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肥胖老太刚交
一位性侵幸存者,拍出了今年最好的女性纪录片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木子童
编辑、制图丨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一票难求。
在刚刚落幕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黑箱日记》无疑是最热门的纪录片之一。
为了看到它,我不得不放弃更多展映影片,从三亚乘坐2个小时高铁赶去海口,抢夺只剩边角的寥寥几个座位。
好在片子值得,没有故意催泪的桥段,甚至刻意诙谐,全场观众却哭作一片,中途几度掌声雷动。
在一年即将结束之际,可以放心地说,这就是今年最好看的女性主义纪录片。
一切始于一次无耻的性侵。
2015年,刚刚踏入新闻行业的实习记者伊藤诗织被山口敬之迷奸。
在身下的剧痛中醒来时,她发现那位时任TBS驻华盛顿分局局长、德高望重的日本知名电视记者正在她的身体上奋力起伏,他说:“你合格了。”
——这一天,伊藤面见山口,原本是想讨论邮件中提到的TBS求职事宜。
但几杯酒落肚,酒量颇佳的她就失去了意识。
5天后,伊藤诗织选择报警,警方几番推脱,终于在伊藤提交足够证据后受理。
然而就在警察埋伏在机场准备逮捕山口时,一通上峰电话打来,逮捕行动叫停。
几天后,安倍晋三传记《总理》出版,作者正是安倍的亲密友人山口敬之。
翌年夏天,日本检方以证据不足为由,决定不对山口提起刑事诉讼。
处理该事件的调查员被调离,不同调查员和警员数次私下劝告伊藤:别告了,赢不了。
2017年,别无他法的伊藤决定把一切公之于众,同时请求检方复议撤销该案的决定。
“我认为我已经试过了一切我能走过的路,公之于众是我最后的选择。”
这一天,记者会上不停歇的闪光灯下,她成为日本第一个主动向公众公开面容的性侵受害女性。
她说:“我认为有必要告诉大家,强暴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对今后的人生会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
然而即便把私事变为公事,在舆论压力的监督下,伊藤也没能赢。最终检方决定维持意见,不予起诉。
因为伊藤始终无法回忆起失去意识时,在酒店中发生的具体情形,也错过了第一时间报警留证的窗口期,她没有足以定罪的决定性证据。
与此同时,针对伊藤的恶意汹涌而来:人们称她生性放荡、咎由自取,因为在记者会上,她的衬衣少扣了一枚纽扣。
谩骂与死亡威胁接踵而至,楼下甚至开始出现跟踪车辆,她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公寓,到朋友家暂住。
最令人难过的是,这些仇恨信件中,很多来自同性别的女性。她们指责伊藤不知检点,“自己也有责任”,把这样的丑事到处宣扬,丢尽了日本和女人的脸。
当第一位把性侵拿上公共议题台面的女人出现,人们才能切实地感觉到,在日本,这是何等越轨的行径——就连承认和谈论这件事本身就已经是十足可耻的。
得知检方决定的那一天,伊藤给母亲打去电话,在母亲看不见的这头,强撑出一抹微笑:
“妈妈,他们决定不起诉。”
“什么?真是不甘心啊。”
听到电话那头母亲惊愕的回应,一直强忍的泪水簌簌滑落。
