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锌肥胖(缺锌会偏食吗)
肥胖、三高……竟可能是“饿”出来的!你中招了吗……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吃得好”取代了“吃得饱”,成为了人们新的饮食追求。但你知道吗,其实现在依然有很多人“没吃饱”,处于微量元素缺乏的“隐形饥饿”状态!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资料显示,全球约有20亿人正遭受隐性饥饿的困扰,中国隐性饥饿的人口可达3亿。
明明不缺乏食物,
为什么还会出现营养不良?
“隐性饥饿”你中招了吗?
什么是“隐性饥饿”?
人体保持健康不仅需要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等营养素,还需要铁、锌、硒、碘等16种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等13种维生素。
所谓的“隐性饥饿”,通俗点说就是胃里觉得吃饱了,但只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满足了身体的需求,甚至过剩,而维生素及矿物质等的摄入量还远远不够,体内是一种缺乏的状态。
如果你的主食以精米白面为主,几乎看不到粗粮的影子,平时爱吃肉、重口味,很少补充足量的蔬菜水果,就要当心身体正面临“隐形饥饿”的危机。
这种状态不痛不痒,一时难以察觉,因此很容易被忽视。那么,营养失衡、隐性饥饿,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常见的隐性饥饿危机
现代医学发现,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等都与人体营养元素摄取的不均衡有关。“隐性饥饿”已经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致命杀手”!
身体长期处在隐性饥饿的状态下,容易出现抵抗力下降,因而诱发一些疾病。常见的隐性饥饿包括缺铁、锌和各种维生素。
缺铁——贫血
如果你减肥节食不吃肉,或者长期素食,身体可能严重缺乏铁元素。
铁是帮助体内制造红血球细胞的重要元素,铁的缺乏会导致血红细胞减少,携氧能力降低,人体的抵抗力也会变弱。
人体缺铁时容易诱发缺铁性贫血。数据显示,我国每5人里就有1人贫血,而缺铁性贫血可使孩子的平均智商低5~8。另外,缺铁时还易出现疲劳乏力、注意力下降、指甲变脆、呼吸不畅、皮肤异常苍白、锻炼吃力、肌肉酸痛等症状。
营养对策
建议普通人每日摄取量是10-15mg,妊娠期妇女是30mg。平时适当多补充红肉、坚果、深色蔬菜、鸡蛋等,同时可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质吸收利用。
缺锌——降低免疫、影响发育
锌是重要的生命元素。参与体内各种酶、激素的合成活动,保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促进智力发育、增强人体免疫力。
身体长期缺锌可引起味觉及食欲变差,身体摄取营养的功能降低,从而影响身体发育;还会导致伤口和溃疡的愈合速度变慢。
营养对策
锌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成年男性是15mg、女性12mg、1-10岁儿童10mg、孕妇20mg。
日常饮食注意粗细搭配,牡蛎、核桃、小麦中都含有较多锌元素,可以适量多吃。
缺各种维生素
① 维生素A
如果你平时手机、电脑不离手,用眼过度,很可能导致维生素A消耗过度 。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症、干眼症,甚至造成儿童发育迟缓,智力下降。
营养对策
胡萝卜、鱼肝油、猪肝、菠菜中的维生素A都很丰富。
② 维生素B1、B2
如果你吃得越来越精细,几乎不吃粗粮,小心维生素B族和膳食纤维严重摄入不足。
维生素B1摄入不足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忧郁以及记忆力衰退等;缺乏维生素B2可导致黏膜方面的疾病,如口角糜烂、裂口、出血等。
营养对策
维生素B1和B2的推荐摄入量均是1.2-1.5mg/天。
全麦、燕麦、核桃、猕猴桃、黑米等含较丰富的维生素B1;奶制品、动物肝脏、香菇、木耳、花生等含较丰富的维生素B2。
③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会出现骨头痛、手足抽搐、肌肉衰弱和沮丧感,常见的佝偻病、骨质疏松、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都与其相关。
营养对策
蛋黄、海鱼、蘑菇等都富含维生素D。
长期缺少营养素,一方面容易导致疾病,另一方面又会加重一些慢性病发展,因此对于高危人群而言尤其需要注意。
易发生“隐性饥饿”的人群
1、营养素需求量大
如儿童、青少年、怀孕和哺乳期妇女等,对营养素的需求量比普通人大,因此日常需要补充得更多。
2、饮食习惯差
比如偏食、挑食、用零食替代正餐或不当的节食者,往往难以从膳食中摄入足够的、均衡的微量营养素。
3、老年人
随着年纪的增大,牙齿脱落、吞咽障碍等会造成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且缺乏正确的营养知识,更容易发生“隐性饥饿”。
4、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
这类人常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由于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和吸收不良,因而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如何应对隐性饥饿?
