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肥胖(东北人肥胖率)
- 1、为啥东北人普遍“高壮胖”?仔细一琢磨其实很合理……
- 2、哪个地方的人腹部肥胖?近50万居民调查显示,三成国人存在腹型肥胖,东北和西北是重灾区
- 3、300斤、400斤、500斤!冰城肥胖患者“超重生活”减负纪实
为啥东北人普遍“高壮胖”?仔细一琢磨其实很合理……
作者:史轶夫、李香梅
先给南方的小伙伴们科普一下,咱们中国没有“东北省”,东北其实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的一部分。
但好像南方的小伙伴们不怎么care这点:嗨,反正身材高壮胖的小伙伴都是东北来的!
同样吃五谷杂粮,东北人为啥普遍高壮胖,小编在这里一本正经的来掰(分)扯(析)掰(分)扯(析)。
遗传及历史因素
北方人有远东人种的基因,远东人种的典型特点是身材高大,是东亚身高最高种族,也是除巴塔哥尼亚印第安人外,最高的黄种人。
为什么北方人有如此出众的身材,还得从历史上探讨探讨。
话说,秦汉以来至1644年以前,中国历史上最少发生过3次重大的人口迁徙。它们分别是公元3~6世纪的“匈奴-鲜卑时期”,公元936年~1125年的“契丹-女真时期”,以及公元1279~1367年的“蒙古人时期”。这3次重大的人口迁徙,时间之长,人口之多,影响之深远,都对中国的人种构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北方人自远古时期身材就较为高达,汉朝时期的匈奴、唐朝的回鹘、明朝的瓦剌,这些民族的勇士身材都极为高大,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遗传基因也就北方人高壮的原因之一。
再加之上世纪初期大量闯关东而来的身高马大的山东人与当地人通婚,更成就了东北人的高壮基因。
至于山东人为什么是中原人中被认可的高大,也是有一定的渊源。
由于北人南侵,原来的中原人不得不南移,再加上汉代以来中原政府多次与游牧民族联姻通婚,更是促进了外族血统在中原的扎根,从而增高了中原居民的身材,由此产生了中国的“山东大汉”。
历史学家陈寅恪有一篇《论隋末唐初所谓“山东豪杰”》的文章指出:“隋末唐初之史乘屡见‘山东豪杰’之语,此‘山东豪杰’者乃一胡汉杂糅,善战斗,务农业,而有组织之集团,常为当时政治上敌对两方争取之对象。”由此可见,所谓“山东豪杰”不乏胡人或胡人后裔。
其实小编也很想多从基因、染色体、DNA等方面聊聊东北人的遗传,怎奈小编只是一介文科生,只能从历史方面辗转说遗传,望能谅解。
环境因素
这里说的环境,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环境,一种是人文环境。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东北人高壮胖。
哈尔滨雪乡。于琨 摄
大部分物种分布都有这个现象,越靠近赤道越矮小。
俄罗斯人就比东北人高,跑到西半球看看,还是靠近北方的北欧人高大。
这是因为物种要适应自然环境,南方天气炎热,矮小物种相对散热面积(注意不是绝对散热面积)较大,热量容易排出。而且天气寒冷时机体通过新陈代谢调整,使得营养物质较易吸收储藏,个体就比较高大。
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区域,由于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虽不十分丰富,但湿度仍较大,冬季寒冷,从而使东北地区在气候上具有冷湿的特征,晴天相对南方来说较多,阳光充足,众所周知,阳光对骨骼生长有促进作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北方居民的身体发育。
东北人聚会摆满啤酒的餐桌。刘洋/摄
再说人文环境,东北人有很多为人所知的特点:火热的情感表达、粗犷的行为特征,勇往直前的传统取向,直来直去的思考风格,热情慷慨的交往方式,再加上极具亲和力的东北方言……
任何地方的人都有共性的性格特点,而这种性格的形成和他们的祖先生存居住的环境密切相关。东北人鲜明的性格特点与东北气候特点所培育的传统生活习惯有关。
东北人习惯睡大炕,冬天可以烧热。一张炕桌,盘腿而坐,写字、看书、吃饭都可以解决。一家人围坐在烧得暖烘烘的火炕上吃饭、唠嗑,其乐融融。有客人来了,主人会热情地关怀道:“上炕,上炕,炕上暖和。”
接下来就是推杯换盏:“来,喝点酒暖暖身子。”因为天气寒冷,喝点儿酒会使冻僵的身体瞬间变暖,所以东北人给人的印象是个个善饮。
在过去,东北男人的确几乎顿顿饭都喝,而且不用什么山珍海味佐酒,黄瓜大葱蘸酱足矣。当然,这些情景大多针对传统农村而言,现在大城市生活情况已无异于全国其他地方了。然而东北人的性格却一时改变不了。
这种性格特点也需要有高壮胖的身材才配、才搭。不信你品品!你仔细品品!
