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干肥胖(躯干肥胖什么原因)
两个多月,小胖墩“掉秤”十多斤
两个多月,小胖墩“掉秤”十多斤
5月13日,2022年全民营养周启动,5月20日又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作为国家的未来,学生们的健康状况全社会都很关心,而学生肥胖问题,也正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常州市局小教育集团华润小学对小胖子们的餐盘“动手”了!今年2月底,该校18名小胖子组成了减肥“小虎队”,接受饮食和运动双重干预,仅仅过去了两个多月,就有好几位小胖子体重下来了十几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见习记者 吕彦霖
缘起
全校BMI摸底:
十来岁孩子,竟然重度脂肪肝了
去年9月,常州市局小教育集团华润小学统计了全校学生的体质指数(BMI指数),发现情况不容乐观。今年,学校和常州第三人民医院合作,要和小胖子们一起消灭“脂老虎”。
第一期共有18名学生加入了减肥“小虎队”,这18个学生,BMI指数达到肥胖标准的共有12个,5人超重,1人数据正常但体脂肪仍过量。18人中绝大部分都有脂肪肝,还有的小朋友,脂肪肝已经达到了重度。7人血压“亮起红灯”。18个学生中,体重最重的,13岁172厘米的个子,98.6公斤,BMI指数33.3,数据很是触目惊心。
今年2月底,“小虎队”正式成立,开始科学干预体重。这18名孩子由专业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年龄、体重、性别来制定专人专用的食谱,同时在体育老师指导下进行运动,学校体育老师还为他们专门编制了一套健身操,避免大体重下跑跳对膝盖等关节的冲击。
成效
两个月瘦十几斤,竟然也不难
从2月底启动到目前,“小虎队”的队员们减肥已经初具成效,小朋友们表示,专用食谱吃了几天后习惯了也不觉得饿,虽然有时候还是会想吃零食,但家里、学校里都有人监督,忍忍也忍住了。两个多月减掉十来斤的有好几位。
华润小学校长钱小琴表示,他们还将动员其他存在超重、肥胖情况的学生也积极参与进来,同时鼓励全体老师做好体重管理,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案例1
姓名:小高 性别:男 年龄:11周岁
起始体重:52kg 现体重:44.6kg(减重15斤)
过去的小高可是个不折不扣的“面食王者”,各类面食都是他的最爱。躯干肥胖、腰围粗,小高不仅越来越胖,更为重要的是走起路来都摇摇晃晃,比较吃力。“最头疼的是买裤子!”小高妈妈告诉记者,孩子腰围总是勒得紧紧的,穿着也是真心不舒服。而学校组织的体检竟发现孩子患有脂肪肝,引起了全家人的担心。
执行“小虎队”健康计划后,全家人对家庭饮食形成了科学的认识,通过食谱的调整成功减重15斤,现在腰围小了,走路挺拔了,小高自信了不少。
案例2
姓名:小刘 性别:男 年龄:10周岁
起始体重:57.8kg 现体重:52.6kg(减重10斤)
与小高类似,在减脂计划开始前,要说小刘最爱吃的东西那无疑就是白米饭。一顿能吃两三碗饭的小刘对于蔬菜却是“爱搭不理”,同时不愿意运动,是个名副其实的“小懒虫”。严重的脂肪肝同样找上了门。
在“小虎队”健康行动中,小刘首先就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同时增加了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配合上学校体育老师专门设计的减脂操,以及学校组织的趣味运动比赛,小刘的“甩肉”挺明显。瘦下来以后,小刘爱上了称体重,看着体重秤上越来越健康的数字,心情也更愉快了。
案例3
姓名:澄澄 性别:女 年龄:10周岁
起始体重:51kg 现体重:46kg(减重10斤)
米饭?面条?包子?NO!NO!NO!主食对于澄澄来说可没啥吸引力,她的最爱是喝奶茶,每周都要喝上三四次。不仅如此,“小馋猫”澄澄还有睡前吃夜宵、喝牛奶的习惯,最胖的时候一度“飙”到了54kg。澄澄也很爱美,可手臂粗、肚子大,想穿的衣服总是不太合身,着实让澄澄很困扰。
在“小虎队”专家团的指导下,澄澄的饮食调整计划戒掉了动物内脏、鸡皮鱼皮、奶茶饮料。光饮食健康可不够,澄澄还改正了不良的生活习惯,自然而然让身体不再“沉重”。
营养专家点评
他们怎么成了小胖子?
吃得多、动得少!
