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低聚果糖会导致肥胖吗(低聚果糖会导致乳糖不耐受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吃糖需懂“糖”

作者:程江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

糖,是人体所必需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在所有味觉中,甜味最受人类欢迎,能给人满足感。对甜味的喜好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很少有人能抗拒这种味觉体验。

广义上的糖就是碳水化合物。根据《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GB/Z21922-2008),碳水化合物是糖、寡糖(低聚糖)、多糖(包括淀粉和除淀粉之外的所有植物多糖)的总称,其中的“糖”是所有单糖、双糖的总称。狭义的糖则一般指有甜味的单糖、双糖和甜味剂。

食品生产中常用到的单糖包括果糖、葡萄糖等,它不能被水解,但能被人体直接吸收。任何糖类都必须先消化成为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常见的双糖有白砂糖、蔗糖等,是消费者日常接触和食用最多最直接的糖。功能性低聚糖有异麦芽低聚糖、海藻糖、低聚果糖、低聚甘露糖、大豆低聚糖等。功能性低聚糖是一种进入肠道内优先为肠道微生物所利用的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特殊功能糖类,一般不被消化吸收。

无论是广义的糖还是狭义的糖,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食用这些糖或加工过的产品会导致人体血糖升高,并产生能量。随着食品工业技术的发展,世界上糖的用量和人均摄入量也在逐年增加。糖摄入过量,不仅导致肥胖、“三高”等系列问题,还是引发龋齿等口腔疾病的重要原因。

2019世界卫生组织(WHO)就糖摄入量指南草案建议,成人每天的糖摄入量应控制在当日摄入总能量的5%,约合6茶匙,25g左右。此标准比2002年提出的降低了一半。而多年来,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在建议减少糖的摄入,中国居民也开始有意识地减糖、控糖。在健康化浪潮的驱动下,0糖食品饮料应运而生。

公众对0糖的误解由来已久。首先,从国家的相关规定看,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碳水化合物(糖)含量不高于0.5克,即指糖含量不超过0.5%,能量低于17千焦,热量小于4千卡,就可以称作无或不含糖食品和无能量食品。0糖并不等于真的不含糖。其次,需要辩证看待0糖食品饮料中的甜味剂。根据来源,甜味剂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合成甜味剂。天然甜味剂产量低、成本高,合成甜味剂能够工业化生产,成本较低。

一般而言,这些甜味剂在人体内产生的能量比较少,人体代谢它们的时候不需要胰岛素,不会损害人体健康。但实际上,关于甜味剂的研究和应用,一直在动态发展。随着研究的进展,一些此前被允许加入食物的添加剂也被发现对人体有害,一些则因为实现了技术突破,被允许添加到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目录中。此外,不同国家对甜味剂的规定也不相同。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禁止使用甜蜜素作为甜味剂,中国、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则允许在食品中添加甜蜜素。

作为缺乏专业知识的消费者,首先,应明确日常生活中做到完全不食用任何糖分的食物是根本不可能的。日常生活中的食物的糖能够提供人类所需的能量。我们应该做的是减少或避免摄入单一的高糖食品。其次,0糖食品饮料虽好,但超量摄入也有一定危害。

具体来看,在日常生活中,应从阅读食品的配料表、营养成分表开始。不妨借助一些计算食品热量的App,对每种食物中含有的营养元素形成基本的认知,粗略计算日常饮食中摄入的糖。此外,要保持适量运动、规律作息,保持身体摄入能量和输出能量的平衡。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9日0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你每天都在吃的它,危害可能比你想象中还大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糖似乎是必不可少的

也有很多人“嗜糖如命”

不过

吃糖适量可以

糖吃多了

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小编教你4招

让你健康吃糖

1

糖吃多了有很大危害

1.增加患癌症风险

甜食与某些癌症虽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却可能是癌症的潜在源头。糖吃得过多,会引起肥胖,而肥胖是多种癌症的诱因。

2.增加营养不良风险

过多食用甜食,会使血糖升高,抑制食欲。让孩子不爱吃饭,导致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此外,糖在体内的代谢需要消耗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糖摄入过多,可能会造成维生素缺乏、缺钙、缺钾等各种营养问题。

3.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风险

长期大量吃糖,过多的糖分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体内,容易造成肥胖,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吃糖过多,不仅会引起肥胖,还会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80%~90%的二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超重、肥胖的现象。

5.增加患近视风险

长期嗜甜的孩子,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近视,而且近视度数增长更快。这是因为吃糖过多,会导致血糖增高,相应地降低体液的渗透压,使眼球内房水渗透到晶状体内,引起晶状体变形,屈光度增高,从而发生或加重近视。

6.增加患龋齿风险

经常吃糖,会为口腔中的细菌提供一个良好的繁殖环境。这些细菌和糖分接触后,容易造成口腔中的酸性成分增加。牙齿经常受到酸性物质侵袭,容易引起龋齿和其他口腔疾病。

7.增加患脂肪肝风险

糖转化成脂肪后,一部分藏在皮下,另一部分则会蓄积在脏器表面,不仅会造成脂肪肝,还可能会造成脂肪心、脂肪脾等。

8.加速皮肤衰老

当我们摄取过多糖分的时候,容易增加体内的炎症反应,会对DNA、胶原蛋白的形成造成一定影响,使皮肤加速衰老。

2

做好这4件事,健康吃糖

健康吃糖,要做好这4件事:

一、控制糖的摄入总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的建议: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

二、警惕食物中的隐形糖

1.买零食看标签:

有些零食虽然吃起来不觉得甜,但其中添加的糖却不少。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蜂蜜和玉米糖浆都属于糖类,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边的成分,其含量就越高。所以一定要学会看食物标签,这样的话,即使是包装食物中的隐形糖,也能被我们揪出来。