饮食因素
终于到了小编最擅长的话题,也最能佐证东北人高壮胖的“罪魁祸首”。
作为东北人,太难了。正因为寒冷,只有体型大,脂肪多,才有利于自身的保暖,所以要强调糖代谢和补偿,所以一顿饭常常实在分量足,糖和脂肪这都是战略储备。大雪飞起来时候,东北人脑子里保准想的是油香脂美的红烧肉、猪肉炖粉条和铁锅炖大鹅。这种条件形成的北方美食,食物的职责首先是责高热卡的供给,大海碗、大盘子那都是duangduang的壮。
东北人吃的多,而且吃的是小麦,玉米,小米等粗粮,粗粮维生素丰富,利于人长高,长壮。
——能吃
东北人就是那种比较喜欢吃的人,不管是荤的还是素的,总是特别想吃,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东北人经常“吃”的几样东西,东北人就是这样吃着吃着就把自己吃成了全国最胖的地区。
茄子炖土豆是经常吃的美食,茄子本身就很下饭,土豆绵绵的更是令人放不下筷子!土豆中含有淀粉,很容易让人发胖,所以东北人才会容易发胖。
排骨炖豆角还是很香的,因为下饭所以吃的多,就很容易发胖,而且猪肉本身就容易长肉,不像鸡肉!
杀猪菜里面的菜还是很多的,血肠还有肥肉等都非常多,但吃这些东西也很容易就会让人长肉变胖!
东北餐馆的芹菜炒肉。翟宏伟/摄
蒜薹炒肉、芹菜炒肉是素菜还是肉菜?在东北,炒菜就是炒肉,不管啥菜都要放肉。哪怕是份凉菜,都要加点儿肉丝,炒别的青菜的时候更是,感觉不放肉好像就是不好吃似的!
东北的麻辣烫本身就让人不消化,都存在身体里,所以时间久了身体会不健康,还很容易发胖。
而东北的烧烤其实还是比较容易消化的,但是架不住大伙儿吃高兴了纷纷端起酒杯子,喝酒之后吃下去的食材就不易被消化,时间久了肯定发胖。
餐桌上尽情豪饮的东北人。刘洋/摄
哈尔滨的大哈啤,喝起来真的是挺好喝的,但是时间长了就有啤酒肚了,你说这不是胖的,但是脂肪却真实存在,所以这就是“胖”。
再看看东北小伙伴们在抵抗漫长严寒的过程中,常吃的那些主食:
【大碴粥】
东北人喜欢吃些粗粮,大碴粥其实就是指玉米粥,这也是东北的特色美食,因为东北的方言,所以就叫它这个名称,有时候我们形容一个东北人说话,就说他讲话怎么一股子大碴子味。大碴粥是粗粮制品,有大碴子和饭豆等食材,营养丰富,吃了十分养生。虽然是粗粮,但是东北人从小消化能力就好,粗粮对他们来说也好消化。
【油炸糕】
油炸糕其实南北方都有,福建地区就有很好吃的油炸糕,但是在东北,人们却喜欢把它当成早餐吃。油炸糕属于油炸食品,早餐吃的话会显得油腻,不过味道很香,口感酥脆,深受东北人的喜爱,早餐店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很多人都会认为东北人的伙食却黑、胶黏、齁咸,同时以大份量而扬名,只有这样的伙食才符合东北纯爷们的形状,只有真正去到当地吃才知道什么是奢侈美食。
——会吃
背靠着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伸手就是日韩交界,东北人的饮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很会吃,也是东北人茁壮成长的因素之一。
翟宏伟/摄
哈尔滨的俄餐可以说是中国第一,甚至是西伯利亚第一!这里保留了白俄罗斯贵族流亡哈尔滨时留下的传统俄餐,有的甚至在俄罗斯你都找不到。
黑龙江的冻梨冻柿子。王琳/摄
别说只有广东人对甜品念念不忘,东北人的甜品同样配拥有姓名!冬天的大铁门真不甜,但黑龙江的冻梨、冻柿子是真甜!
