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李可治肥胖(李可中医治肥胖症方)

甘草学园 0
文章目录:

甘草学园 | 李可“透邪法”治疗高血压尝试

更多优质文章、名老中医免费直播、中医临床验案、书方药学习库,尽在“甘草学园”——纯粹、专业、平等、开放的中医学习交流社区,与中医同道共成长。

文章来源:甘草学园

原文链接:https://www.igancao.com/aq

作者:于长振


做中医,学的理论就要往临床上来验证,学以致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书上的东西,光看了,自己在临床上还是自己那老一套就没什么进步了。我之前也提到过,一次尝试用小续命汤治疗高血压的经验,可惜不了了之。今天接诊一位老年女性,高血压,220/100mmHg,头晕,头痛,再次尝试使用麻黄发表宣通的理论。还算不上验案,只是思路,只是尝试,经验的积累。

第一部分:搬书,原文可自行知网查看《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十五》。

李可老中医讲“麻黄汤治高血压”,举一病案,“高血压合并脑出血: 一农妇,患高血压18年,暴怒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48小时,醒后暴盲。诊见寒战、咳逆无汗……今寒战无汗,禀赋素壮,纯属表实,与少阴无涉,遂与麻黄汤一剂令服。次日诊之,夜得畅汗,小便特多,8小时约达3000ml,头胀痛得罢,目珠胀痛亦止,目赤亦退,血压竟复正常……”

李老分析病机认为“由于寒袭太阳之表,玄府闭塞,寒邪郁勃于内,气机逆乱冲上”,所以用“麻黄汤给邪以出路,随着汗出,表闭一开,邪从外散,肺气得宣,水道得通,小便得利,郁结于大脑及眼底瘀血、水肿亦随之而去,脑压迅速恢复正常。”这按西医眼光看,应该是高血压急症,恐怕一般也想不到发表的办法。

“人本一体,表里同气,表气闭塞则里气逆乱,表气通则里气和”。回想“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桂枝汤的“干呕”,不正是对表气闭里气不和的阐释。只是临床上,我是想不到怎样扩大它的应用范畴。古有“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讲真,汗吐下的应用似乎是在缩减的,远不及古人记载应用广泛。

“我用麻黄注意两点:一是凡用麻黄必加两倍之蝉衣、等量之地龙,防止麻黄令人昏眩、心悸、面赤之瞑眩反应。二是另煎,分次兑服,斟酌进退,得汗为度,中病则止,不可过剂,以免汗多伤阴,大汗亡阳。得汗之后,麻黄减为5g,让他发挥通气的作用,直至痊愈。麻黄妙用,重在通利九窍,宣通脏腑之气。

“血压为什么升高,实际上就是机体有阻滞。因为有阻滞,需要更高的压力,才能够供养末端。……用了麻桂以后,出了一身的汗,给了他助力,使血液冲在末端,压力自然就不存在了。扶阳就是解决它的缺血,即气不足的问题,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宣通和温补。用麻桂是宣通,用姜附就是温补,把阻滞拿掉,不需要那么高的压力就可以灌溉了,这个病也就好了。总之,高血压最根本点就在浊阴窃踞阳位……”

“ 李可认为,治高血压的根本大法有四,一曰藏阳:四逆汤或潜阳丹,于子午二时冷服,令浮阳归宅;二曰镇冲(脉不安于下):温氏奔豚汤加三石(龙牡、磁石)、煅紫石英;三曰透邪:选麻附辛、大小续命汤,开玄府之闭,使寒浊之邪托透于外,阴邪一退,自是一派红日当空,阴霾自消;四曰消导:凡面赤如醉,头痛如劈,目赤耳鸣,轰轰发热,脉大而虚,直接用引火汤自解。”

————————————————————————————————————————————————————

第二部分 尝试:今日开方思路而已,疗效我后期反馈。不想看直接略过,理论大于实效的东西。

病例特点:

1.老年高龄,女,83岁,血压高(入院约219/97mmHg?)

