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老年肥胖症(老年肥胖症大多数属于)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60岁后,适度超重的老人,居然更健康?健康长肉2法,建议采纳

随着现代的人们越来越富裕,餐桌上的油脂,肉类等一种食物的占比也开始变得非常多。当人们不再为衣食住行而发愁的时候,就会开始考虑自己的健康问题了。

而在现今的主流观点中,肥胖自然是养生爱好者们最拒绝的。这一点本没有错,但是很多老人却同样依照着相同的观点,奉行所谓“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谚语,强迫自己吃素,少吃来减肥。妄图让自己变得更健康。但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60岁以后的老人,适当的“胖”一点,反而才更健康!

欧洲研究显示:60岁后的老人,适度超重,反而才更健康长寿?

根据欧洲老年心血管协会,从人体健康数据库中提取的600万人的健康数据统计。发现了死亡率和体重之间的微妙关系。

它们是呈现“U状”来关联的。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体重和健康的匹配度,其实是存在峰值的。过低的体重,也就是瘦,会影响到老人健康。过高的体重,也就是胖,同样如此

那这个峰值处在什么地方?根据研究人员进一步统计发现:

这里先给大家提供BML计算公式,便于大家自查:

体质指数(BMI)计算公式=体重(千克)除以身高(平方米)。

而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BML数值处在超重的范畴,也就是介于25到29.9之间,反而死亡率最低;也最长寿健康。比那些所谓处于标准身材,也就是BML指数标准处于18到24.9之间的。死亡率还要降低6%到7%左右

说到这,肯定有很多老年朋友,已经开始有些坐不住了。一直被奉行为健康的“瘦”,和所谓的标准身材,到了60岁老年人这里,居然行不通了,这是为啥?

为啥60岁以后的老年人,体重稍微“超重”,反而更健康?

就此问题,医生总结了如下3点原因:

1)老人的身体,本来就“能吃”

简单来说,就是老年人的身体,相比于年轻人,本身营养的需求就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里的器官也会老化,老化的器官,对营养的吸收效率降低,所需求的营养总量也就越高。

反之对于年轻人来说,身体器官营养吸收效率高,吃下去的食物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消耗总量也就比较少。

这样看来,老人的身体本就比年轻人更“能吃”,更需要养分,体重偏重,意味着身体能量储备充足,自然也会比瘦弱的老人更加健康。

2)老人偏重,能够减缓外伤

对于老人而言,除了一些身体里面的疾病,比如肝,心,肺,肾等,一些身体外伤,比如走哪坑碰了,摔倒了,对于骨骼和肌肉的损害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留意消息的话,我们时常能看到新闻上报道的,某某老人走路摔倒瘫痪,一病不起之类的话题。适当的吃肉,保持偏重的体型,就相当于肌肉生长的更加发达,更加有力,对于骨骼的保护也能更好,一定程度降低了外伤的风险,老人也能更健康。

3)微胖的老人,免疫力更强

微胖的老人,饮食营养方面自然是没有亏待自己的,在这同时,微胖的老人,身体里蛋白质的摄入量也会比瘦弱的老人更高。

而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蛋白质是免疫系统,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摄入充足,免疫系统的活性自然也能保证,免疫力更强,能够降低一系列细菌病毒感染类疾病风险,甚至能够压缩癌症的隐患。这样的老人,他怎能不健康长寿?

但是说到这里,医生得提醒各位老人,虽然微胖的老人更加健康,但是想要快速增重,暴饮暴食可不好,健康,稳步的提升自己的体重,做一个健康敦实的“老小孩”,一些方面和注意点,需要多多留心。

对于偏瘦的老人来说,怎样合理增重?医生支2招

1)增加日常饮食中蛋白质的份量

上文就有提到,蛋白质的摄入,对于老人来说至关重要,对于想要增重的老人来说,直接摄入过多脂肪和碳水,长的都是“虚肉”,只能徒增肥胖,还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蛋白质的补充,可以从肌肉,器官层面加强身体,增加肌肉量,让老人增重。常见的蛋白质补充途径,寻常的肉蛋奶皆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食用。不仅如此,肉蛋奶以外的豆制品,海鲜等,蛋白质含量同样丰富,建议尝试。

