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疼肥胖(跟腱炎跟胖有关系吗?)
- 1、跟腱炎的分析与诊疗
- 2、聊聊跟腱那些事
- 3、运动完脚后跟疼?跟腱炎该如何防治
跟腱炎的分析与诊疗
跟腱疼痛容易发生在支撑腿上。跟腱附近的疼痛包括3种类型,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这3种疼痛分别发生在跟腱、跟腱和小腿肚之间、以及骨骼和跟腱的结合部。跟腱炎指的是跟腱本身的疼痛,如果不是支撑腿的话,有可能在跟腱附近发生炎症。
原因
小腿肚没有用力
如果小腿肚的肌肉(特别是腿后腱中的股二头肌)过于僵硬的话,膝关节会在 没有伸直的情况下强行对足部进行制动。因此脚部着地时的动作会更加僵硬,膝盖向前伸直前,身体的重量完全压在膝关节上。
因此发生跟腱的主要原因就是小腿肚没有用力时受到强行拉伸,导致疲劳的产生。
①腿后腱中的股二头肌过于僵硬。
②小腿过于放松,脚尖不稳定。
③与跟腱连接的小腿肚肌胀。
高危因素
- 身体结构上有缺陷:比如扁平足、先天跟腱短、足外翻或过度肥胖;
- 运动或训练过度;
- 运动或锻炼前未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跟骨、跟腱上有慢性炎症或外伤;
- 在过硬的路面上运动或锻炼;
- 运动时穿不合脚的鞋子;
- 进行特殊技术动作者:比如杂技演员、体操运动员等。
其他原因
- 自身免疫影响;
- 长期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 神经功能不全;
- 遗传性胶原异常。
表现
跟腱炎常为急性发作,发生在踝关节的过度使用或误用时。诱发因素包括一些活动,如奔跑和打网球时突然的停步和起步。运动前不适当的拉伸腓肠肌和跟腱也易发生跟腱炎,甚至跟腱断裂。
跟腱炎为持续的剧烈的疼痛、酸痛、僵硬位于后踝部。出现肿胀、压痛、增粗、增厚、结节等。当休息时或每天早上起床后疼痛加剧,而当开始活动时,疼痛稍有缓解,但随着活动程度、强度的加强,疼痛又会加重。显著的可导致睡眠紊乱。
跟腱炎患者多采用扁平足的步态来避免跖肌屈曲受损的肌腱。患者抵抗足部跖屈时出现疼痛。足部被动跖屈时能触诊到嘎吱嘎吱的感觉。慢性发炎的跟腱在施压或强力地药物注射治疗期间,会突然断裂。
检查
所有踝后部疼痛的患者需要接受X线平片检查。在临床表现基础上,需要另外一些检查,如全血细胞计数、血沉、抗核抗体试验。
怀疑踝关节不稳定,需要磁共振成像。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有助于鉴别X线平片上未见的应力性胫骨骨折。
自我诊断
跟腱产生剧烈疼痛
跟腱的最下方逐渐变细的部分感到疼痛,但是每个人感受疼痛的程度不一样。有些人的跟腱变红,有些发热,还可能发生肿胀的现象。如果是鞋底外侧磨损很严重的话,患跟腱炎的可能性比较大。
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一般采用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半年或半年以上,病情仍无改善,可进行手术治疗;此外,若跟腱持续肿胀,或者跟腱虽无疼痛但无法继续进行运动,也可采用手术治疗。
自我改善方法
B型内底/分体式外底
患有跟腱炎的跑步爱好者在脚部着地时容易将脚跟向外侧摆动,摆腿时脚跟在中央,蹬地时脚跟向内侧摆动。这也许是在跑道上逆时针跑步造成的。
为了矫正错位的脚部力量,建议跑鞋采用分体式外底,并且考虑到力量在脚掌顺利的过渡,推荐后跟比较厚的内底。
按揉脚掌
只手握住拇趾球附近,另只手握住脚跟。因为跑步的动作导致脚跟向内侧扭转,所以要将脚跟向外侧按揉。左手也可以握在踝关节上,但是这次我们只介绍握脚跟来控制脚部按揉动作的方法。
用手握住脚尖和脚跟,轻轻地按揉
模仿鞠躬的姿势
这是锻炼位于右腿的腿后腱中的股二头肌的练习,目的是拉伸腿部后侧的腿后腱。首先将右腿向前迈半步,双脚的脚尖分开
右脚向前迈一步,上肢放松,身体慢慢地向前倾
双脚的脚尖分开
