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全身疼(肥胖以后全身难受)
我55岁 更年期体重暴增,从115斤胖到145斤,天天这疼那疼的乱吃药
《更年期之困:岁月风暴中的挣扎与希望》
“女人一生,究竟要历经多少波澜?”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前行,更年期,恰似一场骤然而至的狂风暴雨,让众多女性深陷困境。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 55 岁康宁晓的世界,去体悟她在更年期的苦痛与迷茫。
康宁晓,一位平凡女子,本应安享人生的宁静时光,却在更年期的漩涡中苦苦挣扎。55 岁的她,绝经已有两年,踏入了更年期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于她而言,满是未知与挑战。
49 岁,更年期悄然降临,康宁晓的生活自此天翻地覆。体重,曾经稳定的数字,开始一路狂飙。往昔 115 斤的她,身材恰到好处,可如今,145 斤的体重,整整三十斤的增重,让她的身体沉重不堪,自信也被彻底击垮。曾经的衣服,再无一件合身,无奈只能重新购置。看似小事一桩,却在她心中泛起无尽的无奈。每次打开衣柜,看着那些曾经钟爱的衣物如今只能闲置,失落感如影随形。
肥胖,带来的不只是外在的改变,更让康宁晓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曾经开朗自信的她,如今整日郁郁寡欢,尤其不愿见到熟人。她害怕别人看到自己肥胖的模样,害怕听到那些不经意的议论。“一胖毁所有”,在她身上得到了残酷的印证。
然而,体重的增加仅仅是康宁晓更年期困境的冰山一角。全身疼痛,才是真正让她痛不欲生的“恶魔”。胳膊疼、腿疼、胸疼、屁股疼,各种疼痛轮番来袭。有时全身酸痛,仿佛被重物碾压;有时局部疼痛,让人摸不着头脑;有时一个点刺痛,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康宁晓觉得更年期就像一个任性的孩子,想让哪里疼就哪里疼,除了头发丝,全身各处皆有可能疼痛。
这些年,为摆脱疼痛折磨,康宁晓成了医院的常客。各种检查做了个遍,从上到下,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问题。可结果却总是令人失望,并未查出什么大毛病。西药吃了又吃中药,药吃了一大堆,效果却微乎其微。疼痛依旧,疼得受不了时,只能靠止疼药缓解。这种无奈与绝望,唯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
回顾康宁晓的更年期历程,三个阶段的变化清晰可见。绝经前,症状尚不明显,只是月经不太规律。那时的她,或许并未意识到,更大的挑战即将来临。绝经期,月经紊乱,雌激素流失,手僵硬麻木,脚肿胀麻木,各种莫名其妙的疼痛接踵而至。食欲大增更是让她的体重难以控制,从前一碗面条就饱,如今得吃两碗。这种变化让康宁晓深感无助,努力控制饮食,却发现根本无法做到。吃得少了心慌,吃饱了心才安稳,可体重却不断攀升。
如今,进入绝经后阶段,康宁晓本以为痛苦会有所减轻,然而,那些莫名其妙的疼痛依旧说来就来,随时骚扰着她。医生看了,药也吃了,疼痛却如影随形。她不禁感慨,女人绝经,为何要遭受如此多的罪?这种痛苦让她生无可恋,感觉自己瞬间衰老了十岁不止。55 岁的她,看上去如同 65 岁,肥胖的身躯加上满脸的疲惫,让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对于未来,康宁晓满心忧虑。她不知更年期何时才能结束,也不知结束后身体能否恢复如初。减肥,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于她却难如登天。吃少了心慌,喝凉水都能胖,让她陷入深深的困境。她渴望找到解决之法,摆脱更年期的困扰,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
更年期,是每个女人都可能经历的阶段。康宁晓的故事,只是众多更年期女性的一个缩影。在这个阶段,女性们面临着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挑战。体重增加、疼痛困扰、情绪波动等问题,让她们倍感无助与困惑。但我们必须明白,更年期并非无法跨越的难关。通过正确的方法和积极的心态,女性们完全可以更好地应对更年期的挑战。
重视健康管理至关重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睡眠,这些都是缓解更年期症状的有效途径。对于体重增加问题,可在医生指导下制定科学的减肥计划,避免盲目节食。同时,适当运动不仅能控制体重,还能缓解疼痛,增强身体免疫力。
关注心理健康同样不可忽视。更年期女性往往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此时,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尤为关键。多与他人交流,分享感受,释放内心压力。也可通过瑜伽、冥想等放松活动,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寻求医疗帮助更是当务之急。如果更年期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切勿犹豫,应及时就医。医生可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帮助缓解症状。要相信医学的力量,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难关。
康宁晓的故事仍在继续,她的更年期之困或许尚未完全解决,但我们坚信,只要她不放弃,积极面对,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对于每一位正在经历更年期的女性来说,也要勇敢地面对这个阶段,相信自己,相信未来。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度过更年期的“风暴”,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研究:腹部脂肪过多与慢性疼痛有关