检方不予起诉,意味着事件不再能作为刑事案件解决。伊藤只剩下一条路: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不需要刑事诉讼中严苛的铁证,刑事诉讼要遵循“疑罪从无”原则。而在民法中,原告只要能在“普通人不会质疑的范围内证明了事实”,法官就可以认定该事实发生。
许多新证据在上诉的几年中奇迹般地出现。伊藤找到当晚搭载二人的出租车司机、接待二人的酒店门童、酒店监控,证实抵达事发酒店途中,山口存在强迫行为。
有可能赢,而这一次,她真的赢了。
2019年12月18日,漫长的审理后,法院宣判,伊藤诗织胜诉。
那一天,法院外、人群中,伊藤诗织举起“胜诉”条幅的照片成为当年最经典的影像。
她的眼睛平静而明亮,小小的脸颊藏在温暖厚实的格子围巾中,从26岁到30岁,她用青春最美好的四年换来一个迟来的公道。
因为这四年坚持不懈的勇敢战斗,伊藤诗织获得“斗士”的美誉,在日本说起女性主义代表人物,除了上野千鹤子,就要数这位。
由于和国际上爱泼斯坦事件的一连串连锁反应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期,她的行动也被视为同一场运动在日本的延伸,无数国际报道复诵着她的战绩。
然而在这些越来越加神话的、鼓舞人心的报道中,始终缺少口号之外的一角:
作为一个人,而非一个天生的女斗士,伊藤诗织是否也曾无力,是否还在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黑箱日记》,补上的正是这块至关重要的人性碎片。
《黑箱日记》实在是太特别了,此前没有,此后世界上可能也很难再有这样一部纪录片。
它的导演和事件主角是同一个人,而这个人,恰好是一名记者。
它不是第一部关于此事的纪录片,BBC早在2018年就拍摄过《日本之耻》,直指事件背后日本司法执法的系统性问题。
但它是第一部由受害人伊藤诗织亲自导演的纪录片,资料也由伊藤亲手收集,出于记者的职业本能,从事件伊始,她就刻意积累了大量录音、录像素材。
于是我们得以看到一部完全由过去真实资料所组成的“视频日记”,既有导演的第三者客观视角,也有亲历者的第一者主观视角,它的镜头拉得是如此抵近,以至于那些干巴巴的事件都施展开了充沛的戏剧感。
女战士也不总是一把锋锐的剑,镜头前的坚强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崩溃瞬间。
“我绝对不会自杀的。”
决定把事件公之于众时,伊藤诗织曾录下一段视频。视频中她强调,自己绝对不会自杀,如果她死于任何看似自杀的方式,那么请立刻报警。
彼时她无比笃信,不论未来如何,她都将坚强面对。
但几年后,伊藤自杀了。在留下的视频遗书中,她哭着向父母道歉,抱歉再也撑不下去。
长期的压力和压抑导致伊藤诗织精神陷入抑郁,所幸被及时发现救回。
战斗的代价,远远不只是面对权贵的威胁,毋宁说,那是所有代价中最不痛的一点。
因为我们会明确的知道,伤害来自敌人,面对敌人,自然有使不尽的勇气。
然而更多的伤害,可能并非来自敌人。
实际上,当伊藤决定公开事件时,第一个站出来阻拦的既不是警察也不是说客,而是最亲密的家人。
妹妹担心,姐姐选择出头会招致谩骂与报复,她说道:“姐姐,我不希望你公之于众。”
在《黑箱日记》中,伊藤诗织选择用这句话作为全片的开头,背景画面,是一条漫长无尽的黑色隧道。
妹妹、爸爸,老实本分的家人希望伊藤就像千千万日本女人一样,忍一时风平浪静。
可她不甘心:“我觉得,这样不对,因为我并没有做错什么。”
于是,第一场战斗就是对家人意愿的背叛。伊藤或许预料到了事情的后续发展,或许没有,记者会后,闻风而来的各路小报把伊藤家调查了个底儿掉,妹妹弟弟的照片都被公布在了互联网上。
