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度测试(肥胖值测试)
全球23亿人超重 网友:如何测试自己是不是超重?
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胖,但事实上,肥胖已然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据联合国网站消息,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杂志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在三分之一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营养不足和肥胖症是营养不良的两个极端。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呼吁采取一种新的方法来应对迅速变化的粮食系统。
新报告表明,全球范围内,近23亿儿童和成年人超重,超过1.5亿儿童发育迟缓,并警告营养不足和肥胖会影响几代人。其实早在2017年,该杂志还发布过一个关于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的报告,显示中国肥胖人数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胖子最多的国家。
肥胖带来的后果,可不只是穿不上衣服那么简单。就在今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了一项研究,直指从2004年到2014年的十年间,中国人越来越胖了。2014年,中国成年人的普通型肥胖率为14.0%,而在十年前,该项数字仅为3.3%。
对于很多人来说,“普通型肥胖”不可怕,最可怕的一大杀手就是——腹部肥胖。就腹部肥胖来说,该人群数量占整体肥胖人群数量的31.5%。其中男性与女性的腹部肥胖率分别占据30.7%以及32.4%。当你摸摸自己的肚子,发现有小肚腩的时候,你已经离腹部肥胖不太远。
而什么原因容易造成腹部肥胖?后天的生活习惯对于肥胖的发生仍是决定性的因素。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人群肥胖比例大幅上升,长期缺乏锻炼以及平时饮食不注意都会囤积脂肪并最终导致肥胖,这与生活习惯的变化密不可分。
此外,有研究表明:长期加班也会导致“腹部肥胖”的发生,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长期暴露于灯光下打乱身体昼夜节律,导致身体内分泌紊乱所致。
因此,要想预防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建议小伙伴们平时多注意规律健康饮食与作息,并且加强锻炼。
如何测试自己是不是超重?研究人员的依据之一就是BMI。BMI是衡量一个人胖瘦情况的重要标准,它的全称叫身体质量指数,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的衡量成人肥胖的标准。计算公式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体重过低:BMI
体重正常:BMI 18.5~23.9kg/m2
超重:BMI 24~27.9kg/m2
肥胖:BMI≥28kg/m2
轻度肥胖:BMI 28~30kg/m2
中度肥胖:BMI 30~35kg/m2
重度肥胖:BMI≥35kg/m2
目前,中国将普通型(全身性)肥胖定义为BMI数值达到28kg/m²(世界卫生组织的肥胖标准是30kg/m²),小伙伴们,你超重了吗?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风险是正常儿童的3.9倍
今天的“小胖墩”就是明天各种慢性病的“后备军”。要想防治慢性病,就要从娃娃的体重抓起。在今天(6月20日)上午举行的中国营养与健康创新论坛上,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说,目前我国慢性病的死亡率已经占总死亡率的86%,慢性病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头号问题”,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我国20%的青少年超重或肥胖,他们在成年期更易罹患各种慢性病。
资料图 肥胖儿童 冯晨清制图
杨月欣介绍说,从1995年的2014年之间,中国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和消瘦得到了明显改善。生长迟缓的检出率从8.1%下降到2.4%,消瘦检出率从7.5%下降到4.1%。与此同时,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从5.3%上升到20.5%,增长了近5倍。婴儿期与学龄前期是超重或肥胖的高发阶段,超重及肥胖的高发阶段正好与脂肪组织发育活跃期及重聚期相吻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儿童肥胖都以轻度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度、重度肥胖逐渐增多,重度肥胖出现在3岁以后。从性别来看,男宝宝多于女宝宝。
儿童的营养状况对孩子的健康影响深远。杨月欣说,从近期来看,儿童的营养状况会影响大脑发育,体格发育以及生理和代谢,比如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等。从长期来看,儿童营养状况会影响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以及增加罹患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以及肿瘤的可能性。以慢性病为例,超重儿童发生高血压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3倍,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9倍。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群的4.3倍。
杨月欣说,肥胖儿童必将成为慢性病的强大后备军。在12岁以上青少年中,每增加一个标准差的BMI(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成年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7倍,冠心病风险增加1.3倍,脑卒中风险增加1.06倍,儿童期超重肥胖还会增加成年期早死的风险。因此,慢性病的防控,必须将关心前移到青少年时期。杨月欣说,家长一定要重视控制孩子的体重。同时,从宏观层面也要讲儿童体重控制融入到所有政策,健全国家儿童体重控制监测系统,开展儿童体重控制三级预防。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网易 @澎湃新闻 @中新网 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 TF003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胖 照着下面的方法测测
