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性鼻炎(肥胖性鼻炎需要手术吗)

极目新闻 0
文章目录:

滥用激素治鼻炎后肥胖,男子节食减肥休克入院

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

通讯员 郭悦

20年前滥用激素治疗鼻炎,结果导致体重快速增加,且出现骨质增生等症状。近日,孝感的艾先生连续2个月节食减肥,营养不良导致休克入院。经过孝感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多日的治疗与护理,艾先生这才有所好转。

几天前,艾先生因为休克,被送到孝感市中心医院,直接住进了急诊ICU。医护人员详细了解艾先生的病情后才发现,他竟然是因20年前滥用激素导致肥胖,现在连续2个月节食减肥导致的休克。

原来,20年前,患者艾先生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因患有鼻炎,在使用激素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艾先生瞬间觉得这是个神药,之后只要鼻炎复发,就自行使用激素,持续了多年。

因为滥用激素,艾先生出现过骨质疏松、腰椎粉碎性骨折等情况,但都没有引起重视。激素还造成他体重快速增加,身体肥胖,皮肤出现紫纹。

为了减肥以改善自己的形象,近期,艾先生连续2个月通过只吃苹果、黄瓜、番茄等食物节食减肥,营养不良不断加重,最后导致出现低血压、乏力、头晕直至休克入院。

为更好地护理患者,促进患者康复,孝感市中心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雪菲主持了全院护理大会诊,医院药学部、内分泌风湿免疫科、普外科、骨科等多个科室的护理专家、专科护士、专业骨干参与会诊指导。经过多天的治疗与护理,艾先生的病情逐渐好转。

艾先生在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下病情好转 (通讯员供图)

孝感市中心医院相关专家介绍,糖皮质激素本身是维持机体正常运作的重要激素,与应激反应、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均密切相关,具有抗炎、抗内毒素、抗休克和免疫抑制作用,临床广泛用于各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但糖皮质激素使用不当或滥用会造成多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依据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如果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应该注意坚持遵医嘱用药,切忌随意停药或减药;合理饮食并且摄入营养,激素治疗期间,患者应进食含钙、含钾较高的食物,如牛奶、鱼、虾皮、橘子汁等,以防止低钙低钾血症等;长期服用激素可能造成骨质疏松,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以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家属也需要提供安全的环境,保持光线良好、地板防滑,减少房间障碍物,如果出现异常,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链接:

滥用激素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1、库欣综合征:长期超生理剂量应用激素可引起水、盐、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紊乱,表现为向心性肥胖(俗称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无力、低血钾、浮肿、高血压等。

2、诱发感染加重: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往往求效心切,把激素当成“退热药”,结果患者表面上解除了发热,但感染却扩散,病情进一步发展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

3、 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

4、 由于水、钠潴留和血脂升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

5、 由于促进蛋白质分解和抑制其合成,增加钙、磷的排泄等,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难愈合等。

6、 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和负氮平衡,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7、 可诱发或加重神经精神病。

8、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长期使用激素引起脂肪肝及高脂血症,来源于中性脂肪的栓子易黏附于血管壁上,阻塞软骨下的终末动脉,使血管栓塞造成股骨头无菌性缺血坏死。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打鼾的人注意!呼噜声越大,越要抓紧看

什么是鼾症?

大多数人都有过睡眠时打鼾的经历,但偶尔的、轻度的打鼾并不能称为鼾症。一般是测量熟睡时鼾声超过 60 分贝,称为鼾症。

打鼾并不代表睡眠质量好。相反,严重的打鼾通常由身体的不健康状况引起,而且长期严重打鼾也会进一步损害健康,形成恶性循环。

鼾症的表现是什么?

鼾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明显打鼾,可伴有张口呼吸、憋气、呼吸暂停;严重时会憋醒,甚至睡眠时猝死。

白天会表现出口干、嗜睡、记忆力下降、头晕头痛、情绪不良、性功能障碍,以及心、肺相关系统的疾病。

儿童鼾症还会影响智力及身体发育。

有哪些原因会引起鼾症?

(1) 生理结构(鼻、口腔、喉咙等部位有狭窄) 引起的鼾症,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常见的病因如肥胖、鼻炎、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软腭肥厚、扁桃体肥大、舌根后坠、小颌畸形等;

(2)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则是因为大脑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较少见;

(3)若两方面原因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什么是睡眠呼吸监测?

睡眠呼吸监测,是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金标准,且能够鉴别中枢型、阻塞型和混合型,确定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通常为一种多导联仪器,有「端口」连接着患者的手指、口鼻、胸腹等处。

患者需要带着仪器,在医院里住一宿,经过整晚的睡眠,以完成检查。

怎么治疗鼾症?

