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缺什么维生素(肥胖症缺什么元素)
发胖、疲惫、嗜睡……可能是缺这种维生素
如果你作为肥胖人群的一员,平时已经很控制饮食,运动量也足够,但还是瘦不下来?可能是身体缺乏维生素了!
有医生指出,尤其是年龄在35岁以上的人群,身体新陈代谢可能开始变得缓慢,身上脂肪变多,可以尝试着补充一些和脂肪燃烧、身体代谢相关的维生素,如维生素D。这样有助于避免脂肪堆积,加速新陈代谢,从而促进油脂和有毒物质的排出。
缺维生素D很普遍
缺维生素D分为不足和缺乏两种程度。直白点说,不足就是有点儿缺,缺乏就是缺得有点多,必须赶快补了。
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情况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全球约30%~60%的儿童和成年人存在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欧洲国家的维生素D缺乏率为6.9%~81.8%;国外一项研究发现36%的孕妇缺乏维生素D。
根据《2015—2017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血清维生素D缺乏率为18.6%;2015年中国≥18岁人群血清维生素D缺乏率为21.4%;男性血清维生素D缺乏率为16.1%,女性为26.8%。
维生素D是个“健康多面手”
维生素D与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健康息息相关,除了强壮骨骼、影响新陈代谢,还会给身体带来以下好处:
保护心脑
维生素D可调节血压,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病和脑卒中发生风险。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可使心血管病患者的早逝风险降低。
改善情绪
患有中度至重度抑郁的女性,在补充维生素D后病情有所好转,原因可能是维生素D能改善血清素水平,后者对改善睡眠、带来愉悦感非常重要。
保护母婴
怀孕期间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母亲,更易出现先兆子痫、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问题,剖腹产的概率也更高。
母亲缺乏维生素D,孩子更易患哮喘等呼吸疾病,肥胖率更高。补充维生素D可减少哮喘和呼吸道感染。
预防糖尿病
最新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液里的维生素D水平越高,糖尿病风险越低,因为维生素D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胰岛素。
怎么补充维生素D?
1、最有效的方法:晒太阳
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约90%由皮肤内合成,一般来说,每天晒半个小时的太阳,就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
晒太阳也是有要求的:
通常,春、夏和秋季11:00至15:00将面部和双上臂暴露于阳光5至30分钟,每周3次即可达到预防目的。
晒太阳时需要多让皮肤直接跟阳光接触,戴了防晒面罩、手套,打了伞效果都要打折扣。擦防晒霜也不行,Spf15的防晒霜就可以阻止皮肤99%的维生素D合成哦!
树荫下晒也行,散射的紫外线能够帮助合成维生素D,只是待的时间相应要增加。
隔着玻璃晒的太阳,无法在皮肤合成维生素D,所以基本不能补充维生素D。
2、效果有限的方法:食补
食补虽然感觉天然又健康,但是食补维生素D的效果真的非常有限。因为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非常有限,要吃够需要的维生素D量,可能总热量就严重超标了,日常食物的摄入量很难充分满足身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
图片来源:《维生素D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专家共识》
3、补充维生素D制剂
在没条件每天都能晒够太阳,食补效果又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来补充或预防补充维生素D。
对于普通成年人,建议可以每天补充400IU维生素D补充剂。儿童、老年人、孕妇、肥胖人群可能需要更多的补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确定补充剂量。70岁以上老年人接受日晒后,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只有年轻人的1/4,所以年龄大的人群更建议采用维生素D制剂补充。
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肥胖可能是营养不良
近日,经媒体报道,杭州有女子172cm100斤确诊营养不良型肥胖。 在大家的印象中肥胖就是“大腹便便”、营养过剩所导致,实际上肥胖是因为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导致体内营养不平衡产生的。 营养不良是指身体摄入的营养不足或者比例失衡,任何人没有摄取足够营养就是营养不良,包括食量和体型较大的肥胖和超重人群。大家对热量和营养的概念有所混淆,认为吃得多、吃的zhan胖就是吃的有营养,这是一个误区。胃里觉得吃的很饱了,但只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满足了身体的需求,甚至过剩,而维生素及矿物质等的摄入量还远远不够,体内是一种缺乏状态。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也显示我国民众膳食结构不合理,钙、铁、硒、维生素A、维生素D等矿物质和维生素没有达到推荐摄入量,仅2016年国内营养不良人口数量就高达3亿。
1.肥胖人员过于喜好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高油高脂食物,深加工的大米、白面和冰激凌蛋糕等食物,再加上煎、烤、炸、炒等油腻菜品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但是此类食物远不如全谷物粮食、薯类和优质蛋白质富含丰富的营养,同时缺乏蔬菜、水果和优质肉类提供的维生素、矿物质和优质蛋白。长期的高油高脂饮食是造成营养不良性肥胖的重要原因。
2.不良生活习惯:例如三餐不定时,晚睡晚起,不吃早餐,晚上暴饮暴食、抽烟喝酒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会消耗肥胖人士体内本来就不多的营养素,缺乏营养素,影响人体正常的基础代谢,也是造成肥胖的因素。
3.缺乏体育锻炼,现在很多人生活工作中长期久坐久站,缺乏锻炼,热量消耗少导致肥胖。
4.肥胖人士相对“体积”较大,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较正常人多,但很多研究发现,在肥胖人群中普遍存在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的情况。有研究表明,低钙与肥胖有关,低钙会减少脂肪分解,使更多的脂肪储存;有大量的研究证实,维生素D缺乏与肥胖密切相关,补充维生素D可以抑制前脂肪分化过程,影响脂肪形成,可以起到预防肥胖的作用。
(成都市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
来源: 新闻晨报
肥胖和饮食不当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吗?