在战斗的路上,有太多可能伤害友善之人的两难境地。
调查员A,事件前期至关重要的“泄密人”,他在被调离现场后,向伊藤透露,在机场针对山口的抓捕行动是被临时叫停的。
他所透露的信息帮助伊藤窥看到了黑箱中齿轮搅动的一角。但如果伊藤在诉讼、报道和出版物中引用他的信息,却很可能导致他在工作系统中被霸凌和排挤。
究竟是用,还是不用,此时成了一道道德难题。
幸运的是,最终证人们几乎都主动同意为伊藤作证,但在《黑箱日记》中我们能看出,伊藤也做好了为了夺取胜利,背叛这些朋友的准备。
她无意也无瑕去做一位绝对纯白的正义战神,当需要冷酷决断时,“记者”的职业天性将会占据上风。
正如在《黑箱日记》中未取得同意而擅自使用酒店监控和律师谈话,她的时任律师西广阳子曾坚决反对,指出这种做法将导致日后的受害人更难获得酒店监控,但她决定依然故我。
有时,友善之人的态度也夹杂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
同意为伊藤作证的当晚,调查员A趁着酒意在电话中对伊藤说,要是为此丢了工作,伊藤最好“嫁给他”。
没有人知道,这玩笑的醉话下有几分真心。但电话另一端,伊藤原本兴奋感激的神情骤然凝固,肢体无措地僵硬起来。
即使是正义的伙伴,也可能如此轻易地冒犯,善恶交织,这就是现实世界中最真实的混沌。
或许是得益于从小有主见——9岁开始当模特赚钱,高中自己联络、自费前往美国留学,打工赚取学费,实习中前往各危险地区进行采访——伊藤诗织在磨人的漫长诉讼后,依然还是一位活人。
她依旧爱笑,在事情进展顺利时跳起雨中曲的俏皮舞步,晚上和朋友分享廉价的盒装白葡萄酒。
甚至抽空做了几部纪录片:《老年公寓清洁队》《女性割礼》。
以至于据日媒报道,山口敬之私下抱怨,光看伊藤诗织的精神状态,也不会相信她是被强暴过的人:“被强暴过的人哪能有那样的笑容?”
太多日本人无法理解,为何伊藤诗织不感到羞耻、不蓬头垢面、不以泪洗面,一点都不像一个传统苦主。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她是一位"讲英语的日本女人"。
在和同事聊起日本时,我们常常生起一个疑惑:为什么日本能孕育出上野千鹤子,却没有什么像样的女性运动?
它同时拥有东亚最犀利的女性主义理论,和东亚最温驯的女人。
直到看到《黑箱日记》,我才开始理解,因为日本缺少“讲英语的日本女人”。
强奸案报案率之低,或许是日本和其他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之一。
在伊藤事件发生时期,2016年,根据日本政府统计数据,日本警方收到989起强奸案报案,也就是每10万名女性中有1.5起强奸案,而同时期的美国,每10万名女性中会发现41起强奸案。
这当然不是因为日本民风淳朴,人皆圣贤,而是日本女性遭遇性侵后很少向警方报案。
为何如此?
伊藤诗织的经历生动地解释了原因:
遭遇侵害后,她首先拨通东京郊区一家强暴危机中心的电话,询问该如何处理。然而对方表示,不能在电话中提供任何建议,除非她亲自前来面谈。
彼时在强暴中收到巨大伤害的伊藤连下床都很困难,于是没能在危机中心得到建议。
5天后,当她终于攒足力气来到警局报案,发现警方根本没有对应的女性警员。
在她的强烈要求下,一名女性警员听她述说了几个小时,最后抱歉地表示,自己只是临时被调来的交通部门职员,真想解决问题,还是得和男警员谈。
更令日本女性闻之色变的,是使用“调查假人”的犯罪调查方式。在3名男性警员的围观和拍照下,伊藤不得不躺在一张蓝色的垫子上,任由警员把真人等比的沉重假人放在身上,摆弄成各种姿势,并不断询问:当时是这样吗?还是那样?