2)定时定量进餐

对于老人来说,身体对营养的吸收效率更好,利用率高,人自然也会变得更丰满,更敦实。

而我们的身体里是存在生物钟的,定时定量进餐,可以帮助生物钟制定独属于自己的消化吸收记忆,以至于在日后的饮食中,食物里的营养也能够被更加高效,快速的吸收。营养吸收效率变高,增重的目标也就更好达成。

顺带一提,在定时定量的基础上,如果过于瘦弱的老人,也可以适当增加2到3次的加餐,帮助肠胃消化系统全方位的运转,吸收能量,效果也会更好。

总而言之,老年朋友们,可不要再奉行所谓的“千金难买老来瘦’的关店了,长得微胖,长得健康,恰恰才是最为重要的。

进入老年后,身材容易发胖,这4个减肥方法,适合老年人

进入老年阶段,身体代谢率下降,如果总是摄入高热量的食物,难免会有肥胖问题,这样一来,不仅影响外在形象,同时还会诱发多种代谢疾病,例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甚至糖尿病等等。

正是如此,为了防止疾病到来,一定得积极减肥,不过老年人的体质较差,钙质流失过多,如若剧烈运动很有可能引起其他的严重后果。

所以,下文中总结了4个关于适合老年人减肥的方法,既健康又不会伤害身体。

1、低强度的运动

大家都知道,运动是燃烧热量和脂肪最为有效的方式,因为受到体质的影响,老年人不适合做强度大的运动,建议选择散步,打太极或者跳广场舞等低强度的运动。

一方面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管堵塞,同时还能够加快肠胃蠕动的速度,减轻消化系统负担。

除此之外,运动时还要达到一定的时长,一般来说40分钟左右的时间即可,而且每周至少做4~5次。

2、控制饮食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肠胃蠕动的速度减慢,代谢率也不如年轻时如果经常摄入油炸烧烤类的食物,不光容易增加患肠胃疾病的负担,另外还会使得过多的热量囤积在体内。

因此建议老年人掌握均衡膳食的习惯,多吃新鲜的蔬果,因为其中富含人体所需的矿物质维生素以及水分,有助于提高基础代谢率。

其次是适量的摄入玉米燕麦等粗粮,因为其中的膳食纤维丰富,除了可以增强饱腹感之外,还能促进肠胃蠕动。

当然,进入老年阶段后,并不是一点肉类都不可以吃,反之,肉类食物中还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助于维持较好的人体免疫力。

不过,老年人切忌吃肥肉,最好选择鱼肉瘦肉,而且烹饪时不要添加过多的调味品。

3、多喝水

相比较年轻人而言,老年人之所以容易出现肥胖的问题,因之一就是代谢速度缓慢,所以要想减肥就得提高代谢率,而多喝水就是比较有效的措施。

特别是睡了一晚上后,血液粘稠,容易出现血压升高的问题,建议喝杯温开水。

当然、除了直接喝白水之外,老年人也可以用荷叶,山楂,红豆薏米泡水,因为其中含有的成分可以起到辅助减肥的作用,并且有助于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4、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老年人往往有睡眠时间过少的问题,这样一来很容易给身体各器官增加负担,同时阻碍脂肪的燃烧。

而且睡眠不足还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反而容易发胖。因此进入老年阶段一定要规律作息,每天最好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总而言之,通过上文内容的描述,我们已经知道了进入老年阶段身材容易发胖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和代谢速度有密切的联系,这时如果没有及时减肥,很容易引起慢性代谢疾病。

所以建议老年人掌握上文中提到的4个减肥方法,既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又不会伤害身体。

体重也与寿命挂钩!权威研究:超重的中老年人,寿命或会缩减5年

公园里,许久未见的老李跟刘叔偶遇,唠了几句家常话:

“呦,老李,这么久没见,你咋瘦了这么多?”

“嗐,我也不知道,最近也没怎么运动,少吃饭,结果突然就瘦了,以前死活减不下来的体重,愣是一个月给我减了12斤!”

“你这不会是生什么病了吧?哪有突然瘦这么多的?”

“你可别瞎说,你看我这精神儿不挺好的吗?千金难买老来瘦,我这是碰大运了!”

然而,没过几天,刘叔却在其他朋友那里听到了老李确诊肝癌的消息,不由后怕,跟老伴说道:“这老李,我都提醒他了,还不注意,看来人真的不能太瘦,扛不住病啊!”