肥胖和饮食不当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吗?10月21日,中国科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中科院之声”发文科普。
维生素D是一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有两种主要的形式:维生素D3和维生素D2。维生素D3是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形式,主要是由皮肤在紫外线照射下生成的,因此维生素D也称为阳光维生素。少部分维生素D是从食物中吸收获得的,动物性食物如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奶制品、鱼肝油等含有维生素D3,植物性食物如香菇含有维生素D2。
维生素D3和维生素D2本身在体内不能发挥作用,必须经过两步反应生成1,25-二羟基维生素D(1,25(OH)2D)后才能发挥作用。第一步是在肝脏 25-羟化酶(主要是CYP2R1)催化下生成25羟维生素D (25(OH)D);第二步是25(OH)D在肾脏经1α-羟化酶(CYP27B1)催化生成1,25(OH)2D。25(OH)D与1,25(OH)2D相比,在血液中浓度高、半衰期长,其血液浓度可代表人体维生素D营养状态。因此临床上将血清25(OH)D浓度作为判断维生素D是否缺乏的指标。正常血清 25(OH)D 浓度 > 75 nmol/L (> 30 ng/mL);25(OH)D 浓度 < 50 nmol/L (< 20 ng/mL)为维生素 D 缺乏;25(OH)D 浓度在50-75 nmol/L (20-30 ng/mL)之间为维生素 D 不足。
维生素D在发育、维持体内钙磷代谢稳态和骨骼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具有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等作用。长期严重维生素D缺乏引起全身性钙、磷代谢紊乱,在儿童会引发生长迟缓和佝偻病,在成人会引发骨质软化症、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症。
引起维生素D缺乏的常见原因包括缺乏阳光照射、皮肤色素沉着加重、使用防晒品、维生素D摄入不足、肠道吸收不良、肝肾功能障碍、服用会促进维生素D在肝脏降解的药物(如卡马西平、地塞米松、硝苯地平、克霉唑和利福平)等。
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肥胖、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以及2型糖尿病人群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而且补充维生素D不能有效提高血液25(OH)D水平。这些人群发生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原因不明。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是引起肥胖、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那么饮食、肥胖以及这些疾病本身是否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呢?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乐颖影研究组的研究人员观察了不同饮食对小鼠肝脏和肾脏维生素D代谢酶、以及血液中25(OH)D3浓度的影响。
她们在给小鼠喂饲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后,发现小鼠肝脏25-羟化酶Cyp2r1、血清25(OH)D3和1,25(OH)2D3浓度都显著降低,肾脏的1α-羟化酶CYP27b1则无显著变化。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Cyp2r1表达也显著降低。给小鼠喂饲高胆固醇饲料后,也出现肝脏Cyp2r1表达降低及血液25(OH)D3浓度降低。这些结果说明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以及高胆固醇饮食都能降低肝脏25-羟化酶Cyp2r1及血中25(OH)D3的水平。
进一步的实验观察到,在高脂饮食导致肥胖的过程中,血液中出现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肪酸、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升高;在高胆固醇饮食小鼠,出现血液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这些变化都发生在肝脏Cyp2r1及血液25(OH)D3浓度降低之前,提示血液中这些分子的升高可能导致肝脏Cyp2r1及血液25(OH)D3浓度降低。利用培养的肝细胞证实了高浓度胆固醇、葡萄糖、胰岛素都能抑制肝细胞Cyp2r1表达。这些结果说明在肥胖小鼠,血液胆固醇、血糖、胰岛素升高,以及高胆固醇饮食导致的小鼠血液胆固醇升高,都能通过下调肝脏Cyp2r1水平,使肝脏25(OH)D合成减少,导致血液25(OH)D水平降低。
研究人员进一步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观察通过限制饮食减肥、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是否能改善维生素D代谢。发现将肥胖小鼠每天的摄食量减少到对照小鼠的2/3后,小鼠的体重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显著减轻,肝脏Cyp2r1表达及血液25(OH)D水平显著升高。
这些结果表明,饮食导致的肥胖及相关的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以及高胆固醇饮食,都能通过抑制肝脏Cyp2r1表达导致血循环25(OH)D降低。因此要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通过控制饮食或其它方式减肥、或者用药物治疗高血脂和糖尿病以降低血液胆固醇、胰岛素和血糖水平,能提高肝脏25-羟化酶表达,不但有利于肝脏合成25(OH)D,改善维生素D缺乏,而且在补充维生素D时能促进肝脏25(OH)D合成,增强维生素D补充的疗效。
来源: 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