一项研究发现,腹部脂肪过多与广泛的慢性疼痛有关,尤其是在女性中。研究结果表明,减少腹部脂肪可能有助于控制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特别是对于那些身体多个部位疼痛的人。
减少脂肪可能有助于缓解慢性疼痛,尤其是当疼痛影响身体多个部位时。
根据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区域麻醉与疼痛医学》上的一项开创性研究,过多的腹部脂肪与广泛的慢性疼痛有关,尤其是在女性中。
研究人员认为,减少多余的腹部脂肪可能有助于缓解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特别是当它影响身体多个部位时。
研究人员表示,先前发表的研究表明肥胖与肌肉骨骼疼痛有关,但尚不清楚多余的脂肪组织是否与身体多个部位的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有关。
为了找到答案,他们利用英国生物库研究中 32,409 名完成问卷并接受健康评估的参与者的数据。其中约一半(51%)为女性,平均年龄为 55 岁。
他们对腹部进行了 MRI 扫描,以测量腹部器官周围的脂肪量(内脏脂肪组织或 VAT)以及可捏住的皮下脂肪量(皮下脂肪组织或 SAT)。
在接受扫描时,参与者被询问是否曾感到颈部/肩部、背部、臀部、膝盖或“全身”疼痛超过 3 个月。
大约两年后,对 638 名参与者重复了 MRI 扫描和疼痛评估。
研究结果:腹部脂肪与疼痛的关系综合分析显示,慢性疼痛部位数量与VAT、SAT、两者的比率以及体重(BMI)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联。
这种关联在女性中更为明显,女性中,VAT 的慢性疼痛部位数量较多的几率比男性高出两倍,SAT 和 VAT:SAT 比率的几率比男性高出 60%。在男性中,这些几率比男性分别高出 34%、39% 和 13%。
脂肪组织含量较高也与报告慢性疼痛的可能性较大有关,并且这种关联在女性中更为明显。
研究局限性和结论即使在调整了年龄、身高、种族、家庭收入、教育程度、酒精摄入量、吸烟状况、体力活动、共存疾病、睡眠时间、心理问题和随访时间长度后,所有这些关联仍然存在。
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无法确定因果关系。作者也承认存在各种局限性。
这些因素包括重复成像样本量相对较小,以及疼痛问卷中没有对疼痛严重程度的评估。他们补充说,更多的随访也可以收集更多关于慢性疼痛部位数量模式和波动的信息。
但研究得出结论:“腹部脂肪组织与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有关,这表明过多和异位脂肪沉积可能与多部位和广泛的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发病机制有关。”
研究指出:“因此,减少腹部脂肪可以被视为慢性疼痛管理的目标,特别是对于多部位疼痛和广泛疼痛的患者。”
研究认为,女性身上出现的更强的关联性可能是脂肪分布和激素的性别差异造成的。
参考文献:Zemene Demelash Kifle、Jing Tian、Dawn Aitken、Phillip E Melton、Flavia Cicuttini、Graeme Jones 和 Feng Pan 撰写的“MRI 衍生腹部脂肪组织与多部位和广泛性慢性疼痛有关”,2024 年 9 月 10 日,区域麻醉与疼痛医学。DOI:10.1136/rapm-2024-105535
作者: 英国医学杂志集团
免责声明:康嘉年華致力于健康常识分享,内容根据公开资料编辑,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在线留言删除。文章旨在介绍健康科学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如需精准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诊疗。
因为肥胖,所以腰痛#中医# #腰痛# #疼痛# 今天
因为肥胖,所以腰痛#中医# #腰痛# #疼痛#
今天(4月29日)这位患者一进门就告诉我,上周三(4月24日)扎针后,效果可好了,马上腰就不疼了,好了两三天,又疼了。
我查了查她的首诊病历。49岁,主诉是“腰痛4天”。扎了针,开了几贴外用的膏药和2盒口服的中成药。
我问她,这两天劳累、干重活儿了吗?
她说,没累着,就一直坐着,今天天凉,更不舒服了。医生,我也没累着呀,为什么会腰痛?
哪些人易患腰痛?
腰痛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年龄大、女性、重体力劳动、久坐、工作压力大、受教育程度低和心理因素(如焦虑和抑郁)。一般存在以上情况的人容易发生腰痛。
这位患者就属肥胖,身高不到165厘米,体重至少170斤(没好意思拍照),工作性质是久坐,又是女性,这些都是腰痛的危险因素。
我给她开的膏药,她也没正确使用。
我告诉她,因为你胖,每天坐得时间也长,所以腰痛不好治,也容易复发。
为什么胖人容易腰痛?
肥胖者主要增加的重量,主要集中在腹部,使人的重心向前倾,继而出现挺腹的代偿性姿势,使腰椎前凸增大、骨盆前倾、腰背肌疲劳,导致腰背痛发生。
肥胖会增加腰椎骨骼系统的负担、腰椎的压力、腰椎间盘和关节的磨损风险,可能导致椎间盘脱水和退变,进而椎间盘突出而出现相应症状。
肥胖可能导致腰椎小关节紊乱,因为它们需要支撑更多的体重,活动时可能导致腰部关节失稳,增加腰椎损伤的风险。
肥胖者经常缺乏运动,腰部肌肉缺乏锻炼,在不正确的姿势下很容易引起腰痛。此外,因为平衡感比较差,比较容易发生腰部扭伤。
患者说,以前她去医院看病,医生就告诉过她,只要她能减肥,身上的病就会都没了。
我说,对呀,医生的治疗只是一方面,患者的主动配合更关键,你就要瘦身、少坐才行。
继续上次的治疗方案,希望患者能早点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