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脾虚肥胖症状(脾虚的肥胖)

中医硕士胡林强 0
文章目录:

肥胖的人出现5种情况,就是脾虚捣的鬼,需要及时健脾!

俗话说“人生难得老来瘦”老年人的体型管理尤为重要,因为肥胖往往容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中老年疾病,同时肥胖的体型,对于中老年人也是一种负担。

中医上说脾胃是后天之本,吃进去的东西都得经过脾胃的运化,转化成能量运送到全身。脾胃不好,身体就容易出现这5种情况,需要及时健脾!

1、爱出汗。

有些朋友身体比较肥胖,一活动就容易出汗,误以为体重能随着汗液降下去,但是运动之后也看不到体重的下降,这是因为咱们的脾虚,不能升发清气给皮肤,卫气的力量不够,毛孔异常的开合导致汗液流出。

2、腰腹部肥胖。

腹部胀大是脾虚最明显的征兆,四肢不胖唯独肚子胀大,肚皮上的肉极其松软,多半是脾虚的原因。脾不能运化食物,导致饮食在腹部堆积,肚皮也就慢慢涨大起来,从而出现腹部肥胖,可能还会伴随着积食不消化等问题。

3、食欲旺盛。

脾胃一升一降,控制人体气机的升降,但是现在脾虚不能升清,胃气就会出现异常的躁动,出现食欲旺盛,甚至是浑然没有饱腹感的情况,摄入的食物过多,也是引发身体肥胖、三高问题的因素。

4、舌头胖大。

脾虚容易产生痰湿,痰湿在脾胃的时间长了,就容易随着血液巡行全身,往上犯溢到舌头,就会让舌头出现胖大、齿痕舌的情况,可能还会伴随着口中黏腻不爽,嘴里有异味等情况。

5、睡眠差。

中医上说“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虚引起的失眠,大多数属于晚上躺着睡不着,还容易反酸绍烧心,白天精神萎靡、昏昏沉沉,多是由于脾胃不和,脾的力量太弱,不能压制上逆的胃气,冲撞了心神。

面对脾虚的问题,并不是随便拿一个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就能解决的。需要根据不同的证型,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辨证用药。

脾虚湿重人发胖,从湿入手治肥胖

俗话说“十个胖子九个虚”,这里的“虚”通常指的就是脾虚。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能够运化水谷和水液,是消化、吸收和排泄的总调度,可将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因为饮食无节制、劳累诸多因素的影响,伤及脾气,致使脾的运化功能减退,以致摄入的水谷精微不能转化成能量而运送到身体需要的地方,过多的能量和代谢产物就会积存在体内,转化为痰湿,人就变得肥胖了,体重超标也是免不了的。

从湿入手治肥胖

主要表现:脾虚痰湿过盛引起的肥胖,主要表现为形体肥胖,体重明显超标,大腹便便,胸腹胀满,疲乏无力,肢体困重,不愿活动,动则气短等。

选方用药:健脾减肥汤(黄芪18克,薏苡仁、白术、茯苓、泽泻各15克,车前子、防己、陈皮各12克,厚朴、半夏各9克,桂枝、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2次服。

调养妙招:控制饮食,选用药膳,加强运动锻炼,按摩中脘、天枢、丰隆穴,矫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中药与食物巧妙结合

药膳是天然中药与食物巧妙结合而配制的食品,它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以传统烹调技术为手段,是中医饮食保健的一大特色。药膳减肥、控制体重行之有效,人们乐于接受,近年来较为盛行,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效方,它主要是利用食物和中药的偏性,辨证调理代谢,达到减肥、控制体重的目的。对脾虚痰湿过盛引起的肥胖者来说,在控制饮食、减少热量摄入的同时,也可选用荷叶粥、冬瓜芦笋紫菜汤、海带薏仁冬瓜汤等药膳健脾养胃,祛湿化痰,进行调养。

