀伤,然后在心中默默发誓:吃完这顿,我一定好好减肥。很多人都说:上帝是公平的!但为什么有些人吃再多也不胖?而我只是喝了点水,体重还稳如泰山呢?真相只有一个,就是你脾虚胆虚,消化吸收不好!中医认为,身体易胖多半跟脾虚胆虚相关,要想瘦首先得调理脏腑。具体怎么调呢?且听本公子来分解!

中医认为身体易发胖 多半是脾虚胆虚

“明明我只是喝了杯水,而她吃了那么多的米饭还有那么多的肉,为啥俺是个悲哀的胖纸,而她却是个窈窕的妹纸?”这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朋友都会遇到的问题,瞬间感觉累觉不爱了有木有啊?

其实呢,身体易发胖是有原因的,除了我们熟知的饮食过量、缺乏运动、遗传因素,体质的原因是发胖的根本。如果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并进行有效的调理、建立健康的膳食结构、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微胖界、胖子界顺利毕业,成为瘦纸将不再是梦想!

中医认为,身体易发胖,多半跟脾虚(脾虚包括脾气虚和脾阳虚)、胆虚等密切相关。

“脾气不好”容易发胖

所谓“脾气不好”,在中医中称为脾虚,一个人若脾虚,很容易导致脾运化水谷的能力失健,从而导致消化不好、体内废水无法外排导致肥胖。在中医中,脾胃被称为酒囊饭袋,仓廪之官,其掌管人体的受纳运化之功能,脾喜燥恶湿,若脾被痰湿所困必然会造成脾阳受损,运化水谷的能力就会减弱。《四圣心源》里说到:脾升而善磨,即水谷入胃,全依赖于脾阳来运化,脾有多好运化能力就有多强。

关于脾虚致肥胖,主要有两点论述:

第一, 脾主肉,《素问·五脏生成篇》中曾说打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这里所说的肉主要指肌肉,其营养主要从脾的运化吸收而得,肌肉的丰满与消瘦,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若脾气足,则肌肉丰满,形体健美,如脾虚,则肌肉松弛,形体臃肿。

本公子友情提醒:对于爱健身的朋友来说,上午巳时(9:00-11:00)是最佳锻炼时机,此时脾经最旺,最利于锻炼肌肉!

第二,脾虚会导致水谷运化不利,而水谷运化不利包括水液运化不利和五谷运化不利。前者长期如此必造成体内湿气重,使得体内的废水不能排出,从而出现水肿;后者必然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不能够被分解,从而积聚体内、滋于肉下,造成肥胖。

脾虚怎么破?本公子告诉你这么调!

近些年来,中医临床上脾虚之症越来越高发,这主要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相关。长期吃喝生冷之食是造成脾虚的主要原因。故调节脾虚多从饮食出发,因脾喜阳,所以脾虚者应该多吃温性食物,像冷饮、冷菜、凉茶、生冷瓜果、辣椒、油炸类等该戒的就戒了吧,该少吃的也要少吃。此外,推荐一款食疗粥,红豆薏米粥,常吃当饭吃不仅养脾除湿,还美容养颜,让你瘦到没朋友!

你这个胆小鬼,居然还是个胖子

很受伤有木有,人家胆子已经够小了,为何还是个胖纸,中医认为胆虚也是肥胖的原因之一。胆是六腑之一,所谓肝胆相照,胆与五脏之肝互为表里,与肝相连,有浓缩、储存、排泄胆汁的作用。《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到:“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胆为中正之官,,断所出,胆气升,则脏腑之气皆升,而脾胃的正常受纳运化、消化吸收同样依赖于胆汁的正常分泌。胆气足,则胆汁分泌旺盛,脾胃升降有序,消化能力才强;反之,若胆虚,则胆汁分泌不足,相应就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导致其受纳运化失健,从而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水肿等症。

另一方面,胆虚会致肥胖还与胆汁相关,胆囊分泌的胆汁是分解脂肪的第一战将,当人体进食后,胆囊就会外排胆汁如十二指肠,帮助消化系统进行消化和吸收。若胆虚则胆汁分泌不足,脂肪便得不到充分分解,滋于皮下,就会形成肥胖。还有我们常说肝胆相照,其实胆汁即是由肝的精气所化,且胆汁的排泄必须依赖肝的疏泄功能。当机体胆汁分泌出现障碍时,亦可反致肝气郁结,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届此肝胆皆失衡,肥胖同时亦会出现头面浮油长痘。

胆虚怎么破?本公子告诉你这么调!