牢记膳食宝塔、均衡饮食是避免隐性饥饿的关键,而我们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自身情况补充
不同地区、不同习惯的人,需要补充的营养素是有差异的,因此在进行膳食补充之前可以先进行检查,看看自己究竟缺什么,针对性补充。
每人每天消耗的体能不同,所需摄取的营养量也有差异,但都可以将食物金字塔作为参考标准。
其中,国人膳食中奶类、豆类制品、粗粮、水产品的消费量远不及推荐量,建议有需要群体适当多补充。
2、注意烹调方式
有的蔬菜可选择先洗后切;多用清炒、蒸煮、凉拌的低温烹调方式,以减少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更大限度地保存食物营养,且少油少盐。
3、膳食补充剂
在特殊情况下,食物无法满足营养所需,可根据医师建议,适量通过膳食补充剂补充。
此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喝酒,多运动,以促进人体吸收养分,减少营养的流失。
来源: 扬子名医团
孕期营养别乱补,小心坑娘还坑娃
文|孕育乖宝宝
怀孕后,准爸妈总希望肚子里的宝宝长得越快越好,所以就拼命地摄取高热量、高蛋白、高血脂的食物。怀孕期间食量应增加两倍的说法。其实这些都是误区。怀孕后如果“补”过了,不仅会加重肠胃负担,还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使肥胖孕妇及巨大儿出生率持续增多。具体的一起来看看:
一、维生素过量
孕妇若每天服用超过一万单位(i.u.)的维生素a,则有1/4机会造成胎儿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眼睛、颚裂、耳朵的畸形,另外有1/4机会造成智障。若维生素d补充过多(每日超过15毫克),容易造成孕妇的软组织的钙化。
二、补锌、补铁过量
如果准妈妈对于锌的补充超过每日45毫克,容易造成早产。铁的补充要谨慎 ,建议孕妇在怀孕3个月以上时再补充铁。一般来说,孕妇每天补充30毫克铁即可(除非有严重贫血),服用铁剂应在空腹时且不要同时服用钙及镁,因为钙、镁会抑制铁的吸收。
三、水果过量,拒绝蔬菜
许多准妈妈为了生个健康、漂亮的宝宝而拼命吃水果,甚至还把水果当蔬菜来吃。她们都相信:吃水果多多益善。但从营养学的角度看,水果并不能代替蔬菜。水果中的纤维素成分并不高,但是蔬菜里的纤维素成分却很高。有些水果中糖分含量很高(如西瓜、葡萄等),摄入过多,可能引发妊娠糖尿病。上了年纪的人殊不知多吃水果可能导致准妈妈患上妊娠糖尿病。
四、过度饮食,体重超标
怀孕不是生病。一些准妈妈把自己当成了长期病号,在怀孕的280天里,吃得太多、太好,而运动又太少,结果造成体重大大超标。
温馨提示:
不加节制胡吃海喝很容易超重,它带来的后果是不可轻视的,不仅在孕期会造成孕妇并发症增高,不利于胎儿成长,在分娩时,也会有困难,甚至出现难产,到时更是得不偿失呀!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全球有数亿人营养不良,原因竟是肥胖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全球营养报告组织发布的2016年报告指出,肥胖及饥荒同时令全球营养不良现象加剧。全球44%国家的营养不良及肥胖数字都“十分严重”。
全球营养报告组织在129个国家展开研究,发现全球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营养不良。研究专家指出,营养不良现已变成一种“新常态”。
报告的作者指出,全球肥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是对全球的“惊人挑战”,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有此现象。
报告指出,有数以亿计的人因为肥胖问题而营养不良。他们血液内的糖份、盐份及胆固醇含量都太高。
这个现象使我们对于营养不良要重新定义。过去一说到营养不良,可能使人联想到的是第三世界一些贫困落后国家或是战乱中的难民。营养不良通常是指摄入不足,或者是因为疾病造成吸收不良,或者是因为过度损耗造成营养不足。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蛋白质营养不良,二是微量养分营养不良。蛋白质营养不良可能造成一系列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统称为蛋白质营养不良综合征,最典型的如全身水肿。而微量养分营养不良对身体造成损害的临床症状更是多种多样,危害也更严重,如缺碘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等,缺维生素B族的人头痛失眠,患干眼症、口角炎及脚气病等等。
现在的情况和过去我们的认识完全不同,许多营养不良的人都是生活在发达国家和富裕地区。表面上的丰盛饮食掩盖了食物本身的问题,所以出现了摄取过量但营养不良的怪现象。
实际上,摄入过多或摄入不均衡造成的健康问题比摄入不足造成的健康问题要严重复杂得多。我们知道人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一种和外界的物质交换机制和平衡关系,这种关系一旦确立,短期内很难改变。现在,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逼迫人们在短期内改变,必然造成许多问题。
这种改变包括食物的改变。污染、过度种植等,使农作物的微量元素发生了变化,现在的食物已经不是人们赖以存在的食物了,从表面上看现在的玉米棒子比过去的更大更饱满,但是其内里却发生了变化。而且食物的加工方式也和过去不同,添加了更多的其他成分。
另外,这种改变也包括人们饮食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打乱了人们的正常进食习惯,花样翻新的食谱诱发了人们的食欲。富足并不能带来健康。美国国家科学院每年提出的健康饮食建议并没有阻止美国人的营养不良。据美国农业部最新统计,美国人口中仍然有37%缺乏维生素C、70%维生素E不足、3/4缺锌、2/5维生素B12偏低,40%铁质不足。
专家认为,现在肥胖等营养不良已成为常见现象,各国应该投入更多金钱及政治承诺去处理这个问题。据统计每向营养项目投入1,就会得到16倍的回报。人类完全有能力解决新的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