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肥胖儿进行(对肥胖儿进行身体锻炼,开始时())
告别“小胖墩”!六部门发布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
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
为破解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难题,今天,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其中在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保证学生每节课间休息并进行适当身体活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儿童青少年开放,支持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儿童青少年开放;对高糖、高脂、高盐食品加强食品标签管理,不鼓励针对儿童的营销及食品包装中使用吸引儿童的图片、描述和外形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逐步改善,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不良率逐渐下降,但与此同时,由于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加之课业负担重、电子产品普及等因素,儿童青少年营养不均衡、身体活动不足现象广泛存在,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儿童青少年期超重肥胖增长趋势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将极大影响我国年轻一代的健康水平,且会显著增加成年期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过早发生的风险,给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压力,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该方案提出,将以2002至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2020至2030年0至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根据各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现状,将全国各省(区、市)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流行水平地区。2020至2030年,高流行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80%,中流行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低流行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60%。
同时,方案提以强化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政府责任为核心,提出四项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强化家庭责任,充分发挥父母及看护人作用。包括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培养儿童积极身体活动习惯、做好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监测、加强社区支持等措施。例如,为孩子合理选择、搭配和烹调食物,保证食物多样化,减少煎、炸等烹调方式,控制油、盐、糖的使用量,避免提供不健康食物,减少在外就餐;培养儿童青少年运动兴趣,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经常锻炼习惯,减少儿童使用电子屏幕产品时间,保证睡眠时间;定期为孩子测量身高和体重,做好记录,并能根据相关标准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进行评价等。
在强化学校责任方面,方案提出,要制修订幼儿园和中小学供餐指南,培训学校和供餐单位餐饮从业人员。学校应当配备专(兼)职营养健康管理人员,有条件的可聘请营养专业人员;优化学生餐膳食结构,改善烹调方式,因地制宜提供符合儿童青少年营养需求的食物,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粗杂粮及适量鱼禽肉蛋奶等供应,避免提供高糖、高脂、高盐等食物,按规定提供充足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保证在校身体活动时间。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各地各校要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照有关规定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等考核。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保证学生每节课间休息并进行适当身体活动,减少静态行为;保证幼儿园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强健骨骼练习。
此外,要加强幼儿园和学校医务室(卫生室、校医院、保健室等)校医或保健教师配备和能力建设,做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监测,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方案还提出医疗机构应指导支持学校和家庭通过合理膳食、积极身体活动和心理支持对超重肥胖儿童进行体重管理。同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根据需求为超重肥胖儿童提供个体化的营养处方和运动处方。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儿童青少年开放,支持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儿童青少年开放。鼓励运动场所为儿童青少年免费提供充足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方案还要求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要制定完善部门规章,对高糖、高脂、高盐食品,加强食品标签管理,不鼓励针对儿童的营销及食品包装中使用吸引儿童的图片、描述和外形设计。
12岁男孩超重患上脂肪肝,小胖墩到底该如何减脂?
陈伟 医学减重专家陈伟 今天
最近有条关于体重的新闻上了热搜,西安一12岁的男孩超重30斤,在做常规检查时被诊断为“脂肪肝”。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身边的“小胖墩”越来越多,各种疾病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超重呢?
儿童发胖的原因
造成孩子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如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和代谢功能异常等疾病,但绝大多数“小胖墩儿”们是没有疾病影响的单纯性肥胖。
01
遗传因素
父母其中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可能性占1/3;父母双方均肥胖的人群,子女肥胖的发生率超过一半,目前已经找到了多种与肥胖有关的遗传基因。
02
进食过多,营养过剩
我国饮食模式逐渐西化,孩子们吃的食物能量密度越来越大,富含糖分和脂肪的高能量密度食物,如可乐,汉堡,炸薯条等食物摄入不断增加。
03
运动过少
目前孩子学业负担重,父母也会给孩子增加很多额外的课外学习活动,比如音乐,美术,外语等,挤掉了孩子大量运动时间;另外,现在的儿童多喜欢看电视,打游戏,不爱从事体育锻炼。
最新研究提示,久坐少动或不活动行为是引起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久坐少动使能量消耗减少,多余的能量蓄积造成肥胖。
04
社会心理因素
有研究表明,如果儿童功课的压力过重,或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精神长期紧张,就会无意识地多吃零食,来缓解压力,长期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就会导致肥胖。
综上所述,除遗传因素外,大多都是单纯性儿童肥胖,是由于食物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不平衡,即“营养过剩”所致,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予以纠正。
肥胖对儿童的影响
在中国,很多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白白胖胖的,似乎“胖乎乎的”就等于“健康”、“健壮”,而事实却恰恰相反,肥胖会给儿童带来疾病隐患,从身体到心理都会受到影响。
早期发胖还可以使生长加速,尤其是骨头的生长,导致“最终身高”却可能低于体重正常儿童。
肥胖的孩子比体重正常的孩子患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的危险性要大得多。
有研究表明,15%-30%的肥胖成人在儿童期就胖。1-5岁肥胖儿童中有27%的人的肥胖会持续到成年,43%的6-9岁儿童的肥胖会持续到成人。
孩子特别爱吃肉和油炸食品也容易引发脂肪肝,这个疾病早期可能没有什么症状,但是任由发展会导致肝硬化,后果严重甚至需要肝移植。所以检查发现后,要及时干预。
脂肪肝和肥胖有关系吗?