在临床上,很多人会切除胆囊,认为胆并非人体生存之根本,其实不然,这绝对是对自己生命的折减,因为五脏六腑这十二官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胆腑的健康与否,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思维谋断。不仅如此,其还是人体的消化吸收、体表形象(如发质、肥胖)等密切相关。关于养胆腑,本公子给出三点建议,第一,子时入眠,因为子时胆经当令,胆经最旺,此时入睡有助于养胆经,可使晨起后头脑清醒、气色红润;第二,杜绝宵夜,因为吃宵夜会阻碍胆汁的分泌,不仅容易长胖,还不利于养胆;第三,敲打胆经,通过敲打胆经上的重点穴位,可舒筋活血,防止少白头的产生。

结语:市面上的减肥方法有很多,无论是健康的少食多运动,还是不健康的节食吃减肥药,都拍死了很多减肥者。前者难以坚持,后者于身体不利,所以从机体体质进行调理才是根本,只有将身体的内环境塑造成为易瘦体质才能真正享“瘦”。

太胖OR太瘦 极端体质形成原因有哪些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变得越来越和谐,不再追求一味的瘦,但是也绝对不允许胖,因为太胖太瘦都不符合美的标准,但是偏偏这个世界多的是胖子和瘦子,于是出现了两个极端悲剧—一种是“喝凉水都长肉”的胖子,另一种是“怎么吃都胖不起来”的瘦人。那么如何调和这两种人?今天小编总结了中医看待胖瘦都是因为啥。

一种大腹便便 一种浑身松软

两种肥胖须当心

我们把体重超标称作“胖”,但是仔细观察他们的体型,会发现胖人也不尽相同:有的人体重大,但肢体匀称,有的则大腹便便;有的人肉很紧实,有的人浑身显得松软。一般来说,肢体匀称和肌肉紧实的人,尽管体重大,基本属于正常。需要注意的是大腹便便和胖得松松垮垮的人。

人之所以会胖,大部分是吃得过多,但是吃得多不一定都胖。人如果能把摄取的食物充分利用,必然精力充沛,神采奕奕,同时又保持着健美的身材。可见,胖人除了吃得多,还因为吃进去的东西没被利用,于是以较为重浊的形式沉积下来,就形成了肥胖。

食物之所以不能被很好利用,中医认为和脾虚有关。胃容纳食物,能够降浊,把食物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脾负责把食物中的营养精华向上升散,进一步分配到全身。如果脾的功能不好,就不能把营养分配出去。营养散布出去才是清气,积存着不动是浊腻之气,若大量浊腻有形的物质在中焦堆积起来,就成了大腹便便的体型。

浑身松软的胖,叫“虚胖”。这种人看着块头大,其实力气一点也不大,安静时都可能心慌气短,稍微一动就气喘如牛,出虚汗,大便也偏稀,这些都是气虚的表现。气虚初期,只是动力不足,表现为没有精神、气短懒言等;虚得严重了,身体就开始松散不能抱团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说自己“喝凉水也长肉”。这些人吃饭不多,长的肉并不是外来的,而是自身的肉逐渐变松软,体积变大了,所以就“横向发展”了。气的推动能力降低,机体代谢变慢,就好比传送带运行减慢,导致货物堆积,所以虚胖的人往往伴随浊腻物质沉积。另外,气虚的人水液运行得也不好,因此许多虚胖的人经常下肢水肿。

浊腻沉积升“三高”

现代社会中很多常见病都和肥胖有关,比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

血脂是一种浊腻的物质,如果它高出正常范围,血液就会变得浑浊,这些浑浊的物质逐渐在血管壁沉积,天长日久血管就变得狭窄,影响重要器官的供血,危害极大。血脂高的原因是脾不升清。脾的运化能力差,会把大量的半成品输送到血液里,就像给汽车烧了劣质汽油,会对车造成损害。尽管血脂高和肥胖并不完全对应,即有些人血脂高而不胖,或肥胖而血脂不高,健脾升清都是其治疗原则。