东北餐馆里的锅包肉。翟宏伟/摄
东北菜代表作——锅包肉、地三鲜,出了哈尔滨谁懂烹汁和卧汁在锅包肉中的本质区别?谁知道小料当中蒜的浓郁程度才是地三鲜的灵魂所在?
作为黑龙江人的小编在此要表明一下立场:所有番茄酱锅包肉都是黑龙江人眼里的异端,我不原谅。
不是所有的东北人天生都会烧烤,但东北人的事没有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东北的烧烤不一定是天下第一,但你要说哪儿比东北的好吃吧,还真找不到。
小编在此盘点一下东北人很会吃的美食:
【烧烤】
作为王多鱼招待巴菲特的奢华料理,齐齐哈尔芭比Q天下无敌,几乎每一户人家都有自己的蘸料秘密,一瓶盐汽水可能会让人觉醒,江边再沉一箱冰镇啤酒那就彻底沉沦。
东北烧烤。翟宏伟/摄
“挖个坑埋点土,包上锡纸一顿杵”,大庆铁东坑烤显得原始而又诱人,如果能和哈尔滨涮肚锅搭配一下,酸辣爽口再加上一碗疙瘩汤,那这必然是龙江西部烧烤的不眠之夜了。
如果说鹤岗八分熟和海拉尔小肉筋是北大荒之光,那么嫩江猪脆骨和七台河龟锅烤肉就是龙江东部人民的信仰。而整个黑龙江东部烧烤界的心照不宣就是那免费的毛葱和蒜蓉酱。(如果身边有扒蒜小妹,你就是这个店里最靓的仔)
【吃鱼】
诺大个黑龙江,当然不能全靠烧烤构成美食地图。松花江、黑龙江,再到乌苏里江,虽然没有海,却是一个被三条江围绕的地方,鱼宴怎么会沉默?
东北冻鱼。王琳/摄
杀生鱼、鱼籽、汆鱼丸、大马哈鱼肉饺子、刨花鱼片、鲟鳇炖土豆、鲶鱼炖茄子、红烧白塔(鳇鱼鼻子),每一条鱼都在东北人的手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肠类】
哈尔滨红肠的名声大到都不行了,堪称中国最好吃的蒜香类红肠,浓浓的异域风情,撕开包装你就能看见一层果木灰,别担心,一起吃掉,那才能体会到肉香在嘴里四溢的感觉。
小编觉得还是觉得风干肠最好吃。风干肠小小的,一般都是焖饭炒菜时候放一点,红肠的喷香在米饭的热气中氤氲。
哈尔滨商委红肠。
哎呀,刺挠呀,说不上哪,闹心吧啦;哎呀,难受呀,这嘎达,吃不着呀。小编写不下去了,打电话招呼朋友去搂一顿了!继续保持小编200+的苗条体重。
最后一句:来东北一定要@小编,每一个东北人都是当地行走的《美食图鉴》。
哪个地方的人腹部肥胖?近50万居民调查显示,三成国人存在腹型肥胖,东北和西北是重灾区
点右上角“关注”,给你更多
近日,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等研究发现,我国成人腹型肥胖的患病率达29.1%,其中男性为28.6%,女性为29.6%。这相当于我国有2.778亿人腹型肥胖,男性1.401亿,女性1.377亿。[Obesity (Silver Spring).9月24日在线版]
虽然体质指数(BMI)与腹型肥胖密切相关,但并不完全一致。研究发现,即使在BMI<18.5 kg/m2的偏瘦人群中,也有2.6%的受试者存在腹型肥胖;而胖人也不都存在腹型肥胖,在BMI>28kg/m2的超重/肥胖人群中,有超过10%的人没有腹型肥胖。
此外,中国各个地区的腹部肥胖患病率有很大的差异,总体上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东北、西北的患病率较高,东南地区的患病率较低。其中患病率最高的是天津,达52.3%,是患病率最低的海南的5倍(10.4%)。西藏、北京、山东和黑龙江的腹型肥胖患病率依次位居第2~5位,分别为46.2%、45.0%、40.9%和40.5%。除了海南外,广西、江西、重庆和湖南的患病率也较低,分别为16.2%、18.2%、19.3%和19.7%。
据此估算,山东省的腹型肥胖人数最多,达2830万,是人数最少的海南省(59.6万)的47.5倍。