羞耻、恐惧、无力,这样的犯罪现场复现方式如同恐怖的二次伤害。
不报警,就无法获得收集体液等证据所需的工具套装,而报警,就要承受如此毫无尊严的调查取证。
很多女性就在犹豫中错失了取证的黄金时间,从而使得定罪更加艰难。
内阁办公室一项调查显示,日本只有4%的性犯罪受害人曾向警方报案。
即便成功报案,成功取证,性价比也很低。
因为在2017年前的日本,关于性犯罪的法律,使用的还是110年前的定义。
性犯罪的发生频繁到,即使是女性也经常不当回事。
根据这份陈旧的法律,没有现代法律中最关键的“同意”要素,不管女性是否明确表示不同意,通常只有在犯罪嫌疑人有暴力和胁迫行为的情况下才会追究其责任,并且如果受害人饮酒,那么警方则不鼓励报案。
2017年,东京和横滨的多名大学生,就因受害人醉酒而免于轮奸指控,获得无罪释放。
据统计,当时有超过十分之一性犯罪者获刑后可以获得缓刑,性犯罪的最低量刑比盗窃罪还低。
伊藤诗织胜诉后,山口敬之只需要支付不足16万人民币的赔偿金。
裁判后,他依旧过着受人尊敬的优渥生活,参加电视节目、交游权贵,在众人附和下抱怨醉酒的女人最是惹人生厌。
他的密友安倍晋三遇刺身亡,还是他最先在网络上发布的内部消息。
相比于其他方面,日本人对于性侵害的认知程度,实在简单到令人心惊。
全世界报告强奸率最高的国家,其实是瑞典,每10万人报告件数高达85.59起。
因为瑞典法律判定性侵害的法律门槛更低,即严格的自愿原则“积极同意权”,只要受害人在性行为前没有明确同意,即可控告对方强奸。
而对于日本人来说,理解“不就是不”,似乎天然就有一道巨大的门槛。
在所有色情作品中,“不”几乎是“欲拒还迎”的代名词,“雅蠛蝶”俨然已经是一种情趣。
所以当女性用日语说出拒绝的时候,很多男性会直接理解为“同意”,从而更加为所欲为。
就连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学生也不能免俗。一项大学课堂的随机调查发现,日本大学生中,有40%认为醉酒就是性同意,曾经接吻更是明确的性同意信号。
然而实际上,在更多国家,即使是一张床上的夫妻,在妻子明确表达不同意后,丈夫如果依旧强制性交,那么也构成婚内强奸。
当在酒店醒来发现山口敬之正在施暴时,伊藤诗织首先惊慌失措地用日语要求停止。
然而她发现,“当我用日语说拜托请停下时,他反而更受用了”。
于是她改用英语破口大骂:“fuck off!what the fuck are you doing?(滚开!你他妈在干嘛?)”
曾经,伊藤诗织为日语中没有肮脏的骂人词汇而感到自豪,而这一刻,她无比庆幸自己是一个会讲英语的日本女人。
这也是伊藤诗织之所以成为伊藤诗织的原因:她的思维中,有一半串流着迥异于日本的价值观。
她也许未曾拜读过上野千鹤子,不晓得男权社会是如何结构性压迫女性,但她清楚知道,受到未经同意的性侵就是强奸,被强奸就该诉诸法律,法律就该给予正确的处分。
没有日本式的忖度,不会因为害怕暴露“被玷污”而选择粉饰太平,她以一种英语式的横冲直撞,掀开了笼罩日本110多年的黑箱。
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带来了些许阳光。
2017年,受伊藤诗织案影响,日本110年来首次修改了性犯罪法。
该次修改扩大了强奸的定义,将肛交和口交纳入范围,并将男性列为潜在受害者,延长了最低刑期。
2023年,法律进一步改进,将“强制性交等罪”修改为“不同意性交罪”。
明确规定,只要一方显露出不同意的倾向、表达出不同意的意愿,或者处于难以表达是否同意的状态下,那么此时发生的性交行为都构成违法犯罪。
这一次,日本终于在性犯罪法上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这是书本与口号之外的,另一种女性主义。
更加强悍,更加坚韧,野草般涨满生命力。
事件发生至今整整9年,它的余波依然在影响着35岁的伊藤诗织,但这一次,她想真正的与过去做个告别。
《黑箱日记》今年已经在全球50多个电影节放映,并将在欧美多地院线公映。
映后交流,人们总爱向伊藤诗织提出一个问题:“下一步你打算做什么?”
伊藤在《纽约时报》的一次采访中表示,她烦透了这个问题:
“下一步‘你’打算做什么呢?”
她反问道。
“你看过了(我的影片),现在它在你的手里,我已尽我所能,轮到你来做决定了。”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帮朋友问:“口~”会不会传染艾滋病?
嘿这位朋友
你也别帮你朋友问了
让他自己来问!
咱明人不说暗话
这会儿知道怕了?
早干嘛不保护好自己?
▽
不戴套,当然有风险!