“这几位小朋友在过去肥胖阶段的饮食确实都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南京鼓楼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晓甜指出,大部分肥胖的孩子都或是因为吃得多,或是吃的饮食结构不对,“尤其是那种高油高脂高糖的零食吃得比较多,若是再加上运动比较少就很容易造成肥胖。”如果说成年人的肥胖可以找借口是因为熬夜、工作生活压力大、作息不规律,那么“管不住嘴”“迈不开腿”无疑就是造成“小胖墩”的罪魁祸首。
食谱中有什么奥秘?
不饿肚子、营养素不能少
陈晓甜表示,青少年减重和成人方法不大一样,但也不能提倡饿肚子来减肥。
“首先在能量的控制上我们不建议降得特别低,特别不推荐极低能量饮食。”陈晓甜告诉记者,即使是肥胖或超重的孩子由于他们仍处于生长发育期,能量必须得到保证,“也就是说,我们一般是在孩子目前的饮食摄入上减去一些不必要的能量摄入,以此来进行减重。”
不过,小孩子们的自控力通常不如大人们那么强,这就意味着在控制能量的同时要给足“食物安全感”,让孩子们吃东西还是有饱腹感的。
“我们可以注意到,‘小虎队’的食谱中就有饱腹感相对强一些的粗杂粮。蔬菜也给得比较多,这些能量密度相对比较低,膳食纤维比较多,同样也能提供不错的饱腹感。”
生长发育期对任何人来说一生都只有一次,即使有减重瘦身需求,陈晓甜提醒,在控制能量摄入的同时还必须要保证充足的与生长发育相关的营养素摄入不受到影响。“比如蛋白质、钙、维生素D、锌都是不能少的。”
“动”多少才有效?
每天保障1小时中高强度运动
光“管得住嘴”可不够,要想不让“小胖墩”进展为“大胖墩”,在陈晓甜看来,充分的运动去消耗一部分能量也不容忽视。
“小虎队”们减肥,很注重运动配合。“对于一般儿童青少年,也就是6-17岁这个年龄来说,一般每天要一个小时左右的中到高强度户外运动。运动本身就是有利于控制孩子体重,有助于身体生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重期间配合饮食进行能量消耗。”
特别提醒
青春期胖了 一辈子的脂肪细胞都比别人多
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陈晓甜的临床营养门诊上,前来寻求瘦身的儿童青少年不在少数。部分家庭育儿时认为“小孩子胖乎乎有福气”,等到青春期“抽条儿”了,就能自然瘦下来,这也是不对的。
“青春发育期的肥胖其实对其成人期影响是很大的。”陈晓甜指出,青春发育期时我们的脂肪细胞会处于一个细胞数量增加的时期。这就意味着,如果在此阶段出现肥胖超重的问题,那么脂肪细胞数量本身就会比其他正常孩子要多,未来发生肥胖的风险就更大,长大成人了也特别不容易瘦下来,会很容易发胖。
与此同时,高血糖高血脂等同样也会出现在“小胖墩”们的身上。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胆系疾病、骨关节病也都不例外,严重者甚至影响到智力发育。
这次18名“小虎队”队员绝大部分都有脂肪肝,也给大家敲响警钟。脂肪在肝脏里面堆积,会影响到肝功能包括机体各种各样的代谢,还会造成其他问题。如果不能尽早治疗,以后可能从脂肪肝变成脂肪性肝炎,出现肝的纤维化甚至是肝硬化。因此,陈晓甜强调,对于已经出现脂肪肝的“小胖墩”和家长们要赶紧行动,在肝细胞受到实质性损伤前尽早干预,在可逆期抓紧逆转回来。
来源: 扬子晚报
你属于哪种类型的肥胖?进来了解一下
//
关于肥胖,很多青年男女只关注肥胖带来身材走样的问题,而更多的中老年人已经开始承受肥胖相关的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困扰。但是努力减肥谈何容易,减重真的只是“管住嘴,迈开腿”这么简单的事情吗?有些人哭诉自己喝凉水都胖,有些年轻人看起来明明不胖却还在拼命节食,也有些人把自己的肥胖归咎于父母的遗传……肥胖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你又是属于哪种肥胖类型?了解这些,你才不会在减重的路上越走越艰难。
由于导致肥胖发生的原因、部位、程度不同,临床上对肥胖的分类也不尽相同。
以肥胖原因分类
根据肥胖发生的原因,可将肥胖分为原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医源性肥胖等。
原发性肥胖又叫单纯性肥胖,一般与遗传和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有关。而继发性肥胖(也叫获得性肥胖),则是由于某些诊断明确的疾病导致的,这些疾病包括下丘脑—垂体炎症、肿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继发性肥胖一般占总肥胖人群的1%。医源性肥胖是治疗其他疾病过程中,因为药物和治疗方式等医疗手段而导致的肥胖。
以脂肪分布分类
根据脂肪分布的不同,肥胖还可以分为外周性肥胖(也叫均匀性肥胖、全身性肥胖等)和中心性肥胖(也叫内脏性肥胖、腹型肥胖等),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肥胖分类。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是利用人体成分检测仪器来判断是哪一种肥胖。如果脂肪均匀分布于四肢及皮下,或者下半身(臀部及大腿)脂肪较多(常见于“梨形身材”),我们称为外周性肥胖。而脂肪主要集中在躯干部、腹内,或仪器检测出内脏脂肪超标而四肢较细的“苹果型”身材,则被称为中心性肥胖。
苹果型身材常见于男性,因而也被称为男性型肥胖,但近期的研究也发现,在我国老年人群中,女性的中心性肥胖率超过男性。