2.症状:反复头晕,严重时眼前发黑,晕倒。头皮发麻,后头痛。饮食如常,便秘,眠差,2日1解,大便干。

3.舌淡红,苔薄白。(不能提供有效辨证方向)

4.脉沉,有力为实,脉率约60次/分。双侧脉同等。

5.腹型肥胖,体型偏胖。

诊断分析:

1.老年,肝肾亏虚,肝阳上亢? ——老年人肝肾亏虚,是可能的,一高血压就肝阳上亢?脉象不符。

2.痰浊中阻,痰湿证——从形体上看,可以肯定痰湿体质,但舌苔上反应不明显。

3.辨虚实——从脉上来看,脉形粗大,重按有力为实。至少当下考虑实证。但老年体弱算不算在内?

治疗思路:血压高——治疗目标:降压——无症状可辨证,则以脉象为主

脉象偏沉滑实,考虑实证,结合体型,为痰浊阻滞,当健脾化痰——半夏白术天麻;

脉沉实,病在里,可以考虑透邪法,用麻黄宣通气机:麻黄、细辛,结合脉沉应当有附子最好(暂缺药)

急则治标,血压高,气机上逆,当以降气,实际上还是考虑重镇潜阳,换说法,不代表什么,看用药,李可老中医三石为龙骨、牡蛎、磁石,我用赭石、珍珠母,偏于降肝。

葛根芩连汤,犹豫再三,还是用了,为降压加一层保险。之前我用过一次,是在高血压脑梗病人,舌苔黄腻提示湿热证的时候;这次呢,考虑患者是实证,那理论上不怕清,不怕攻伐,葛根芩连汤,重在阳明,即是胃肠,葛根升清走表,芩连苦寒降泄走里,算是调节胃气升降;另外就是张志远老师讲葛根芩连汤降压效果是值得肯定的,葛根用至30g,有疏通血管之功,加丹参,亦是改善循环;

火麻仁、酒大黄,通便,保持大便通畅,减轻腹腔压力,是高血压患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大便不通,憋气费力大便,是导致脑出血脑梗的重要诱因。何况患者便秘是现实存在的。

西药的治疗思路也是一样,降压选拜新同、厄贝沙坦加氢氯噻嗪,三件套,加乳果糖通便;丹参酮改善循环。

疗效待反馈吧。只是这样的思路,可以在临床慢慢实践起来,行不行,用过才知道。

————————————————————————————————————————————————————————

我是有疑惑的,尤其是脉象上,让我通过脉象判断一个人血压高不高还是有困难的。看李可老中医的病案,一来是症状比较突出,胸闷、头痛、昏迷、之类,急重症表现;从脉象描述上来看有“脉沉细、脉细”“脉洪不任按,久按反觉微细如丝”“右脉弦大无伦寸脉特大,直上鱼际,左三部沉细,尺部不静”等等吧。但我遇到的高血压病人,病情没有这么重的,包括高血压脑梗和脑出血的患者,讲真,也没有遇到这样的脉象,反而,血压高的患者常为“弦脉、滑脉、按之有力者多、有不够和缓的意思、老年人更明显感觉脉管偏硬”。但反过来,不是脉有力的的就血压一定高,同样的高血压病人,监测血压不高的情况下,脉象可能也有力。

前两天诊一老年高血压患者,我是这样记载的“脉弦细略硬,欠柔和,老年体瘦,血管硬化为一则,肝气不敛,胃气不和为二则,当养血柔肝和胃;木气过升,当滋水以涵之,加益肾之品。”没有什么症状,只能从脉象上来解释病机。

I 原创声明

本文为甘草学园论坛医生原创,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

授权后转载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公众号、作者姓名;

​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

​​I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公众号、作者姓名。

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

名中医李可的药方实用性很强,但却太贵了,读李可著作的几点感悟

关注并学习李可先生大约有5年的时间了。

在之前拜读倪海厦先生的著作时,注意到倪海厦曾几次提到李可,并且对之评价很高。能让心高气傲的倪海厦先生青睐有加之人,自然绝非寻常人物。于是便找到了李可先生所著的《李可老中医危急重症疑难病应验专辑》,很快便被这部书所深深吸引且难以自拔了。