脂肪肝和肥胖关系很大。
腹部脂肪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最主要的诱因。运动少,吃油、吃甜食物太多,容易引发脂肪肝。
因为饮食引发的的脂肪肝,通过适当的减重,能够有效的控制脂肪肝的发生。特别是减少摄入高脂、高糖的食物,配合积极的体育锻炼,体重达到正常的标准,脂肪肝能够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
需要注意的事,是否肥胖并不仅只用体重评估。有一些很瘦的孩子,只有40~50斤左右,由于体脂过高,也发现患有脂肪肝。另外,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的人群肌肉流失很多,体内的脂肪含量也会增高。
除了脂肪肝以外,肥胖的孩子比体重正常的孩子患其他疾病的危险性也要大得多。据统计,肥胖者并发脑血栓和心衰的人比体重正常者多1倍,冠心病多2-5倍,高血压多2-6倍,糖尿病多4倍,胆石症多4-6倍。
如果孩子已经很胖了,要尽早把体重降到正常的范围。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重要时期,减肥的方法和成年人差别很大。
“小胖墩儿”如何科学减重?
据统计,近10年来,城市儿童的体重一直都在增加,儿童超重和过度肥胖的比例增加了16%。家长们带着小胖墩来到医院的时候,总是希望得到某种灵丹妙药,恨不得在几天之内就把孩子的体重迅速降下来。
但小胖墩们进行减重治疗时与成年人不同,除了坚决执行“营养减重饮食计划”外,还要考虑到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应避免过分限制饮食。
适宜的饮食治疗方法应该是对他们进行指导而不是强制。小胖墩们减肥的基本原则是不妨碍其生长发育,不影响其正常的学校生活和日常生活。
制定“营养减重饮食计划”时更要注意荤素搭配,食品多样化,蛋白质量要充足,也要防止动物性脂肪摄入过多。
每天能量宜在1600-1700千卡,其中蛋白质占18-19%,脂肪占20%-25%,碳水化合物占55%-60%,三餐的能量比例合理,分配均匀。
为了便于小胖墩们进行饮食控制,可形象地将食物分为红灯食品、黄灯食品和绿灯食品三种。
红灯食品:如奶油蛋糕、糖果、冰淇淋以及所有的油炸油煎食品,每周不能超过3次,每次也不宜过量。
黄灯食品:包括瘦肉类、蛋类、奶制品以及主食类食物,可以适量食用,但是不能过多。
绿灯食品:包括各种水果、蔬菜,可以随意食用,但在烹调时要少油。
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收到极好的减重效果。想要让孩子远离疾病,从小就要有控制好体重的意识,也能避免“小胖墩”成年后面临的减重难题。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答邮箱:yixuejianzhong@163.com
这段时间孩子成了“小胖娃”?医生:应这样对肥胖儿童进行干预
一场猝不及防的疫情虽然让家人之间有了更宽裕的相处时光,但是家里的“小神兽们”是不是也像下边图上一样,每天离不开电视、零食、电子屏和床呢?殊不知,每日的活动量减少也间接促成了很多小胖娃的出现。
其实,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肥胖现在已经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2017年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的超重率为12.2%,肥胖率为7.3%。由此可见,未成年人群的肥胖干预已经刻不容缓。
今天,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营养科专家来给大家说说有关儿童青少年肥胖那些事儿。
首先要想知道孩子到底胖不胖,就要了解孩子处在什么状态才算肥胖?
权威建议,6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可以应用体重指数(BMI)进行肥胖筛查。在同年龄同性别儿童中, BMI处于第85百分位与第95百分位之间为超重,BMI≥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第95百分位数就是肥胖了。
这里所指的BMI,也就是体重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 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您可能会问了,胖了又如何?肥胖对孩子有影响吗?
研究发现,儿童期的肥胖多与成年后的肥胖呈现相关性,进而会成为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1.增加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儿童青少年期的肥胖多造成胰岛素抵抗,进而增加成年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此外,青春期女孩的肥胖多有雌激素分泌过多,出现类似多毛、痤疮、经期紊乱等不适,严重者还可导致不孕。
2.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调查发现,肥胖患儿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是正常儿童的3倍。超重和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的儿童青少年也多伴血脂异常。
3.心理及其他系统的影响。肥胖儿童多出现一些心理社会学影响,例如自卑、情感疏远、焦虑和抑郁等。此外,肥胖是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儿童胆石症最常见的病因,严重者还可诱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那么,胖了怎么办?如何对肥胖儿童进行干预呢?
儿童肥胖干预的目标是身高稳定增长,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使其逐渐达到正常的BMI。
1.饮食干预
首先,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饮食干预可以采用Epstein等人的交通灯饮食干预模式,即将食物分为3类,
红灯食物——高糖类、油炸食品、黄油、奶油、冰激凌等。
黄灯食物——谷类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果脯等。
绿灯食物——蔬菜类、杂粮和杂豆等。
儿童青少年应减少红色或黄色食物的食用,而更多地应食用绿色食物。在保证孩子食物多样化,满足身体能量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避免摄入高热量低营养的食物,如碳酸饮料、“快餐食品”等。另外,肥胖儿童应按时定量进餐,尤其是早餐,避免日间过多食用零食,增加额外的能量摄入。
2.运动干预
饮食干预是减少了能量摄入,而运动干预是增加能量消耗。儿童青少年应每天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至少60分钟,也就是运动中感觉微微气喘,但是能够说出完整语句的运动。骑自行车、慢跑、打排球等都是很好的有氧运动。同时应减少非学习必需地面对屏幕时间、久坐时间。
3.家庭和社会干预
社会应加强对家长关于健康养育方面的知识普及,从而塑造父母合理膳食的表率作用。同时,应注重对肥胖患儿的心理干预,保证儿童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记者 张如意 通讯员 孙青)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