2.做菜少用糖醋、红烧:

烹饪时也要注意,尽量避免糖醋、红烧等方法。像糖醋排骨、鱼香肉丝都是高糖菜肴,一份中含糖量约为25~30克。另外,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每百克也有15克左右的糖。

3.打着“低糖”和“无糖”标签的食物要注意:

● 无糖食物中创造甜味的是人工合成甜味剂。甜味剂不是营养素,不会产生能量或能量很低,但摄入过多甜味剂也会加重身体负担。

● 低糖食物,则要看看它有没有达到低糖标准(100毫升液体或100克固体中,糖含量低于5克)。

三、吃完糖记得用清水漱漱口

四、增加运动量

糖进入体内会快速产生热量,如果某日摄入的糖较平日多,不妨增加运动量,把多余的热量消耗掉。

3

不是所有的糖都是“坏糖”

糖类是个大家族,有些糖吃多了对健康不利,有些糖却对健康有益,比如低聚果糖(FOS)。

低聚果糖(FOS)又叫果寡糖或是蔗果低聚糖,属于益生元的一种,是功能性低聚糖,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水溶性膳食纤维。

经常摄入低聚果糖,可以帮助缓解和预防便秘、维持免疫力、平稳血糖、促进营养吸收、改善血脂代谢、防止肥胖。

这些食物中富含低聚果糖:黑麦、大麦、洋葱、大蒜、洋姜、香蕉等。

转自:CCTV生活圈

来源: FM93交通之声

我们每天都在吃的它,危害可能比吸烟还大

糖吃多了

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教你4招

让你健康吃糖

如果你对糖情有独钟

还有个好消息

也不是所有糖都是“坏糖”

哪些是“好糖”?往下看——

糖的危害比想象中还大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过23个国家的人口死亡原因,得出了一个令世人惊讶的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

这项调查还提示:

长期嗜高糖食物的人,他们的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要缩短10~20年。

糖吃多了可能毁全身

增加患癌症风险

甜食与某些癌症虽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却可能是癌症的潜在源头。糖吃得过多,会引起肥胖,而肥胖是多种癌症的诱因。

增加营养不良风险

过多食用甜食,会使血糖升高,抑制食欲。让孩子不爱吃饭,导致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此外,糖在体内的代谢需要消耗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糖摄入过多,可能会造成维生素缺乏、缺钙、缺钾等各种营养问题。

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风险

长期大量吃糖,过多的糖分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体内,容易造成肥胖,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吃糖过多,不仅会引起肥胖,还会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80%~90%的二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超重、肥胖的现象。

增加患近视风险

长期嗜甜的孩子,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近视,而且近视度数增长更快。这是因为吃糖过多,会导致血糖增高,相应地降低体液的渗透压,使眼球内房水渗透到晶状体内,引起晶状体变形,屈光度增高,从而发生或加重近视。

增加患龋齿风险

经常吃糖,会为口腔中的细菌提供一个良好的繁殖环境。这些细菌和糖分接触后,容易造成口腔中的酸性成分增加。牙齿经常受到酸性物质侵袭,容易引起龋齿和其他口腔疾病。

增加患脂肪肝风险

糖转化成脂肪后,一部分藏在皮下,另一部分则会蓄积在脏器表面,不仅会造成脂肪肝,还可能会造成脂肪心、脂肪脾等。

加速皮肤衰老

当我们摄取过多糖分的时候,容易增加体内的炎症反应,会对DNA、胶原蛋白的形成造成一定影响,使皮肤加速衰老。

做好这4件事,健康吃糖

一、控制糖的摄入总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的建议: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

二、警惕食物中的隐形糖

买零食看标签:

有些零食虽然吃起来不觉得甜,但其中添加的糖却不少。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蜂蜜和玉米糖浆都属于糖类,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边的成分,其含量就越高。所以一定要学会看食物标签,这样的话,即使是包装食物中的隐形糖,也能被我们揪出来。

2.做菜少用糖醋、红烧:

烹饪时也要注意,尽量避免糖醋、红烧等方法。像糖醋排骨、鱼香肉丝都是高糖菜肴,一份中含糖量约为25~30克。另外,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每百克也有15克左右的糖。

3.打着“低糖”和“无糖”标签的食物要注意:

● 无糖食物中创造甜味的是人工合成甜味剂。甜味剂不是营养素,不会产生能量或能量很低,但摄入过多甜味剂也会加重身体负担。

● 低糖食物,则要看看它有没有达到低糖标准(100毫升液体或100克固体中,糖含量低于5克)。

三、吃完糖记得用清水漱漱口

四、增加运动量

糖进入体内会快速产生热量,如果某日摄入的糖较平日多,不妨增加运动量,把多余的热量消耗掉。

不是所有的糖都是“坏糖”

糖类是个大家族,有些糖吃多了对健康不利,有些糖却对健康有益,比如低聚果糖(FOS)。

低聚果糖(FOS)又叫果寡糖或是蔗果低聚糖,属于益生元的一种,是功能性低聚糖,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水溶性膳食纤维。

经常摄入低聚果糖,可以帮助缓解和预防便秘、维持免疫力、平稳血糖、促进营养吸收、改善血脂代谢、防止肥胖。

这些食物中富含低聚果糖

低聚果糖的主要食物来源包括黑麦、大麦、洋葱、大蒜、洋姜、香蕉等。

推荐食用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 版)》中的建议,低聚果糖促进成人排便的特定建议值为每天10克。

综合:CCTV生活圈、中国妇女报

来源: 冰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