恕我直言,在很长时间内我都是把这部书当做娱乐书籍来看的。在百无聊赖,精力很难集中时就会找到这本书来调剂一下精神。

李可先生曾做过战地记者,文字功底自然是很好的。或许也是源于这段经历,李可先生的著述如同战地报道一般,简洁明快,毫不拖泥带水;生动形象,既能深入又能浅出,所以李可先生的书可读性极强,这与很多医学著作的晦涩难懂是大不一样的,即使是当代人的著作也极少能做到这一点。

可读性比较差是医学类著作的一个通病,这既与著作者的专业水平有关,也与著作者的文字水平、表述方式以及创作思路有关。

纵观李可先生的著作,包括其医案、信札,可读性都是很强的。

除此之外,李可先生的著作也有很强的启发性,是学习中医、领悟中医的好书。

在学习李可李可先生著作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些心得,并且也受之有了诸多的启发,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李可先生著作的启发性。

下面从应用李可先生治疗经验的一个案例来说明:

一位朋友的父亲患有很严重的牛皮癣,十多年间从未停止过求医问药,从专家教授到乡野郎中,从口服药到外用药,从西药到中药,凡是想到的听到的办法都应用了,无不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前些年症状还是时好时坏,而近几年则是一发不可收拾,面部和四肢都有了明显的症状表现,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心态消沉,脾气暴躁,羞于外出工作和应酬,对治疗已经失去了信心。

年前,将李可先生的方子稍做加减推荐给了朋友。他父亲一开始是拒绝的,因为中医的方法也是曾经用过的,但没有丝毫效果。不过在朋友的劝慰下,还是试着用了四副,手部和面部的症状就有了明显的好转,惊讶之余又用了四副,症状持续好转,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心态也明显的好了起来。现在仍在服药过程中。

对于最后的结果还是很担心的,是否会出现李可先生所说的“痊愈”、“不再发”,也是很怀疑的。如果果真如此,那将会对多少医学理论产生颠覆性的作用呀。

不仅如此,我身边的同事也在积极地学习并使用李可先生的方法,一位在用之治疗十多年的高血压,一位在用之调理肥胖,二位同事的症状都是十分明显且顽固的。在一个月的应用时间内,效果已经初显,但还谈不上喜人,最关键的原因应该是受限于我们自身的医学水平,所做的加减存在着问题,但整体而言,现在的苗头还是非常令人欣喜和期待的。

以上几个正发生在我身边的案例都在对李可先生治疗经验进行着验证,效果如何,以后会逐渐向大家汇报。

所谓大道至简,李可先生的治学经验并不难懂,也并不难学,但具体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比如,生附子、生半夏、羚羊角、穿山甲、生川乌、生草乌等药物是李可先生常用的,但这些药物目前因不同的原因是不允许销售和使用的。而诸如麝香、鹿茸、胎盘、守宫、虫草、乌梢蛇、全蝎、蜈蚣等药物虽然允许销售,但也并非易得,且均价格昂贵。

而且,因为李可先生的治疗理念,所用药物的药量多会超出常规用量很多。所以李可先生的方子虽然药味都不算多,但整个方子的价格均是偏高的。

比如李可先生书中重点提及的的破格救心汤、温氏奔豚汤、乌蛇荣皮汤、固本培元散等方剂,每副的成本价格基本上都在百元以上,就更甭提零售价格了。

李可先生的处方中有很多超常规之处,比如生附子、生半夏的应用,比如附子、川乌酒煎服用,比如细辛等药物用量超出药典规定用量很多等等,都是对现阶段中医理论体系、甚至整个医疗理论体系都构成了颠覆性的冲击和挑战。

以上这些都是李可先生的理论在具体应用过程所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阻碍。

如果李可先生的用药方法被广泛推广,至少有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是肯定会出现,中药的需求量会成倍增加,中药的价格也会打着滚儿上涨。

李可先生的方子组方简洁,药量惊人,这源于其准确的诊断和超人的胆识,舍此之外,运用李可先生的方子多会画虎不成反类犬,慎之慎之。

李可先生的方子,实用性很强,但也确实很贵,您怎么看呢?

艾灸的秘密在于“灸量”,火足量,方有效!