01
口交真的比阴道交和肛交安全?
口交属于性行为的一种,尽管口交被认为比阴道交和肛交安全,但人类乳头瘤病毒、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包括艾滋病病毒)等会通过无保护的口交传播。
相比其他性行为,口交确实风险更低,但也绝不是没有。
▽
美国CDC发布的各类风险行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概率
02
这些情况
危险!危险!危险!
口交存在体液交换的过程,有以下情况就有可能传染艾滋病病毒:
- 口周或口腔、咽喉部位存在破损或溃疡;
▽
- 口内射精;
- “插入方”携带艾滋病病毒或患有其他性病、性器官上有明显的开放性伤口。
▽
有以上行为,果断拒绝,OK?
无论是主动方还是被动方,建议在无保护口交后进行艾滋病检测。
▽
最后要提醒大家
情到深处
很容易“擦枪走火”
发生性行为时
(包括但不限于啪啪)
有些原则一定不能破,比如: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
顺祝各位
安全下车
底图来源:小红薯“Jessica洁西”
-End-
「有用就点在看」
信息来源:“广东疾控”“深圳疾控”微信公众号
9万儿童被性虐!美国总统精英参与的组织,爆出史上最大恋童案
2020年,是美国最大青少年组织——童子军(Boy Scouts of America,简称BSA)成立110周年的日子。但就是这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组织,最近却陷入了美国史上最恶劣的性侵丑闻之中,根据CNN最新报道,截至目前,至少已有92,700人指控BSA的领队或助手多年来对他们有着不当的性虐待行为。
这些指控者,最小的8岁,最大的93岁,绝大多数是男性,也有少数女性提出了申诉。
图源:CNN
事情早在去年四月份就开始进行调查,当时的法庭证词显示,在1944年到2016年间,整整72年,BSA有12254名男孩曾经遭受到至少7800名袭击者的性虐待,面临着数百起官司。其中几个领队被指控逼迫儿童接触色情用品并强迫进行肛交和口交。
那时有媒体预测,该组织最高需要向受害者赔偿10亿美元。或许是如此庞大的债务规模让BSA无法再坚持下去,于是在今年2月18日,BSA便向法院递交文件申请破产,法庭规定在美国时间11月16日前,受害者可以向BSA提出索赔要求。
随着截止时间的临近,如今,站出来指控的受害者已超过9万,比之前的预计的要翻了好几倍。
图源:abcnews
参与此案的律师们表示,这些指控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天主教会案件中提出的性侵指控。(1950年至2002年,天主教会面临着超过10000起虐待儿童的指控)
同时考虑到BSA在美国50个州均有设立机构,这起震惊全美的“童子军案”可能成为“地球上最大的虐童犯罪”。
110年本应该是值得庆祝的光荣时刻,但数量惊人的受害儿童、不断对犯罪行为的隐瞒,都让BSA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图源:thetimes
01
堕落的美国精神
BSA创立于1910年,自那时以来,约有1.3亿美国人加入童子军,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童子军有点像人们常说的夏令营,通过露营、水上训练、远足等各种活动来锻炼孩子们的心智和体力,5~21岁的青少年都可以报名参加,不同的年纪会被安排到不同的项目。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们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上级会给下级分发指令,孩子们要不断完成领队给到的任务才能升级,拿到勋章,就像真正的军队一样。
从很小的时候起,童子军就学习服从和忠诚,发誓来保持“道德上的正直”。BSA的使命是“通过向年轻人灌输童子军誓言和法律的价值观,使他们做好一生中伦理和道德选择的准备。”
图源:NYT
或许这样严苛的军队精神和道德规则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不断有父母将自己的孩子送进BSA。
美国历史上各行各界的知名人士也都参与过童子军:导演史蒂夫·斯皮尔伯格、插画家诺曼·洛克威尔、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民权运动偶像厄内斯特·格林、纽约市长兼商业大亨迈克尔·布隆伯格......都是些科技届、文艺界、商届的大佬们,还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宇航员都参加过童子军活动,不少影视作品中也出现过童子军的形象,足以可见童子军对美国文化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