过去认为,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患者体型消瘦,常伴有一系列阴虚火旺的症状,所以把糖尿病和中医的“消渴”画等号。但近年来人们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不但不消瘦,反而肥胖,也没有阴虚火旺的表现,其病因其实是脾虚。糖分也是黏滞的,脾运化能力不足,不能及时把糖分转化掉,病人因此会有肥胖。

肥胖还和高血压有一定关系。血压增高既可以是心脏泵血动力过强引起的,也可以是循环阻力过大引起的。动力过强的一般伴有肝阳上亢的表现,这些人不一定肥胖;循环阻力过大的情况往往和脾虚有关,因为脾气一虚,身体的气机就运行迟缓,常伴随肥胖。

有氧运动去“懒肉”

防治肥胖不外乎药物干预和运动。药物治疗有三方面,一是健脾气,比如保元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等;二是调节升降,增强机体升清降浊的功能,升清可以选择荷叶、葛根、柴胡等,降浊选择泽泻、姜黄、大黄等;三是疏肝,就是流通气机,肝气舒畅了,脾气就不容易壅滞。

运动项目应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体质来选择。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消肥肉,须进行时间足够长的有氧运动。中医讲“筋急肉缓”,无氧运动能锻炼人的爆发力及肌肉,中医认为练的是筋;而肥肉又叫“懒肉”,有臃肿迟缓的特点,剧烈运动练不到它,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比较舒缓,才是它的克星。有氧运动要有时间上的保证,半小时以上才开始消耗脂肪。

吸收差 有痰火 脾土松

瘦人通常分三种

瘦人也分几种,有的瘦而精神,有的瘦而萎靡;有的看起来瘦,但骨骼粗壮,有的则骨弱筋细。《黄帝内经》中说:“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筋、骨构成人的基本框架,一般筋骨强壮而肉少的人体质轻健有力,筋骨弱而肉厚的人体质亏虚,行动笨拙迟缓。因此,瘦点不要紧,关键是骨架不能小。

消瘦是机体收支不平衡造成的。饭量不大,大便稀溏,时间长了入不敷出肯定偏瘦。肥胖往往是脾虚造成的,其实消瘦也是因为脾虚。所不同的是,肥胖的人往往脾虚胃强,饭量比较大;消瘦的人则脾胃都弱,饭量小,再加上脾虚不能充分吸收,营养物质从粪便丢失,就会导致消瘦。

吃得少除了脾胃虚弱,还可能有肝郁。肝经入腹以后“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就是说肝经是包绕着胃的,所以肝经必须较为宽松,胃才能容物。如果肝郁不畅,肝经是紧缩的,胃口肯定打不开。一个人整天闷闷不乐,情绪低沉,食欲肯定不好,另外生闷气后不能马上吃饭,都是这个道理。

不能吃的人偏瘦容易理解,但还有一部分人怎么吃都不长肉。这种情况大致有三种可能,一是脾虚不能吸收;二是体内有痰有火,或阴虚火旺;三是脾土松垮。第一种情况不用解释,第二种情况,体内无论是有实火还是阴虚火旺,机体的代谢速度肯定是加快的,就要过多地消耗能量,这样就造成了消瘦,我们常说“瘦人多火”就是这个道理。体内有痰也会消瘦,这是因为营养物质没有变成正常的气血,而是生成了无用的痰饮。第三种情况,脾胃在中焦对食物有容纳性,这种容纳是有弹性的,但有一个范围,如果逾越了,好比弹簧被拉过头,就再也缩不回去了。脾土如果特别虚也会有类似的情况,这种人很能吃,但超过了脾胃正常的容纳,所以无法消化利用,肯定是吃不胖的。

气虚火旺易感冒

消瘦对身体的伤害也需要重视。气血不足的瘦人常无精打采,耷拉着脑袋,少气懒言,还可能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病后恢复得慢。有的人虚弱得厉害,缺乏气的托举之力,还可能造成脏器下垂,如胃下垂等。伴有肝气郁滞的瘦人,要提防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等。

以上是无精打采的消瘦,还有一种瘦人正好相反。阴虚或有火的人,精力往往过于旺盛,双目炯炯有神,易出汗,甚至烦躁易怒,这是一种高代谢状态,需要滋阴或降火。如果骨架弱小,就需要添精补肾,肾精足了才能生骨。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体重在短时间内出现急剧下降,需要去医院做系统的检查,以除外恶性疾病。

