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诊治(肥胖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文章目录:

以患者为中心精准施策,肥胖症多学科诊疗有了权威指南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希望每位成年人都能了解自己的体重变化,当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超过24kg/㎡,甚至28kg/㎡时,就已经属于不健康的体重范围,就要积极进行干预了。”

12月1日,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做客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直播间,探讨肥胖症的诊疗路径。

“自今年3月受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委托启动制定《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以来,我们联合国内肥胖症诊治相关的10余个专业的124位权威专家,经过近8个月的努力,历经20余次修订而形成。10月17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正式印发了《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张忠涛教授介绍。

《指南》强调,可以根据不同的体重指数选择更为适宜的治疗策略,如果BMI指数低于27.5kg/㎡,优先推荐生活方式管理。

“对于BMI指数在27.5kg/㎡至32.5kg/㎡之间的患者,如果单靠生活方式管理难以达到满意的体重控制效果时,建议采用联合药物治疗。”纪立农教授提出。在药物治疗方面,《指南》明确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的5种药物,其中4种药物为GLP-1类药物。“如果使用药物治疗,体重和代谢状况仍未能得到满意改善,可考虑减重手术。”

《指南》其中一大亮点就是首次明确了肥胖症的诊疗路径,这个路径为不同肥胖程度和伴随不同并发症的患者提供了清晰的治疗指导。“目前,我们也在推进建设标准化的体重管理中心。中心应配备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营养科、肝病科、骨科、睡眠呼吸科及减重代谢外科等专业的医生,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纪立农教授指出,针对不同的体重和合并疾病情况,多学科协作诊疗尤为重要。

防治肥胖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多学科联合制定策略,并遵循规范的临床诊疗路径,以确保患者在减脂的同时也能获得健康。陈伟教授强调,“很多人一提到生活方式管理,就认为是简单地不吃主食或晚餐,短期内这可能有效,但并不代表科学的减重方法。我们应该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和代谢受损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对于肥胖症患者,需要医务人员为其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责编:呼梦瑶

主编:王振雅

校对:朱晓娜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中新健康丨国家卫健委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17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17日消息,为进一步提高肥胖症诊疗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维护患者健康权益,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可有效提升肥胖症诊疗水平。为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并不断提高医疗机构肥胖症诊疗同质化水平,提升肥胖症治疗效果,改善长期预后,特制定本指南。

附件:《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全文

肥胖症诊疗有了国家版指南,7种饮食方案哪个适合你?

10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

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这是国内首部

肥胖多学科诊疗的权威指南

速速收藏↓↓

我国肥胖症患病率持续上升

《指南》指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其中,成年人的肥胖症患病率达16.4%。在6~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

我国人群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呈现以下特点:

①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比例,均高于女性;

②男性肥胖症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为70~74岁;

③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地区普遍高于南方地区;

④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较高,男性则相反。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体重指数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计算方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我国成年人群的标准:

低体重状态:BMI<18.5kg/㎡

正常体重:18.5kg/㎡≤BMI<24kg/㎡

超重:24kg/㎡≤BMI<28kg/㎡

肥胖症:BMI≥28kg/㎡

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基于我国成年人群特点和健康风险评估,正常腰围定义为<85cm(男性)和<80cm(女性),腰围>90cm(男性)和>85cm(女性)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根据有关行业标准,对于7岁以下儿童,可以性别年龄别BMI的标准差作为评价方法;对于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可以性别年龄别BMI作为筛查超重与肥胖标准,并与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接轨。

如何科学减肥?

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如何科学减肥?《指南》对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有哪些作用?一同了解↓

《指南》明确了肥胖症的治疗原则,指出:

1

肥胖症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减少蓄积在体内过多的脂肪;

降低肥胖症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2

减重过程中需关注

脱水、肌少症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建议每3~6个月,

对减重效果和代谢指标进行评估。

3

减重目标应进行分层设定

对于大多数超重和轻度肥胖症患者,

可设定为在3~6个月之内,

至少将体重降低5%~15%并维持;

对于中、重度肥胖症患者,

则可设定更高的减重目标。

肥胖症的病因复杂,干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等。《指南》指出,对于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应当积极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临床营养治疗是肥胖症综合治疗的基础疗法,可分四步,即营养筛查及评估、干预、监测、 营养教育与管理。医学减重膳食是为了满足肥胖症患者的基本能量需求和减重需求而采取的调整营养素比例的膳食方式,主要包括限能量饮食、高蛋白饮食、轻断食模式、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方式。

医学减重膳食应注意,一种膳食方案并非适于所有肥胖症患者,应根据代谢状态和身体状况在临床营养(医)师指导和临床监测下进行。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如果体重反复波动,可能让寿命更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 张忠涛:我们特别强调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未来可能会在一些大的医院建立体重管理中心,更方便肥胖患者诊治。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