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半成人超重或肥胖(中国过半成人超重或肥胖 专家:易引发疾病)
最新调查:6亿中国人超重和肥胖,成人中该群体比例首次过半
【最新调查:6亿中国人超重和肥胖,成人中该群体比例首次过半】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最新数据,目前中国的成人中已经有超过1/2的人超重或肥胖,成年居民(≥18岁)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这是全国性调查报告中首次出现超过1/2这样一个数字。同时,1/5(19%)的6-17岁儿童和青少年、1/10(10.4%)的6岁以下儿童存在超重或肥胖。按照绝对的人口数来计算,全国已经有6亿人超重和肥胖,这个数字在全球是第一位。近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发表了中国肥胖专辑( Obesity in China Series)。目前该专辑上线了两篇文章《中国肥胖流行病学和决定因素》以及《中国肥胖临床管理和治疗》。专辑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潘安教授在对《柳叶刀》解读时作出上述表示。(澎湃新闻;CK)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最新调查:6亿中国人超重和肥胖,成人中该群体比例首次过半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最新数据,目前中国的成人中已经有超过1/2的人超重或肥胖,成年居民(≥18岁)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这是全国性调查报告中首次出现超过1/2这样一个数字。
同时,1/5(19%)的6-17岁儿童和青少年、1/10(10.4%)的6岁以下儿童存在超重或肥胖。按照绝对的人口数来计算,全国已经有6亿人超重和肥胖,这个数字在全球是第一位。
近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发表了中国肥胖专辑( Obesity in China Series)。目前该专辑上线了两篇文章《中国肥胖流行病学和决定因素》以及《中国肥胖临床管理和治疗》。专辑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潘安教授在对《柳叶刀》解读时作出上述表示。
潘安表示,在过去的30年间,超重和肥胖率在各个年龄段都在不断的上升,平均增长是在2.5倍左右。儿童和青少年中男生的超重和肥胖率是高于女生的。在成人中,近些年来男性的超重、肥胖率也在不断的上升。
而最新的一些数据还显示,超重、肥胖率的城乡差距在不断缩小,中国农村居民的超重肥胖率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超重肥胖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分布也和欧美国家的不一样。在欧美国家是社会经济状况较高的人群,其超重肥胖率是较低的;而我们国家的男性中,收入越高超重肥胖率越高,而在教育水平来看,男性的教育水平越高,超重肥胖率也是越高。女性则呈现不一样的趋势,女性的教育水平越高,超重肥胖率相对来说是较低。
在影响因素分析方面,潘安指出,超重和肥胖常常被认为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学问题,认为是个人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所导致的。而事实情况,超重和肥胖其实是具有着深刻的社会属性。
中国在过去40年间经济迅猛发展,还有社会固有的社会规范和文化习惯,政策比如说包括农业发展、医疗卫生、学校营养的政策,以及农村地区有家用电器,还有汽车购买补贴的等等,都可以作为系统动力因素,来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而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环境驱动因素来影响,比如城市化进程,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规划,饮食的和运动等等。
最终这些环境驱动因素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导致其摄入过剩,体重增加。
而从个体层面来说,影响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因素是饮食习惯和身体活动水平。还包括其他的一些个体层面的因素,比如遗传易感性、社会心理压力、以及睡眠情况,还有生命早期的一些暴露,以及环境污染等等。
以睡眠状况为例,潘安认为不容乐观。儿童青少年中有一半睡眠是不足的,成人中睡眠不足,也就是每天低于7小时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这些都会进一步的促进我们体重的增加。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丁晓
国家卫健委:我国超过一半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中华饮食的平衡构成了一个“宝塔”结构,谷类、蔬菜和水果占最下面两层,支撑居民的健康。然而,12月23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国新办就《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本来在第三层的猪牛羊肉等摄入近年来持续增加,我国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已经达到了34.6%,多于整个日常消耗的1/3。
中华饮食结构中段不在“上窄下宽”,竟也有了“直筒腰”!
我国超一半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饮食结构的“直筒腰”带来了惊人的影响。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单位开展了2015-2019年的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6亿人口,形成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表明,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在解读报告时表示介绍,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较快、流行水平较高、全人群均受影响’来描述当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势。”赵文华说。
事实上,除了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症这两种人们已经比较熟知的营养不良以外,第三种形式的营养不良是超重肥胖。
“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断上升,食堂、餐馆、加工食品中的油、盐应引起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指出,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农村首次突破30%的推荐上限,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和用油量仍远高于推荐值,这些都是报告提示的健康挑战。
脂肪“喂肥”了癌细胞?
日前,一项刊登在《细胞》杂志的 动物研究表明,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肥胖,会助长癌细胞的生长,而让肿瘤内部的免疫细胞“挨饿”。
此次报告的数据表明,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居民癌症发病率为293.9/10万,仍呈上升趋势。此外高血压患病率为27.5%、糖尿病患病率为11.9%、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8.2%,、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为13.6%,这些结果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均有所上升。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表示,我国癌症有自己的特点,发病前几位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是预后比较差的,比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都是预后比较差的。尤其发现癌症时已经到了中晚期,难以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赫捷呼吁,要想提高癌症生存率,需要预防和早诊早治是比较关键的。应不断扩大筛查服务供给。目前,天津、上海、浙江等地将高危人群结直肠癌等重点癌症筛查纳入地方公共卫生项目或政府民生项目,免费向居民提供。此外,通过不断提升筛查服务能力,积极探索推广筛查适宜技术,探索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人群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模式。
养生,你的方法都做对了吗
全民关注养生知识,为什么数据还是显示慢性病发病率在增加呢?
“大家现在都非常关注健康知识方面的书或者APP等网上知识,但是确实有些书、有些网上的知识不一定科学。”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常继乐说。
那究竟怎么做能做好呢?常继乐给出了几个简单的要领——
问:合理膳食,怎么吃更科学、更合理、更营养?
答:其实最简单的,每天至少要吃够12种以上的东西,包括主食、副食、水果、坚果等,每周应该不少于25种;
问:运动明显不足,怎么破?
答:运动不一定要找出整块的时间,不一定非安排到一定的时间,可以把零散的时间挤出来做一些运动,健康需求要求也不高,比如每周运动150分钟以上,或者每周3次,每次超过30分钟就可以。
问:工作忙、心理压力大,怎么减?
答:完全可以放下手机,关上电脑,大家面对面地多做一些交流,包括和同事、家人、小孩一起共度,而不是机不离手。虽然微信交流也需要,但是面对面的交流对我们减负、减轻心理压力效果更好。
来源:科技日报
来源: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