韦斯安德森《月升王国》 图源:MLive
《飞屋环游记》图源:pinterest
另外,BSA和美国总统的关系也密不可分,肯尼迪、布什、奥巴马等等都当过童子军,就连即将上位的拜登也不例外。拜登在之前当副总统的时候就说过,BSA可以教给年轻人“宝贵的人生课程”。
图源:scoutingmagazine
川普也在2017年对童子军的致辞中表示:他的高级顾问里,有10个都是童子军。身处在美国最高权力的内阁之中,看来童子军对政治的影响也不可估量。
图源:cnn
美国前总统福特曾直言:“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如果没有童子军精神,我不会成为一名好运动员,不可能成为一名好的海军军官,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好的参议员,更不可能成为一名随时都能做好一切准备的总统。”换句话说,福特的意思是:没做过童子军就当不好总统。
而且每一届美国总统都要兼任BSA的荣誉主席,已经成为了传统。能和美国总统都搭上关系,说BSA是美国的脸面也不过分吧。
图源:time
一直以来,BSA的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勇气、自力更生和同类美德”(patriotism, courage, self-reliance and kindred virtues)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美国男孩的公民理想,是美国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活动对孩子,尤其是男孩及其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而也对整个美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涉及到了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
然而现在,这样一个备受好评的地方却成为了恋童癖的犯罪场所,反转之大让人一时难以接受,这个曾是美国“公民精神”和道德的代表,就这么在全球面前垮塌了。
02
恋童癖的秘密文化
事情爆发后,越来越多的人揭开尘封的往事,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很多受害者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心里受过的创伤却怎么也抹不去,数十年来的痛苦无论如何也弥补不了。
现年70岁的Pittson回忆,在他只有12岁的时候,童子军团长单独把他带到房间里,让他躺在床上,然后脱下他的裤子,给他打飞机。当年的画面到现在他还记得清清楚楚,无法走出来。
图源:time
56岁的James Kretschmer说他在上世纪70年代被一名童子军领袖骚扰了好几个月。
James第一次受到猥亵时他还在睡觉:“晚上的某个时候,我开始感觉有人在我脖子上呼吸,有人抚摸我的丁丁。”James现在一直在与酒精问题作斗争,多年来不断接受心理咨询和服用抗抑郁药物。
图源:sun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60岁男子说,他和队里的几个男孩在树林里被一名童子军团长袭击和强奸了十几次,当时他们还是青少年。现在,当一个陌生人靠得太近时,他们就会害怕,不喜欢有人碰他,肩膀也不行。
图源:time
65岁的Jim McDonough被领队性侵整整4年,帐篷、营地等等地方都是Jim被性侵的场所,是噩梦开始的地方。离开童子军后,他开始迷上酒精,用毒品麻痹自己,一直在接受心理治疗。
图源:mprnews
Chris Nightline则在11岁至16岁间被性侵五年,领队在这五年间侵犯了他数百次。在成长过程中,他时常会感受到沮丧、焦虑和愤怒,但却无法排解。
图源:abcnews
45岁的水管工Aaron Averhart声称,自己从12岁起就在佛罗里达州遭到一名童子军营长的骚扰、强奸和窒息。因为这次经历,Aaron害怕别人发现这个“肮脏的秘密”,他选择把自己隐藏起来,他的性格逐渐内向抑郁,辍学、酗酒,用大麻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动不动就会想着自杀。
图源:sun
而他们仅仅是9万多人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剩下的黑暗往事怎么挖也挖不完......