荷叶粥

用料有鲜荷叶20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至米熟粥将成时,将鲜荷叶洗净覆盖在粥上,焖15分钟,揭去荷叶,粥成淡绿色,再稍煮片刻,加入白糖搅匀,使其完全溶化即可。用法为每日2次,分早晚餐温热服食。

冬瓜芦笋紫菜汤

用料有冬瓜、芦笋各250克,紫菜50克,葱段、生姜末、食盐、麻油各适量。先将冬瓜、芦笋加水煮沸,再放入紫菜、葱段、生姜末、食盐稍煮,加入麻油搅匀即成。用法为每日1次,随量食菜饮汤。

海带薏仁冬瓜汤

用料有海带30克,生薏苡仁15克,连皮冬瓜150克。将水发海带洗净切丝,生薏苡仁淘洗干净,冬瓜洗净切成小块。把海带丝、生薏苡仁、冬瓜块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适量,共煮成汤。用法为每日1次,吃海带、冬瓜、薏苡仁,并喝汤。

动动手指

对脾虚痰湿过盛引起的肥胖者来说,也可动动手指,通过按摩中脘、天枢、丰隆穴,健脾益气,燥湿化痰,渗湿利水,改变脾虚的状况,恢复其正常运化功能,以达到减肥、控制体重的目的。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处。从剑突到肚脐连一条线,取其中点,就是中脘穴。中脘穴具有强健脾胃,补益中气,以及和胃气、化湿滞、理中焦、调升降等多种作用,是治疗脾胃病的“专家”,凡脾胃虚弱、胃胀胃痛、食欲不振、嗳气反酸、腹痛腹泻等,均可通过中脘穴来调养。

天枢穴

在肚脐旁2寸处,左右各一。天枢穴为胃经的要穴,同时也是大肠经的募穴,是阳明经气所发之处。天枢穴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之功效,能治疗调养诸如胃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月经不调等多种病症。天枢穴所在的位置从解剖上来讲刚好对应肠道,点按天枢穴还可增加肠道的良性蠕动,对保持大便顺畅很有帮助。另外,天枢穴还有较好的减肥瘦身作用,针灸减肥时天枢穴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自己针灸是不现实的,可采取自我按摩的方法,每天按摩天枢穴,也能达到一定的减肥瘦身效果。

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小腿的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中指)处。丰隆穴属于胃经,是胃经上的络穴,又联络脾经,可调理脾胃两大脏腑的功能,有很好的除湿祛痰效果,能健脾化痰、和胃降逆,是健脾除湿化痰的要穴,可用于调理头痛、咳嗽、痰多、胸闷、眩晕、便秘等多种病症。

#

按摩手法

按摩中脘穴时,用左手手掌或右手手掌以中脘穴为中心,顺时针方向对上腹部进行旋摩100次,再逆时针方向旋摩100次。按摩天枢穴时,以左手和右手中指指腹分别对两侧天枢穴进行按揉,时间为2~3分钟。按摩丰隆穴时,以左手和右手中指指腹分别对两腿丰隆穴进行按压揉摩,时间为2~3分钟。上述穴位通常每日按摩1~2次,也可采取艾条温和灸的方法,每天对中脘、天枢、丰隆穴进行艾灸,每次每个穴位艾灸15分钟左右,每日艾灸1次,宜长期坚持。若再配合摩腹法,还可祛除小肚子,让你不再大腹便便。摩腹时应按顺时针方向,顺着肠道运动的方向推,每天坚持摩腹半小时左右,持之以恒会有很好的效果。

(人卫健康)

吃出来的脾虚太伤人,这些意想不到的症状竟然都与脾虚有关

俗话说“脾虚百病生”。脾虚一旦出现,不仅会造成腹胀、腹泻等常见疾病,还会加快人的衰老。

那么——

脾虚从何而来?