练习站桩肌肉壮

对于瘦人的调理,须建立在辨证的基础上。气血不足的要补养气血、健运脾胃。补养气血可用八珍汤,另外山药、莲子、菟丝子等也能让人壮实起来。如果气虚托举无力,就要用大量的黄芪来补大气,或使用升陷汤、补中益气汤等。肝气郁滞者可服用柴胡疏肝散,时间久的可服用逍遥散,同时要注意健脾。玫瑰花、黄花菜、贝母等也都有疏肝解忧的功效。阴虚的人口服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火旺的可口服当归六黄汤。肾精不足的可用左归丸或右归丸。

瘦人要想身体壮实需要有一定强度的锻炼。俗话说“有了骨头不愁肉”。骨属肾,肾在五脏中最沉静,所以锻炼也需要偏静,骨骼弱小的人可以练习站桩。站桩可让肌肉和肌腱保持一定的张力,使气血流动加快,天长日久筋骨就强壮了,体重增加指日可待。

如果你是一个想要变瘦的人请参考小编总结的肥胖原因,如果你是一个瘦子想要吃胖,请对照自己是否与上文吃不胖的原因有关,相信只要身体没什么问题,塑身并不是一件难事哦。

胖、肚子大、舌苔厚腻,一碗疏肝健脾汤,肝气顺,脾胃和,就瘦了

肥胖在现代医学中被视为一种代谢疾病,西医通常通过利用尿剂来减重,短期可能效果显著,但这种这种犹如给一辆超载的货车不断加速,虽然表面上看似行进飞快,但实际上却是在透支车辆的承载能力,最终不堪重负而导致车辆彻底崩溃。

这种减肥方式,往往只关注到了“减重”这一表面现象,而忽视了身体内在机制的平衡与健康,最终可能导致新陈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在中医理论中,肥胖症被归类为痰湿、气滞、血瘀等病理机制的表现。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是人体代谢的中枢,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如果肝气郁结、脾运失职,痰湿内生,痰浊与脂浊相结,便易形成肥胖。现代社会中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情志抑郁等因素,使脾胃长期受困,水湿无以运化,在体内停聚,形成肥胖,并容易引发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

前段时间,有位患者找到我,说自己身高180,体重178斤,不仅胖,还检查有轻度脂肪肝,血压也有点高,伴有情绪低落、食欲不振、腹胀便秘、夜间多梦等症状。详细问诊后得知,他工作压力巨大,长期情绪压抑,饮食不规律,常吃快餐。

综合辨证属于典型的肝郁脾虚之证。肝脾失调,气机不畅,痰浊内生,进一步加重肥胖。

我拟方:柴胡、白芍、茯苓、白术、山楂、瓜蒌、炙甘草等十余味中药(中医用药需辨证,一人一方,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并告诉他饮食、作息要规律,尽量每天抽出时间运动一下。

两周后复诊,反馈感觉身体轻松了,睡眠也好点了,但是自己胃口也好了,担心自己吃的多了体重下不去,我耐心解释,脾胃好了,运化功能恢复了,才能体重下降,让她每餐7分饱,三餐规律,不用害怕。

前后坚持了3个多月,最后一次复诊时面露笑意,体重减轻了33斤,脂肪肝没有了,身形明显消瘦,精神状态大好,腹胀便秘、夜间多梦等症状均有显著改善。

看到这样的变化,我并不意外,因为调理核心就在于从根源上调整患者的体质和气机。

他压力大,心情不好,提示有肝气郁结;乏力、苔腻,提示脾虚有湿;同时,舌红苔黄显示湿热化火,肝火扰动脾胃。肝木横逆,脾土受困,胃失和降,进一步引发便秘和睡眠障碍。治疗上需要理清湿热之邪、恢复脾胃功能,辅以疏肝解郁。

方中茯苓、白术健脾祛湿,恢复脾之运化;柴胡、白芍疏肝解郁,调和气机;山楂,善消食化积,尤能化解油腻;瓜蒌清热化痰、润肠通便,加上其它一些健脾祛湿,补气养血的药材,共同配伍,旨在疏肝健脾,化痰利湿,从根本上调整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