一、中老年人太瘦,容易扛不住病

都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老年营养研究室的研究员赵文华女士认为,“有钱难买老来瘦”并不是越瘦越好,而是要维持理想体重。

俗话说:“胖子拖痩,瘦子拖死。”太过消瘦会使机体抵抗能力下降,使人体更容易患多种感染性疾病。

肌肉是人体蛋白质的“仓库”,太过消瘦,肌肉衰退,蛋白质的储存也会随之减少。而蛋白质是人体抵抗各种疾病的核心营养素,缺乏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更易患流感等多种急慢性传染病,抗病能力大大降低。

而面对肿瘤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过于消瘦也不利于患者对抗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营养不良的可能性更大,之后出现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障碍的风险更高,出现局部压疮的概率也更大。

  • 突然消瘦要警惕是疾病信号

此外,当一个人在饮食、起居、劳作等因素基本不变,并没有刻意减肥的情况下,体重在短期内显著下降,就应高度警惕病理性消瘦。

由牛津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25项研究的发现,将超过1.15千万人的数据整合在了一起,他们发现体重减轻和10种癌症相关。

这项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人群非故意的体重减轻使癌症风险增加约3%。具体而言,女性癌症风险上升至6.7%,男性至14.2%。

他们还发现非故意的体重突然减轻的患者最常罹患的癌症是结直肠癌、肺癌、胰腺癌和肾癌。毫无疑问,当出现非故意的、突然的体重减轻现象,人们应当引起注意,并及时前往医院做详细检查。

二、太瘦太胖都不好,体重有一个健康标准

太瘦了容易生病,那还是吃胖一点比较好吧?不一定,太胖了同样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的新研究发现,与体重处于健康范围的人相比,肥胖的中年人,甚至只是超重的中年人,步入老年后更容易被慢性疾病找上,而且寿命可能会因此缩短5年。

研究人员对近3万人进行长达几十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体重正常的人平均死亡年龄为82.3岁,而体重指数(BMI)超过40以上的最肥胖人群,他们平均寿命只有77.7岁。即使是那些中度肥胖人群平均寿命也会减少两年,然而,体重指数25-29之间的超重人群预期寿命几乎没有差别,除了寿命,研究人员还指出肥胖人群更容易患各类慢性病使生命质量下降。

最后,研究强调,超重和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已被明确证实,包括诱发心血管疾病、某些类型的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等。此外,肥胖人群患慢性疾病的年龄也可能提前,不利于塑造良好生活质量,甚至直接影响的寿命的长短。

太瘦太胖都不好,那怎样的体重才更容易健康长寿?有科学研究调查发现,体重跟死亡率之间存在“U”形曲线的关系,这条U形曲线的最低点,是死亡率最低的体重。不过,这个数值也跟人的年龄有关,它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出现变化。

对于60岁以下的人来说,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死亡率是比较低的;60岁以后,身材微胖(稍微超重)的人,死亡率最低,更容易长寿。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体重水平呢?普通人可以用自己的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的平方(米的平方),得出来的就是自己的BMI指数,然后根据这个数值来分析。

在中国,BMI的参考标准是18.5-24,在这个范围内属于正常体重范围,是比较健康的,低于18.5或超出24,则是体重过低和超重了,超出标准越多,说明肥胖程度越高,可能出现的健康隐患也会越大。但以上的标准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就不那么适用了,对于60岁以上的人来说,BMI在25-29.9之间,死亡率比较低,更易长寿。

三、维持健康体重,离不开饮食和运动

想拥有健康的体重,离不开饮食和运动的帮助。

对于肥胖的人群来说,饮食调整的原则是在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平衡膳食,严格控油、控盐、控糖,主食注意粗细搭配,同时保证蔬菜水果和牛奶的摄入充足。运动也可以帮助减重,建议超重或肥胖的人每天累计达到60~9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等。

而对于体重过轻者,首先要排除基础疾病,然后评估进食量、能量摄入水平、膳食构成、身体活动水平、身体成分构成等。再根据评估结果逐步增加能量摄入平衡膳食。可适当增加谷类、牛奶、蛋类和肉类食物摄入,同时每天适量运动。

体重正常者则要注意各类营养素如铁、钙、锌和一些维生素等。因此,对于体重正常的人,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采纳健康的饮食建议对健康是有很大益处的。

参考资料:

[1]王立勇.简论减肥的几大误区与合理减肥[J].西华大学学报,2004(S1).

[2]王杉杉,韩兰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的救治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9(06).

[3]唐婷婷,詹舒宇,魏奇.医学生对减肥与克扣晚餐的认识调查[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0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