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引起三高(肥胖引起三高吃什么药)
小心“一高”控不好,“三高”都来找!肥胖人群要注意这几点→
初秋时节,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大,“三高”患者容易出现血压升高、血糖波动和血脂升高的情况。另外,天气转凉后,人们胃口变好,进食较多肥甘厚味,也会加剧血压、血糖、血脂异常。
“三高”的危害不能忽视
在我国,“三高”有高患病率、高危险性的特点,许多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所以放任不管,其实没有症状不代表对身体没有危害,长期“三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长期高血压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伤害?
长期高血压会损害心、脑、肾三大器官和全身血管,导致动脉硬化,动脉壁增厚变硬、弹性降低,可能引发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衰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长期高血糖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伤害?
长期血糖过高,会使得全身血管发生病变,可能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还可能引起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异常,引发肾功能不全、失明、糖尿病足等多种严重并发症。
长期高血脂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伤害?
血液里的类脂质物质增加,堆积在血管内壁,久而久之会形成血管斑块,引起血管狭窄,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后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长期高血脂可能导致缺血性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肾动脉狭窄、脂肪肝、脉管炎等并发症。
“三高”互相影响,害处叠加
“三高”有共同的发病基础,比如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可能同时导致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三高”之间还可能互相加重。比如糖尿病如果影响到肾脏,可能加重高血压。如果血脂增高,可能加重高血糖的病情。因此,发现患有“三高”,要针对病因进行及时控制。
减肥能逆转“三高”吗?
不一定。对于因肥胖问题引起的“三高”,可以用减肥的方法,并且减重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可能逆转“三高”。
- 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的“三高”人群,减重10%~15%可以明显降低甚至逆转“三高”。
- 超重和肥胖的“三高”人群,即便是少量减重,也会对缓解“三高”有积极作用。
- 减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坚持,结合合理的饮食和体育锻炼。
- 如果在减肥之后体重反弹,“三高”也往往会随之反弹。减肥后要注意体重的维持,避免反弹。
由于其他原因,比如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导致的“三高”,减肥没有明显效果,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空腹运动,真的比饭后运动更燃脂吗?
一些研究发现,与进食后相比,空腹运动燃烧掉的脂肪更多一些,但这种方法不是人人都适合。比如糖尿病患者不宜空腹运动,糖尿病患者空腹运动易诱发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
对于“三高”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注重运动的安全性,选择适合的项目和强度。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 体重指数(BMI)是常用的判断肥胖的方法。我国健康成年人体重指数的正常范围为18.5~23.9kg/m²。体重指数在24~27.9kg/m²区间为超重,体重指数≥28kg/m²为肥胖。
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 测腰围:腰围是衡量腹部脂肪蓄积程度(即向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一般来说按照亚洲人的标准,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即为肥胖。
责任编辑:艾玖玫
肥胖不仅“三高”,还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胖的人在生活中也越来越常见了。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肥胖的危害性。
大家都知道大多数肥胖的人都伴有三高,而三高也严重地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三高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高血脂--引发心悸梗死等疾病!
高血压--引发机体功能衰退致死!
高血糖--引发糖尿病导致肾衰竭导致死亡!
那么,怎么样才算肥胖呢?
以往人们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主要通过外观的胖瘦来进行判断,但医学上有更为精确的计算方法,即通过BMI(体重指数)进行判断。
BMI的计算公式是体重(Kg)/身高(m2),假如计算出的BIM数值小于24,说明体重正常;
如果在24~28之间,为超重,而BMI数值超出28的,则认为是肥胖,这一数值越大,说明肥胖越严重。
肥胖引起"三高"、脂肪肝∶
当一个人肆意吃喝,同时又缺乏运动,就会导致摄入的营养在体内堆积,体重逐渐升高。摄入量与消耗量不对等,所以出现"三高" ,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确实与肥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肥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肥胖患者糖类、脂质代谢紊乱,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血管的弹力变差,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随之发生
肥胖导致关节炎等疾病∶
体重的增加会导致下肢关节负担加重 ,时间一长会关节不断过度磨损,也就容易引发关节炎等疾病。
那么,肥胖增加患癌风险的原因是什么呢?