我胖了!我怎么又胖了!我没多吃啊,体重反而增加了!去年秋天买的牛仔裤,现在穿上,好像“缩水”了!越怕越胖,越减越肥,减肥人永远在路上!减肥永远是热门话题,除了肉眼看到的肥胖,跟大家聊聊哪些指标可以科学评价肥胖。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胖
照着下面的方法测测
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中,超重率和肥胖率高达34.3%和16.4%,每2个成人就有1个肥胖或超重。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李春君主任医师说,减肥一定要科学健康,首先要了解自己肥胖相关的指标。
1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判断肥胖的常用指标
BMI计算公式: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单位(公斤/平方米kg/m2)。例如,一个身高1.70米男性,体重85公斤,简单的计算BMI=85÷1.7÷1.7=29.4 kg/m2 ,这个数值代表什么意义呢?因种族的差异,西方人块头比较大,所以中西方对于BMI的分类标准是有所区别的。
那么相同BMI的男性和女性患慢性病的风险是不是一样的呢?李主任说,为了明确这个问题,我们团队整理了2019年全年的体检数据,将BMI进行 10分位分层分析,显示男女在相同的BMI水平下,特别是当BMI>25 kg/m2时,女性患慢性病的风险明显高于男性。此外,当女性BMI>21.97 kg/m2、男性BMI>23.89 kg/m2时,患慢性病的风险开始显著增加。因此,女性应比男性更警惕因BMI增加而导致的慢性病风险,女性BMI诊断肥胖的标准可能需要下调。
2
天津腹型肥胖人群位居全国第1名 看看里面有你吗
腰围是衡量腹型肥胖简单、实用的指标
身边有一些人,体重并不大,计算一下BMI也没在肥胖的行列,但是看看那隆出的肚子也无法和“正常”划等号,那么这种算肥胖吗?这里就适用腰围这个评价指标了,腰围是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腹型肥胖简单、实用的指标,我国的标准为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
测量方法:自然站立,平静呼吸,沿右侧腋中线,确定髂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将软尺紧贴皮肤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如上图所示)。相比于周围型肥胖,腹型肥胖危害更大。俗话说,腰围越大,寿命越短。在这次调查中“天津腹型肥胖位居全国第1名”,所以行动起来,测测自己的腰围,看看自己是否为天津腹型肥胖高发病率贡献了一份力量!
3
如何进行内脏脂肪的测量?
腰围检测虽然简单便捷,但是不能够区分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最近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THE LANCET:Diabetes&Endocrinology上的研究显示,通过CT或核磁准确测量的内脏脂肪组织是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和死亡的独立危险标志,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均与内脏脂肪组织过多密切相关。CT和核磁是最早用于内脏脂肪(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测量的方法,通过三维成像技术,精确测量整体和局部的身体组成。但CT检查有辐射暴露,MRI扫描时间长,二者价格均较昂贵,在临床进行大规模推广受限。
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内脏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是继CT和核磁检测内脏脂肪的替代方法。DEXA最早应用于测量骨密度,是一种二维成像技术,但也存在辐射,故不作为临床监测肥胖体重变化的常用指标。
4
体成分分析仪BIA是临床常用的多维度评价肥胖的方法
BIA其测试体成分的基本原理是 4 室模式。该原理假设人体主要由 4 种成分组成:水分、蛋白质、 矿物质和体脂肪。虽然不是直接测量VAT,且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受测试过程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其易操作、费用低、无辐射的优点在肥胖管理中心被广泛应用。
体成分评估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评价肥胖,其中包括我们常用的信息如体重、BMI、腰围,也有更精准的信息如骨骼肌总量、脂肪总量、体脂百分率、内脏脂肪的面积、以及不同部位的脂肪和骨骼肌的含量、基础代谢率等指标。我们肥胖门诊根据体成分中的各项数据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运动方案。减重后随访,根据体成分复查结果推测饮食运动落实情况并沟通优化以往方案,真正到达“减脂增肌”的理想效果。
5
WHO 推荐以身高标准体重法对儿童肥胖进行判定
最后关注儿童肥胖问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儿童肥胖诊断标准:WHO 推荐以身高标准体重法对儿童肥胖进行判定,同等身高、 营养良好的儿童体重为标准体重(100%),±10%标准体重的范围为正常。>15%为超重,>20%为轻度肥胖,>3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
肥胖在成人和儿童的高发病率应该引起关注,进行肥胖的筛查和治疗迫在眉睫。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内脏脂肪是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内脏脂肪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分布不同,单凭BMI指标并不能评价内脏脂肪情况,无法识别代谢风险显著增高的群体。所以,为了全面评估个体是否存在肥胖,除了BMI外,还要重视腰围、内脏脂肪、体脂率等指标的测量,考虑到无辐射、操作简便、价格实惠、检测结果全面等因素,首选BIA作为多维度评估和复评肥胖的方法。
来源:天津市人民医院
看不见的胖更伤人!来测测你是不是隐形肥胖→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的生活模式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由于缺少运动,很多人都出现了假日综合征的症状,其实隐藏在这些症状背后的是一种看不见的肥胖——高血脂。
高血脂到底是怎么回事?高血脂有哪些危害?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我们想象不到的因素会导致高血脂?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工作节奏也不断加快,熬夜、暴饮暴食、缺乏运动、久坐等等生活习惯,都会让你的血脂数值悄悄地上涨,这种看不见的胖其实更伤人,急性胰腺炎、冠心病、脑溢血等等都和它有关。
高血脂主要是哪些指标高?