如果是右腿的跟腱疼痛的话,还可以拉伸胫骨前肌和腓骨肌。这是为了恢复右腿外侧肌肉的力量,将脚跟拉回到原来的位置。首先拾起脚尖,脚趾也一同抬起。随后转动股关节,将脚尖转向外侧。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然后脚尖向外侧张开
聊聊跟腱那些事
跟腱是小腿三头肌,即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腹下端移行的腱性结构,止于跟骨结节,是人体最粗最大的肌腱之一,对机体行走、站立和维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跟腱疾病是成年人的常见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影响行走。
止点性跟腱炎
止点性跟腱炎是发生在跟腱距跟腱止点2cm内的退行性变和慢性损伤,常由过度使用引起。止点性跟腱炎的患者通常主诉足跟部疼痛,特别是起床或起坐踩地时疼痛比较明显。X片有助于确定跟骨后部存在骨性Haglund畸形。MRI有助于确定跟腱退化的程度。
止点性跟腱炎的治疗包括抗炎药物和更换合适的鞋。脚后跟提升术可以通过抬高脚后跟来减轻跟腱止点的张力。如果症状没有改善,可以采用支具或者石膏固定患足。跟腱拉伸有助于减少炎症,减轻疼痛。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要手术。止点性跟腱炎的手术包括清理退变的跟腱组织,切除增生的骨组织。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可能需要肌腱转移以恢复足够的跖屈力量。
非止点性跟腱炎
跟腱中部的退化非常常见。通常见于跑步爱好者和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喹诺酮类抗生素也被认为是导致肌腱跟腱病。肥胖也是常见的病因。查体可触及肿胀增厚的肌腱,局部有压痛。患者常抱怨睡后或久坐后踩地时疼痛。超声检查可以发现低回声病变,伴或不伴腱内钙化。MRI也可用于确定肌腱内的病变范围。
非止点性跟腱炎的非手术治疗包括石膏或支具固定。休息、非甾体抗炎药和冰敷也有助于减轻疼痛和炎症。物理治疗也有助于病情缓解。应避免局部注射激素,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跟腱断裂裂。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要手术。手术包括对肌腱病变部分进行清创并用缝线缝合剩余的肌腱。如果大于50%跟腱受累积,则需要用踇长屈肌肌腱转移来加强跟腱。
跟腱周围炎
跟腱周围组织的炎症称为跟腱周围炎。最常见于年轻的长跑运动员。组织学上,毛细血管增殖和炎症细胞存在于腱旁组织内。腱旁组织中的肌成纤维细胞在压力下合成胶原蛋白,导致腱旁组织挛缩和跟腱的血液供应减少。查体显示跟腱内外侧疼痛肿胀,小腿三头肌紧张僵硬。同侧膝关节屈曲与膝关节伸展相比,踝关节背屈会增加(Silfverskiold试验)。随着过程的进展,肌腱本身变厚成梭形。B超可以清晰地显示肌腱周围的液体,以及肌腱周围的慢性炎症粘连。MRI 可显示腱旁增厚,T2 加权图像上存在高信号。
跟腱周围炎的非手术治疗包括使用支具或矫形器。NSAIDs药物、冰敷和物理治疗也有帮助。运动方式调整和缓冲鞋垫也有所帮助。通过注射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打破腱旁的粘连,有助于病情改善。可在B超定位下注射,避免注射至肌腱内。单纯的跟腱周围炎很少需要手术治疗。
跟骨后滑囊炎
跟骨后滑囊位于跟腱与跟骨后上角之间。发炎的滑囊会粘连到跟腱,这会导致跟腱的退行性变化。这种炎症常与Haglund畸形同时发生。跟骨后滑囊炎患者存在跟腱止点处的压痛。X片有助于排除骨性突出。超声和MRI用于确定跟腱前存在炎性液体和相关的肌腱退化或钙化灶。
NSAIDs药物、活动调整和支具是治疗跟骨后滑囊炎的主要方法。应避免局部注射激素,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跟腱断裂。有时需要手术治疗以去除发炎的滑囊和相关的骨突出。这种移除可以通过开放手术或者内镜手术进行。
跟腱断裂