对于当时年纪还小的童子军们来说,有些孩子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还以为只是在完成一项任务,毕竟对于他们来说,领队就是权威;有些孩子则会勇敢上报,戳穿领队们的恶心行为,但是这些举报很快都被BSA高层掩盖了。
图源:cnn
原因很简单,只是为了“维护童子军的好名声”,为了这个所谓的名声,BSA领导打点好警察和其他官员,在他们的帮助下藏起了无数起虐待案件。
比如水管工Aaron,侵犯他的那位领队在被拘留没一段时间后就被释放了,在他死之前也从未被指控犯有任何罪行。很多被揭发的领队不但没有受到惩罚,有些可能和领导关系比较好的就直接调职到另外一个州继续做领队了,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心安理得地骚扰其他孩子。
另外一部分则“自愿辞职”,也没影响到他们什么。1976年,五名童子军指控他们的领队犯下了两起强奸和其他性犯罪,但是这位领队突然以书面形式辞职,说他要去旅行,而他的领导则“非常遗憾”地接受了辞职,还祝他好运。
还有些受害家庭为了孩子的未来选择庭外和解,毕竟这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被传出去总归是不太好的。也有一部分性侵犯没有逃过法律的制裁,直接被捕定罪。
BSA其中一个罪犯 图源:latimes
BSA恋童罪犯之多,多到BSA特意为这些人创建了一个秘密文档来避雷,俗称“变态文件”,这份文件从1920年BSA成立没多久后就开始建立,上面详细记录了其领队对童子军的性虐待,高达20000多页,每一个性侵者的名字和受害细节都被记录在案。
1980年代的首席童军执行官Tarr说过:“自童子军开始以来,(性侵犯)这就是一个问题。”
也就是说,高层们都心知肚明,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却一再包庇恋童,没有被大面积地曝光出来。BSA本可以让更多无辜孩子免受恶魔侵害,但他们却选择当帮凶,变成了罪犯的保护伞,让人恶心。
03
BSA的破产“心机”
数目如此庞大的性侵案自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才爆发的,近十几年来,BSA出的性丑闻并不在少数,但大部分受害者因为法律诉讼时效已经过了,并没有办法上诉,只能把痛苦默默压在心里。
直到BSA申请破产后,设立了一个赔偿基金,受害者可以在11月16日之前提出索赔,否则将永远被禁止寻求任何赔偿。为了得到公平的对待,才出现了如今的9万多名受害者。
他们之中,有些人勇敢站出来,不管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也要拉恶魔下地狱;有些人因为看到这么多与自己有着相似经历的人后,才鼓起勇气说出心底的秘密,直视内心的伤痛。
一直没法说出口的秘密终于有办法宣泄,一直不敢发声的人们终于找到黑暗的出口。此时此刻,互不相识的人们因为共同的创伤连结在了一起,去寻找正义的道路。
图源:dailycaller
BSA或许自己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受害者出现,因为有人认为,他们之前申请破产其实只是保护自己的一个方法罢了。
他们选择用美国破产法11章申请破产保护,之前针对他们的所有民事诉讼都被中止了。
这章法典不会要求BSA直接赔钱给受害人,而是会和受害人代表进行和解谈判,先做一个重组计划,看看怎么赔比较合适再说,给了BSA讨价还价的空间。
图源:express
如果受害人接受了计划,BSA就会重新制定赔偿数额、期限等;如果受害者不接受计划,这些案子要么就是进入无休止的时间赛跑,一直打官司;要么就是法庭会直接把计划强加给受害者,无论如何都要接受BSA提的赔偿。
而且在宣告破产之后,BSA的原管理层是可以继续运营的,他们也没有关门大吉,官方现在都还在给自家活动做宣传。
另外据媒体猜测,这次申请破产的是BSA全国执行委员会,其他216个地方分支并没有卷入这起案件,而BSA财产的70%都集中在这些独立机构中,也就是说再怎么赔,顶多也就赔30%,其他钱还好好地在口袋里呆着......
图源:ASP
看来,受害者们寻求正义的道路仍然漫长且艰难。
72年的性侵历史,92700儿童被害,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受害者控诉,BSA现在却还在运营中,目前付出的代价甚至不及从前被虐待儿童的皮毛,它在不断爆发的丑闻中仍然屹立不倒,这背后的黑暗和腐朽不言而喻。
只是不知道这个曾经代表美国精神的地方要怎么继续维持忠诚正义,那些美国人民引以为豪的精神信仰也不知道究竟何去何从。
罪犯的丑恶嘴脸已经被揭露,但光明却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只剩下经历痛苦的受害者在黑暗的角落里默默舔舐伤口,抱着不堪的回忆度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