艾灸一段时间,暂时看不到效果,对艾灸有所了解的人,可能会认为是艾灸师的技术不好,转而去其他的养生馆。

对艾灸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认为艾灸是无效的,转而,选择西医。

难道,仅仅因为艾灸见效慢!艾灸暂时没看到效果!施灸者就该被别人质疑吗?

其实,很多人艾灸见效慢,长时间看不到效果,是因为“灸量”不够!

一、灸量够,艾灸才见效快

灸量是指灸疗对机体刺激的规模、程度、速度和水平等。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说:“凡灸诸病,火必足,气到始能求愈。”意思是说要艾灸要产生治疗效果,必须“火必足”。

怎么理解呢?所有的疾病产生都有个过程,邪气在我们体内囤聚已久,而艾灸是激发身体的正气去与邪气相博的调理方式。我们需知正气战胜邪气是有个时间和过程的。

灸字,上面有个久,下面有个火,意思是要从火从久,“火必足”就是要在穴位上久灸、灸够,直到正气激发到位,人体也会“得气”。

人体有了得气,就说明艾灸产生了治疗作用。

古人常按照年龄确定灸量,叫做随年壮。《素问·骨空论》记载:“灸寒热之法…以年为壮数。”比如40岁,那么在穴位上适宜的灸量就是40壮,这也体现了“久灸”的特点。

不过,艾灸时千万不要矫枉过正,灼伤皮肤,应在不损伤皮肤的情况下,使艾灸的刺激达到足量,一般情况下,维持温热效应的持续性即可。

温馨提示:有些同学体寒较严重,一时半会,出现灸不透的情况,请不要急着把五行艾隔得太近,以防烫到,请循序渐进。

但是,很多人说过,艾灸的时候没有得气,这是为什么?

二、阳气太弱,难得气

著名中医李可老先生说:“阳虚者十之八九”。

古人讲究“宁事温补,勿事寒凉”,而现代人,反其道而行,有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再加上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现代人比古代人更加阳气不足,经络淤堵更严重,艾灸时,不少人即使重灸,也难灸透。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现代人非时作息,阳不归根

许多人喜欢“夜生活”,甚至觉得,只要睡眠时间充足、昼夜颠倒也无碍。

但是,从中医角度来说,人体的生物节律与自然界日夜交替相对应,即“天人相合”。也就是说人体的阴阳跟着天地的阴阳走,才能阳气不伤。

子时(晚23点)到早上6点,是阴气隆重的时候,此时熬夜,在阴气下活动,人体为了战胜阴气,就需要消耗阳气,在中医里就属于“暗耗精血”、损伤阳气的行为,时间长了易肾精亏损,引起早衰,如生殖功能早衰。

2.现代人食寒、贪凉,伤害脾阳、肾阳

现代人使用空调、冰箱,并且贪食生冷。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所有营养供养,都要靠脾胃的运化。

嗜食寒凉会导致脾胃的阳气受损,脾不能运化水湿导致机体垃圾,湿气化热,进而肾阳受损,人体出现亚健康,再由小病到大病,造成慢性病等。

3.现代人滥用西药,抗生伐正

现在大病小病都用抗生素,抗生素性属寒湿,长期滥用口服损伤脾胃阳气,会导致胃寒、纳差、呕吐、腹痛、腹泻等症。

静脉用药进入血管,易伤及心阳,临床上,在冬天打点滴后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病例举不胜举,就是因为冬天本寒,加上点滴把寒气带入心脏,消耗心阳。

4.现代人思虑重、压力大、物欲难止、壮火食气

现代的人买房压力、养孩压力、养老压力等,导致物欲太多,欲望会消耗人体阳气。

《老子》告诫我们要少欲知足,要“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其实就是减少我们的欲望,节省阳气,不让其过早的消亡。

5.现代人穿着不当,穿露脐装、露背装等

中医认为,背中心为“人体的阳光三角区”,下面就是心阳;而肚脐更加重要,下面即为人体先、后天的肾阳和脾阳。

人体3大主要的阳气受了伤害,势必导致女性的诸多问题:肥胖、痛经、子宫肌瘤、乳腺增生、不孕症、乳腺癌、宫颈癌、烦躁、长痘痘、内分泌失调等,严重危害这些70后、80后乃至90后女性的健康。