造成“脾虚”的主要原因有三个: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

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社会中人们“靠天吃饭”,饥饱失常的情况十分普遍。

而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从“温饱不足”转变为“小康富足”,饮食结构和习惯也发生了巨变。

曾经难得一见的山珍海味、煎烤油炸、辛辣甜腻等食品,成为餐桌常客。

美食满足了口腹之欲,但也增加了脾的负担,导致脾失运化,形成脾虚。

再加上现代人普遍运动不足,肌肉力量普遍较弱,在肌肉用进废退的同时,也会带动脾气的衰弱,造成脾虚。

此外,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普遍较大,思虑过度则伤脾,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脾虚概率。

怎么判断是否脾胃虚弱?

脾虚的症状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大便粘或便秘

同时还伴随着消化功能异常的问题。

怕冷或怕热

中医中的“虚”分为阳虚和阴虚,阳虚则怕冷,阴虚则怕热。

出现贫血

出现贫血问题者,时常会感到头晕目眩,并且情绪低落。

身体肥胖或消瘦

由于脾胃功能过于虚弱,吃进体内的食物若一直堆积在体内,难以被消化,就会出现肥胖;若脾虚不能运化,难以吸收,则会导致消瘦。

舌头胖大有齿痕

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舌苔清薄且干净。如果舌体胖大,多与脾虚有关。

因为,当脾脏虚弱的时候,水液代谢的能力就会减慢,所以舌头上面有多余的水湿代谢不出去,就会显得比较胖大。

而且,舌头胖大了,嘴巴内部空间不足,舌头抵在牙齿上面,就形成了齿痕。

面色发黄

脾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血液的顺利循环流动,一旦脾脏出现了问题,血液流通不顺畅,就会出现面色发黄、精神不振、血虚等症状。

拉肚子

拉肚子是脾虚最典型的症状。

月经过多或过少

月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是脾虚引起的。

月经量过少可能是由于脾虚引起的气血不足,子宫内膜生长太薄所致;月经量过多可能是由于脾虚不能固摄经血所致。

睡觉流口水

中医认为,涎(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才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

记忆力减退

脾虚的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另外还会有睡眠质量差的问题。

脾胃虚弱怎么改善?

在临床中,脾虚可以分为很多种不同的证型,不同的证型有不同的表现和治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脾虚,需要通过专业人士进行正确辨证后,才能给予对症的药物治疗。

“脾虚”分类

脾气虚:表现为疲倦、乏力、消化不良、大便稀溏等症状。

脾阳虚: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怕冷的表现,这也是区别脾阳虚与脾气虚的方法。

脾阴虚:同时兼备脾气虚和脾阴虚的特点,既表现为消化功能差、大便偏烂,同时也有潮热、五心烦热、脾气急躁等症状。

脾血虚:通常指的是心脾两虚,即心血不足和脾气虚弱共存的证候,常表现为虚劳、心慌、失眠等。

由于脾胃失调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从日常习惯改变入手也能够帮助我们强健脾胃。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下列几个健脾好习惯哦~

01 饮食定时定量

可将山药、小米、莲子肉、桂圆、陈皮、芡实、白扁豆等做粥食用。

02 多吃黄色食物

如小米、黄豆、南瓜、黄花菜等。

03 避免忧思过度

每天午休或睡前可以用静坐、冥想等方式让身心放松下来。

04 穴位按摩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经常点按此穴位,辅助祛湿健脾。

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踝尖的连线中点处。经常按此穴位,有利于祛湿化痰。

05 适度运动

建议每天坚持选择一种以四肢肌肉锻炼为主的运动,如慢跑、快走、太极、游泳等。

此外,多做做“金鸡独立”的动作,可以有效改善脾虚。

做法:左脚单腿站立,将右脚心放到左大腿内侧上端,脚趾朝下,脚跟与大腿根部相抵,双手合十上举。之后换右腿重复以上动作。

资料:养生中国

编辑:陈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