对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研究人员推测东北和西北地区腹型肥胖患病率较高可能与对于寒冷地区的适应有关,西藏的高患病率也可能是为了适应高原的恶劣环境;而天津、北京、广东患病率高于周围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更发达。然而问题是,经济最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腹型肥胖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周围地区,而中东部地区的患病率高于周围地区,因此仍需进一步研究来阐明其中的原因。
研究者还进行了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来评估国家层面上腹型肥胖的决定因素,结果发现,年龄、吸烟状态、饮酒、婚姻状态、心血管病家族史与腹型肥胖显著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吸烟与较低的腹型肥胖风险相关,而既往吸烟与较高的腹型肥胖风险相关。腹型肥胖的患病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55~64岁人群的患病率最高,之后又有所下降。不过,性别、城市/农村以及种族与腹型肥胖风险无关。
该研究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抽取了来自全国31个省的超过44万例代表性人群,其中腹型肥胖的定义为男性腰围≥90cm或女性腰围≥85cm。
欢迎合作与投稿,我们的工作邮箱:30615367@qq.com
300斤、400斤、500斤!冰城肥胖患者“超重生活”减负纪实
清晨,体重396斤的石亮看了看手机,该起床了,今天是去医院的日子!而起床意味着一场“战役”,听着妻子正在厨房忙碌地准备早餐,石亮非常惭愧,但最终还是张口喊了妻子来帮他起床。拽、拉、抱……一系列动作下来,石亮和妻子两人满头大汗,来不及说别的,妻子小娟转身抓紧跑回厨房继续准备饭菜。合理的饮食搭配,是石亮减肥重要的第一步,小娟每天早上至少需要弄半个小时。今天,石亮要去医院检查,顺利的话他可以入院进行治疗。
300斤、400斤、500斤,这些和体重相关的数字一次次被刷新。近几年,门诊接待肥胖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近日,记者联系到了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普外一科徐东升主任,走进了那些肥胖患者的超重的生活,听他们讲述了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心酸故事。
体重415斤,自卑 三高 心衰
“看着我和妻子的婚纱照,心里特别的酸楚,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变成了一个400多斤的肥胖患者”。40岁的高铭(化名)和妻子结婚十几年了,因为自己的肥胖非常自卑,他现在没有任何社交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躲在家里。平日里,连公众场合都很少去,有一次乘坐地铁时,曾被其他乘客白眼,他的身体和心理承受着巨大的打击与折磨。
“我甚至都不和同事说话,我接受不了自己这副模样,尝试过无数次减肥都失败了,这种毁灭性的打击让我抬不起头来。”肥胖除了给高铭带来自卑,更让他患上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心衰……高铭告诉记者,他从事媒体工作,由于工作性质比较特殊,经常出差、熬夜、暴饮暴食、让他的体重在这十年间不断飙升,如今连最基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奢求。尤其是洗澡的时候,除了自己的肚子,腿和脚都看不见,经常在浴室放着洗澡水大哭,因为这样才不会被妻子发现。家里全靠妻子打理,自己就像个“摆设”一样,什么都指不上他。有一次,他在网上看到医院现在可以做减重手术,帮助肥胖患者减重,于是在妻子的鼓励下他决定放下一切包袱,积极地接受治疗,经过手术及治疗高铭成功减重200余斤。“当然,今后的控制也非常重要,我要坚持住!”