跟腱断裂通常是由于突然发生的小腿肌肉的收缩。它最常发生在网球、篮球、足球和羽毛球等运动。患者描述有腿后部被击中的感觉。跟腱断裂也可能是使用激素的结果。在跟腱附近注射激素时应格外小心。跟腱断裂通常有外伤病史。体检显示跟腱处有空虚感。最常见的破裂部位距跟骨上约6厘米。Thompson试验阳性提示跟腱完全断裂。如果怀疑跟骨撕脱骨折,则行X片检查。核磁共振可以帮助确诊。超声也是一种有用的诊断方式。
对于跟腱断裂,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都是可选的方案。保守治疗,可以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手术治疗可降低再断裂的风险。
(徐人杰)
校对 盛媛媛
运动完脚后跟疼?跟腱炎该如何防治
还记得08年刘翔泪洒鸟巢的一幕么?
那应该是「跟腱炎」,给国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次。然而,并不只是职业运动员才会有跟腱炎。
实际上,喜欢体育运动的普通人,甚至不做运动的人也经常会受到“跟腱炎”病痛的折磨[1]。相关数据[2]显示:专业体育运动员的跟腱病终生发病率高达24%。而在你、我这样平时休闲跑步的普通老百姓里,跟腱炎占到了全部跑步损伤的6%-17%[3]。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跑步”如今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而“跟腱炎”患者数量也随之逐渐增加。所以在网上和工作中,经常会有很多人询问诸如:“脚后跟疼到底是什么病?”、“得了跟腱炎还能不能跑步?”、“跟腱炎该如何治疗、保养和预防?”等等的问题。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跟腱炎」这个话题。
1、什么是「跟腱炎」?跟腱,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脚筋”、“大筋”。如下图所示,跟腱的一头连接着小腿后方肌肉,另一头连在脚后跟骨头上。这样,小腿肌肉一收缩,拉动跟腱,再带动跟骨,就可以完成垫脚尖、加速跑和起跳等重要动作。
跟腱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我们奔跑跳跃的基础,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武侠小说和黑帮电影里,经常会说一个人的脚筋被挑断,武功尽失,人就废了。尽管有些夸张,但也从一方面反映出跟腱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是的,我们走路、跑步和跳跃都会使用到跟腱。如果使用的过度,甚至于暴力作用,就会让跟腱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引起跟腱发炎,表现出小腿后方足跟上方的疼痛。这就是跟腱炎。
2、「跟腱炎」有哪些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小腿后方、脚后跟上方疼痛。
较轻者会在早晨感觉到小腿后方僵硬酸痛,严重者局部还会表现出肿胀甚至发红。脚踩地、垫脚尖、跑步、跳跃等活动会诱发疼痛,或让疼痛感加重,休息能明显缓解。
3、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跟腱炎」?(1)长期反复的运动锻炼
在长期反复高频的跑跳运动中,跟腱反复受到牵拉刺激,局部细微的损伤炎症得不到有效的修复,累积时间久了,就会形成跟腱慢性的损伤和炎症。而后,偶尔的一次轻微损伤或者运动量增大,就成了压坏跟腱的“最后一根稻草”。
(2)突然增加的锻炼或运动量
长期反复运动突然增加训练量,或者平时不怎么运动突然猛的运动一次,就比较容易让跟腱遭受损伤,从而诱发跟腱炎的急性发作。尤其是在锻炼前和锻炼后没有进行充分热身拉伸活动时。
(3)穿不适合的鞋子进行锻炼
穿着不适合的,甚至已破损的鞋子进行运动跑跳,也是引起跟腱炎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当足跟骨后部存在关节炎或骨性增生时,不合适的鞋子会与本身病变共同作用,摩擦并损伤跟腱,诱发炎症。