广为流传的理论之一就是"慢性炎症"理论,很多研究都证明,慢性炎症会显著增加患癌风险。超重或肥胖的人相较于体重指数正常的人而言,更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慢性炎症。正常情况下的炎症过程是组织受伤以后修复的必要过程,组织一日修复完,炎症过程就结束了。但有些时候,明明没有组织受伤,炎症却一直存在 ,这就是慢性炎症。它背后的可能性很多,其中一种就是肥胖带来的系统失衡。慢性炎症过程中,组织被反复破坏,同时不断有细胞被刺激分裂生长,这会增加DNA突变概率。另一方面,有些免疫细胞还能直接刺激癌细胞生长。因此,综合起来,患癌的风险就提高了。
除了慢性炎症理论,医学界还流传着一些其他的观点,比如∶肥胖的人体内会分泌过量的雌激素,有可能增加乳腺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的风险;肥胖可能削弱人体内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效果,出现"胰岛素抵抗",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人体自我调节机制会促进体内分泌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胰岛素和相关激素,包括"促生长因子(IGF-1)"。很多癌细胞表面都有胰岛素受体,如果结合胰岛素或促生长因子,可能刺激癌细胞生长……
来自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等机构的研究者在 Nature Immunoloqv 上次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在脂肪过多时,体内有抗癌 NK 细胞领导的免疫监视系统会失效。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借助来自人类和小鼠的 NK 细胞, 首次发现了在肥胖个体中 NK 细胞被过度的脂肪堵塞的分子机制。这种【堵塞】虽然不会阻止 NK细胞识别肿瘤细胞,但是会阻止它们杀伤肿瘤细胞,所以肥胖增加了患癌风险。
对于健康的大家来说,最好的选择还是"防患于未然"。肥胖对健康是有很大影响的,一旦BMI指数超过28,就已经属于肥胖的行列了,要引起重视,积极减肥。
想要成功减肥,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多运动,做一个健康的瘦子,远离"三高"、脂肪肝、关节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
肥胖人群极易患上三高,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预防
今年三十岁的王先生是个大胖子,因为忙于应酬,整晚喝酒再加上失眠多梦,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就大腹便便,有了啤酒肚。可是王先生却没有加以节制,仍旧每天喝酒,大鱼大肉也是少不了的。这个月,王先生感觉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经常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疲乏无力等症状。王先生却以为自己是因为应酬过多导致身体过于疲惫才会这样,便没把它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在饭桌上的王先生刚举起酒杯,就感到一阵心绞痛随后便晕倒在桌子下。众人连忙将王先生送到医院,经医生诊治王先生现在已经是很严重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
“三高症”可以说是人类致命的“头号杀手”。在中国人的十大死亡原因中,与“三高”相关的死亡人数比例达到了27%。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变快,在早期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已不再是富人专属。 古诗有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用来形容如今三高人群的现状再合适不过了。以前三高患者多为五十岁以上的老年群体,而如今“三高症”逐渐年轻化,尤其是身体过度肥胖的人极易患上三高。
身体过度肥胖的人群由于长期暴饮暴食,再加上饮食中包含脂肪和醇类过多,很容易导致体重变重。大部分肥胖人群由于没有极好的自制力,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进行适量的运动促进脂肪物质和醇类物质的代谢,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激增,与血液相互混合,很容易导致毛细血管产生堵塞。时间久而久之,脂类醇类物质会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相结合,形成血栓。血栓很容易在血管拐角处或者瓶颈处堆积,渐渐产生钙化。随着血栓越来越多,导致血管直径直接缩小。在这个时候,心脏为了能够保证血管供血充足,就会增加血压,因此人也就会患上高血压等疾病。
肥胖患者极易患上三高,这种病一旦患上便可能终生与药物为伍,而且不能轻易停用或者减量。在平常的生活中,患者时刻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中去预防此类疾病。
1.减少食盐量以及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钠盐摄入过多会增加体内的水钠潴留,从而提高血压。像火腿肠、泡菜、海产品、火锅蘸料等含盐量极高,肥胖患者应该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入。可以多吃芹菜、西红柿、土豆、香蕉等蔬菜水果,对于降低三高有很大的帮助。
2.营养均衡。患者在减肥时不要过分节制饮食,这样只会促使身体机能营养不均衡。避免过度肥胖、控制体重激增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
3.戒烟限酒。高血压患者如果长期过量饮酒以及吸烟会导致药效降低,这个时候就需要加大药剂,这对于患者的身体十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