(1)轻度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通过控制体重、侧卧睡眠来干预,不用特殊治疗;

(2)积极治疗造成阻塞的相关疾病,如鼻炎等; 如为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原发的神经系统疾病;

(3)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适当应用呼吸兴奋药物,如乙酰唑胺等;

(4)使用口腔矫正器;

(5)呼吸机辅助通气;

(6)手术改善气道狭窄因素:如鼻中隔矫正术、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低温射频消融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正颌手术等。

一般医生会根据病情采取综合治疗。

来源: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鼻子终于要通了吗 过敏性鼻炎有望治愈

鼻子终于要通了吗

与过敏性鼻炎缠斗数百年后,人类终于看到了治愈它的曙光。

2019年5月24日,来自比利时VIB炎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科学》上发表论文介绍,他们找到了导致过敏性鼻炎、哮喘在内的诸多呼吸道炎症在微观上的病因。

面对这类暂无根治方案的疾病,患者唯一的选择就是躲。即使在夏天最毒的日头下,仍然有很多人不得不戴上厚重的口罩和护目镜——不是为了躲避雾霾,而是躲避不知因何而起的过敏。

他们只有在冬天和初春时可以稍稍享受自由呼吸的滋味。从暮春时节到来起,漫天柳絮、各类植物的花粉、种子接踵而至,威胁还可能来自出门遛弯时擦身而过的小动物……

根据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和北京同仁医院的调查与估计,中国过敏性鼻炎患者人数超过1亿人。在城市和农村地区,过敏性鼻炎发病率分别约为7.2%和6.2%。

在医学概念里,“变态反应”是指免疫系统反应过度而导致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敏性鼻炎就是典型的“变态反应”。鼻炎发作时“变态”的滋味,每一个患者都能有一肚子苦水。“整个晚上,不停地擤鼻涕,眼睛、耳朵、喉咙痒得人发疯。3包、总共1200抽的纸巾都不够用,鼻子已经不是自己的了。”有人在社交平台上描述自己最近一次发病的感受。

如果不及时治疗,过敏性鼻炎可能会发展为哮喘,成为一颗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的定时炸弹。歌手邓丽君、京剧大师梅葆玖,都死于哮喘。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的一项调查显示,47%的夏秋季花粉症患者将在9年内发展为季节性哮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3亿人患有哮喘,其中50%以上的成人患者和至少80%的儿童哮喘患者均由过敏因素诱发,每年超过25万人死于哮喘。近年来,医学上也逐渐开始使用“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这一诊断术语。

这群比利时的科学家发现,尽管引起不同人产生这一病症的过敏源不同,但在微观上,导致过敏反应和炎症的都是一种名为CLCs的蛋白晶体。接触过敏原后,人体细胞会产生CLCs,从而使人“变态”。

早在1853年,巴黎一名好奇的医生夏科(Charcot)就发现了这种晶体。经手了很多哮喘病人后,他搜集了病人的痰液,发现每一个病人的痰液中,都有一种两头尖、底面是六边形的晶体。一堆这样的小东西躺在人的呼吸道黏膜上,想想就觉得痒。

20年后,另一名医生莱顿(Leyden)也有了相同的发现,而健康者的痰液中,则不会观察到CLCs。但那时的人们以为,这是某种无机物的结晶,一直到1950年前后,科学家才知道,CLCs是一种蛋白质结晶。

在人体内,蛋白质通常溶解在细胞液中,很少以固体的形式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意味着某种病症,例如,在痛风患者的关节中,尿酸结成晶体,引起痛苦,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通常能观察到胆固醇晶体。

除了哮喘,人们还在支气管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炎症性疾病中发现了CLCs。这些病症的共同点还有,常有黏液堵塞呼吸道,一类名叫嗜酸性粒细胞的免疫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今天的每个医生都在接受培训时知道CLCs的大名,知道这种晶体与嗜酸性粒细胞有关,知道它们常常存在于哮喘病人的痰液中。”比利时那项研究的通讯作者巴特·兰布雷特(Bart Lambrecht)告诉媒体。

然而,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些晶体会出现在那里,它们起了什么效果,它们和呼吸道过敏性炎症有什么关系。很多人猜测,CLCs与哮喘有关,但这群比利时的科学家是最早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的人,解开了这个困扰人类160年的谜题。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最早是谁发现了鼻炎这一病症。古罗马学者凯尔苏斯2000多年前就在《医术》里描述鼻部炎症的特征。几乎同一时期,《黄帝内经》写了“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鼽嚏”即为鼻炎,相关内容指出了中医理论里鼻炎的病因。

为了对抗这种疾病,科学家从很多个角度尝试过。有人发现,哮喘等呼吸道炎症似乎常常发生在同一家庭。针对这种病症的遗传学基础的研究,从1916年一直持续到1997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后,哮喘遗传学协作研究组才定位了约80个相关基因点位。

也有人试图寻找过敏性鼻炎与皮肤过敏、扁桃体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或肥胖、骨质疏松等生理状态的相关性,有人通过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与农药的使用、当地绿化程度密切相关。

但迄今为止,过敏性鼻炎和哮喘都没有根治的办法,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引起身体“变态反应”的祸根是什么。医生往往叮嘱患者远离过敏源,但很多人在医院做过数百种过敏源筛查后,收到的却是“过敏源未知”的检测结果。为了远离鼻炎,有人每天用盐水冲洗呼吸道,甚至有人无奈之下选择民间偏方,将新鲜葱叶挤出的浓稠白汁滴进鼻孔。

过去10年里,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的门诊量增长了约50%。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显示,近30年间,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至少增加了3倍,涉及全世界22%的人口,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疾病。

治愈的曙光应该不会来得太晚。比利时VIB炎症研究中心的学者已经找到一种可以溶解CLCs晶体的方法,并在小鼠上实验成功。使用这种疗法后,小鼠肺部的炎症得到抑制,产生的黏液也明显减少。

“鉴于目前还没有药物专门针对呼吸道的黏液堆积,这种疗法或许会改变治疗这种疾病的游戏规则。”兰布雷特说。 (王嘉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