(4)其他
除了以上一些常规因素外,专业的医学研究也发现了“跟腱炎”的其他危险因素。
比如:寒冷天气训练就与跟腱炎的高发病率相关[4]。
再比如:先天性的足踝力线不良、跑步姿势不正确)、双腿不一样长等,也和跟腱炎发作相关[5,6]。更甚者,年龄、男性、肥胖以及高血压都可能是发生跟腱疾患的危险因素[7]。
一些特殊的药物,比如名字叫“XX沙星”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可能与跟腱炎甚至跟腱断裂有相关性[8]。
4、「跟腱炎」怎么治?(1)急性发作
1)休息:也是最基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其间任何引起疼痛或者能让疼痛加重的动作,都尽量要避免去做,以避免进一步的损伤或加重炎症反应。
2)冰敷:注意不是一直冰敷。一般是使用装着“冰 水”的熟料袋冰敷,每次冰敷的时间为15-20分钟,1天可以冰敷4-6次。
3)外用或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尽管如今非甾体类抗炎药已经较为安全了,但毕竟仍有一些副作用,非专业人士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般情况下服用一周左右。
4)酌情选择足跟垫、弹力绷带、扎贴甚至支具等以支撑跟腱,控制炎症。
5)跟腱炎无论是急性发作,还是慢性持续,个人都不建议打封闭,因为远期可能增大跟腱断裂风险。目前业内对急性跟腱炎打不打封闭都尚有争议。
(2)慢性持续
慢性跟腱炎治疗起来相对复杂。
1)接受专业的运动康复治疗。
慢性跟腱炎的运动康复较为专业,涉及到各类负荷抗阻运动、离心型运动等复杂专业康复锻炼,且有过程中有一定风险(如病情加重,甚至跟腱断裂),不是我们可以自学的。所以这里就不做科普介绍了。不要小看慢性跟腱炎,会对未来运动产生不少影响,所以运动康复这种重中之重,一定要交给专业人士。
2)急性疼痛缓解后,可以在无痛的前提下逐步恢复正常活动运动。但是活动前,一定要下功夫花时间充分热身,活动后更要仔细拉伸。
3)如果经前期治疗,疼痛症状仍持续存在,如今一些新型的技术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比如:体外冲击波、PRP注射、低能激光灯治疗以及手术。
5、如何预防「跟腱炎」?在知晓前文第3节中的危险因素后,我们就可以做出各种预防措施以预防或降低跟腱炎的发病率。比如:
(1)在锻炼前对肌肉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拉伸运动。
比如,如果我们准备跑较长距离,在正式跑之前可以先慢跑一段时间预热,而后做一下专门的下肢热身运动和拉伸。在正式开始跑步时,我们先从一般速度开始,随后缓慢增加跑步速度。
(2)避免突然增加锻炼或活动。
当我们因为受到各种刺激,比如被别人说胖而准备进行一项新的锻炼或活动时。我们需要循序渐进的缓慢开始。随着时间推移,慢慢的进行强度更大的、持续时间更长的锻炼。
(3)避免在寒冷的户外跑步或锻炼,穿适合自己的鞋子,避免在坚硬的路面上跑步。
(4)必须服用“XX沙星”这类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运动员,运动需有所小心。
对于需要使用氟喹诺酮类治疗的运动员或活动量较大的患者,还是有必要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跟腱炎或跟腱断裂风险的。比如:服药期间适当减少训练量及训练强度。一般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完成2-4周后才恢复到高强度训练或比赛。而对于服药期间发生跟腱部位疼痛时,应予以警惕,及时到医院检查。
玖玖骨科平台致力于为骨科医生、患者提供优质产品、服务的中国骨科疾病专业管理平台。上玖玖骨科,骨科需求一站式解决。微信关注“玖玖骨科”公众号,请搜索jiujiu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