图片由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提供
结婚8年,因肥胖至今没有孩子
对于晶晶(化名)来说,结婚8年没有孩子这件事是她永远的痛。她和丈夫是初中同学,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感情好到身边很多朋友和同学都非常羡慕。经过10多年的爱情马拉松,他们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安逸、幸福,每天都沉浸在幸福的时光当中。小两口工作稳定、父母健康,丈夫的厨艺很棒,总会给晶晶做很多美食,然后一桌子饭菜全部吃光。不经意的几年间,晶晶从98斤变成200多斤的大胖子,丈夫不嫌弃还亲昵地叫她“小胖妞”。
可多年来,唯一有点小缺憾的事就是两个人期待的宝宝迟迟没有到来,两人起初没当回事,后来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如同晴天霹雳。“医生说,我是因为过度肥胖导致卵巢多囊,怀孕的机会微乎其微,如果不治疗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自己的孩子了!”晶晶回忆道,她每次看到丈夫与其他小朋友互动玩闹的时候都会感觉对不起他。而对于丈夫来说,他非常喜欢孩子,但每当看到晶晶默默流泪的时候,他从来不当面提孩子的事。晶晶非常自责,想完成做母亲的梦想。
在医生的建议下,晶晶经过药物及手术治疗成功减重82斤,术后,她身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了正常状态。丈夫对她无微不至地照顾让小两口坚定信心,一定会迎来宝宝的到来。
瘦了第一件事想干啥?管住嘴!
“很多人问我,瘦了第一件事想干啥?我说他们可能都不信,我要管住嘴,不能再重蹈覆辙了。”石亮躺在病房和病友们调侃着,这是他术后的第二天,刀口微微有些不适,但术后上秤的体重让他高兴了好一会儿,直接瘦了30多斤。妻子说,已经好久好久没有看到石亮笑得如此开心了。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手术,石亮知道现在一切都只是个开始,未来减肥的路还很长。他需要坚持,配合运动、调整饮食习惯、作息方式让自己继续瘦下去,而且要保持住! 石亮告诉妻子,他现在看外面的阳光都是暖和的,感觉自己有了希望,接下来要把身体所有指标控制到正常数值。
石亮告诉妻子,他下一步要开始找工作,要积极对待生活,而不是一味地逃避。“希望这次治疗能让他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吧,这才是我最想看到的。”妻子小张微笑着和记者说。
医生建议:过度肥胖需及时检查、治疗
徐东升告诉记者,由于地域关系,目前东北三省肥胖率相对较高。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导致肥胖患者逐渐增多,过度肥胖会引起诸多代谢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衰等症状。国家针对肥胖问题连续三年出台体重管理年,今年为实施的第一年。倡导把标准体重正式提上日程,控制肥胖患者增多。饮食方面控制热量摄入,均衡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和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的摄入。
同时,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例如油炸食品、甜品和加工肉类;控制食物分量,注意饮食的节奏,细嚼慢咽,这样可以让大脑及时接收到饱腹感的信号,避免进食过量。还要保持良好锻炼习惯,通过快走、慢跑这类有氧运动帮助减轻体重。同时,尽可能减少久坐时间,比如步行上下楼梯、多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开车。保持良好睡眠习惯,睡眠不足可能会影响激素平衡,导致食欲增加,尤其是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每天尽量保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徐东升告诉记者,该院目前每年门诊肥胖患者的接诊量达到了3000-4000人次,而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以20-45岁这个年龄段居多。伴随着肥胖患者逐渐增多,根据不同体重医生采取不同治疗方式。首先,限制热量摄入是最基本的方法,对于轻、中度肥胖可以取得一定疗效,主要是限制病人的热量摄入,使患者的热量摄入小于热量消耗,在满足人体基本需要的同时,限制糖和脂肪的摄入。其次,可以通过营养师干预及减重药物来改善肥胖问题。最后,如肥胖程度高或因过度肥胖引起代谢问题可以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龙头新闻·生活报 见习记者:李晓航;记者:王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