由于脂肪分布的差异,脂肪集中于腹部和内脏的中心性肥胖的危害,远大于脂肪分布于四肢或下半身的外周性肥胖。研究发现,中心性肥胖的人群患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代谢性疾病和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同时内脏脂肪的聚积还可能导致脂肪肝、脂肪心、脂肪肾、脂肪胰等,最终使得这些内脏器官的功能出现异常。
另外,中心性肥胖也与一些妇科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有研究指出,腰臀比(更能代表中心性肥胖的特征)的升高会使绝经前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79%,使绝经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50%。也有研究指出,由于中心性肥胖者体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浓度下降,游离雌激素水平升高,且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全身炎症反应,因而较外周性肥胖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相较于中心性肥胖,外周性肥胖者由于脂肪主要集中在大腿及臀部的皮下,因而患以上疾病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了。
其他分类方式
近几年,有科学家依据人体是否存在肥胖伴发的相关疾病,将肥胖分为代谢正常性肥胖和代谢异常性肥胖。也有专家根据个人的BMI数值大小,将肥胖分为轻、中和重度肥胖。
由于肥胖发生的原因复杂,目前临床上的干预和治疗手段也不尽相同。不分原因的盲目减重很有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无论怎样,正确认识肥胖,保持身体健康最重要。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微信公众号
文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营养科 秦桐
来源: 健康报
它是脂肪肝元凶!糖尿病和癌症风险也会激增!可逆吗?
肥胖,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当代人
减肥,不仅仅是为了美观
更是许多人捍卫健康的重要手段!
毕竟
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都和肥胖息息相关
今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内分泌科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李小英
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
减重及代谢外科负责人
主任医师吴海福
将教大家内外联手治肥胖
四肢胖比身体胖更危险
这是真的吗?
李医生介绍,体脂的分布比人体本身的体重指数所反映出肥胖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更重要。一般用“BMI”(体重指数)参数的话,不知道具体胖在哪里;而另外一个参数“腹围”,则主要反映人体内脏的脂肪、腹部的脂肪情况。
李医生提醒,男性腰围90CM以上(即2尺7以上),女性腰围在85CM以上,就属于腹性肥胖了。
李医生指出,腹性肥胖危害性更多。原因是:腹性肥胖病人患脂肪肝、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的风险更高;但由于腹围较难准确测量,所以目前用BMI(体重指数)比较多。
通常情况下BMI(体重指数)跟腹围是一致的, 也有极个别的情况会出现身体胖四肢不胖,其危害也同样较大;应该说躯干中间肥胖的危害要大于四肢肥胖。
脂肪肝可逆吗?
养生达人小宝
分享了自己的真实经历
体检报告显示,因肥胖导致脂肪肝,恐影响肝功能,医生建议控制体重,因为脂肪肝是可逆的。后来减肥成功,脂肪肝就真的没了。
对此,李医生解释,脂肪肝是一个系列的变化过程;首先是有脂肪的沉积,如果说沉积达到5%以上,就是脂肪肝了。但李医生也指出,一般来说,脂肪沉积5%,B超无法查出;B超要到30%以上才能查出脂肪肝,此时已是中等程度以上了(具体标准见下图)。
李医生表示,脂肪肝是可逆的,可以通过运动、节食等方式,让脂肪肝从重度转变为中度,再从中度转变为轻度。
脂肪肝会导致肝癌?
李医生提醒,除了脂肪沉积以外,还会引发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脂肪肝!
脂肪肝大约每十年有20%~30%会进展成为单纯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
李医生介绍,现在肝癌的发生,越来越多的是脂肪性肝炎,而不是病毒肝炎。
脂肪肝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李医生表示,如果脂肪肝没有改善,则糖尿病风险增加两倍;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期间的窗口期比较长,可能在5~10年左右。
所以,改变生活习惯
改善脂肪肝
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是非常必要的!
来源: 名医话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