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其中甘油三酯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而胆固醇则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高血脂呈现出的“乳糜血”状态中,90%以上是甘油三酯,常见于餐后,一般肉眼观察不到,并且会及时清除。一般来讲,如果血液中达到2克脂肪(甘油三酯)/升,那么血液从外观上就会呈现出乳糜状。
高血脂主要和四个指标有关系:
l 总胆固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来源为食物中摄取和体内自身合成。正常值为小于5.17毫摩尔/升。
l 甘油三酯:脂质的组成成分,来源为食物中摄取和体内自身合成。正常值为0.56-1.70毫摩尔/升。
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运送血液中脂类的一种脂蛋白颗粒,主要作用是将脂类运送到血管内皮细胞中。正常值为3.12毫摩尔/升。
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运载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再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正常值为0.7-2.0毫摩尔/升。
血脂高通常是指血浆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
出现乳糜血的原因是什么?
●家族遗传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代谢异常
●大量进食高脂肪含量食物
●与血液的留取方式有关。血脂含量通过静脉血检测,基本的要求是正常饮食,空腹时间至少8小时(10-12小时最好),晚上8点之后不建议进食。
人体血脂成分升高有哪些危害?
首先可以直接造成胰岛素抵抗,造成血糖异常、血压异常、肥胖;
其次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可以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最后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脑血栓、脑溢血、中风等心脑血管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假日综合征竟然和血脂高有关系?
如在节假日结束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这时就要考虑是否有血脂异常的情况出现了。
高血脂的典型症状包括:胸闷、头晕、乏力。
长期吃外卖,能直接抽出乳白色的“牛奶血”?
不可能直接抽出乳白色的“牛奶血”。抽血后,通过静置,有效地去分层才能看到乳糜的状态。
长期吃素就可以控制血脂?
人体内的三大营养素:脂肪、蛋白质、糖,它们是会相互转变的,如高碳水造成高糖,而糖会转换成脂肪。肝脏是需要脂肪去帮助糖转化成热量。胆固醇也是人体生理结构和功能必不可少的,每天细胞代谢都需要胆固醇,体内需要平衡,建议荤素搭配,均衡营养。
饭后走一走可以降低血脂?
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血脂。通过散步可以将吃的血糖、血脂和蛋白质送到全身肌肉中。吃完就躺下,会让所有的脂肪存在那些没用的脂肪细胞当中,还间接影响你的内分泌以及造成血脂紊乱。年长的老人也可以餐后站立或踮踮脚也能达到合理降脂的效果。
血脂高必须服用降血脂药?
可以简单分成单纯的高血脂症和有慢性病基础的高血脂症。前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少熬夜、合理运动和膳食就可以使血脂降下来;后者如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等高危因素在内的合并基础病,通过危险分层,高风险人群是需要服用降血脂药来降血脂。血脂也不是越低越好,过低易引起代谢问题甚至是肿瘤等疾病。
胖与不胖,医生是最有发言权的。可是,如果能简单的在家就能自测,岂不是只有自己知道这个秘密!接下来,小编分享四个肥胖的判定标准,可以亲测一下呀:
★体重测量
指标:体质指数(BMI),是一种计算身高比体重的指数
计算方法: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的平方(m²)
标准:目前我国成人的BMI的切点是:
正常:18.5≤BMI≤24 kg/m²
超重:24≤BMI≤27.9 kg/m²
肥胖: BMI≥28 kg/m²
★腹围测量
男性:正常≤85厘米,85~90厘米为超重,≥90厘米为肥胖;
女性:正常≤80厘米,80~85厘米为超重,≥85厘米为肥胖。
★内脏脂肪型肥胖测量
1、腰臀比例
公式:腰臀比例=腰围÷臀围
方法:笔直站立,轻轻吸气,用卷尺测量肚脐上方腰围与最凸出臀围
标准:男性的腰臀比不大于0.9,女性的腰臀比不大于0.8,可视为中心性肥胖。若男性在0.9以上,女性在0.8以上,就表明是内脏脂肪过剩的高危人群,需要进行下一步测试。
2、腰腹皮下赘肉
方法:试着捏肚脐周围,如果能轻松捏起2厘米,表示堆积的是皮下脂肪,如果捏不起来,表示很多脂肪堆积在内脏里,可简单判断为内脏脂肪型肥胖。这类人群,可能体重不超标,但是也要时刻注意血脂问题。
★体脂率测量:
公式:体脂率=脂肪量÷全身的重量
方法:一般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皮脂厚度计等仪器来分析测量
标准:一般来说,男性体脂率大于25%、女性体脂率大于30%,则可判断为肥胖病。
通过以上测量,大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吗?
一定要重视肥胖,它可是许多疾病的导火索。
今晚的《职场健康课》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宋现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人群防治研究室主任左惠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徐顺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刘英华为您揭开看不见的胖更伤人。敬请收看。
职场健康课
4月12日 19:30
《小心!看不见的胖更伤人》 健康求助通道:cctvzcjk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