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儿童肥胖日(儿童肥胖症的现状)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文章目录:

世界防治肥胖日︱“儿童青少年肥胖”科普进校园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南昌市百花洲小学和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开展中医药进校园活动,针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等健康问题,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的专家给孩子们现场科普健脾保健知识,与孩子们一同自制健脾山楂丸,教会他们如何科学控制体重,从小做起,远离肥胖。本报全媒体记者 蔡铖歌摄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的专家教孩子们自制健脾山楂丸,科学健脾。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世界肥胖日:孩子肥胖重点在于改变生活方式

专家解读新版儿童肥胖防控指南

世界肥胖日:孩子肥胖重点在于改变生活方式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肥胖防控,你我共行动”。在长辈们心目中,总有个观念认为“孩子小时候胖点好”,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牵头组织编写的《儿童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已经于2021年出版发行。《指南》的主编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冠生教授介绍,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当前我国6-17岁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已经呈现流行趋势。

近日,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学校卫生》、《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食物与营养》、妇幼健康研究会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委会和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肥胖防控分会等联合主办的“儿童肥胖防控”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会议上儿童肥胖防控相关领域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发言,对我国的儿童肥胖预防与控制进行研讨,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

不需要过多限制

孩子的能量摄入

在研讨会上,马冠生教授对关于儿童肥胖的预防做了一些总结建议,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饮食的干预,管住吃是至关重要的;二是运动干预,保证足够的身体活动来增加能量的消耗;三是行为干预。“不管是吃还是动,都涉及到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的发展和形成。”马冠生说道,像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能量食物,不吃早餐、常吃快餐、常喝含糖饮料、经常在外就餐等,就是典型的不健康生活方式。

来自妇幼健康研究会的高珊教授在发言中提到了与肥胖密切相关的儿童糖尿病问题。“大家不要以为是非常胖的孩子才会出现,很多只是超重的孩子也有糖尿病问题。”她提到,除了因为儿童有糖尿病的家族史外,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因素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含糖饮料和高脂饮食的摄入及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会导致孩子在9-10岁或者是稍微晚一点出现血糖增高的情况。

“关于肥胖症的治疗,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主要是靠体育运动的增强、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并且会很快看见效果。”高珊提到,儿童肥胖症治疗不过多限制能量摄入,需要在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度限制能量的摄入;同时不希望超重孩子盲目用药,重要的是改变生活方式。

给孩子选择食物

遵循小分量、多品种原则

在健康的饮食行为这个问题上,与会专家达成共识。主要有几点推荐建议:第一,少吃油炸食品、限制食糖的摄入。

第二,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要注意足量饮水,比起含糖饮料,鼓励儿童每天摄入300毫升及以上的奶及奶制品。

第三,三餐要有规律,定时定量,尽量在家或学校进餐,少在外就餐。

第四,进食量要控制,不饥一顿饱一顿,不暴饮暴食。

第五,合理食用零食,最好不要超过全天总能量的10%,最好在两餐之间吃,而不是接近正餐时吃,可选择奶制品、水果、坚果等作为零食。

第六,保证吃好早餐,确保食物品种丰富,既要有谷薯类,也要有鱼禽肉蛋奶、新鲜水果和豆类,晚餐不吃太饱。

另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张倩研究员在发言中说,很多科学证据表明了食物分量跟孩子超重肥胖的预防有密切关系,她建议尽量给孩子选择一些小份的食物,同时要保证食物的品种多,最好每天能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少给孩子吃高能量密度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量地吃全谷类、鱼兽、蛋类和瘦肉及奶制品。

早于4个月添加辅食

会增加婴儿发胖风险

与会专家还讨论了儿童肥胖与母亲的关系,强调预防要从生命早期开始。生命早期的1000天是指从妇女怀孕开始,一直到婴儿出生后2岁左右的这段时间,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的方法会对婴儿的近期和远期健康产生一些至关重要的长远影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海俊教授提到,如果添加辅食时间早于4个月会增加儿童肥胖风险,推荐婴儿满6个月的时候添加辅食比较合适。“如果婴儿期摄入的辅食里面能量比较高,尤其是从肉类,或者鱼类中摄入蛋白非常多的话,会明显增加儿童BMI值,对于儿童肥胖影响会持续到学龄期。”

王海俊为孕妈妈们提供了几点建议,一是应该定期监测孕期体重变化,根据孕前的BMI维持孕期的适宜增重;二是孕期平衡膳食,食物多样,不过量饮食,控制总能量摄入;三是孕期适宜身体活动,对于健康孕妇来说,每天应该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此外,马冠生还介绍,与2008年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肥胖预防和控制指南》相比,本次发布的新版指南有六个方面的变化:

1.修订的委员会涵盖了疾控、临床等多领域的专家;2.修订过程更加科学、规范;3.覆盖的人群更加全面;4.增加了支持性环境的内容;5.整个文本的结构布局进行了调整;6.组织发表综述性的论文。

比如旧版《指南》管理对象只局限在学龄儿童,而2021版的《指南》管理对象覆盖了18岁以下全年龄段的儿童,同时还包括了正常体重的儿童和超重肥胖的儿童。另外,新版《指南》还增加了支持性环境的内容,特别强调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和社会环境这四个方面来进行防控。

文/本报记者 雷若彤

来源: 北京青年报

让我们的孩子摆脱“负重前行”|世界防治肥胖日

大象新闻记者 孙健 李然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 而在防治肥胖的群体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就是儿童青少年,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4年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治肥胖已刻不容缓!

儿童白白胖胖是健康,长大了就自然瘦了?

许多家长认为,儿童体型偏胖是健康的表现,长大了就自然瘦了,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大象新闻记者采访了河南省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副主任医师刘芳,她介绍,儿童肥胖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甚至会影响成年后的体型。

人体肥胖能自检吗?答案的肯定的。

我们通常用的方式为计算体重指数BMI

BMI=体重(Kg)÷身高²(m²)

(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

该指数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常用指标之一,我国常用的BMI标准为:

当然,有些人群不适用于BMI指数,比如婴幼儿、运动员、老年人、怀孕或哺乳中的女性等。

孩子出现“黑脖子”,要警惕血糖异常!

儿科医生介绍,门诊常常能看到一些形体肥胖体重超标的儿童或青少年,因“黑脖子”怎么洗也洗不干净前来就诊,这些孩子的脖子似乎异常黑,和脸上的肤色形成较大反差。不仅如此,甚至在腋下、大腿根等部位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可千万不能大意了,这可不见得是没洗干净或者晒黑的,或许是孩子因肥胖而导致血糖出现异常的反映!

每天观看屏幕超过两小时,肥胖几率增加1.4倍

研究显示,观看电子屏幕与肥胖具有直接联系。儿童青少年减肥,简单地说就要“管住嘴、迈开腿、睡好觉”。具体该怎么做呢?来听一听专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